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0/1090

  这是范氏真拿自己当老大,先是想要指派中行吴,不成之后又来跟吕武套交情。
  如果吕武和中行吴真的配合,不会以他们的主观来决定这件事情的影响,范氏稍微引导那么一下下,外人看来阴氏和荀氏就是范氏的小弟了。
  吕武一时间头脑风暴,心想:“也许……,可以操作一下?”
  外人看来阴氏和荀氏成了范氏的跟班是吧?那分晋就是范氏带头干的!
  沉吟了一小会的吕武说道:“我可遣人,亦知会阿吴相助。”
  士匄估计没想到吕武真的会同意下来,一时半会有点愣住。
  吕武不给士匄多思考的时间,说道:“宋国既降,范氏索取过重,为国家计,宋国邦交归于阴氏?”
  是的,宋国又成了晋国的小弟,然后被士匄敲诈了一顿大的。
  士匄要说点什么,吕武先开口了。
  “索取财帛需往周天子处运去三成。”吕武说道。
  周王室之前宣布宋国就是叛逆,不能没有相关的后续。
  士匄本心想要拒绝,考虑到吕武刚才答应了不合理的要求,拒绝的话吞咽进去,笑着说道:“如你意便是。”
  吕武站起来走到帐帘边上撩开,看着外面的大雪纷飞,一时间看表情好像是有点惆怅。
  时节进入冬季,晋军的军事行动却是没有停止。
  位于郑国境内的晋军忙的是运送战利品归国,几乎是将郑国掏了个半空。
  出使宋国的士匄那么急着赶回来,有试图阻止继续攻打郑国,不想自己锅里的肉被分食得干净,阻止意图失败只能赶紧分羹。
  这一战之后,郑国或许会继续存在下去,但也只是存在下去,哪怕子产从陈国和蔡国极力获取收获,从今以后郑国很难在国际局势有什么重要作用了。
  关于阴氏与范氏封邑置换的事情,士匄是等郑国被折腾够呛才答应下来,他再不答应就会得到一个千里无人烟的郑国,赶紧答应还能阻止包括阴氏在内的各个家族继续跟范氏抢食。
  “‘壶丘’之边武城若成,我以为当每岁换防为妥。”士匄说道。
  那座新的城池还没有名字,有点政治智慧都能看出存在意义重大。
  武城一旦建成,再加上驻扎晋军,代表的是蔡国和陈国将会牢牢控制在晋国手心里,还能对楚国造成很大的威胁。
  关于这一点,士匄哪怕知道会耗费很庞大的人力物力,有点脑子都要答应下来。
  只是吧,士匄并不想由范氏独自去扛起来,提出了每年换防的事情。
  吕武笑着说道:“如范氏愿使阴氏、荀氏……众家插足南境,我自无不可。”
  士匄脸僵硬了一下下。
  晋国现在的情势非常特殊,阴氏、范氏和荀氏各自划分势力范围,不出特殊情况谁都别贸贸然进入他人领域。
  反正阴氏是不会允许范氏出兵自家的地盘,范氏要是自己拆台,出了一点什么事就不能怪别人。
  也就是士匄的思维一下子没兜转清楚,考虑到了范氏短时间内的得失,没有思考到长远的未来。
  士匄被吕武那么一提醒,暗自咬了一阵阵的牙,笑道:“是我失言,不可当真。”
  吕武只是笑了笑,视线重新转到了帐外。
  “阿武……”士匄举起了酒盏,一口给饮尽,低沉声说道:“上次有言,若再出景公之君,你未告知我将如何。”
  吕武视线重新落在士匄身上,说道:“景公有为,乃是栾氏、郤氏为戈为矛,阴氏、范氏、荀氏不相争,何至于斯。”
  那么,阴氏、范氏和荀氏真的能够长久和平相处,不给某一任国君找到机会吗?好像、似乎、或许……的各种不确定名词,很难吧?
  士匄与吕武对视,一再犹豫之后,说道:“阿武可曾听闻‘自治’一词?”
  听过的。
  太久远的不提,像是“我大清”后期,各省通电自治,进入到割据时代。
  吕武脸上惊讶,心里则是狂喜,想道:“不愧是第二才子,没有例子能够借鉴,想到了划疆自治这条路。就是吧,脑洞还不够大,俺还需要好好地暗示一波呀!”
