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83

  太医局的校长叫“提举”,副校长叫“局判”,负责教学的老师的职称非常近似于现代的大学教师,即分别是“教授”、“医学博士”和“助教”。
  按照规定,太医局的教师都必须是翰林医官局(太医院)的太医,或者是太医局毕业留校任教的毕业生,杜文浩两者都不是,但他是翰林医官局副局长(太医丞)的师父,又擅长华佗神技,自然有资格担任教师一职了,只不过,太医局的职称也是要通过考核才能升迁的,刚进去不能一下就评为教授级别,只能从下面一步步慢慢来。
  来京城这么些日子,杜文浩已经知道宋朝的整个医疗制度的大致构架了,听了詹题的建议,不禁跃跃欲试。能把自己的现代医学知识传授给宋朝的医者,将中西医结合提前一千年,这可不仅是造福这一代宋朝人的事情,更是将整个中国医学往前迈进一大步的事,等到将来,就不是西学东进,而是中医西进,那才爽呢!
  所以,杜文浩很兴奋地点头答应了:“行啊。不过,担任太医局的助教的话,还能不能开药铺行医?”
  “当然可以,助教只负责教学,有课上课,没课行医。”
  “那好,我答应了。”
  詹题喜道:“好!我回去让他们办妥此事,就正式下聘书委任。”
  这之后的数日里,大家都各自忙着购置宅院、上任。
  钱不收和两个徒弟的家眷这一次也一起搬迁到了京城开封,也在五味堂附近买了宅院住下。钱不收在太医院忙得不行,没工夫料理药铺事务,所以不想再开济世堂药铺,让憨头和阎妙手一起在杜文浩的五味堂当坐堂大夫,按月拿薪,同时能跟师祖杜文浩学医术。
  景辉虽然是开封府推官,但这官在开封府衙门里只是佐官,所以在衙门是没有宅院的,只能自己在外面购置房产。尽管杜文浩的宅院很大,但庞雨琴已经出嫁了,庞景辉他们当然不可能住在女婿家里,所以在詹题的帮忙下,在杜文浩的浮云堂附近购置了一套宅院全家搬了进去。
  庄迥谋也买到了称心的房产,举家搬了进去。
  媚儿跟着庄知县的两个小妾一起居住,这些天都忙着收拾房子。
  这天,她正和庄知县的两个小妾舒蝶、梦寒一起忙碌着,忽然感到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特别是左上肢,整个手臂都麻木了,仿佛不是自己的一般。她踉跄几步,托着手无力地瘫坐在了走廊矮栏杆上。
  庄迥谋的两个小妾见她脸色很难看,忙过来询问:“你怎么了?”
  媚儿一手扶着心口,一手艰难地取下头上的银簪子,脱下绣花鞋,在自己内关、神门、太溪穴上攒刺。
  舒蝶问:“你这是做什么?”
  媚儿没说话,继续攒刺,好一会,才缓过劲来,娇喘着道:“我心慌得很,杜先生说过,我心口有病,我原没当一回事,这些日子发作频繁,每每发作,总是心跳气短,四肢无力,好在杜先生教过我用银簪子急救之法,用了之后,才能缓解,只是过得几日又要发作。”
  “那你咋不找杜先生再好生瞧瞧呐?”
  “他这几日特别忙,每每话到嘴巴我又不好说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毛病,缓几天等他忙过这阵子再说。”
  “那咋行哩!心口痛可不能开玩笑的,走,我们陪你找杜大夫瞧病去!”
  庄迥谋到衙门办公去了,三人也不及跟他商量,分乘三顶小轿,带着几个丫鬟仆从,来到了杜文浩的五味堂。
  下轿进了大堂,只看见阎妙手、憨头和庞雨琴、雪霏儿在给病人看病,却不见杜文浩。
  舒蝶问庞雨琴道:“嫂子,杜先生呢?”
  庞雨琴道:“他去太医局去了,太医局今儿个下了聘书,正式聘他作太医局助教了,都快中午了,差不多该回来了。怎么,有事吗?”
