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583

  所以,他的大军和援兵在西山要害各处布防之后,他带着李浦等人返回了雅州。
  收复后的雅州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被战火烧毁后的残垣断壁,整个城市,仿佛是一座孤城,孤零零耸立在蜀州大地上。
  酷热的天气,让随行的很多人都病倒了,杜文浩也显得有些疲倦,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歇着,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满城的百姓无家可归,无处可去,要尽快给他们找一个栖身之所,否则,这个城市很快会有人起来造反,民以食为天,这便是老百姓最为朴实的想法,如今田地荒芜,加上兵灾,很多老百姓失去了家园,没有粮食,只有吃草根和树皮为生,这样下去,绝不是长久之计。
  杜文浩带着一行人将在雅州州府四周看了看,了解了一下情况,苏轼的身体还没有完全痊愈,杜文浩便先让人给他及他的家人找了一处相对完好的民房住下,自己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
  来到州府衙门,杜文浩发现这个地方保存的相对完好,里面的房子和设施几乎都没有被毁坏,杜文浩让李浦去查看了一下州衙粮仓,却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剩下了。
  李浦生气地站在粮仓外骂娘,随行的人见杜文浩神情严峻,眉头紧锁地站在门外沉思着什么,林青黛上前低声说道:“这么热的天气,你还是在阴凉的地方站着,小心病了。”
  杜文浩嗯了一声却没有挪步,半晌,他才看了看随行的人,让李浦过来,道:“你赶紧让人贴出告示,就说此地为收容所,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和鳏寡孤独着,可以在此留驻。”
  李浦:“大人,这可是州衙,要不要先去给苏大人禀明,然后再做决定?”
  杜文浩坚定地说道:“不用,先将老百姓安顿下来再说,苏大人那边我晚上回去的时候会告诉他的,你赶紧去办,我去找韩降要粮赈济百姓。”
  李浦惊愕:“大人,那可是军粮,韩将军未必肯……”
  林青黛上前说道:“大人让你去,你就去忙收容所的事情,老百姓住了进来,没有吃的怎么可以?”
  李浦得令,赶紧退下了。
  林青黛:“文浩,我陪着你去吧。”
  杜文浩想了想:“不用了,我带两个官兵去就是。”随后带着几个官兵直奔韩绛军营而去。
  杜文浩站在营中帐外,这个时候帐篷里很热,杜文浩敞着衣衫,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凉意,风吹过,都是热的。
  一个一身戎装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身板挺直,昂首阔步地朝着杜文浩走了过来。此人正是韩绛,大笑道:“杜御医来了,不好意思,有失远迎啊,家眷随行都可安顿好了啊?”
  杜文浩笑着拱手上前,走到韩绛跟前,抱拳说道:“我此行可是有事求着韩大人了。”
  韩绛一听,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杜文浩跟着他进了帐篷。
  落座之后,韩绛道:“杜大人不必客气,既然有事找到老夫,老夫自然没有推辞的理由。”
  杜文浩笑着说道:“我来问大人借点东西。”
  韩绛疑惑地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文质彬彬的样子,虽说脸被晒得有些黝黑了,神色也有些倦怠,不过眼睛里还是透着一种精神,他问道:“不知杜大人想借什么,我这里只有人,这些人其实都是御医您的。”
  杜文浩笑了笑,说道:“借粮!”
  韩绛一愣,再问:“杜大人,你说什么,借……借粮?”
  杜文浩微笑着点头:“借军粮赈济百姓。”
  韩绛摇头道:“杜御医,大军数万人都等着吃饭,不是不借,而是借不得啊。”
  “韩将军,如今经过了一场战火,很多老百姓无家可归,我一路过来,随处可见老百姓卖儿买女,吃草根树皮的,我们都是他们的父母官,我们不能见死不救,韩大人,您说呢?”
