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583

  “这件事不用说了,哀家心意已决,且已经下旨了,无需更改!”
  “太皇太后!”李常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厉声道:“若是这样,武将专横,祸国殃民的日子就不远了!若太皇太后不收回成命,微臣……,微臣不忍见我朝百年大厦顷刻倾覆,只有告老还乡,还请太皇太后恩准!”
  “李大人!”杜文浩悍然出列,冷声道,“你竟然用隐退来逼迫太皇太后,你这是要挟!你还把太皇太后放在眼里吗?”
  李常持笏躬身道:“不敢,臣受英宗帝、仁宗帝和先帝厚恩,三朝老臣,维护江山社稷乃臣份内之事,断不敢苟且偷安,今太皇太后懿旨不妥,有违祖训,臣不能却不坦言,若是如此,我大宋亡国只在顷刻!微臣不能力挽狂澜,只有隐退,否则,将来一命呜呼,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说得好!”他身后站出一位,却正是老态龙钟的司马光,瞧了一眼杜文浩,手持象牙笏,躬身道,“太皇太后,微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太祖皇帝正是眼见五代十国武将专横篡权,才定下这祖训,也正是以此,才保全我大宋百年基业巍然屹立,太皇太后不可轻易废除,这不仅仅是遵循祖训的事情,更是确保江山社稷稳若磐石的事,断不可轻言废止啊,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以保我朝万年基业!”
  随后,右丞相蔡确、枢密院使韩缜等纷纷出列,都是异口同声,要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这时候杜文浩已经不能再反驳了,因为,他身后的武将们都静若寒蝉,而对面的文臣们,更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现在直接对抗,自己肯定寡不敌众,身后的武将们多年来的退让忍受,也不会让他们敢于跟着自己与文臣们直接对抗。所以,杜文浩只有静默。
  殿上的太皇太后高滔滔一言不发,静静听着文臣们一个个十分亢奋地慷慨陈词。这一番进谏,直说了一个时辰有余。
  那些数得上号的文臣们纷纷帮腔痛斥了太皇太后关于免除军人刺字,大张旗鼓宣传武将功绩,出巨资买断军龄等几项提高武将地位的懿旨,武将们却没一个出来分辨力争。
  等到没人再出列说话了,高滔滔这才缓缓道:“众位爱卿所言,哀家会慎重考虑,现在,哀家宣布一项决定。众卿家听真了。——杜文浩杜爱卿上前听封!”
第443章
针锋相对
  众文臣都有些纳闷,刚才关于提高武将地位待遇的事情正说得热闹,怎么太皇太后却突然话题一转,要册封杜文浩官职了?再说了,杜文浩都已经贵为镇国公,再往上就是王爷了,还准备封他为什么呢?
  只有司马光、蔡确等几个老谋深算的老臣暗自意识到不好,太皇太后绝不会无缘无故这时候来这一样一手的,绝对有她的目的。
  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杜文浩已经跨步出列,跪倒在地。
  高滔滔朗声道:“白衣社等逆贼图谋造反,西夏等不断派遣细作潜入我朝刺探收集情报,拉拢腐蚀我朝官员,阴谋进行颠覆、策反活动,各类心怀鬼胎的乱臣贼子也蠢蠢欲动,为保我大宋江山万万年,哀家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局,封你为国家安全局提举!”
  杜文浩忙磕头谢恩,高滔滔这番带有现代词汇的话,是事先杜文浩教她的,高滔滔记性甚好,居然没有说错。
  众文武大臣都搞不懂这国家安全局是什么机构,更不明白这时候高滔滔宣布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是什么用意。一起望着她。
  高滔滔接着说道:“你们国家安全局负责侦缉谋逆大不敬等十恶重罪,泄露国家秘密、情报,资敌等危害江山社稷的犯罪,以及对西夏、大辽等国派遣潜入我大宋的细作间谍进行缉捕审讯等等,总之,凡有可能危害我朝安危的犯罪,以及国安局认为应当由你们管辖的普通案件,均由你们国安局管辖。一人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以及贪污、渎职等其他犯罪的,全案由国安局负责办理。你们可以独立调查、拘捕、审讯和裁判并予以执行。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对以上案件不再管辖,也不得过问!”
  此言一出,群臣震动,都小声议论着。
  高滔滔成立的这个国安局,不仅负责谋反案件以及与普通案件交叉的犯罪案件,甚至还授权只要国安局认为案件应当由他们管辖的案件,均由他们管辖,而且,他们不仅有独立侦查、缉捕和审讯的权力,还有直接做出裁判并直接执行裁判的权力。这权力简直大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御史中丞李常首先脸上变色,抢步出列,厉声道:“太皇太后,此举万万不可!若授予新局以此莫大职权,只怕会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甚至超过宰执的权力,甚至会危及皇权!”
