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583

  “朕不信,拿给朕看看!”说罢,下位置走过去,拿过念念手里的那张纸瞧了一眼,惊讶万分:“不可能!这么复杂的题,你能算出来都不错了,不可能比朕算得还快!”
  “我就算算出来了,怎么样!嘻嘻”
  哲宗转脸瞧了一眼杜文浩:“刚才朕看见杜将军在你旁边鬼鬼祟祟说什么来着,肯定把答案告诉你了!——不对,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算出答案来?”
  哲宗快步走过来,拿起杜文浩桌上那张纸一瞧,果然答案和自己的一摸一样!惊叫道:“不会吧?你都不用算筹?用心算的?”
  “不是啊,没看见我上面写有计算过程吗?”
  哲宗往上一看,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各种奇怪的符号,根本看不懂是些什么东西,问道:“你这是什么啊?”
  “阿拉伯数字,乘法公式。嘿嘿”
  “什么?”
  “就是一种专门用来计算的符号,比你那什么算筹简单多了吧?”
  哲宗哪里肯相信,一扭头盯着傅尧俞,恶狠狠道:“你帮他作弊?事先把题告诉他了,对不?”
  傅尧俞慌忙咕咚跪倒磕头:“没有啊,皇上,微臣万万不敢犯此欺君之罪。这道题的确是微臣刚才临时想的。没有告诉杜将军。”
  “朕不信!”
  杜文浩冷声道:“你要不信,这样吧,你自己出一道题,咱们两再比比。”
  “好!”哲宗想了想,说了一道两个六位数的乘法运算题。然后快如飞梭算了起来。
  这一次杜文浩存心挫他的锐气,提笔就算,很快便算好了,检查了一遍,把答案写下,倒扣在桌上,拍了拍手:“我算完了!”
  哲宗瞠目结舌:“不可能!”
  “皇上,”杜文浩慢悠悠品了一口茶,“一切皆有可能的!”
  “你答案肯定是错的。等我算出来再说!”哲宗不理他,阴着脸继续用算筹快速计算着,这时,赵佖和赵佶已经停下来了,围过来瞧热闹。
  哲宗越着急就越慢,这一次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才算出来,拿过杜文浩的纸一瞧答案,还是一摸一样,顿时目瞪口呆。
  这一次是哲宗自己临时想出来的题,当场计算的,绝对不可能作弊,他这才相信杜文浩这计算方法是真的神速了,放下手里的纸,点头道:“嗯,你的算术是很厉害,不过,朕想知道,算术到底有什么用?”
  “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杜文浩道:“比如,某衙门的粮仓是圆柱形的,一共有七十个。每个大小相同,仓底的直径是两丈,高是一丈五尺,问这七十个粮仓能装多少石大米?”
  哲宗根本没学过几何学,不知道如何计算圆柱形的体积,茫然摇头:“先生还有什么可以教朕的?”
  杜文浩拿过半杯清水,放在桌上,从笔架上取了一支毛笔,倒过来插进水里,放在哲宗等四个孩子面前:“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被子里的笔看上去是弯曲的?”
  这个现象很常见,他们早就知道,但是,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是弯曲的,却说不上来,望着他摇摇头。
  杜文浩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等我以后给你们讲了光的知识,你们就明白了。”
  杜文浩将另一只空杯子拿过来,说道:“假如,皇上准备用金子制造一只这样的杯子,试问,最少要用多少金子?”
  哲宗等三人自然又是摇头。
  杜文浩接着一口气问道:“谁知道为什么会地震?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闪电?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为什么会有天狗食月?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我们到底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的五脏六腑在什么位置,都有什么作用?世界上除了咱们大宋、大辽、西夏之外,还有些什么国家?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到他们那里……?”
  四人更是茫然摇头。
  杜文浩微笑道:“这些,你们听了我讲的课,这些都会知道的。”
  小姑娘念念鼓掌道:“好耶!我现在就想听先生讲课了!”
  赵佖也咧着嘴胖胖的脸上满是微笑:“是啊,听着好诱人!我也好想听。”
  哲宗听他们两都流着口水一脸兴奋,其实心里也是痒痒的,微笑道:“杜先生的课的确很有吸引力啊。想不到杜先生博闻强记,知道那么多东西,难怪皇祖母要让你负责朕的学业了。”
  杜文浩笑了笑,一晃眼瞧见赵佶坐在那,并没有其他三个那么兴奋,不觉有些诧异,问道:“十一皇子,怎么了?”
  “你能教我画画吗?”赵佶问道。
  杜文浩这才想起,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是个妙笔丹青大画家,他最感兴趣的,只怕就是画画了。自己绘画可不怎么样,怎么办?
  他眼珠一转,立即有了主意,自己不是学过素描写生嘛,虽然技术还拿不上桌面,但至少可以教他一些透视知识和一些光影知识。因为传统中国画是不讲究透视的,更不讲究光影效果。自己可以教他这方面的知识。不过,这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把光影知识用在人物肖像画上,否则会惹祸的。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还曾经有个一个小故事。清朝的时候,曾经有位西洋画家得意洋洋想在老佛爷面前表现一下,在给慈溪老佛爷画像,他用西洋画光影效果将慈溪老佛爷画得很逼真很有立体感。可是,画送到慈溪那,老佛爷勃然大怒,差点把他推出去砍头,因为在老佛爷的眼里,这种脸上有阴影的所谓立体效果,是中国人很忌讳的“阴阳脸”,是一种晦气。吓得那西洋画家赶紧改过来,把老佛爷的脸改成平板一块阳光灿烂的,老佛爷转怒为喜,这才饶了他的命。
  杜文浩微笑着对赵佶道:“我不会用毛笔画山水花鸟人物,不过,我可以教你用木炭画画,还可以告诉你一些正确的绘画常识,可以让你的画画得更象真的。”
  “是吗?”赵佶眼中立即闪现出兴奋的光芒,“那你快教我吧!”