第759章
万事俱备,回国就分晋
  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就那么平淡无奇又悄悄的来了。
  吕武率军在“壶丘”驻扎了一个冬季,天气转暖之后开始监督筑城。
  筑什么样的城,规模和规格到底要怎么样,一个冬天的时间足够吕武跟士匄商量个仔仔细细。
  现如今的贵族几乎万能,筑城什么的压根就不在话下。
  考虑到位于颍水边上的武城是由范氏来派兵驻守,一概的要求都是由士匄来提并拿出筑城的方案,期间吕武没有多话。
  诸夏春秋时期的武城有什么要求吗?其实还真的有。
  比如,一座主城必须要有一些子城,也就是一座主城再加上边上的一些烽燧之类,一般主城用来驻扎大量的兵力,烽燧则是每一个派遣二十人左右驻扎并进行警戒。
  “陈国、蔡国来人甚少,需派遣加以督导!”士匄看上去很是恼火。
  这两个又做了晋国小弟的诸侯国,他们来的人少是有理由的。
  子产率领郑军先入侵陈国,后面又去肆虐蔡国,他们入侵期间陈国和蔡国的主力被带走出国。
  陈国和蔡国并不是什么强国,每次参加晋国为首或是楚国为首的会盟,带上三五千士兵几乎就掏空了国内的兵力。
  春秋就是这么个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两万郑军相对于晋国和楚国动辄出兵十数万看着有点少,对于陈国和蔡国则是一支能够灭国的大军了。
  不要脸皮的子产没有能够抢得尽兴,先是被晋军吓得跑去蔡国,冬季临近跑去了汝水西岸的鱼齿山过冬了。
  说鱼齿山可能会令人很陌生,提到“湛阪”则会让列国一下子有印象。
  两年前晋军南下在“湛阪”那边打了一场大的,才有了晋军继续南下侵入楚国,后继搞了两件大事。
  这个“湛阪”目前是个三不管地带,之前属于哪个诸侯国也有点不太好说,它最后的主人是许国。
  值得注意的是“湛阪”距离楚国很近,只要跨过楚国的“方城(长城)”就能进入楚国境内。
  上一次郑军跟随晋军侵略楚国,子产就率领郑军越过“方城”去掠夺了楚国的北境,看来他选择盘踞在“湛阪”是有点特殊想法的。
  “我约楚君招于此会盟,楚军临近夏季便会来到。”吕武还是比较期待弭兵会盟能够顺利的。
  也就这两年而已,“东方世界”除了一些不入流的诸侯国,其余列国一个个都遭到了不轻的削弱。
  对于吕武来说,分晋的时机等跟楚国举行弭兵会盟完毕就算成熟,他们回到晋国之后就该把分晋的第一件事情办了。
  该怎么分裂晋国这一方面,吕武已经做好了先期的步骤。
  阴氏、范氏和荀氏各自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至于三家的势力范围里面还有其它的家族,那是各家自己的事情了。
  相对而言,阴氏势力范围内的情况比较简单,除却韩氏和解氏已经没有什么大家族,一旦确认竖旗立国,各个城池换了旗帜就将变成一个崭新国家的城邑。
  “会盟罢了,你我归国,事则多矣。”士匄没头没尾地讲了这么一句。
  吕武问道:“何事?”
  士匄说道:“阿吴侵长狄,控卫,伐齐,收获多也。”
  是呢。
  在晋军的兵锋之下,卫国只是抵抗了三个月就没了,卫君国君臣在“濮阳(帝丘)”遭到一锅端,城邑大半没抵抗就投了降。
  给中行吴造成麻烦的是齐国。
  在晋军进入齐国地界之前,齐国再一次将纪国和谭国双双灭亡,齐君吕光邀请中行吴率军到一个叫“闾丘”的地方交战。
  这个“闾丘”是在鲁国的地界,并且距离鲁国都城“曲阜”不足三十里远。
  齐军进入鲁国势力范围将一帮鲁国君臣吓了一大跳,等待接洽才知道齐国约晋国在“闾丘”那边开打。
  要开打去自己的地盘打呀!
  约在俺家开战是什么意思?
  然后,鲁国君臣有没有拒绝,或是进行驱赶?没有的事,他们倒是集结起了大军,只是根本没有逼向齐军,再来就是按照惯例嘴巴哔哔叨个没完。
  所以说,不愧是鲁国啊!
  鲁国君臣则是觉得自己很难,他们前几年在跟齐军交战时丢进去两个“军”,后面又被晋军拉去凑人头损失了一些,主要是鲁国很缺乏胆气,选择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啦。
  说起来也挺搞的。
  鲁国跟齐国交战的次数不少,大胜则是只有“长勺之战”那一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