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583

  杜文浩是皇上的御医,也不推辞,坐下之后,提腕诊脉,果然并无晕厥脉证,显然又是在假装的。
  这一次杜文浩准备利用这个机会,把皇上慢性肾衰这病说清楚,引起皇上和太皇太后她们的重视,及早治疗,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治疗,要不然,会酿成大祸的。
  不过,得先让皇上苏醒才行。
  杜文浩从急救箱里取出金针,替宋神宗度穴。宋神宗倒也配合,不一会,悠悠醒转。却闭目不语,看上去体虚得很。
  太皇太后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低声问杜文浩:“皇上得的是什么病?”
  杜文浩对太皇太后道:“老祖宗,皇上昏倒,乃是因为肾痨所致!”
  “肾痨?”太皇太后皱眉问。
  “是!”杜文浩神色郑重,起身道:“皇上日夜操心变法之事,长期饮食失常,七情内伤,劳倦过度,使机体正气衰弱,外来风热、湿热乘虚而入,伤及脏腑,水湿潴留,以成脾肾衰败,正虚邪实,寒热错杂之证。”
  太皇太后皱眉道:“你不必给哀家解释这些,你就说皇上这病要不要紧吧。”
  “非常要紧!”杜文浩尽可能让自己的话引起太皇太后的重视,说道:“肾痨之证,病势缠绵,证候多变,脾肾衰败,浊阴不泄,上逆脾胃,蒙动肝风,水气凌心射肺,危象环生之下,会内闭外脱,阴竭阳亡,阴阳离决!”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后都悚然相互看了一眼:“不会吧?皇上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啊。刚才只是气急了而已。”
  杜文浩道:“微臣绝没有危言耸听,上次微臣给皇上诊察,就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开了药让皇上服用,可皇上却没有坚持服用,微臣也说了,皇上这病不能劳累,不能生气,必须静养。适才微臣复诊,发现皇上病情比以前加重,若再不严格治疗,会有危险!”
  太皇太后道:“哀家不是让你负责皇上的病吗?”
  “可是皇上没有按照微臣的要求坚持服药!也没有静心调养。”
  太皇太后道:“皇上何尝不想静心调养啊,可天下事都要他辛苦料理,如何能静心调养呢!”
  一旁的皇太后插话温言道:“杜大人,就请你给皇上好生医治吧。”
  太皇太后也道:“正是,这几日你就候在宫里不要回去了,照顾好皇上龙体。——小宁子,你帮忙安置一下杜大人的住处,就在皇上寝宫边找个空房就行,有事好马上处理。”
  杜文浩和宁公公两人躬身答应。
  杜文浩提笔写了方子,交给太医院御药院的内侍照方抓药。
  见皇上已无大碍,太皇太后等着了皇太后和皇后不敢再提废除变法的事情,只能告辞走了。
  等她们都走光了之后,宋神宗一骨碌坐了起来,对杜文浩微笑道:“这一次你又替朕解了围!很好!”
  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您的肾痨真的已经很严重了。必须严格治疗。”
  宋神宗笑道:“朕刚才已经听到你说的了,你这么说也对,免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哭哭啼啼又要朕废除变法。”
  “皇上,微臣说的是真的!如果皇上这病不严格及时治疗,会……,会有生命危险的!”
  宋神宗皱了皱眉:“这你上次已经说过了,不过,朕觉得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除了胃口不太好,失眠之外,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开个药给朕调理一下就行了。”
  “可是皇上,这病不是调理就能调理好的,必须对症下药!严格按照要求服药,您这样时断时续的,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那好,刚才太皇太后已经说了,让你留在朕身边替朕治病,你就治吧,朕也不会让你为难,会按照你的要求服药的。这总行了吧?呵呵”
  宋神宗又一次成功地用装晕倒躲过了太皇太后她们的哭谏,而且在杜文浩的强调下,估计短期内太皇太后她们再不会用这一招硬逼自己废除变法了,所以他心情很是高兴。笑呵呵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坐下。
  本来心情略好了,可一看到桌上一大堆奏折,他又开始郁闷起来,收敛了笑容,呆了呆,叹了口气,慢慢拿起奏折开始批阅。
  杜文浩没听他让自己退出,而药还没送到,太皇太后又叮嘱了自己留在皇上身边,便静静地站在墙角候着。
  过了一会,宋神宗突然重重一拍桌案,砰的一声,把杜文浩吓了一跳,偷眼看去,只见宋神宗脸色铁青,将手中一份奏折狠狠摔在地上,背着手在屋里不停走来走去。
  杜文浩赶紧把目光收回来,垂手而立,一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绕着圈走了片刻,宋神宗突然站住了,一指杜文浩,大声道:“你说,变法到底好不好?”
