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316

  朱高炽对宋礼和李庆道:“工部那边还是着一位工部主事走一趟都江堰,这是明面上的调查,如果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那边要阻碍,东厂那边派出的人就趁着工部主事吸引四川承宣布政司注意力的时候,去暗中调查。”
  一明一暗,四川那边应该难以提防。
  如果不这样操作,假设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里也有猫腻,那么工部那位主事跑到都江堰去,恐怕也查不出什么来。
  宋礼笑道:“如此最好。”
  第一次觉得东厂和锦衣卫除了是天子的监视机构之外,对国家民生还是有用的。
  朱高炽将折子放下,此事就这么处置了。
  看向宋礼,“刚才宋尚书说有事,是什么好消息么?”
  如果是坏消息,那么肯定就先说了,将之放在后面,必然是好事。
  宋礼乐道:“殿下,还记得工部设立的交通司,和时代建团联合城里的火车研发厂么,今天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因为之前购买了泰山号的生产流线,交通司这边借鉴了泰山号的生产工艺,彻底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已经打造出第一辆火车,打算在三日后试车,不知道殿下要不要去亲临指导?”
  朱高炽精神振,“火车好了?”
  这几年父皇在应天,主抓的项目之一,就有这个交通司的火车,当时被黄昏吹得天花乱坠,搞得大家都对这个火车期待万分。
  大家此刻的欣喜,老实说都是黄昏吹出来的。
  实际上除了主抓这个项目的工部右侍郎张本,大家并不知道火车是个什么模样,也不太清楚它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变化。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因为这个火车,大明境内主要干道,甚至包括中南半岛和漠北那边的主要干道,只要是水泥官道,上面都有铁轨!
  这个消耗的钢铁量可想而知。
  如果火车达不到大家想象那样的功能,那么因为这事,黄昏肯定是要被弹劾的,甚至罢官都有可能——因为浪费的钢铁实在是个太庞大的数字了。
  宋礼点头,“微臣已经去过火车研发厂了,确实好了。”
  朱高炽眼睛一亮,“长什么样?”
  宋礼乐道:“殿下三日后再看就行,现在说了,到时候就没有惊喜了。”
  交通司那边已经实验过了,确实可以跑。
  朱高煦点头,“那三日后我就去看看罢。”
  ……
  ……
  三日后。
  应天城,锣鼓掀天,还有舞狮队,一片人生人海,在京畿负责拱卫和治安的京营也早就出动,应天府衙和地方官衙更是倾巢而出。
  要确保太子的安全,也谨防出现群体事件。
  没办法。
  三天的时间,把这个事情酝酿大了:朝中文武百官知道后,回去给家人一说,然后就这么悄悄传遍了整个应天。
  所有人都好奇,这个火车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不是比自行车更厉害。
  火车,听名字就非同小可,莫不是全身冒火的车,那怎么运载货物或者运送人员?
  所以应天城里有空的都跑城外来了。
  因为太子要来,文武百官也几乎是倾巢而出,这就给了应天府衙和京营极大的压力——应天城外,少说也有两三千人来看火车试车。
  而交通司那边,昨夜就用马车将火车牵引到了应天城外的大道上。
  就等吉时一到就掀开红布。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当然是由太子来完成。
  数千人,包括见多识广的朝臣们,都看着那个被一块巨大红布遮盖起来的庞然大物窃窃私语,这可不是什么自行车。
  是几十个自行车那么大了。
  甚至有的朝臣见过泰山号,觉得这个火车比泰山号都还要长大。
  至于百姓们,反正看不懂就是了。
  朱高炽在六部尚书以及其他部门大佬的拱卫下,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感慨万千,“这就是我大明投入了数百万两弄出来的火车?”
  一旁的大明皇家银行行长、户部侍郎金纯咳嗽一声,“殿下,一千多万两了,这还仅仅是这个火车的研发,不包括后面的生产。”
  给交通司拨款多少,金纯不要太清楚。
  可以说,这些年工部那边和兵部是最费钱的,兵部有个军器院,是个吞金兽,工部的官道建设和交通司,吞钱速度更快。
  朱高炽咳嗽一声,没吱声。
  金纯恍然惊觉自己说错话了——这玩意儿现在还没成功,成功了还好,但要是失败了,那么投入钱的数目说的越大,留下的诟病就越大。
  到时候黄昏更惨。
  片刻后,就见交通司令、工部右侍郎张本过来,“有请殿下剪彩,试车!”
  剪彩,本来是没有的习俗,不过从黄昏的时代集团开张,带后来所有产品的面世,时代集团都会举行剪彩仪式,所以如今剪彩已经成了商贾圈的一个新时尚。
  这种历史性的时刻,本该是天子殊荣。
  因为火车一旦成为创造性的产物,那么必然传承青史之中,那么剪彩和第一次试车人的名字,也会一起记如史书之中。
第1343章
时代的号角
  因为朱棣在奴儿干,应天是太子兼国,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这好事自然就落在了朱高炽头上,不过今天这事吧,朱高炽还是有点惴惴不安。
  就怕试车出问题。
  那么一桩美谈就要成为笑谈。
  然而箭在弦上。
  朱高炽咳嗽一声,示意身后的一个老内侍搀扶他到火车前面去,从一名工部主事、交通司主事手中接过大剪刀,准备剪彩,然后站在火车周围的京营士卒准备掀开红布。
  一切有条不紊。
  谁也没有注意到,站在百官末位的一个中年人扯起嘴角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此人是钦天监官员,经过这么多年“奋斗”,终于熬死了钦天监监正,在朱高煦封了汉王没多久,成了新一代的钦天监监正,也算是五品大员了。
  王射成。
  一个几乎不被人重视的官员,除了朱棣和户部和工部之外,谁都不想鸟他的人。
  朱棣在意钦天监,这是因为帝王身份。
  帝王是很在意这些东西的。
  而户部和工部,则要根据钦天监那边观天象得出的结论,整合信息资源,针对性的对全国各地的气候和日常进行资源调配。
  比如钦天监各地的信息汇总到应天钦天监后,得出某个地方风调雨顺,某个地方的旱情会持续多久,某个地方的洪涝灾害要持续多久,然后户部和工部就可以根据这个结论去补款做什么民生工程,或者赈灾之类的事情。
  朱高炽已经众多朝政知道,王射成的擢升,少不了汉王朱高煦的功劳,不过也没放在心上,钦天监基本上没有权柄。
  唯一能说的,就是借助天象来泼污臣子和太子。
  然而这种事……
  朱棣又不是傻子,基本上不会信,除非抓住了证据,而王射成也不会那么傻,所以钦天监最大的作用,就是未来某一天,给朱高煦“靖难”之类的操作,弄个糊弄百姓的借口出来。
  朱高煦如今跟随朱棣在奴儿干区域,王射成不能出京,所以一直呆在京畿,今日来看火车试车,是因为昨日夜里观过天象,今日必有非常之事发生,按照方位来看,就是试车的地方。
  所以他内心很惬爽。
  觉得今天这个试车搞不好要出点大事。
  至于出现刺客什么的,王射成不作此想,京营和锦衣卫以及东厂不是吃素的,不管什么立场,太子要是遇刺身亡,这三个部门的人都得掉一大批的脑袋。
  朱高炽哪知道这些。
  剪彩。
  没啥异常发生,然后一众人掀开红布,火车第一次面相世人,一时之间就嘈杂了起来,不止围观百姓惊叹莫名,官吏们也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火车,基本上就是另外一个泰山号的翻版。
  五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