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38

  “此太过奢侈。”杨宣凝叹的说着,然后上座。
  众人见了这等势派,无不拜倒:“臣等拜见王上,愿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参拜后,各自起身,然后就立于二旁,身在其中,人人都觉得,此时才有新朝之相,各个都满是欢喜。
  “圣上北上,留给寡人好大的产业。”一开口,杨宣凝就如此说着:“先生回同户部,进行清点。”
  随行隋炀帝到江都,史称旌旗辎重,连绵五百余公里,其中价值当然不计其数。
  “王上,还请指示如何处置。”
  “各大臣官吏,都一一登录,入户部,有司一一选之,给予安排。”这些大臣和官吏,都是天下三成以上世家豪强,安排的好,就等于获得他们助力,这点不可不谨慎,因此第一点就提出来。
  “臣等遵旨,必加以严选。”第一宰相李播深知厉害,上前回着。
  “古玩珍宝,一一登录入册,奉内府处置。”这点谁也没有意见,有许多珍宝,都是皇家专用,不容外臣篡用。
  “跟随圣上前来之工匠,一一清点入册,归于工部所辖。”这点更是重要,随行隋炀帝的工匠,都是天下一时之选,规模三千,可以说,这个时代一半上等工匠,全部在此,有了这批工匠,鲁妙子的奇思异想都可以付之实践。
  鲁妙子上前:“臣等遵旨。”
  “至于一般珍宝,以及黄金白银,丝绸等财物,也一一登录入册,先入户部。”
  见众臣都应诺,杨宣凝又说着:“虞世基。”
  “臣在。”虞世基连忙上前。
  “卿家献城有功,寡人甚是大喜,寡人还没有建得中书舍馆,不知卿家可愿意为我建之?只是只有正五品,委屈了卿家了。”杨宣凝温言说着,此人原本就是隋炀帝的中书舍人,掌朝廷机要,得他帮助,短时间就可控制隋朝许多秘密命脉。
  虞世基却是大喜,中书舍人事关机密,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品级不高,实是要害,当下就连忙上前:“臣恭谨受命,愿为王上效犬马之劳。”
  “听说你有一弟,是虞世南?不知是否?”
  “正是,在殿外等候呢?”虞世基连忙说着。
  “召他进来。”
  一声命下,顿时,虞世南被召见,只见此人也已经有五十岁了,跪拜在上前:“臣拜见王上。”
  “卿家起来,闻卿原为圣上的起居舍人,不知是否?”
  “回王上,正是。”
  “甚好,寡人要建一翰林院,编修国史,记载寡人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多以文学之士而充之,寡人就先命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同是五品,卿家可愿?”
  “王上所命,臣岂可推辞,谨受命。”虞世南恭谨答应。
  杨宣凝微笑,历史上称此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
  又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日得他,的确大善,等一年过后,虞世基未必留下,说不定反而调去翰林院,但是此人,可重用,先调到中书舍馆。
  这二任命一出,谁都可以看出,杨宣凝是有意安抚隋朝旧臣了。
  “裴矩何在?”
  “臣在。”邪王石之轩上前拜倒。
  “卿家献城有功,又有功于西域,寡人任你为兵部侍郎,卿家可愿意?”
  “臣恭谨受命。”石之轩拜倒谢恩,谁都知道,现任的兵部尚书刘子翊年已经七十,干不了几年了,侍郎之位,日后就在正三品尚书之职,不可不为重用。
  “恩,大事已成,诸卿,不知还有何事?”
  “王上,还有一大事,宫中诸妃和皇后,以及留在宫中的赵王,如何处置,还请王上示下。”魏征上前说着。
  “恩,这正是大事,这样吧,宫中宫女,如有家人,全部放出,自行嫁人,如无家人,留在宫中,寡人也可许之功臣无婚者。”
  “至于圣上诸妃,如受圣宠者,各可带太监二十,户部按品级授田,妃级可授五百亩,以下递减,以为自用,这是寡人心知,如无此条,以后诸妃难以存活,卿等岂不闻,冷宫多饿死冻死之事?圣上之妃,寡人不愿薄待如此。”
  这言一出,顿时人人跪拜:“吾王圣明。”
  要知道,隋炀帝广征天下美女,建西苑十六院,又有三百二十名美女,兼天下美色,各臣如是清醒者,当然担心杨宣凝见此佳丽,而沉迷女色。
  杨宣凝虽然知道宫中肯定多佳丽,但是不愿意玷污皇帝的妃子,这在政治上名声也就罢了,反正经过五胡,现在天下风气开放,话说原本历史上,李世民可是真正的母女花一起享受,不但娶隋炀帝之公主,又将萧皇后入宫,也没有见得人说他——但是这仅仅是出于对隋炀帝的尊重。
  “至于萧皇后和赵王杲,先召见她们吧!”
