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316

  除车头那一节稍微短一丢丢,其余每节长三丈有余,按照工部多年前新制定的长度标准来说,就是十米,宽虽然不足一丈,但也有两米出头。
  每一节车厢有一个衔接的地方。
  车头顶了个大耳朵。
  大部分框架是钢铁材料,而透过车窗可以看见里面又有很多地方是用的木材,显然是为了减轻火车的自重,提高载重量。
  这是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
  除了见过泰山号的人,从没见过世间还有如此梭长的交通工具,什么自行车三轮车,和这个一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哪怕见多识广的朱高炽看见身畔的火车,也由衷的叹了一句。
  天工开物!
  这究竟需要何等的技术和思想,才能设计生产得出这样的火车,在此之前,世人从没想过,可以把交通工具变得如此庞大。
  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靠牛马来拉。
  是用那种蒸汽机。
  而且看这体量,一辆火车拉松的物资,至少也是百辆马车的量,如果拉人的话,拥挤一点,一节车厢可以拉个一百人多人不成问题。
  四节车厢可装五百人。
  一万的兵力,二十辆火车就可以完全装上,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需要牛马,也就是说可以昼夜驰骋,不过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此,还要看它的速度如何。
  工部右侍郎、交通司令张本对站在不远处的火车操作员挥挥手,两个火车操作员登上头节车厢,然后又是三个身强力壮的壮汉登上去。
  待一切准备就绪,张本来到朱高炽面前,“请殿下登车试车!”
  朱高炽深呼吸一口气,“好。”
  想了想,挥挥手,不远处的薛禄和王振立即过来,朱高炽压低声音问道:“锦衣卫和东厂可曾仔细检查过火车,以及沿途,可曾在沿途设立警戒力量?”
  薛禄和王振急忙道:“万无一失。”
  朱高炽点点头,“善。”
  对工部尚书宋礼道:“去通知一下,在场的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可自愿登车试车,若是不愿,也不勉强。”
  朱高炽其实也担心,所以先问了王振和薛禄。
  万一有人在火车上面做了手脚,弄点火药爆炸了事,那么应天五品以上的官员就会被一锅端,所以要先找薛禄和王振确定。
  自陛下登基黄昏入仕之后,大明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百官们虽然多有酸儒,不过这些年早习惯了新奇,抵触心理也不大。
  自行车就很香,现在这个火车可能更香。
  所以朱高炽登上火车后,其余百官听说都可以上去,于是在几位尚书的带领下,也纷纷登车,不过第一节车厢,只有朱高炽和六部尚书,其余官员在后面车厢。
  这是社会阶层的最直接体现。
  待所有人上车之后,张本一阵忙碌后来到朱高炽面前,“殿下,可以发车了么?”
  朱高炽颔首,“善。”
  张本立即去头车,吩咐火车操作员和三个力士准备发车。
  朱高炽环视车厢——这应该是造出来运输人力的,车厢的左右两边,各有两排座位,都是用最简单的木板搭成的椅子,还有一块木板做成桌面,而在车顶上还有放行李的架子。
  过道略小,仅容一个人自由行走,两人会面时则要侧身才可错开。
  也很宽敞了。
  就在观察之际,众人耳畔忽然响起巨大的呜咽声,旋即所有人都感觉身体一顿,便见脚下的庞然大物开始缓慢向前。
  从地面传来车轨和车轮摩擦的哐当声……
  车外,百姓发出了浪潮一声的惊叹声,但见一道黑烟直冲云天,但见这黑色的钢铁怪物缓缓向前,开始极慢,旋即速度越来越快。
  朱高炽坐在车里,目睹远处百姓的惊诧状,忍不住赞叹道:“这火车鸣笛,便是这时代的号角啊!”
  也许今日起,人类的交通就要走向新的篇章。
第1344章
永乐十八年,匆匆而过
  福建宁德。
  太孙朱瞻基闲的蛋疼,华藏寺那边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管建文旧臣再有何等的势力,都不可能将朱允炆转移走。
  强攻?
