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1090

  身为贵族要说没有军事技能绝对是假的!
  蘧瑗还没意识到不讲卫国正在发生的战况走向,晋国这边哪怕想支援都拿不出一个出兵方案。
  晋国去救援卫国,需要出动多少兵力,该去哪里找入侵卫国的郑军正面刚。这些都很重要的啊!
  实际上,吕武没怎么想救援卫国,哪怕必须救也不是出兵前往卫国。
  在这一点上,吕武不知道自己遭遇到了很大的危机。
  蘧瑗可是孔圣人的挚友呀!他们以后聊天聊到吕武,谈话内容能够猜测对吕武绝对不会友好,聊天的内容会被孔圣人的弟子记录,再传于后世。
  到时候,儒教唯我独尊之下,可以确定吕武必然会被孔圣人一众徒子徒孙口诛笔伐的人物之一,并且会一再被拿出来当反面例子。
  没有听到晋国会马上派兵救援卫国的蘧瑗感到了极度的失望,他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心平气和地将今天的遭遇记录下来,会找机会跟朋友分享。
  “君上仍在‘楂’?”吕武根本没将蘧瑗当回事,并不知道自己的污名是留定了。
  后面被喊过来的师旷答道:“君上与吴君会盟罢,已在归途。”
  这位盲人乐师上次担任通知使命,搞了非常大的幺蛾子。
  国君离开“虎牢”直接去了齐国的“楂”,关于怎么处置师旷,需要等国君回到“新田”了。
  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国君对师旷的信任与日俱增,搞得师旷明明只是乐令却成了与国君联络的“专线”负责人。
  吕武对师旷的感官不好不坏。
  师旷自己掺和进高层次的暗中较量中,发生了什么事……,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或得到什么利益,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吕武得到答案就让师旷退下。
  师旷犹豫再犹豫,嘴唇抖了再抖,还是行礼告退。
  高层次的争斗不是谁都有资格参与的。没有一副好身板偏偏要凑上去,一次打击都扛不住,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是应有结局。
  哪怕是到现在,吕武都没问师旷怎么会突然失踪,搞得中军和上军差点掉进郑国挖的大坑里面去。
  没问不代表事情就过去了,酝酿的时间越久,爆发之后的能量就越大。
  师旷明显感觉到了危机感,清楚不是三言两句能够免责,靠山没回来之前掀盖子会让自己死得很难看,才一直忍住没什么举动。
  他还应该清楚一点事情,即便是国君回到“新田”再让事情爆发出来,到时候诸“卿”的第一针对目标会是国君,自己这种小虾米可能会死,也有可能不会。
  又是半个月过去。
  蘧瑗又见了吕武三次,前两次还是大讲道德,甚至还延伸到了民生方面,第三次才算是提到了卫国那边正在爆发的战事。
  吕武对蘧瑗讲的一些民生相关非常有兴趣。
  追求美好道德当然是一件正面的事情,不能说是一种错误。
  然而,道德层面太过于高端,怎么来使每一个人都有美好品德,命题着实是大到没边,可能人类灭亡都无法达到目标。
  吕武从蘧瑗提到的民生相关看到了“无为而治”的影子。
  事实上,蘧瑗还真就是“无为而治”创始人,他在“无为而治”的理念上却是跟以后西汉的“无为而治”是两码字事。
  在“无为而治”的层次上,命题同样非常大,绝对不是指不用去管众人那么简单,简单解释其实是一种“抓大放小”,用术语来说叫“宏观调控”。
  所以啦,道家相当牛逼,他们创建的思想以及政治理念哪怕是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过时。
  在卫国的使节团抵达“新田”后的两个月,也就是夏收结束没有多久,宋国的使节团也来了。
  宋国使节团带来了郑国入侵的消息,同时也向老大汇报楚国的新动向……
第577章
这坑人的使节,国君要完?
