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3/1316

  郑和是没想到,军事演练还能这么搞。
  当天夜里,郑和就乘坐火车去往广州,同时去的还有一堆的人,比如先行去往广州安排布置陛下东游的尚膳监和内官监之类的官吏。
  所以当夜连发了两趟火车。
  为了应对去广州观看军演的出行,大明目前在使用的四艘火车全部挪用在应天到广州的线路上,同时工部新建的两列火车,也迅速投入。
  这相当考验这条线路的调度问题,不过中国从来不缺人才。
  而且在修官道的时候,也考虑到错车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很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礼部、六部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然后是朱棣带着朱瞻基、朱高煦以及黄昏一家人,乘坐专列到广州。
  之后是由礼部尚书陪同外宾去往广州。
  应天瞬间冷清下来。
  朱高炽哪怕卧床,也不得不开始兼国,好在朱棣有旨意,政事处理可以在东宫,朱高炽也不客气,索性就在床上办公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沐晟也从中南半岛跑了回来,一方面是述职,另一方面,他也要去看钢铁战舰的军事演练。
  广州瞬间人满为患。
  好在这些年广州依靠着海外贸易,发展很快,而且广州也在开始不夜之城的打造,在礼部的周转下,这些权贵和高层都有合适的居所可住。
  虽然这次军事演练的名义上总负责人是郑和,但黄昏抵达广州后,就被郑和软磨硬泡给拉到了港口,基本上就扎根在港口上,关于军事演练他要指导,观礼台的修建他要指导,甚至薛禄的锦衣卫和王振的东厂,在安防上的事情,也要找黄昏咨询。
  毕竟陛下在,而这一次军事演练要涉及到钢铁战舰,万一被图谋不轨的人掌控了某一艘战舰,然后对着陛下的观礼台一阵炮轰,那可就出大事了。
  准备了十数日。
  距离年关没几天的时候,钢铁战舰的军事演习终于如期举行。
  说起来也是讽刺。
  对这次钢铁战舰军事演习最期待的人,竟然不是大明的臣子,而是那些来大明的外国使节和国王王后,对演习几乎是望眼欲穿。
  这里有个小插曲。
  外宾使臣加上他们的随从,加上大明礼部随行人员,其实有数百人之多,而时间又比较紧凑,这些外宾都以为会走水路。
  但没想到,大明竟然一次性调了六列火车!
  因为朱棣和朱瞻基、朱高煦黄昏已经去了广州,所以这六列火车是专程拉外宾,一次性拉完之后,还要拉六部已经其他部门的官员。
  在外宾馆到应天城边车站的路上,大明礼部用了数百辆三轮车,嗯,三轮车已经不罕见了,毕竟这些外邦使节加上国王王后都是一国权贵,虽然大明的自行车三轮车外销很贵,但他们买得起。
  可当外宾看见火车时,还是震惊莫名。
  而当六列火车呼啸着拉着数百人缓缓驶出车站,然后开始风驰电掣时,外宾们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再吃着车上服务员送来的各式点心,是真的震撼的无以复加。
  大明的交通,已经先进若斯?
  而在一天一夜又几个时辰后,看着远远出现在眼前的广州站牌,外宾们是彻底懵逼,应天到广州的距离,按照大明礼部的说法,路程是三千里路!
  三千里路,如果是坐马车,没一两个月,就别想了。
  哪怕是走水路,也要半个月以上。
  但是现在,大家只是在这个冒着浓烟的大家伙上看了一个白天的风景,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睁开眼再坐几个时辰,就抵达广州了?
  三千多里,就跑完了?
  基本上大部分外宾都不愿意相信,直到他们入住天字码头附近的贵宾馆,才不得不接受现实——三千多里的路,真的就一天一夜跑完了。
  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一般的外宾是震惊,而稍微有点远见的外宾则是恐惧,当大明的官道延伸到自己国家,大明如果要来远征,需要几天?
  尤其是中南半岛那边,摩诃黛维和黎利等人,是真正的感受到了来自大明的压迫。
  不过……
  他们毫不在意。
  咱现在不就是大明人么,大明雄师再快如闪电,也不过平叛,咱们又和大明没有冲突,反而可以享受大明对疆域掌控力度带来的利好。
  而南洋和西洋那边的,则无所谓,你大明的火车再快,还能越海不成。
  不过……
  两日后,当他们看见钢铁战舰时,这种侥幸心理瞬间冰雪消融。
  这庞然大物……
  比郑和的宝船更为庞大也更为震撼人心的战舰,就是大明最新打造的国之利器?
第1429章
海军:利剑出鞘!
  天字码头修了观礼台。
  就是观看钢铁战舰航行的地方,真正的军事演练,是在远离码头的近海处,大概要航行小半个时辰的样子。
  到时候所有观看军事演练的人都会和朱棣一起登上旗舰。
  旗舰就是那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大舰。
  去过北美洲。
  性能过硬。
  天字码头观礼台上,外宾有专门的观礼台,朝臣也有,天子堵一座,不过朱棣心情好,所以跟随他观礼的还有几位大明藩王,加上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已经忠军都督府左都督徐辉祖,锦衣卫指挥使薛禄,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辅,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狗儿,还有个刚才顺天赶回应天的赛哈智。
  当然,少不了大明妖臣、镇西公黄昏。
  至于总领海军的郑和,此刻已经在旗舰上。
  黑烟滚滚。
  直上云天。
  当五个庞然大物从远处依次驶来时,巨大的浪花涌起,整个观礼台也都沸腾了。
  就连朱棣都叹为观止。
  这就是大明的钢铁战舰!
  这就是大明的海权之剑!
  第一艘驶过来的最排水量最小的战舰,比之前传统的四百料战舰还要庞大,黑漆漆的船身透着巨大的压迫感,船两侧黑洞洞的炮口,带来了火器时代的气息。
  舰身两侧,印刷着三个巨大的字:凤阳号!
  中都凤阳。
  龙兴之地。
  这艘排水量最小的战舰取名凤阳号,其意不言而喻。
  凤阳,大明起始之地。
  那么凤阳号,也是大明海军的第一柄剑。
  凤阳号甲板上,林立着数百盔甲鲜明的海军,整整齐齐,手持火铳,威势如山,路过朱棣观礼台的时候,齐齐抬枪,对着远处天空,连放三枪。
  一时间硝烟弥漫。
  随着时代化工对火药的研发提升,大明火器的威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一次调配给海军的火铳,几乎全部是机枪用的子弹!
  而且都是三眼铳。
  可以说,这是继机枪之后,真正的火药枪。
  远非火铳可以比拟。
  这还没完。
  舰上数百士卒倏然齐声喊道:“永乐万岁,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声震云霄。
  朱棣听得是心花怒放,不住的点头,“三保有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