  众大臣也都纷纷点头,有几个大臣也想跟着出列劝阻高滔滔,不料想高滔滔已经冷冷续道:“杜爱卿,哀家赐你尚方宝剑一口,对执行职务时胆敢负隅拒捕者,格杀勿论,对正三品以下官吏,查证之后,可以直接先斩后奏!从二品以上官吏及王公,定罪后报请哀家定夺。”
  “臣遵旨!”
  一旁的焦公公捧着一把宝剑,走将下来,双手捧着,递给了杜文浩。
  杜文浩磕头之后,接过宝剑。
  高滔滔又道:“另外,哀家授权你组建一支快速反应的特种部队,担任特种作战任务,同时负责维持京城朝野发生的突发事件。由你担任这支特种部队的都指挥使。”
  “微臣遵旨!”杜文浩朗声道。
  “平身吧!”
  “谢太皇太后!”
  杜文浩站起身来,将宝剑托在怀里,回到武将之前。
  这下子,本来议论纷纷的群臣,更是跟炸了的油锅一般议论纷纷。
  高滔滔却默不作声听着。
  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高滔滔朝焦公公使了个眼色,焦公公会意,迈步走到殿前,尖着嗓门厉声道:“诸位大人,有话一个个说,这是朝堂,不是菜市场!”
  宋朝言论比较民主,大臣与皇上经常争辩斗嘴,闹得天翻地覆的事情也不少见。只是,一个个说自然是应该的,所以群臣便都住嘴了。
  御史中丞李常朗声道:“微臣对太皇太后一意孤行,强设国安局,凌驾众衙门之上的做法深感痛心,恭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若不然,微臣只有请辞告老还乡。请太皇太后恩准!”
  李常是三朝元老,现在用引退来逼谏,场中气氛顿时凝固了,双方已经亮刺刀,看看谁会退让。众臣都闷声不响瞧着。
  右宰相蔡确瞧了一眼身边的左宰相王珪。见王珪眯着一双老眼笼着袖子拿着象牙笏仿佛老僧入定一般。蔡确心里早已经盘算了许多遍,从刚才高滔滔态度之坚决,他已经嗅出一丝味道,知道这个决定绝对不是高滔滔一时心血来潮,选择重臣要求取消对军人提高待遇的要求的这个时候宣布,也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太皇太后此刻成立一个超越其他衙门的拥有独立司法权的部门,并将这个拥有极大权力的部门授权给了她身边最宠信的大臣杜文浩,这个青云直上从四品官直飞达到镇国公,三衙都点检的人,还授权他组建一支特种部队,目的很显然,——为军队改革保驾护航!
  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跟太皇太后来硬的,所以,蔡确决定坐观虎斗,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能保住自己的宰执位置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也学王珪老僧入定。
  司马光可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深信路不平有人铲的道理,特别是对高滔滔要成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凌驾于众衙门之上,而且还有一支特种部队作为坚强后盾,这与太祖皇帝以来奉行的分权思想背道而驰,成立这样权力太大的机构,对朝廷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三朝元老李常以引退逼谏,司马光感到心头一震,热血上涌,重重咳了一声,正要出列劝谏,忽听得殿上太皇太后高滔滔轻声说道:“李爱卿,哀家问你,你果真要引退么?”
  李常把心一横,老气横秋沉声道:“是!请太皇太后恩准!”
  “好!哀家准你告老还乡,即刻生效卸任!今日内完成交接离职!”
  宋朝十分注重礼仪,接受册封和告老还乡,都要实行三请三留,也就是朝廷册封某人担任某职位时,一般都要三请,该官员连续上表拒绝两次,待朝廷邀请第三次的时候,才勉强答应。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只是表示任官的谦虚。对告老还乡者。朝廷也要三次挽留,告老者连续第三次请求隐退,才会勉强同意,表示朝廷对告老者的重视。
  正因为有这个规矩,李常才敢如此直言请退。原以为太皇太后会按照规矩三留,没想到第一请,便恩准了,而且让他即刻卸任,顿时傻了眼。
  满朝文武也都惊呆了,谁都看得出来,李常这只是倚老卖老,用隐退来逼太皇太后收回成命,却没想到高滔滔竟然不顾以往惯例,直接恩准了他的请辞告老还乡!
  李常哆嗦了一下,他本意并不想隐退,尽管他是三朝元老,但年岁比王珪要小上几岁,王珪都没隐退,他身体也没问题,又隐退个什么劲,只是把这作为筹码而已,听了高滔滔这话,有些慌了,忙上前两步,抱着象牙笏躬身道:“太皇太后,老臣的意思是……”
  高滔滔根本没理他,冷声道:“司马爱卿上前听封!”
  司马光愣了一下,想不到高滔滔这会儿册封自己,却不知道要封自己什么官职。
  王安石变法之后,司马光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因反对变法而被贬官,仅保留了资政殿学士的职位。他也知道,太皇太后作为变法保守派的领军之人,一旦上台,绝对会重用保守派人物,只是不知会如何使用自己。现在听了太皇太后的话,又惊又喜,顿时把刚才为李常帮腔的事情丢到了一边,跨步出列,跪倒磕头。
  高滔滔却不直接宣布任命,又朗声道:“蔡确蔡爱卿上前听封!”