  “百姓苦我都知道,不过,军中屯粮也不多了,就算全部给你,怕也撑不了多长时间。”
  杜文浩点了点头,长叹一声:“韩大人说的是,但现在我们也只能解一下燃眉之急,一时半会儿,也确实做不到周全,先顾得燃眉之急就是。”
  韩绛想了想,道:“你将这些粮拿去,准备怎么分配?这么多灾民,可是分不够的。”
  杜文浩:“我将州衙暂时设为收容所,让一些鳏寡孤独着在此留驻,然后在州衙内安锅设灶给他们熬粥,这样,我想暂时还可以支撑一阵子。”
  “这样啊,那好吧,走,我们现在就去运粮,争取尽早让老百姓有粥喝。”
  傍晚十分,杜文浩兴冲冲地赶回苏轼暂住的民宅,只见民宅内已经是炊烟袅袅,怜儿和雪霏儿在院子的屋檐下整理带来的东西。
  杜文浩上前:“你们在做什么?”
  雪霏儿见是杜文浩回来了,高兴地起身说道:“苏大人说,我们没有地方住,就把西边的两间房子腾给我们了,我和怜儿正在收拾东西。”
  杜文浩沉下脸来,小声说道:“那两位夫人和三位公子呢?”
  怜儿见杜文浩不悦,便小心翼翼地答道:“一共是四间房子,苏大人和两位夫人一间,三个公子一间,还有两间给了我们。”
  “不可以,苏大人的身体不好,这里的房间都很小,天气这么炎热,哪里住的下三个人?而且还有一间要做厨房和吃饭的地方,你们总不能让大人在露天吃饭吧,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就在门外搭上几个帐篷便可,赶紧的,给我收拾搬出去。”
  雪霏儿和怜儿一听,赶紧叫丫鬟来将东西搬了出去。
第315章
变法第一步
  “是云帆兄回来了吗?”房间内苏轼说道。
  杜文浩应声走了进去,只见苏轼坐在椅子上,房内并无别人。拱手道:“子瞻兄,感觉如何啊?”
  “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苏轼微笑着招手,示意杜文浩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杜文浩双手接过,一口饮干了,砸吧砸吧嘴,将杯子放下,苏轼再给他倒满。然后笑着说道:“借粮的事情办得怎样了?”
  杜文浩心想应该是林青黛都给苏轼讲了,便将借粮的事情给苏轼说了一遍。
  苏轼赞许地点了点头,道:“很好,难得你想得周到。”
  杜文浩:“苏知州恐怕暂时还不能搬进州衙,应该州衙我已经……”
  苏轼打断杜文浩的话:“我知道了,你做的对,安顿老百姓才是大事。”
  “苏大人,州衙的官吏除了部分被杀之外,剩下的都逃避战乱了,还没回来。你的知州府衙只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正常运作。”
  “是啊,这段时间先稳定民心,恢复秩序才是最紧要的。就算有了官衙,也坐不住啊。”
  两个人正说着话,苏轼的妻子王氏急匆匆走了进来,指着门外,生气地说道:“杜大人,你这是做什么,我听说最近雅州晚上常有暴雨,别人倒是好说,我看杜夫人一路上身体也不好,你不能让他们都住外面,会生病的。”
  门外是紧跟着王氏进来的怜儿,一脸的愧意,怯生生地小声说道:“我什么都没有说,是苏夫人她……”
  苏轼一时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杜文浩赶紧解释:“苏夫人不必担心,拙荆身体都还好,而且还很年轻,再说也是热天,不会有什么病的,而且外面还凉快,还能对花对酒,岂不美哉?”
  苏夫人还是不悦,走到苏轼面前,埋怨道:“老爷,这样可是不行,我们说好的,腾出两个房间给杜大人他们,几个孩子都是男的,大可不必一人一间地占着,您说呢?”
