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90

  要求有点高。
  就是打得秦国不敢再有东出的念头。
  这样一来,不打疼秦国,很难办到。
  一旦将秦国给打疼,又可能会让秦国会跟晋国死磕到底。
  国君想要的是恢复晋国的霸业。
  那么,晋国最大的敌人就是楚国。
  又或者换种说法?
  周王室下面的诸侯国是一个体系,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中只有楚国跟自己不是一伙,又能威胁到他们这个体系。
  晋国能压制楚国对周王室下面的各个诸侯国都有好处,免得发生山河破碎、日月倒悬的变革。
  说白了就是,包含国家制度、价值观、思想观,两种文明体系之间的竞争。
  能将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才是中原各个诸侯国打从心里承认的老大。
  反过来被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必然会让某个诸侯国心生“矮油,老大不行啦?我行我上啊!”的念头。
  这样一来,周王室体系中的各国该乱起来,谁都想争当老大。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曾经当过老大的齐国,看到晋国有衰弱的迹象,小动作有点多。
  吕武上次为什么会列国两个可以征讨的一流强国?
  秦国是近几十年来冒犯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还屡屡跟异族纠结到一起。
  吃饭睡觉打秦国,在晋人看来没什么错。
  齐国则是太爱瞎胡闹,大的动作不敢干,小的动作没断过。
  看在先辈学习管仲治国之术的份上,晋国的当权者对齐国的容忍度比较高。
  再来是,晋国内部和外部原因纠集在一块,大体上还是不希望齐国出现大变动,以至于只能忍着小动作没停过的齐国。
  “卿有把握,寡人便不再多言。”国君听了吕武阐述要怎么攻秦,没表态满意或不满意。
  他这是刚才吃了软钉子,明白吕武是国臣,不是家仆。
  既然是国家的大臣,哪能像对待家仆那样蛮横和随意?
  国君却是问起了吕武在“新田”的府宅建得怎么样。
  “这位国君是交际性的人才啊!”吕武心里感叹。
  这不。
  刚出现略略的梳理。
  家里长家里短的话题就来了。
  能谈家事就是一种亲近的表现,要不谁跟陌生人扯自己的家事?
  吕武对在“新田”的住所肯定用心打造。
  近期,往来于“阴”地以及“新田”的阴氏队伍很频繁,主要就是运输一些建材。
  如果可以的话,吕武实际上更想就地取材。
  关键是,一草一木讲究的就是归属。
  不是自己的东西,一草一木都动不得。
  “新田”是国君的,哪怕空气都属于国君。
  吕武也就不能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起砖窑,需要从封地上运过来。
  他倒是能跟国君商量,超大概率不会被拒绝。
  只是,何必呢?
  有一家算一家都分得清楚和仔细。
  吕武为什么偏偏要搞特殊?
  苦些,累些,其实就是一帮手底下的人受罪。
  耗费的一应物资,肯定是吕武来出。
  他们一边聊,一边等着其余的“卿”过来。
  季节马上就要进入冬季。
  没下雪之前,国君需要跟众“卿”进行年终总结。
  吕武是“阍卫”住在宫城。
  其余“卿”则不是,得到召唤肯定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过来。
  最先抵达的是韩厥。
  他还保持着自己的人设,刻板不多事。
  人到了对国君行礼,安安静静去自己的位置坐着。
  国君没问。
  韩厥就绝对不吭声。
  吕武一直在关注国君与韩厥是个怎么样的互动关系。
  一段时间观察下来?
  他发现挺有意思的一面。
  国君自然是想跟韩厥亲近的。
  韩厥的回馈却是无比冷淡。
  公事就是公事。
  私情啥的?
  说好听点叫君臣有别。
  实际上就是,韩氏只想简简单单过日子,不愿意被扯进麻烦的斗争之中。
  吕武猜想国君一定很庆幸没硬顶韩厥上位。
  真让国君恶了智罃或其余会反对的“卿”来当韩厥上位,到头来却是没有获得任何助力,能把国君给气死。
  慢慢的,其余几个“卿”也先后到来。
  比较晚来的魏琦一看吕武和士鲂凑得很近,不顾场合交头接耳,下意识分别扫了一眼智罃和士匄。
  长期交流下来,吕武和士鲂各有所得。
  他们近来在商量,是不是互补一下,合作梳理律法,再弄个什么标致性的玩意,搞一波有助于推动法治的大事。
  吕武已经提过,律法是一件极度严肃的事情,要不干脆铸鼎。
  士鲂无比心动,只是也存在顾虑。
  今天,他们会找机会问一问国君。
  只因为铸鼎,真不是谁都能铸。
第366章
不小心成了法家大佬
  鼎在诸夏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更有很庄严的象征意义。
  首先,鼎是一种礼器。
  “益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这一句记载说明,很早之前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以及使用。
  相传,最早铸鼎的是黄帝,铸有天、地、人三鼎。
  即代表天神、地神、人神(祖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