  听到这话,蔡确心头一凉,他已经贵为右宰相,仅次于首辅左宰相王珪,现如今王珪还在,又没被罢免,总不能抢班夺权吧,所以听到太皇太后让他上前听封,这职位便只有降没有升的道理了。古代就算贬官,那也叫听封,还得磕头谢恩的。
  蔡确哭丧着脸出列上前跪倒。
  高滔滔道:“御史中丞李常告老还乡,蔡爱卿为人忠厚,仗义执言,可堪此任。由你顶替李常李爱卿,调任御史中丞之职!”
  御史中丞虽然也是朝廷重臣,但却不在宰执之列,蔡确由右宰相调任御史中丞,显然是被贬了。
  蔡确心里很不是滋味,知道自己当初力挺王安石变法,太皇太后上台之后,便废除了全部新法,那时候他便知道自己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苦。尽管心里酸楚,却还得磕头谢恩。
  高滔滔又道:“司马爱卿,哀家封你为右宰相,兼皇上侍读!”
  众人又是吃了一惊,想不到御史中丞,因为对太皇太后的懿旨不满,以引退相逼,太皇太后竟然马上答应,并立即进行了官职撤换!这一招杀鸡儆猴、敲山震虎,顿时将殿堂上文武百官全都镇住了!
第444章
打压
  李常老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嘴唇哆嗦着,想挽回,却不知如何开口,求援地望向司马光。
  而司马光此刻心中早已经被自己东山再起而振奋,心中很明白,太皇太后这时候把自己提拔上去,绝不是让自己跟她唱对台戏的,成立国安局并非不可,授予超越其他衙门的权力也非不可,关键看人。
  他对杜文浩这个救命恩人的人品其实很看好,相信这样的人不会危害国家社稷,所以,他已经打定主意,置身事外,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力,他再不想丢失,他年岁不小了,想在风烛残年之际,再干点事业出来。
  司马光是这次反对提高武官待遇的反对派领袖,他不说话,王珪不说话,蔡确被贬,李常丢官罢职被迫隐退,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授予了新任国安局提举、特种部队都指挥使杜文浩,这一系列的动作,已经将朝中群臣镇住了,都知道这一次高滔滔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势在必行,谁敢挡道,得掂量一下后果。
  高滔滔扫了一眼静若寒蝉的群臣,缓缓道:“小焦子,派人送李常李爱卿卸任回家!”
  焦公公躬身答应,手一挥,几个殿前侍卫上前,几乎是架着李常往大殿外走。
  李常带着哭腔叫道:“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叫得几声,没等想好该如何找回面子挽回局面,已经被侍卫们架着拖出了紫寰殿。
  听着他的声音渐渐远去,群臣都面面相觑,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高滔滔冷冷道:“我大宋上亿人口,缺钱缺粮缺房子缺衣物,就是不缺人!谁不愿意干,尽管开口,不要以为缺了自己大宋就没辙了!东边太阳就不升起来了,嘿嘿,哀家相信,你不干下面有的是人愿意干!——还有请辞告老还乡的吗?”
  殿上寂寞无声。
  这件事起因是提高武将的地位,所以尽管设立超越其他衙门的国安局,武将也颇有不满,但也都知道,太皇太后目的是想提高军人地位,对军队进行改革,设立这个机构,也是为了保证改革能顺利进行的。第一项改革就是提高军人地位,这深得将官们的心的,所以他们自然不会这时候冒出来反对。
  而文官都很善于打小算盘,平心而论,提高武将待遇也只是跟文官差不多而已,而不是超越文官,所以也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说起来也可以理解,人家武将浴血奋战,按功论赏也称应该的,免刺字也说的过去,他们之所以跟着李常、司马光一起嚷嚷,只是为了维护自己文臣的特权,保持以往在武将面前的趾高气昂罢了。就算武将地位提高了,对他们文臣自己的待遇没有直接损害,大不了双方平起平坐,说到底也还能接受。
  现在看见司马光已经被提拔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已经被收买不说话了,李常因为一时口快,以告老还乡逼谏,结果被太皇太后直接下课,都知道太皇太后这一次是来真的了,谁又敢拿前途命运去博这不值得博的是非呢。
  高滔滔见无人应答,把目光瞧向杜文浩,两人嘴角都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件事两人事先都作了估计,制订了各种预案,今日发生的一切,都在两人预先的估计之中,所以高滔滔才胸有成竹,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果然旗开得胜。
  高滔滔口气放缓了:“哀家发布的懿旨,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只希望诸位爱卿能理解哀家,并给哀家以支持。”
  王珪终于迈步出列,持笏拱手道:“太皇太后致力于富国强兵之道,用心良苦,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太皇太后成就这番苦心。”
  蔡确也出列,大赞了一番高滔滔治军之策和设立国安局的良苦用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