  苏轼听出了其中端倪,不甚感动,他记得皇上曾经给自己说过,杜文浩这个人做事沉稳,而且睿智,若是放手给这个人一片天,他会一展身手大干一场,不会让大家失望,这是个干实事的人,想到这里,苏轼对杜文浩说道:“你一天这么累,不能就在外面支个帐篷应付就算,你听老朽的,就搬回里来住,大家住在一起热闹。”
  杜文浩还想再说,苏轼抬手:“好了,这件事情我说了算,毕竟现在都是非常时期,我们不讲什么特殊,孩子们不能太娇惯,得让他们磨砺一番。”
  王氏点头附和道:“我看老爷说的是,不要再相互推了,不过就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我相信这也只是暂时,只要有人在,这个被战火烧毁的州城,很快就会在老爷和杜大人的手上重新恢复起来。”
  杜文浩不禁感慨:“苏夫人,说的太好了,卑职不才,定当将夫人此言谨记在心。”
  窗外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一道闪电像一把利剑将天成两半,金黄色的光束穿过云霄直直地劈在了窗户对面的一棵已经干枯的老树上,门外有一声尖叫,杜文浩起身冲出门外,只见雪菲儿抱着林青黛,俊俏的脸被吓得苍白,林青黛冲着杜文浩宽慰一笑,然后低声对雪霏儿说着什么,雪霏儿听话地点了点头,两个人回到帐篷里去了。
  一会儿,大雨从天而降,空气一下变得清新起来,风也凉爽了,杜文浩却没有这份心情,对苏轼道:“这场雨恐怕小不了,我得上街去看看城里百姓,看能帮点什么忙。”
  苏轼道:“我也去!”
  “你就别去了,你大病刚好,别着凉了。”
  “不碍事!我身为知州,这时候躲起来象什么样!走!”
  侍卫急忙打了雨伞过来,给两位老爷,出城巡街去了。
  这一忙就忙了一整天,他们两身为知州、勾管官,亲自巡街稳定民心,沿途又把一些无家可归在雨里挨淋的居民都带回衙门躲雨了,又让钱不收他们熬了姜汤防止受凉。又跟韩绛、苏轼商议重建计划,忙到深夜,这才回来歇息。
  第二天杜文浩起了个大早。因为苏轼坚持让人搬回房间去住,所以杜文浩就让四个夫人去住了,他和李浦住在帐篷里,旁边便是英子和可儿住的帐篷。
  天已经放晴了,可恶的知了又开始烦躁地在枝头没完没了地鸣叫,太阳从东边探出半个脸儿,杜文浩伸了一个懒腰,李浦也紧跟着走了出来。
  “大人,你这么早啊,昨天晚上和人研究重修民居的事情好晚才睡,您该再睡上一会儿。”
  杜文浩边走边扣着扣子,道:“不睡了,今天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多睡一会儿,老百姓的事情就要晚解决一天,时间不等人,走吧,先去州衙看看。”
  李浦答应着,他是个军人,吃苦惯了,想不到杜文浩这样看着一个温文尔雅的太医,竟然也可以和自己一样吃苦,甚至比自己还要能忍耐,这让他坚信,杜文浩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官,为这样的人鞍前马后,鞠躬尽瘁也值得。
  雅州秩序基本恢复之后,原先逃走的官吏也都有相当一部分回来了,也有一部分死于战乱,杜文浩不急着扩充补充官员,当前最需要的,是有粮,才能稳定民心。
  他们来到衙门里,只见整个衙门躺着到处都是失去了家园的城里的居民,都无力地躺在地上,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不停喊着:“娘,我饿……”“爹,我想吃烧饼!”
  这是最让杜文浩担心的问题,没有粮食,没有钱财,这些灾民怎么办?
  其中,还有部分灾民已经出现伤寒症状,疫情并没有结束。
  杜文浩立即回来部署工作,他先安排钱不收带着阎妙手、庞雨琴和雪霏儿,还有城里几个药铺的愿意参加救灾治病的郎中,组成医疗队,义务给伤寒病人治病。又派出衙门民壮,处理城里的垃圾,并配置大量的消毒药水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拿出部分军粮熬粥发放给灾民,以解燃眉之急。
  然后,他又安排李浦带领衙门官吏和捕快,调查城里粮商还有多少存粮。
  不过在没有摸清情况之前,他还不能行动。
  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与苏轼带着知州衙门的官吏们深入附近村寨探望灾民,了解恢复生产的情况,并下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得知大部分庄稼在战火中都保留了下来,毕竟番军更在意的是钱财,而地里的粮食还没长好,也收割不了,所以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