  其他三个也都叫嚷着让杜文浩立马开始教他们刚才说的那些知识。
  杜文浩道:“现在来不及了,我马上要去宰相府开会了,下午两位侍读大人要给皇上和你们三个考察以前所学的知识,明天吧。明天我来教你们。”
  他叮嘱了两位老夫子几句,让他们出题考察之后,这才背着手离开了资善堂,来到宰相府政事堂。
第413章
回易之师
  杜文浩来到政事堂,差不多人都到齐了,又是蔡确最后才到,王珪也没说什么,宣布继续开会之后,拿起那会议单子道:“第五个议题,是兵部上报的。其实是跟前面请求出兵征讨西夏的一起的。是环庆经略司报兵部,兵部转报过来的。要求增加环庆经略司的厢军。——请兵部尚书邓润甫进来吧”
  邓润甫带着两个佐官,拿着一叠账簿进来了。施礼之后在门边椅子上坐下。
  王珪道:“邓大人,说说你们的建议吧。”
  邓润甫忙答应了,将报告念了一遍。先是长篇大论阐述了厢军的重要性,以及对西夏作战中厢军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谈了目前环庆经略司厢军缺兵少员的情况,以及下一步扩军增编的打算,提出整个扩军增编数额为九十二个指挥(营)。
  宋朝兵制,一个指挥(营)编制五百人,九十二个指挥就是四万六千人。杜文浩听罢不由脸上变色,但沉住气想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韩缜这一次到没有谦让,先发言道:“既然决定出兵西夏,又是以环庆为首的陕西六路兵马轮番上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总得有人运送吧?这次出兵是持久战,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只靠临时雇用挑夫民夫是没办法的,还得靠厢军。而环庆经略司一带的厢军,在十数年与西夏征战中,特别是在永乐城一战中,大部已经损失殆尽。作战不可能没有厢军的,所以,增编补员是有必要的。只是,是否需要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这个可以商讨。”
  枢密副使林希也微笑道:“韩大人所言极是。环庆经略司地处偏远,又连连与西夏征战,多数青壮百姓都在征战中战死了,民夫很难寻觅,只能靠厢军了,厢军者,供百役也,修建战寨,运送军粮,修路筑桥,哪一项都离不开厢军啊。这一次决定出兵,以持久战对付西夏,更是非厢军而不能也,增编的确是非常必要的。”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附和。
  蔡确微笑道:“诸位所言极是,出兵西夏,环庆经略司应该增编厢军,数量嘛,先增一半吧,酌情再予增加,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只有杜文浩微微冷笑,却不说话。
  蔡确这一次到不敢再忽略他了,捋着花白胡须问道:“杜将军,你意下如何啊?”
  杜文浩冷声道:“上午议政,记得在座大人谈及冗兵,都是义愤填膺的,甚至声称冗兵为祸国之源,怎么到了实际问题,又全然不顾这祸国之源了,反而祸上加祸呢?”
  众人脸上顿时变色,杜文浩到底年轻,本来想好好说话,可话一到嘴边,就管不住了,当当当直截了当就说了出来。
  章惇有些尴尬道:“这个……,不一样嘛,冗兵不等于不能增编厢军嘛,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增编的,否则,出兵西夏,没有厢军,让谁来负责这些杂役呢?”
  众人又纷纷点头。
  杜文浩没理他,转头望向兵部尚书邓润甫:“邓大人,我想知道,目前我军整个军费开支有多少?其中,禁军、厢军费用各占多少?”
  这些数字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是烂熟于胸的,根本不用翻账本,拱手道:“回禀将军,去年一年,禁军军费三千五百万缗;厢军一千五百万缗。两军共花费五千万缗。”(一缗等于一串等于一贯等于一千文,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元。所以宋朝军费开支每年是五百亿元。)
  “去年我大宋财政收入多少钱,你知道吗?”
  这个是国家机密,邓润甫自然不知道,茫然摇头。
  杜文浩望向王珪,王珪道:“去年一年,入财缗钱六千万缗(相当于人民币六百亿元)。”
  杜文浩听得头大:“总共才六千万缗,军费就占用了五千万缗?”
  兵部尚书邓润甫道:“是的。这还只是养兵之资,还不包括弓弩刀剑以及甲胄等损耗补资。”
  “啊?那这些武器装备花费又占多少?”
  “七百多万缗。”
  “那整个国家收入差不多全都投进军费里了?”
  王珪笑了笑,道:“杜将军,这里面有个误会,军费开支,相当一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库入财。”
  “哦?难道军队还有别的生财之道?”
  “是。否则哪来的钱养军啊。”
  杜文浩眼睛都瞪圆了,他刚刚接触军队才一个多月,尽管已经是全军最高统帅(训练时的),但对自己麾下这支可谓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还非常缺乏了解。心想军队做生意,那还是什么军队,忙问道:“军队都做些什么生意?”
  “嘿嘿,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的了,比如回易(投机倒把),酒肆饭庄,放贷收租等等。”
  “收入如何?”
  “那自然收入颇丰了。”
  “具体有多少?”杜文浩脸阴下来了。
  王珪道:“这个……,各军一般都秘而不宣,所以本相无从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