  宋国使节团的正使竟然是曾经作为阴氏家臣的虞显?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
  虞氏在宋国并不是一个多么强的家族,看虞显不得不出国找出路,能够猜测虞氏在走下坡路,并且有点不努力就要失去未来的意思。
  现在这么个年头,没有一点底蕴当不了使节团的正使,要么是诸侯国的大家族出身,不然就要在本国有很大的声望,否则根本不够资格担任正使。
  虞显离开阴氏回到家族是几年前了来着?好像有十一二年的时间了。
  他带来了郑国出动两个“军”入侵宋国的消息,请求晋国能够出兵援救宋国。
  同时,关于楚国一起出兵,叫嚣要攻下“商丘”的信息一样被带过来。
  楚君熊审并没有亲征,主将是楚国的令尹子囊,号称出兵三十万。
  请注意“号称”这个词,也就是实际兵力并没有那么多。
  “北上楚军之数多寡?”吕武认为这个很关键。
  不是楚君熊审亲征,怎么可能会有三十万楚军北上。
  诸夏的“号称”很离谱,数千人就敢号称数万,数万就敢号称数十万,有个一二十万兵力都敢号称百万。
  “回禀阴子,楚军未亮旗号,未从得知兵力多寡。”虞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张嘴乱说。
  吕武沉默了一下下,说道:“你且先行安歇。若有消息我会唤你。”
  虞显能咋地?求人要有个求人的样子,再则出兵是国家兴亡大事,不是靠逼就能成的。
  某些人就很没有逼数,以为张张嘴就能成事,殊不知别人没有为他们拼命的义务。
  “令尹出征?兵力必不低于十万。”士匄还是比较了解楚国各种级别官僚待遇的。
  提到楚国的兵力,没有以“军”来作为单位,主要原因是楚国的文明体系跟周王室阵营这边不一样。
  楚国其实并没有“军团”这种军事单位,他们是每一名封君各自成为一个军事单位,再根据官职的挂钩来看待级别方面的兵力差距。
  所以了,提起楚国一般不会说多少个“军”,一般是直接讲拢共出动了多少人。
  而楚国有军事行动很喜欢召唤附庸国和附庸种族参战,尤其是每战必定征召南蛮人。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直接,不好亲自动手削弱各种蛮族,带上蛮人到北方消耗就挺不错,算是一种先进的“减丁”政策了。
  吕武说道:“楚使郑攻宋?郑攻卫为己?”
  情势看上去有点复杂。
  看楚国和郑国的联动,郑国攻打宋国一定是来自楚国的指使,偏偏郑国又出动一个“军”去攻打卫国。
  郑国什么时候这么牛逼,玩起了两线作战?
  吕武等人暂时不知道的是,郑国真的是牛逼大了,不止要玩两线作战,截止宋国派遣使节团到晋国求援时,郑国又出动两个“师”由子耳统率去攻打宋国的其它方向。
  那么一搞,郑国就是在进行三线作战,出动的总兵力达到四万两千五百。
  郑国那些兵力跟晋国动辄出动数万十数万,根本是没得比的。
  问题是,以目前为止一次性能出动四万多兵力的国家真没几个,有些诸侯国的总人口有没有四万都是个未知数。
  魏琦问道:“郑攻卫,以何人‘将’军?”
  这一下,几个人开始面面相觑,他们还真不知道攻打卫国的那一路郑军主将是谁。
  然而,不能去怪他们。
  卫国作为正使来到“新田”的蘧瑗讲了一大堆的道德,不光郑军的入侵路线,连带郑军主将是谁也没说。
  鉴于蘧瑗着实太能讲道理,讲的还是不符合当下大争之世实际需要的道理,除了吕武乐意跟蘧瑗聊一聊“无为而治”之外,晋国这边压根就没人愿意搭理蘧瑗。
  这……,着实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蘧瑗有记录出行诸事的习惯,他的很多记录中重复出现晋国贵族冷漠的段子,认为晋国是一个没有道德土壤的国家。
  吕武知道蘧瑗的遭遇以后会是孔圣人的常态,走哪都能被表面客气,暗地里谁谁谁都嫌弃那一套道德学说。
  毕竟是大争之世,追求道德层面太奢侈,同时是嫌弃自己死得不够快,国家亡得不够迅速。也就大一统的格局经得起折腾,再玩一玩两三百年换人坐皇帝宝座玩的更替游戏。
  对了,大一统是谁提出来着?
  明明是秦国几代明君的功劳,怎么被移花接木到是儒教的功劳了呢???
  事实上,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什么都会讲一点,独独缺乏对世人友爱这一点。
  正因为晋国讲求实际的风格,才会从一个小破国家成长为中原霸主。这里是不是就证明了一点,比如一个国家追求利益才是正确?
  现在,吕武需要思考晋国应该做什么,什么又不应该去做。
  楚国的内乱已经平息,又或者有平息的迹象了吗?要不然楚国怎么突然活跃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