第300章
变法之辩
  杜文浩一愣,心想变法好不好,这个话题一千年来都被史学家说烂了,自己学了历史也知道,变法最后是失败了的,既然失败,就说明变法是有问题的,就不是历史的选择。其中原因,既有变法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也有执行的官吏的借变法渔利,当然,还有王安石本人的性格孤僻高傲,刚愎自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自己那一点历史知识也说不清楚。
  变法到现在已经十多二十年了,变法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通过各种奏折上报给了皇上,前些日子的微服私访,又让皇上亲身经历了老百姓对变法的态度,宋神宗肚子里对变法的优点和缺点应该都了解了的。他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要寻找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自言自语而已。
  杜文浩瞬间便想明白了这一点,“难得糊涂”四个字又闪电般冒出他的脑海,便躬身道:“皇上,变法乃国家大事,微臣只是一个小小御医,只会岐黄一道,对政务半点不懂,实在不敢妄自评断。”
  “朕今天就是要听听你这个不懂政务的人如何谈论政务,说罢,今天你说的任何话,朕都恕你无罪!”
  杜文浩愣了一下,心里一个劲告诫自己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虽然中学学历史,老师对王安石变法有过深刻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上千年无数学者反复研究论证的结果,都是事后诸葛亮,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且自己也记得很清楚,但是,身处其中又不一样,特别是,这些评价恐怕都是宋神宗不想听的,忠言逆耳,就算皇上赦免自己言者无罪,只怕心里也不会高兴的,自己何必又是摸这个老虎屁股呢。
  想到这里,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微臣真的对变法不懂啊,谈不出什么来。”
  宋神宗凝视他片刻,哼了一声,指了指地上的奏折道:“那你先看看这奏折吧。”
  “是!”杜文浩上前弯腰拣起奏折,躬身阅读,这是一份来自成都府路与吐蕃和大理国接壤的黎州的军情密报,称当地因为青苗法,激起民变,调军队镇压,暴民进山为寇,袭扰地方,成为一患。同时,该地爆发瘴疠,人畜死伤无数。趁乱之下,吐蕃部族军队小股袭扰边境打家劫舍事情时有发生。
  杜文浩看罢,躬身将奏折放在了龙案之上,垂手而立,还是一言不发。
  宋神宗道:“有何感想?”
  杜文浩想了想,小心翼翼说道:“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来闹事,导致民变,必有其因,只是这原因是否是因为青苗法,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微臣没在当地,所以不敢妄言。”
  “好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得好!你跟随朕微服私访,对青苗法多少有些了解,这是经过调查了的,那就根据这些感触说说你的看法吧。朕说了,今日你所说一切,朕都恕你无罪!”
  “谢主隆恩!”皇上两次让自己说看法,再推诿不说,只怕反倒惹皇上不高兴了,想了想,道:“微臣以为,青苗法本身是个好法,既能避免百姓遭受土豪劣绅的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双赢的举措。”
  宋神宗面露微笑,点头道:“你还算有些见识,安石变法,国库充盈,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说说,这样的好法百姓为何不拥戴?”
  杜文浩心想,变法如果仅仅让国库充盈了,而老百姓腰包却瘪了,甚至碗里的饭都没了,老百姓自然不会拥戴。不过,还是难得糊涂的好,所以,稍稍转开话题:“前番微臣跟随皇上微服私访,微臣曾与王安石王大人聊起变法,听说这青苗法是经过了他在鄞县实践检验过的,王大人在鄞县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百姓很是欢迎的。”
  “没错,为何推广至全国,却激起民众反对呢?”
  “微臣以为,原先在鄞县实施,范围小地方小,各方面都好处理,事情也就好办,遇到什么问题立即就能解决,能保证变法不折不扣地按照原想预想贯彻实施,可是,一旦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不一样了,各地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其中不乏贪官污吏借变法渔利,曲解变法,鱼肉百姓的。导致了青苗法很多地方已经变味了,不是原来的法了。”
  杜文浩先抑后扬的策略让宋神宗听了进去,其实这些话老早就有人提到了,当初变法的方针也是“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可后来王安石急功近利,有点像新中国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结果反弹。
  杜文浩这些话要是放在变法之初,宋神宗绝对听不进,可现在心境已经大不相同,特别是微服私访亲眼目睹,对变法本身的正确多少已经产生怀疑,当下凝视杜文浩片刻,又问:“你说说,这青苗法怎么个变味了?”
  杜文浩说着说着便把中学老师对变法的评价说了出来,现在皇上追问,想收口已然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斟字酌句道:“这次随皇上微服私访,百姓反映最大的,是青苗法由自愿成了硬性摊派,利息也翻了倍,不是惠民之策,反而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宋神宗点头,沉声道:“朕已经查办不少这样的官吏,依你之见,为何屡禁不止?”
  “利欲熏心,人为财死,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不惜以身试法者。用权力去赚钱,对官吏来说自古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能抗拒这种诱惑的官吏并不多。当然,很多人有这心没这胆。”
  “嗯,你觉得青苗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皇上亲自向自己询问国家大事的看法,杜文浩到底年轻,按耐不住心头一热,把难得糊涂四个金玉良言忘到了脑后,脱口而出:“官商不分,其弊浩然!”