  旨意已下,没有多少时间,萧皇后和赵王杲都入得殿中,各人一看,都的一惊,只见萧皇后云髻高耸,雾鬓低垂,宫衣华丽,又显出美妙成熟的身材,虽然脸色略苍白,但是美眸流盼,仪态万千,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当真是绝色,倾国倾城,让人目旋口迷。
  杨宣凝也是心中一动,他记起了她的事迹。
  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
  萧皇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由于有这一句“母仪天下”,杨广非常尊重她,皇后之位一直没有变,日后杨广上位,她也出了不少力,后来,宇文化及兵变,杀了隋炀帝,又当了他的淑妃,宇文化及死,又当了窦建德的宠妾,后当了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
  据说,贞观四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但是还没有半点老态,其诱人的风韵,让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封为昭容。
  而在她身后的赵王杲,此时只有十一岁,虽然身穿王服,但是脸色苍白,眼睛红肿,显是哭过,本来他应该是宇文家兵变,此子在帝侧,号恸不已。因此斩之于帝前,血贱于御服,时年十二。
  杲聪令,美容仪,帝有所制词赋,杲多能诵之。性至孝,常见帝风动不进膳,杲亦终日不食。又萧后当灸,杲先请试炷,后不许之,杲泣请曰:“后所服药,皆蒙尝之。今灸,愿听尝炷。”悲咽不已。后竟为其停灸,由是尤爱之。
  “大胆,见了王上,还不见礼?”一声怒吼打断了他的思考,直见虞世基上前喝骂。
  “唐王受封于圣上,圣上未崩,正统还在,我为皇后,岂可跪之?”萧皇后手拉着杨杲,不肯下跪。
  虞世基又要喝骂,却见杨宣凝摆手说着:“萧皇后说的有理,圣上未崩,正统还在,不必拜我,不过,萧皇后,你也知道大势,寡人也不会矫情拜你,你和杨杲,寡人给你一千亩地,一处宅地,你可挑选二百太监和侍女,以居之,只是切守本分,不可多事,寡人心在天下,志在千古,也不会容不得你等二人,你等下去吧!”
  萧皇后听了这话,说着:“唐王果还念得先前几分君臣之情分,既然如此,我就为杲多谢你了。”
  说完,折腰一礼,就拉着杨杲下去。
  见她离开,诸臣面面相觑,正要赞颂,杨宣凝却已经下得座来,来到殿外,此时,已经接近黄昏,夜风吹动,殿上灯火通明,而居高临下,江水可见,凭栏而望,久久不言,然后才说着:“圣上英明神武,今天落得这个地步,寡人真是叹息。”
  又低声吟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众人一听,就知道是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隋炀帝精于文才和诗歌,其中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代表。
  《旧唐书·音乐志》云:“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可知陈后主之原作相当妖冶艳丽。但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却是意境优美的写景诗,写尽春江美丽的月夜景色,境界开阔,极富动感。
  这时,魏征又上前说着:“恭喜王上,王上既见圣上之沦落,必心有警惕,不复重蹈覆辙,此诚社稷之福、天下之福,万民臣工之福。”
  这一句话一出,顿时将一种感伤的气氛一扫而光,杨宣凝心赞魏征既是赞美,也是劝谏,心想此人就算不如原本历史上,喜欢强谏,也很是愿意多出谏言,当下笑的说:“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寡人有一诗,也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本是日后张若虚之诗,此是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诗的内在感情热烈深沉,又以自然平和而宛然流出,实是不朽之诗篇。
  诗一成,不顾群臣之眼光,手指明月初生,不由哈哈大笑,声震整个帝宫与江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