大明王冠(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1316

  没办法。
  李凉作为半个读书人,他终究受限于儒家思想,而不像黄昏这种有上帝视觉,知道朱棣才是大明未来,所以他始终不认可朱棣。
  朱棣缓缓从榻上起身,郑和和王顺立即跟在他身边,按剑而行。
  朱棣来到李凉身前,看了一眼黄昏,难看的脸色上挤出一抹赞赏的笑意,旋即看向力李凉,“黄昏说的没错,你所谓的青气、正义,仅仅是你狭隘内心的自以为是,你根本不知道大明百姓和万千士卒想要的正义是什么。朕暂时不杀你,朕会让你跟着黄昏去平叛,让你亲眼目睹士卒为了你那狗屁的正义而无意义的牺牲,让你亲眼目睹无数百姓因为你那狗屁的正义而家破人亡,那一日,你去给他们说你的正义罢,你去给他们说的你忠君罢。”
  挥手,“押下去。”
  李凉桀骜不驯,被押出乾清宫后犹在大骂朱棣,旋即传来纪纲绣春刀出鞘的声音、李凉的含糊不清的惨呼声,估摸着被绣春刀拍烂了嘴。
  既然陛下说了不杀,那就不杀。
  不过活罪难免。
  当然,李凉注定还是死,而且会死得很惨——不是广泛意义的惨,而是心境的惨,当他目睹了战乱引起的一幕幕惨剧之后,他的所有信仰都会崩塌。
  这比直接杀了他还残忍。
  朱棣这一手,无比冷漠——杀人,还要诛心。
  听到朱棣那一番话,黄昏一脸懵逼:“……”
  还是要让老子去平叛?
第241章
国公惹不起
  朱棣回到书桌后坐下,“今天宣你来,就是为了这事,朕还是打算让你去辅佐老三平叛,毕竟到时候藩王也会去,朕怕老三压不住他们。”
  黄昏一脸黑线,“微臣就能压住了?”
  搞笑。
  藩王啊,那可是藩王啊,朱高燧都压不住,我黄昏一个渣渣南镇抚司千户——就算你朱棣临时抱佛脚给我加官进爵,没有丘福、朱能那个地位,能压的住藩王?
  想都别想。
  朱棣也是一脸不解,“你不想去?”
  这可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棣当然知道黄昏也不压不住,但他想重用黄昏,就得给这货添加足够的资历,这一次虽然也要削藩,但平叛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是到手的功劳,黄昏竟然不想去。
  作为钢铁直男,朱棣实在想不明白。
  黄昏拨浪鼓一样摇头,“不去不去,微臣宁愿跟着郑大监一起去下西洋,也不愿意去平叛,自己人打自己人,实在看不下去。况且经历了这场谣言,陛下这时候让微臣去福建平叛,很有点贬谪的意思,若是微臣在福建那个出点什么差池,这可间接佐证了那个谣言啊,还请陛下三思。”
  这是这片神州数千年来的尿性,大一统之后还好,若是没有大一统,各种小国、势力之间的战争,打得不亦乐乎。
  这也是一种竞争。
  也正因如此,这片神州的文明才会不断进化。
  朱棣想了想,觉得黄昏说的有道理,改口道:“那让徐辉祖替你去辅佐老三。”
  黄昏立即附和:“陛下英明。”
  朱棣没好气的道:“你就是怕死。”
  黄昏毫不客气的怼回去,“坐拥偌大家业,又有娇妻新婚,微臣怕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微臣还没及冠,还有大好年华没有享受呐。”
  朱棣:“滚滚滚!”
  黄昏得嘞一声,眼咕噜一转,“既然来到了紫禁城,微臣去一趟坤宁宫,测量一下瓷管的路线和长度,方便微臣制作那件光明神器。”
  朱棣唔了一声,“乾清宫这边不量?”