  宋神宗龙躯一震,缓缓问:“什么意思?”
  “政府应该是经济社会的守夜人,而不是直接参与者!”
  杜文浩不是专门的经济学毕业,其实也不懂经济,但中学学过政治经济学,而且现代社会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不由分说往你耳朵里钻,关于经济政治的各种论断从小到大听了不少,也不管对与不对,信口拿来胡诌。反正人家说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句话却是宋神宗从来没听过的,很是新奇,问道:“什么政府?什么守夜人?”
  “政府就是官府朝廷,就是衙门,简单地说,在经济交往中,朝廷衙门是维护秩序的,可以制定各种规则来进行宏观调控,如果没有问题,朝廷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并对违反者进行惩治处罚,但不能直接经商。朝廷经商,就保不住官员借职权从中渔利,中饱私囊,这是千年历史所证明的。当然,朝廷也不是绝对不能经商,朝廷要经商,必须与国库独立,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独立的公司,并设立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
  杜文浩这番话太多的现代词汇,让宋神宗听的一头雾水,不过,衙门经商,官员渔利这种事情他确实见的多了,也知道这是通病,可如何治理,他想不到好办法。对于杜文浩提出的办法,他是闻所未闻,皱眉道:“什么公司?国营?”
  “公司就是一种机构,专门做生意的机构,国营就是朝廷官府经营的意思。只有把经商的人从朝廷官员中剥离出来,不以朝廷权力为后盾,才能避免滥用职权从中渔利。”
  这个道理宋神宗当然懂,可是,有个问题他没想明白,问道:“那又如何赚钱,充盈国库?”
  “皇上,变法第一要务是惠民,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
  “这是当然!你有何具体构想?”
  对王安石变法,杜文浩中学学过,老师也系统点评过,还是有些印象的,他平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现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许能修正其中的弊病。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思考也都说了出来。
  杜文浩轻咳一声,道:“皇上,微臣以为,青苗法之弊,主要在于官吏在贯彻中的变味曲解,因为这是一项经济制度的改革,只要有官权力参与,官吏们就会为利益驱动,贯彻执行就会走样,最后把惠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所以,要想还青苗法本来面目,就必须对青苗法进行改良,要将官府与经商脱钩,把官办企业变成民办企业,将它投入市场,让经济规律来调节。才能实现双赢。”
  杜文浩一连串现代政治经济学词汇,说的皇上更是傻眼了:“你……,你说直白一点,怎么个改良法?”
  “官府与官办企业脱钩,并对官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杜文浩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想了想,还是用了现代词汇,随即解说道,“简单地说,就是把用于青苗法放贷的常平仓和广惠仓从国库独立出来,作为官府的出股,吸收当地富商入股,将各方投资折算成股份,官府与富商共同成立一个企业,专门从事青苗法放贷,共同经营,共享利润,按股份红,同担风险。”
  杜文浩把现代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引入了青苗法改造,望着宋神宗惊诧的神色,继续说道:“这个企业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委派到这个企业管理官府投资部分的官员必须是专职的,不能在朝廷官府里兼职,杜绝官权力的参与,而且,他个人也必须有私人股份入股。同时,官方投资不能超过一半,企业实行股东制,取消青苗法固定利率的做法,对放贷利息等重大事项,由各个股东表决决定,表决权以股份为依据,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等等!”宋神宗压根听不懂了,忙挥手打断他的话,“你说慢一点,做下来慢慢说,朕听不明白。”
  杜文浩见他神情似乎很感兴趣,不由心头一松,躬身答应,待宋神宗在龙案后面坐下,示意他也坐下,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歪着屁股也坐下了,理了理思路,开始讲解,先从什么是公司讲起,再将股份制,讲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内部机构各自的职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各自的职权,表决办法,法律责任,然后将如何构建一个公私股份合营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青苗法放贷。
  他虽然是医科大毕业,但学的是法医学,开设的科目里就有民法和公司法,不过是选修,幸好他当时选了,所以对这一块的基本知识还是有的。
  宋神宗听得很仔细,听不懂得又详细询问,其间药送来了,他都顾不得服药,让杜文浩继续讲解,这样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搞清楚了杜文浩的构想。
  杜文浩最后总结道:“实行与朝廷官府脱钩独立核算的股份制公司,来从事青苗法放贷,可以杜绝朝廷官吏滥用职权,避免强行摊派这样的事情发生,利息也能灵活根据当时当地粮食产量和市场需求决定,避免高利盘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允许当地乡绅也可以向百姓放贷,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杜绝垄断,百姓才有实惠,由于公司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事关切身利益,股东们才能真正负责,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由于没有了官权力为后盾,公司就不会成为鱼肉百姓的机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