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316

  更没必要,这老和尚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元末第一猛将了。
  建初寺。
  朱棣走入院子,就看见老和尚张定边坐在树下,默默的喝茶,一手拈动着佛珠,甚是宁静,诧然问道:“你和少师这些年在一起,就没一点情分么?”
  这个时候,铁石心肠也该有点悲戚罢。
  张定边抬头看了一眼朱棣,起身,按照佛家礼仪行礼,答道:“从那里来,去那里去,人生一世,皮囊一生,恰是解脱,恰是幸事,和悲之有。”
  朱棣:“……”
  算了,也不去计较,毕竟张定边现在算是真正的佛家,但又没达到姚广孝的高度,在姚广孝眼中,所谓的四大皆空,其实恰恰是四大皆不空。
  当你在意四大皆空,那便是一个不空。
  追求的反而是不需要追求的。
  朱棣一直对这个道理有点迷糊,觉得有点绕口,不过又觉得有那么一点点道理,越过张定边走向姚广孝的禅房。
  张定边在后面道:“陛下,姚少师说过,人总有一死,不过是回归天地而已。”
  朱棣愣了下。
  回首看着张定边。
  张定边低宣一声佛号,低头。
  朱棣沉默了一阵,感触良多,“可朕不修佛,朕有七情六欲,朕只知道,朕的好朋友即将驾鹤西去,朕很伤心,朕更伤感,因为也许要不了几年,朕要要去追随先皇了。”
  张定边叹了口气,不语。
  无话可说。
  因为你面对的是大明天子,你所谓的佛理,在天子皇权面前都不值一提,张定边叹气,是他发现在朱棣的身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老气。
  这个马背皇帝,也终于倦怠了么?
  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大明的永乐陛下生出这样的感触?
  吱呀~
  像猫爪一样挠在心上的木门摩擦声响起,惊醒了床上那个垂垂老朽的老和尚,曾经的恶虎形象已经涤荡无存,反而有了一些慈祥。
  姚广孝挣扎着要起身,被朱棣按了回去,“躺下吧,你我之间,何须多礼。”
  姚广孝便躺下。
  房间里一时间有些安静,只有姚广孝沉重而浑浊的喘息声,檀香缭绕间,朱棣依然感受到了一股枯朽的味道。
  许久,朱棣才道:“我们都老了啊。”
  姚广孝愣了下。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棣看他神情,笑道:“我是说真的,我们都老了,不知不觉,我都已经五十八了,即将迈入花甲之年,而你今年也八十三岁了!”
  八十三啊……
  有多少人能活到这个高龄。
  姚广孝倒三角眼中的慈祥倏然间散去,又浮现阴狠之意,“陛下,是二殿下又在折腾,还是太子殿下按捺不住了?”
  能让朱棣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生出一股自己已经老了的感触,只可能是发生了什么让他的感情遭受重大打击的事情。
  而这种事情,只可能有两个人能做到。
  郡王朱高煦和太子朱高炽。
  朱棣想了想,觉得不应该瞒着老朋友,轻声道:“也许是老二,也许是老大,但问题出在太孙身上,漠北那边出现的蚍蜉义从,有可能是太孙豢养的私军。”
  姚广孝懂了。
  难怪陛下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被自己最疼爱的孙子摆了一道,偏生这个孙子再怎么折腾,朱棣也不可能杀了他,朱棣的心里不难受才怪。
  姚广孝毕竟是黑衣宰相,沉默了很久,喘息声极重,显然身体已经负担不起太久了,这是真正的日暮西山,但还是强提了一口气,道:“太孙在瓦剌,黄昏也在瓦剌,此事大概和黄昏脱离不了干系,黄昏此子,野心之大,已超越微臣的想象,微臣早些年实在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但大概猜到绝对不是追求皇权,直到之前微臣看到地球仪,心中才隐约有个想法,也许黄昏想要的不是在大明的皇权,而是大明域外的皇权,这大概就能解释漠北的蚍蜉义从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了。”
第1278章
回光返照!