  黄昏笑道:“一起一起。”
  朱棣颔首,“你自个儿量罢,朕还有事。”
  黄昏自己行动。
  朱棣坐在御书房里,着狗儿去宣了一些人,很快,在京畿享福的靖难武将,或者是在外领兵,但春节期间回到应天,还没来得及离开应天去任地的靖难武将们被紧急宣召到乾清宫。
  朱能、丘福等一堆公侯外,朱棣的三个儿子也来到乾清宫,五军都督府的大佬,兵部的大佬,以及姚广孝、徐辉祖等人,都被宣了来。
  乾清宫一时间很是热闹。
  大家熙熙攘攘,几乎都是争着去平叛,最终朱能杀出重围,率领诸藩王的兵力去平叛,又在朱棣的示意下,大家又说三皇子朱高燧素有才华,应为平叛主帅……
  反正都是走过场。
  平叛人选安排得基本差不多了,朱棣还有事,抓住机会适时说了句,说:“今日接到一封来自山东的章折,盛庸请辞了。”
  朱能、丘福等人大喜,说此人虽降,但素有异心,陛下无须对其仁慈。
  朱棣颔首,说朕会着人去查。
  朱能又说,“山东千户王进,忠于陛下,可担此任。”
  朱棣颔首,“善。”
  众多靖难功臣大感意外,朱棣终于开始杀降臣武将了,这意味着平安这些人,都会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哪知朱棣忽然又宣了个旨意。
  众人都愣在那里。
  朱棣让徐辉祖担任平叛军中的指挥同知,权力只在朱能和朱高燧之下,俨然是要重用徐辉祖的意思——但徐辉祖和盛庸的身份差不多。
  且都让在座的诸位吃了不少苦头,杀徐辉祖的呼声也是很高。
  若非徐皇后,徐辉祖早就死了。
  先前众人就在奇怪,今日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会把徐辉祖宣到乾清宫来,感情朱棣在这里设了个套子等着大家。
  是以朱棣宣了徐辉祖的任命后,除了三位皇子和姚广孝,其他人都面面相觑,欲言又止,想说不敢说,但又心有不甘。
  确实,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首先,徐辉祖身后有个徐皇后,在这一点上,就注定了徐辉祖和盛庸、平安两人不一样,只要徐皇后一天活着,徐辉祖就不会死。
  其次,徐妙锦嫁给了黄昏,黄昏又是宠臣,徐辉祖是黄昏的大舅子,这不啻于又多了一层保命符,不见此刻黄昏就在乾清宫里,拿着个墨斗忙来忙去,就像在他自家院子里一样,要知道这里是乾清宫,是陛下办公睡觉的地方。
  显然是又要用什么东西来邀宠帝心了。
  这货……
  真他妈十足的伶臣一枚。
  再者,朱棣在刚才已经说了盛庸请辞,又同意了朱能让王进去查盛庸,这是先打的预防针,告诉诸位,我先处理了盛庸,这是一个退步,你们若是抓着徐辉祖不放,就是不给我朱棣面子。
  谁敢不给陛下面子?
  所以这事……还真没法反对了。
  都是聪明人,既定的事实,那就顺势而为了,盛庸、平安等人一死,梅殷反叛,建文朝的武将儒将还在永乐朝留任的已经不多。
  一个徐辉祖不足为惧。
  再者,另外一个降臣李景隆,地位很高,然而今天并没有出现,说明他被排除在陛下的核心圈子之外,有失宠的迹象,更不用担心了。
  朱能和丘福很快抹下面子,笑着恭喜徐辉祖,徐辉祖一一回礼。
  他压力也很大。
  这一次平叛,他不能出一丝纰漏,否则这群靖难功臣就会让他步盛庸的覆辙——徐辉祖不怕死,但他不敢死。
  他若死了,就靠弟弟徐膺绪那个尚宝司卿,撑不起徐家。
  人还没退。
  黄昏就满头大汗的从外面跑进来,手中拿着墨斗和一张刚画出来的设计草图,累成狗的他一时间忘了行礼,说:“陛下,乾清宫这边已经量好并出图了,我现在去坤宁宫那边?”
  朱棣心情本就不爽,闻言没好气的挥手,“去便去,废话恁多!”
  本来一句“大胆,竟在殿前失仪”的话已经在朱能和丘福的咽喉上了,听见朱棣这一句话,两人苦笑着对视一眼。
  硬生生吞了回去。
  黄昏如今已经如此得帝宠,两人贵为国公,感觉也惹不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