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3/1316

  朱高炽还是忧心忡忡。
  当父亲的,有几个愿意看见亲生儿子去沙场博命,何况这个儿子还牵扯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关系着自家一家人的身家性命。
  老实说,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现在争夺皇位,和后世雍正与八阿哥争夺皇位差不多,雍正登基可以少死人,八阿哥登基,则要死一堆人。
  同理,朱高炽登基,可以少死人,朱高煦登基,则要死一堆人。
  再类似一点。
  雍正有一个好儿子乾隆,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好圣孙”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朱高炽勉强被黄昏说服,眉头依然紧锁,“就算可以不管这个问题,但当下的问题还是很严重,北固城这边官员们出于职责,上奏了城内风言风语的事情,章折到了应天那边,陛下如果真的认为漠北蚍蜉义从是瞻基养的,问题可就大了。”
  黄昏点头,“是个大问题。”
  这一点是黄昏始料未及的——如此看来,当初让朱瞻基着人去应天说明漠北蚍蜉义从存在和出兵的意义,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了这一出,这个关于风言风语的章折一旦到了应天,朱棣必然笃定是事实。
  那么朱棣就要问了:你朱瞻基已经是太孙,未来的天子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还悄悄咪咪的漠北养几千甚至上万的蚍蜉义从,你是想干什么?
  嫌弃你爷爷活得久?
  然后再嫌弃你爹也活得久?
  你等不及了?
  想到这,叹了口气,“这个问题真不好解决啊,可目前也没办法解决,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带着蚍蜉义从去出生入死,用事实告诉陛下,漠北的蚍蜉义从,真不是争权夺利的工具,而是大明开疆拓土的锐士,但回国之后,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
  朱高煦这一步棋走得确实优秀!
  ……
  ……
  乾清殿。
  落日晚照,透过院前的树荫,落在殿门口,朱棣负手站在窗棂前,看着远方的亭台阁楼,默然无语,身后,是被扫落一地的章折。
  包括康宁在内,所有的内侍和宫女,乃至于殿门口的护卫,都吓得跪在了地上,噤若寒蝉,不敢出一点声音。
  连康宁都不敢去劝朱棣。
  康宁只担任天子内侍一来,从没见过朱棣这样的一面:陛下看了从北固城来经由内阁递过来的章折后,没有勃然大怒,面无表情的将所有章折一下子扫落在地,起身负手默默的来到窗棂前站着。
  已经快半个时辰了!
  这半个时辰内,陛下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字。
  就是默默的看着远方。
  但精于人情世故的康宁知道,这个时候的陛下心中,必然的怒火滔天,而这个时候的陛下,才是最让人恐怖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刻会不会说出一些让整个大明都震动的圣意来。
  许久,许久。
  朱棣才缓缓转身,重新回到御书桌前坐下,没有让内侍和宫女起身,康宁等人也便不敢动,朱棣看着空荡了许多的御书桌,呢喃着说了一句,终究还是帝王家么。
  太子位置已定。
  老三薨天。
  老二被贬为郡王,如今整个大明朱家,没有人能威胁到老大的太子地位,而老大的几个儿子当中,也没有人可以动摇朱瞻基的太孙地位。
  可为何还是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就因为帝王家?
  就因为自己屁股下这把椅子?
  从北固城来的章折,说的很明确,是民间传起来的风言风语,朱棣也知道这玩意儿,很可能就是有心之人挑拨的。
  但朱棣又觉得,这章折中的风言风语很可能就是事实。
  要不然朱瞻基为何要为黄昏说情?
  如果这就是事实,那就说明黄昏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站队,只是他没有站太子,所以大家都以为他并没有参与到争储之中。
  谁会知道,黄昏竟然选择了太孙?
  但是朱棣还是有点不明白,太孙位置如此稳固,为何要在漠北养私军,既然养了私军,那就应该好好的藏掖着,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亮相出来?
  是因为觉得朕已经老了?
  他可以无所顾忌了?
  想到这,朱棣忽然有点悲怆,让康宁去拿了铜镜过来——嗯,不是铜镜,是正儿八经的镜子,钟山琉璃工坊生产的。
  朱棣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越发悲怆。
  白发已经略有稠密。
  自己终究还是老了。
  永乐十六年,永乐大帝朱棣,五十八岁,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封建时代,又在沙场征战多年,确实是垂垂老朽了。
第1277章
日暮西山的姚广孝
  但是,再老朽的朱棣,那也是永乐大帝朱棣。
  一个死在北伐马背上的永不服输的钢铁直男,大明的天气之子哪会轻易向岁月低头,朱棣信手将镜子往地上一甩,嘿的一声冷笑,“老了么?”
  镜子四分五裂,一如朱棣这些年难得休养起来的仁慈。
  狮子终究还是露出了獠牙。
  可这獠牙还没散发出血腥味道,门外就有护卫道:“启禀陛下,建初寺来人求见。”
  朱棣愣了下。
  姚广孝消息这么灵通,这么快就来给朱瞻基或者是给黄昏说情了?
  面不改色,“宣!”
  片刻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匆匆碎步进来,不敢直视朱棣,跪下行礼后,不待朱棣询问,匆忙道:“启禀陛下,姚少师可能不行了。”
  朱棣看着殿前的男子,愕然。
  不是来求情的。
  是不行了?
  从过了永乐十六年的春节,姚广孝的身体就每况日下,反倒是建初寺的另外一个老和尚张定边,身体硬朗的很,看样子再活个几年没问题。
  殿前的男子就是当年姚广孝从苏州阊门带回来的少年,取名姚继,如今也已过了而立之年,因为大明人才短缺,又是姚广孝的义子,所以朱棣给了他一个官。
  东宫左春坊左庶子。
  太子东宫几乎是仿造朝堂结构,左春坊相当于门下省,负责侍从规谏,左庶子是左春坊主官,加上姚继以前是太子陪读,只要太子登基,姚继将来注定会走入朝堂中枢。
  说白了,朱棣就是希望姚继能像姚广孝一样,姚广孝辅佐自己,你的义子就辅佐太子,从这可以看出朱棣对姚广孝的情义。
  在封建君王中,这是极为罕见的信任。
  信任归信任,先前那一刻,朱棣以为姚广孝是想给黄昏和朱瞻基说情,那一刻他心里极其暴怒,不过先前有多暴怒,此刻就有多愧疚。
  也不想想,自己才拿到章折,姚广孝怎么可能知道北固城那边的事情。
  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朱棣愧疚的心里,浮现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又想到自己已经白发丛生,姚广孝也垂垂老朽,越发悲呛,起身,“去建初寺!”
  康宁急忙对内侍和护卫大声道:“陛下摆驾建初寺。”
  话音未落,朱棣就道:“微服罢。”
  去见老朋友,没必要大张旗鼓,多年好友,你摆驾过去给谁看呢,姚广孝么,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张定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