  更不可能了。
  福建宁德极其周边,早已将周边卫所的兵力调了过来,为此甚至放弃了沿海卫所的驻防,任由倭寇海盗横行。
  所以朱瞻基就无所事事了。
  但太孙朱瞻基是最像朱棣的人,福建宁德这边飞鸟难渡,沿海区域因为兵力空虚,被倭寇海盗知道消息后,数次上岸掠夺。
  朱瞻基哪能忍?
  趁着朱棣的圣旨还没到福建,带着一千精锐去埋伏了一波,刚嚣张了几日的倭寇海盗在抢劫一个渔村时,面对突然出现的大明精锐,被杀了个懵逼,留下一百多颗头颅逃海上去了。
  朱瞻基站在海边,盔甲上干净得像刚洗过一样——他也想沙场舞剑,然而神机营一阵轰射之后,倭寇就溃散了,根本没给朱瞻基冲锋陷阵的机会。
  所以他很愁。
  愁的不仅是现在的战争让他无法英勇杀敌,更愁的是没有战舰让他去追击倭寇,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朱瞻基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凭什么倭寇海盗可以在我大明的海域里来去自由?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一次性解决掉倭寇和海盗?
  水师!
  不对,是海军!
  朱瞻基暗暗有了个想法,等有一天他能给这个国家当家作主的时候,一定要打造出最强的海军,让大明的海域里,再没有任何倭寇和海盗敢来横行。
  而这个时候,黄昏已经在去往交趾的路上。
  其实没啥大事。
  一则是找黎利,让他配合自己,在交趾这边继续扩征蚍蜉义从备用兵源,二则也是视察中南半岛的时代集团。
  同时要考察一下交趾那边,有没有是和建立港口的地方。
  称霸海权,多建港口很重要。
  不过表面上,黄昏还是游山玩水——就是要告诉朱棣,老子现在不想干了,你还怎么作怎么作,反正大明如今的辉煌,也可以碾压其他国家百年之久。
  你不配合我让我去北美大陆建国,那我在有生之年帮你把日本解决掉就行了。
  其他时间,该是老子的享受时光。
  经历过之前和朱棣的一次内卷,黄昏是彻底解脱了自己的桎梏,大明这么大,人口暴涨了这么多,凭什么要让我一个承担起所有?
  我也可以自私一点。
  所以朱瞻基在福建沿海接到胡濙紧急从宁德送过来的朱棣的圣旨后,越发头疼——黄昏都跑交趾去了,谁去和二伯交涉?
  没奈何。
  朱瞻基只得派了个有分量的人去请黄昏,然后他去华藏寺见朱允炆。
  和朱瞻基担心的一样。
  他虽然见了二伯朱允炆,也说了安排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出海的计划,不过朱允炆在没见过黄昏之前,不敢轻易相信,而福建境内的建文势力已经蠢蠢欲动。
  更让朱瞻基扎心的是,黄昏并没有立即回福建的迹象,反而是在交趾那边玩得不亦乐乎,只是着人送了封信回来,而且就两个字。
  不急。
  朱瞻基骂娘的心都有了。
  没办法,只能等着呗,不过福建这边那一万多忠义之士蠢蠢欲动是个问题,不安抚好这一群人,万一爆出群体事件,就意味着必须用暴力手段请二伯去见太祖。
  那朱棣的牌坊就彻底没了。
  所以朱瞻基没办法,又去了一趟华藏寺,用尽手段,终于得到了朱允炆一纸手书,让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稍安勿躁。
  福建这边的局势才渐渐稳定下来。
  不过朱瞻基这一日在宁德城里,守在华藏寺外的胡濙忽然来了,行礼之后坐下,对朱瞻基道:“太孙殿下,那位爷让我带一句话给您。”
  朱瞻基正在擦拭长剑,闻言有些意外,“二伯有什么话要叮嘱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