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4/1316

  想来朱老板也很喜欢这个解决方案。
  不用背负杀戮暴君的罪名,又完美解决了朱允炆的事情,现在的难题在于自己要从什么地方切入,来说服朱允炆。
  胡濙沉默了一阵,“陛下想知道您在哪里,但不见得想见您。”
  这是实情。
  陛下想知道朱允炆是否还活着,是否还会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朱允炆后,悄悄将他杀了。
  而历史上的朱棣很大概率也是这么做的。
  但朱棣也留了一点仁慈。
  朱允炆终究是当过帝王的人,而且也是他的侄儿,而在宁德发现的奇特塔墓,有龙首石雕,意味着朱棣还是认可朱允炆的帝王待遇。
  只不过后世宁德发现的那个塔墓到底是不是朱允炆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不管朱允炆怎么死的,朱棣是肯定不想见他。
  朱允炆要是到了应天,消息传出去了,你让朱棣如何给全国交代——还皇位是不可能还的,永远也不可能,更不能当太上皇供养起来。
  所以朱允炆最好的下场,就是悄无声息的死在某个角落里。
  这也是朱棣秘密寻找朱允炆的原因。
  朱允炆显然也知道这个原因,沉默了一阵,“胡侍郎,那如此可行?贫僧愿意圆寂,但求陛下放过宁德这边的前朝旧臣势力。”
  胡濙一脸为难,“这不是小臣能做主的事情。”
  黄昏适时插了一句嘴:“建文陛下,微臣觉得你有点想多了,就算你驾崩——嗯,圆寂了,你觉得陛下会放过这些追随你的人吗,万一他们以后再拥戴你的后人反叛大明呢,而目前大明的盛世,想必你也看在眼里,你觉得到时候是谁受苦?”
  按说,兴亡皆是百姓苦。
  不过现在的大明不一样,随着黄昏的各种改革,现在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越了历朝历代,百姓的日子已经奔在温饱线上了。
  朱允炆沉默了。
  这是个死结,他一旦被朱棣发现,他会死,他的追随者也会死。
  这些个道理他一直就知道。
  而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是黄昏一个人到林墩找到的他,所以他可以继续逃离,但这一次是胡濙找到的。
  整个宁德及其周边的兵力,都能被胡濙调动。
  这是胡濙的特权。
  想必胡濙身上必然有一封朱棣早就写好的圣旨,一旦发现建文帝的踪迹,胡濙就可能调动周边所有卫所的兵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胡濙已经将宁德辖境内的兵力全部调动过来了。
  朱允炆沉默了一阵,叹道:“贫僧死不足惜,可那些忠义之人,加上他们的家眷,足足数万人,如果真是因此而全部丧命,这是何等的悲剧。”
  黄昏本来神态轻松,闻言收敛了神态,谨慎认真起来。
  这事确实不能太无知。
  但他没有说话,现在朱允炆还有希望,自己这个时候提出,让追随他的人跟随自己去北美大陆,大概率要被拒绝。
  人只有在绝境中,才会没得选择。
  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反正看目前这个状况,为了这数万人,自己必须在宁德长久逗留了——就看朱老板会不会亲自来一趟宁德。
  很大概率不来。
  但肯定是要来一个比较重要的人,基本可以确定要么是太子,要么是太孙。
  朱棣要御驾亲征女真。
  太子兼国。
  那么来的就应该是太孙朱瞻基。
  朱允炆又道:“此事难道就没有一点周转余地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看向黄昏。
  朱允炆相信,只要眼前这个大明妖臣愿意帮忙,一定有办法救这一万多的忠义之士,毕竟这个年轻人在朱棣治下,做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单从杀了两届北镇抚司镇抚使还能全身而退这一点,就绝对是足智多谋的人。
  黄昏差点就说有办法。
  忍住了。
  还不到时候,这个事情还是得等朱瞻基来了之后再提出解决方案,而那个时候,朱允炆和这一万多忠义之士,也陷入绝境,留给他们的选择余地就只有跟随自己去北美大陆。
  于是摇头叹道:“死局了。”
  除非你现在跑路,可胡濙在这里,跑也跑不掉了。
  朱允炆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不过礼佛多年,性格倒是恬淡了许多,连黄昏都说是死局了,他也不再为难黄昏和胡濙。
  想了想,“我写一封信,还有请胡侍郎送去应天呈递皇叔。”
  胡濙犹豫了下,“好。”
  黄昏心里也一动,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写一封,胡侍郎你就让锦衣卫用最快的方式,呈递给陛下,争取让宁德这边的事情不伤和气的解决。”
  胡濙很想拒绝。
  因为在胡濙看来,不论黄昏出什么主意,宁德这边的事情都不可能和平解决,设身处地,胡濙认为,不论是谁站在朱棣那个角度,宁德这边都将有一场秘密的腥风血雨的清洗。
  不可避免。
  而胡濙并不觉得这有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当下的盛世,不会因为朱允炆及其后代的现身而出现差池。
  但胡濙又无法拒绝,因为大明妖臣以前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手笔。
  如果能不留后患的和平解决,自然最好。
  于是点头,“可以。”
第1328章
朱棣心中的石头
  朱允炆给朱棣写了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没人知道,黄昏也不想知道,反正不会是求饶什么的,很大概率是想为那一万多忠义之士求情。
  尽管没什么卵用。
  但朱允炆还是这么做了,也算是尽到他能做的最大努力。
  黄昏本来是想写的。
  然而提起笔后,忽然发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说,是不想写了——这个时候以退为进的策略还没起作用,忽然写封信过去,那以退为进的计划就失败了。
  在华藏寺吃过午膳。
  素斋。
  别说,许久没吃过素斋,觉得有点美味。
  因为沧海珠还要礼佛,吃过午膳后,黄昏就带着依依不舍的宝庆离开华藏寺,胡濙没吃素斋,沧海珠写了信,胡濙就带着信离开了。
  回到山下,车队还在原地等候。
  负责封路的官兵倒还懂事,关键是也不敢得罪人——徐妙锦和徐家四妹就不说了,这可是镇西国公的家眷。
  所以负责了饮食。
  黄昏下来后,示意徐妙锦先回来,让娑秋娜和徐家四妹继续去挤其他马车返回宁德城,宝庆因为情绪波动大,已经睡了,就没换车。
  黄昏和徐妙锦便压低声音说话。
  徐妙锦握住黄昏的手,“确定了?”
  黄昏点头,“确定了,宝庆都认识,断然不会出错,真没想到,这位在林墩被咱俩发现的时候,竟然没有逃亡海外。”
  说起这事,黄昏的脑海里忽然就浮现出当年的事情了。
  貌似……
  第一次亲吻徐妙锦,是为了躲避姚楚山的追兵,被迫藏身海水中,然后给徐妙锦换气的时候,自己趁机偷亲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4/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