  “嗯,我妹子心口痛,说是以前杜先生曾帮她看过病,现在老毛病又犯了,想请杜先生再给瞧瞧。先生既然不在,那……,只有等等再来了。”
  雪霏儿很不喜欢媚儿,见她捂着心口皱着眉,一付病西施的娇柔模样,似乎想着法让男人心疼似的,便气不打一处来,冷声道:“没关系,我哥不在,不是还有我嘛!我替她看看。”
  “你……?”舒蝶有些犹豫,瞧了一眼媚儿。
  “怎么?看不起我的医术吗?实话告诉你,只要是女的,就算我哥在,也会让我们先看的,最后他再审察一遍就行了,你们现在不让我看,等一会可别怪我们不给你好好看。”
  媚儿知道雪霏儿是杜文浩的结拜小妹,平素又古灵精怪的,倒不可得罪了她,勉强一笑:“既然如此,就有劳妹妹了。”
  扭着腰肢款款过来,在桌边坐下,将手摊在药枕上,没等放好,却被雪霏儿一把拍开了。
  雪霏儿冷声道:“你看过病吗?大夫瞧病,先望诊,再闻诊,然后才问诊,最后才切脉,望闻问切,这个顺序要是乱了,一看就不是良医,而是庸医,虽然我学医时间不长,但我哥可是神医,所谓名师出高徒……,呸呸,我不是他徒弟,反正我诊病也得按这个顺序来!”
  媚儿耐着性子听她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好不容易才插话道:“行,就按妹子的意思吧。”
  雪霏儿这才歪着脑袋上下打量媚儿:“看你脸色苍白,却嘴唇丹朱,气血亏虚同时又有气不统血之象啊,危症!十足的危症!”
  媚儿皱眉道:“妹子,我脸色苍白是实,这嘴唇丹朱,却是抹了唇红之故吧?”
  “不对!你抹了唇红,该当也抹了腮红胭脂才对,为何脸色仍然白得象鬼一样?”
  “我自幼粉面桃红,从不需要抹胭脂的……”
  “那就奇了,你自喻面若桃花,但嘴唇却需要抹唇红,这是为何?——哈,我知道了,正所谓‘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原来你的小嘴被太多男人亲,颜色早亲没了,所以要抹颜色,真是造化弄人啊!哈哈哈”
  媚儿眉宇间闪过一丝怒色,随即又消失了,黯然神伤,低声道:“姐姐命不好,妹子见笑了。”
第159章
无脉怪病
  阎妙手在一旁摇着折扇凑趣,对媚儿道:“你是青楼头牌,多少男人拜倒在你石榴裙下,为你一掷千金,正所谓‘二八鸡婆巧梳妆,洞房夜夜换新郎,迎来送往知多少,惯做相思泪两行。’你尝遍了人间男人滋味,如何还称得上命苦?照我看,你这命好得不得了的了!不知前世修行多苦,积攒了多少阴德,敲破了多少木鱼,才换得这娇承万千男儿雨露的福气啊!哈哈哈”
  媚儿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被人辱骂那是常有的事情,若是旁人讥笑,媚儿不反唇相讥,也会不当一回事,可偏偏是杜文浩的干妹子和徒孙,这似乎代表着杜文浩的某种态度,媚儿只感到心头一阵的酸楚,眼泪滚滚而下,袍袖一甩,起身踉踉跄跄往外就走。
  庞雨琴急忙抢步上前道:“姑娘请等等!”回过头对阎妙手怒目而视:“你这说的什么话?这种话要说你去青楼里说去!媚儿姑娘来求医就是病人,你师父没教导过你医者父母心吗?”
  阎妙手吓了一跳,折扇一收,深深一礼道:“祖师娘,徒孙知错了!”
  庞雨琴哼了一声,回头对媚儿道:“姑娘,真对不起,他们说话没轻没重的,您别介意。”
  “谢谢嫂子!”媚儿含泪道,瞧了雪霏儿一眼,暗自银牙一咬,重新坐回凳子上,“姐姐失态了,还是请妹子接着看吧。”
  雪霏儿见媚儿这样,也觉有些没劲,便收敛了嘲弄,轻咳两声。问到:“你觉得哪里不好?”