  朱棣摇了摇头,“我中原神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今富饶冠宙宇,他黄昏舍得背井离乡离开中原,去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当一个穷乡僻壤的王?”
  说这话的时候,朱棣没多少自信。
  不管是多穷乡僻壤,只要是王,日子过的都不会差。
  又道:“他黄昏去留,我不担心,朕现在就担心他把太孙带坏了,太孙虽然和我一样雄心勃勃,但如果没人建策怂恿,绝对不会做出豢养私军的忤逆之事来。”
  姚广孝喘息了一阵,“既然陛下相信太孙,哪又何必动怒。”
  朱棣叹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姚广孝只是沉重的叹了口气。
  朱棣也收了关于此事的心思,说道:“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让你去中南半岛待刘宁然和于谦了。”
  姚广孝脸上浮起一抹笑意,“此两人,可辅助陛下,亦可辅太子,当然,若是此两人命数够长,更可辅太孙,愿陛下继续重用之。”
  朱棣心头沉重,“这个时候了,你就好好休养,别担心家国大事了。”
  已是风烛残年,不要再耗费心智。
  姚广孝微微颔首,“谢陛下挂念。”
  朱棣看姚广孝这模样,估摸着是真活不了几日了,心中越发悲戚,想了想道:“少师,你我相交多年,虽是君臣却胜过君臣,早些年靖难成功,你我皆了却夙愿,让你还俗,你不愿意,给你豪宅,你非得住在建初寺,给你黄金白银,你又全部散给乡人,至于美人,你说皆皮囊,亦不受之,今日我来看你,说说吧,你有什么想要的,我一定帮你完成。”
  天子一诺,金口玉言。
  这话充斥着浓郁的情意,对于天子而言,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让人动容的信任了。
  姚广孝的目光有些犹豫。
  一生学得屠龙术,屠龙成功便是夙愿既了,不负了这一生所学的才华和岁月,至于靖难成功后的豪宅,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没有什么意义——靖难成功,姚广孝已经六十七岁。
  黄金白银,对姚广孝也没意义,不如分给乡人——当初靖难成功后,姚广孝在故乡那边成了人人唾骂的奸贼,本来是衣锦还乡,结果硬生生被姐姐撵出了家门。
  何其悲凉。
  分金银给乡人,也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至于美女……你一个六十七岁的老人,再多的美女在他眼中,都只是一副好看的皮囊而已,何况这个老人还是修佛的。
  那更不可能有那方面的花花心思了,身体更不支持。
  要不然姚广孝能活到现在?
  如果靖难之后接受了朱棣送的美女,姚广孝估计也就人活七十古来稀,三五年时间就得去见佛祖,姚广孝此刻的犹豫,是他心里确实有事想求朱棣。
  只是这些年一直没找到机会,或者说有机会,但知道不能说出来而已。
  因此这事牵扯到朱棣的逆鳞。
  这可不是一般的逆鳞。
  是比贪墨超过三十万两还要恐怖的底线,是一般臣子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哪怕是姚广孝,平日里也不敢去找朱棣言说。
  也就现在,他忽然觉得不说就没机会了。
  但想了想,姚广孝还是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要求。
  朱棣叹道:“也罢。”
  如果姚广孝有所求,比如此刻趁着身体不好,提出给他的义子谋个前程,那姚广孝就不是姚广孝了,一无所求,这才是朱棣心中的那个黑衣宰相。
  君臣又聊了会儿,眼看中姚广孝精神不佳,几乎要沉沉睡去,朱棣这才离开禅房,走出房门,发现张定边依然坐在树下。
  这老和尚今年一百岁了!
  而且看这架势,估计还能活一段时间,也是服气,作为元末和父皇打过仗的人,竟然硬生生熬过了父皇,看这架势,搞不好还能熬过自己……
  朱棣心中越发悲凉。
  其实他心中的悲凉,并不是觉得身体不行了,而是朱瞻基豢养私军给他带来的打击,这对于重视亲情的朱棣而言,是致命的。
  走到张定边身边,轻声道:“这些年你住在建初寺,表面上是和少师交流佛法,实际上是朕在幽禁你,可你好像活得很洒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