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316

  现在想想,慢慢的都是青春的浪漫。
  徐妙锦道:“大明朱家,根在这里,他怎么会逃到海外去呢,可现在怎么办,陛下知道了,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徐妙锦当年是支持朱允炆的。
  黄昏想了想,“为了大明的未来——”看了一眼沉睡的宝庆,将声音压得如蚊蚁,“这一次恐怕是个死局,必死无疑了。”
  徐妙锦有些不忍,“那你没有办法?”
  黄昏露出一丝笑意。
  徐妙锦懂了,“你有办法?”
  黄昏微微点头嗯了声,“不过还不到时候,我也不瞒娘子了,其实我并不是想救他,我是看上追随他的那一万多忠义之士了。”
  又道:“当然,其实我也救不了,我能救的也就那一万多忠义之士,把他们拐骗成为我的蚍蜉义从,是我们去新家园的主力大军之一。”
  徐妙锦嗯了声,有些黯然,“谁都救不了他吗?”
  黄昏没说话,看了一眼宝庆。
  如果有……
  大概也只有她。
  但问题在于,她现在不适合掺和到这种事情里面去,而且就算是她出面,也不见得能改变朱棣的决定。
  江山和亲情面前,对于帝王而言,这个选择不难做出来。
  徐妙锦轻轻吁了口气,还能说什么呢,丈夫都这么说了,那这个天下能救建文帝的也没人了,尽管内心觉得有些无法接受,不过终究是当了娘的人,分得清轻重。
  低声道:“我们要在宁德逗留吗?”
  黄昏摇头,“先不留在这边,我要去广东那边看看郑大监的造船厂到底走到哪一步了,胡濙的书信到应天,再等陛下派太孙过来,怎么着也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到时候我再赶回来还来得及,当然,也是用这个理由把宝庆拉走,万一被她亲眼目睹那位的去世画面,我怕留下心理问题。”
  建文帝再怎么的,也没有自己的女人重要。
  何况宝庆还是朱家人。
  如果以后宝庆生个儿子出来,基本上就是黄家未来几十上百年的富贵保证,这一点,从朱棣和徐皇后对豆芽豆苗的喜爱就可以推断出来。
  回到宁德城里。
  当天晚上在说第二天出发继续南下去广东的时候,宝庆反应剧烈,差点要闹得离家出走,所有人都来劝,最终还是黄昏一句话搞定:“不管你留下还是离开,这里的事情你我都左右不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看,免得心伤,也给他一点尊严,你以为他愿意最疼爱的小姨看见他倒在血泊里或者悬挂白绫间么?”
  帝王也是有尊严的。
  宝庆终于屈服,但显然受到了影响,从宁德到广东的沿途之上,不是在睡觉,就是在说身体不舒服,把黄昏吓了个够呛。
  好在一路平安,并没有身体染恙。
  ……
  ……
  应天,小朝会。
  朱棣正在和六部尚书已经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商议御驾亲征女真的事情,一个小内侍匆匆跑进来,递了一封信给康宁,又在他耳边低语。
  康宁转身看一眼朱棣。
  朱棣秒懂。
  示意康宁过去,康宁把信递给朱棣后,也在他耳边低语几句,然后退到一旁。
  朱棣面无表情,将那封信压在镇纸下,然后对众臣挥手,“今日就先到此,朕还有要事处置,下午或者明天大朝会再议。”
  几位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心里愕然万分。
  还有什么事情比御驾亲征更重要?
  但也不敢问。
  待所有人退下后,朱棣这才慢慢拆信,一旁的康宁敏锐的察觉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陛下,此刻的手竟然在轻颤。
  康宁知道事情的轻重,对殿内的内侍和宫女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家一起退出了乾清殿,康宁还吩咐人可以把殿门关上。
  不能让人看见陛下的失态!
  几乎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而这其间,乾清殿内一直很安静,当朱棣喊了一声后,康宁才急忙打开殿门进去,但留了个心眼,没让其他人进来。
  朱棣面色凝重,似乎心里那颗石头现在跑到了他的脸上,此刻看着康宁,“你准备一下,吃过午饭就即刻出发去福建宁德。”
  康宁立即接旨。
  又问道:“那陛下想让谁来接替奴婢的事?”
  朱棣想了想,“三宝现在主要负责海军,李谦他们又在军中任职,朕也已将你内官监太监,现在你统领内官,觉得何人合适?”
  康宁道:“去年西征亦力把里去监军,之后回到京畿升任司礼监太监的马鎏,做事灵力,心细谨慎,奴婢觉得他可以。”
  朱棣嗯了声,“这段日子就让马鎏接替你罢。”
第1329章
一封家书
  这种事,当然不可能只让康宁过去。
  还得有人去。
  朱棣本想让太子过去,但转念一想,太子太过于仁慈,而且自己马上要去御驾亲征了,得有人在应天监国。
  老实说,朱棣确实很认可朱高炽的监国能力。
  这不是说朱棣就和历史上不一样,喜欢朱高炽了,而是因为黄昏的出现,带动的蝴蝶效应,导致朱高煦种种污蔑朱高炽的事情,都被改变了。
  所以朱高炽这些年的太子,其实当得没那么提心吊胆。
  但日子安逸了,他反而更胖。
  所以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就太子朱高炽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朱棣还活得好好的,他就要想去九泉之下见徐皇后了,这也是朱高炽和朱瞻基最近感到恐怖的地方。
  万一这种情况发生了,那么朱瞻基登基之后,重新封王的朱高煦会不会是下一个燕王?
  朱棣沉思了片刻,觉得这事老二去比较合适。
  老二心狠手辣,做这种事简直不要太合适,所以他很快将朱高煦宣召进乾清殿,如此这般一交代,朱高煦喜出望外。
  这么隐秘的事情,父皇竟然交给自己。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经历过金帐汗国监军一事后,父皇开始重新信任自己了,而得到父皇的信任,那么我堂堂汉王,就不配和太子去争夺一下皇位?
  只要一天没尘埃落定,我朱高煦就有机会。
  然而世事难料。
  就在朱高煦高高兴兴回到汉王府回去准备奔赴宁德的时候,迟发了几日,但因为胡濙交代,锦衣卫那边几乎是疯狂的十二时辰呈递的一封书信,在朱棣刚准备睡午觉的时候,送进了乾清殿。
  适时,康宁已经去准备出发。
  而马鎏也已经从司礼监赶到乾清殿,接过了康宁的工作。
  和康宁说的一样。
  马鎏确实心细。
  拿到信后问了几句,立即让锦衣卫下去,然后将书信放到朱棣的面前,道:“陛下,您恐怕要先看看这封书信再午睡了。”
  朱棣略有讶然,“是中南半岛的军事出了问题,还是金帐汗国那边出了大漏子?”
  这么简单的一句对话,还是显示了马鎏的不成熟。
  他应该直接说陛下您应该先看了这封来自宁德的书信,那么朱棣也不会这么一问了,这没办法,马鎏毕竟还需要成长。
  而且马鎏如果再有经验一点,就该知道,今天或者接下来几天,咱们的陛下都别想睡一个好觉了,哪怕是御驾亲征,都得惦记着宁德那边的事情。
  不过马鎏毕竟是司礼监太监。
  不是蠢货。
  回答朱棣之后的操作,和康宁一样,将所有内侍和宫女都赶了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