  “心跳得厉害,心慌,时常呼吸喘不过气来,手脚没力气,还经常感到发麻,尤其是左上臂。”
  “发烧咳嗽不?”
  “不。”
  对付伤风咳嗽雪霏儿还有些经验,可媚儿全无外感伤寒表证的迹象,连辨证都找不准,自然不知该如何下方了。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行,歪着脑袋想了想,一点头绪都没有,转头看了看庞雨琴,见她也是一脸茫然。只好漫无目的问到:“以前呢?你以前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
  “这半年来,两侧手指经常感觉发凉,怕冷,手脚老出汗。经常感到头昏眼花,头还隐隐作痛。”
  头痛?雪霏儿终于抓到了一个自己能应付的病症:“头痛嘛,这好办!川芎治头痛,千秋散专治头痛不可忍!行了,我给你开方下药啊。”
  “可是,妹子,你还没给我诊脉呢?”
  “诊脉?对对,诊脉!”雪霏儿有些不好意思,仿佛忘了写作业的孩子被私塾先生抓住了似的,却兀自嘴硬:“诊什么脉啊!你不把手放上来,我怎么诊脉嘛?”
  媚儿赶紧捋起衣袖,把一条右臂放在了脉枕上。
  雪霏儿抓住她的手一拧:“放好了!你这样撇着叫我怎么切脉嘛!”
  雪霏儿虽然是三脚猫的功夫,但毕竟练过,这一拧用劲大了些,痛得媚儿哎哟一声。
  “怎么?弄痛你了?你可真娇气!告诉你,我哥只喜欢我嫂子这样外柔内刚的女孩,不喜欢娇滴滴跟棉花一样的女子,更何况你还是个出身青……咳咳,不说闲话了,诊脉!”
  凤目微合,摇头晃脑把三指放在媚儿手腕上,片刻,忽然咦了一声:“哎呀不得了,你脉沉细弱无力!果真是危症,这次可没骗你!换条手臂看看。”
  媚儿忙把左臂放在脉枕上,轻轻捋起衣袖。
  雪霏儿三指一搭,这一次反应更大,差点跳了起来:“啊!不对吧?怎么摸不到脉啊?”
  媚儿以为她又在说笑嘲弄自己,也搭腔,可庞雨琴却看出了雪霏儿这次不像是在胡闹,低声问:“怎么了?”
  “她没脉!”
  “没脉?人怎么可能没脉呢!”
  “是真的,不信你自己摸摸看!”
  庞雨琴狐疑地伸手搭在媚儿左手腕上,片刻,也是脸上变色:“真的没脉!究竟怎么回事!”
  一旁正给病人诊病的憨头听她们说的这话,也有些好奇,走了过来:“不会吧,我来看看。”
  片刻,两人也是满脸惊讶:“真的没脉!”又换了一只手察看,果然脉象沉细无力之极。
  这世界上还有人没脉吗?
  媚儿这下也紧张起来了,自己用右手给左手腕把脉,顿时,脸色也变了,果然丝毫摸不到脉!不是脉细,而是根本就没有脉!
  媚儿颤声道:“怎么会这样……?”舒蝶和梦寒两人也慌了,她们也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怪病。
  庞雨琴道:“姑娘别着急,病再怪,我相公也能帮你治好的。”
  媚儿点点头:“那我现在怎么办?”
  “等我相公回来吧,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憨头沉吟片刻,对媚儿沉声道:“让我看看你的手!”
  他拿过媚儿的手仔细查看,发现她的左前臂自肘关节以下,皮肤苍白,指甲有不显眼的散在血泡!
  阎妙手和憨头互视了一眼,阎妙手道:“师弟,你博闻强记,想想看,典籍中可有此等无脉的记载?”
  憨头学医主要靠背,脑袋立即转动起来,很快便找到了答案:“《素问·调经论》有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