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1090

  当然,他是习以为常。
  并且现在讲的是“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贵族哪怕犯罪,是能用其它方法补救,一般是采取罚款。
  而这个“罚款”基本是上交多少军事器械。
  比如,给甲胄或盾牌。
  斩指和断手断脚、等等其余刑法不会出现在贵族身上。
  说白了就是,犯的事够大,贵族大不了一死,还能完完整整入土的那种,其余刑法又用不到贵族身上。
  吕武完全听懂了。
  刑法采取严厉,主要还是为了吓坏人,吓得他们不敢轻易犯法。
  能说这个错了吗?
  要是不犯法,那些量刑又用不到没犯法的人身上。
  所以,该害怕律法严苛的是坏人啊!
  “看来我对律法想得有些简单了……”吕武在沉思。
  他得知晋国量刑,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太重。
  这就有点“对坏人的仁慈,是对好人的残忍”的倾向了。
  道理难道不是那个道理吗?
  只有心怀歹意的人,才需要害怕律法的严苛。
  没想犯法的人,担忧个什么劲???
  吕武开始回忆自己的所闻所见。
  晋国也没有随处可见身体残缺的人。
  他所了解到的是,大多数身体残缺的人,一般还是在战场上所导致。
  只是,动不动就斩指、断臂、断脚、挖眼、割鼻、割耳朵……,残骸人的身体,真的好吗?
  人没有再生的能力,肢体断了就是断了。
  侮辱性质的挖眼睛、割鼻子、割耳朵不妨碍继续劳动。
  手指、脚趾,断了手脚,这些则会。
  没有劳动力,人还能喘口气,会增加亲人负担的吧?
  另外一些诸如挂掉胡须和剃掉头发,以吕武来看跟没处罚没区别,现在的人却当成是一种社会性死亡的惩罚。
  吕武问了一句有没有公示。
  士鲂答曰:“法不明,何为法,何以行?”
  律法的制定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事情做了会遭到惩罚。
  不是制定完律法之后,等着别人去犯法了,才告诉谁犯了哪条律法。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吕武心想:“道理是这个道理,谁能记得住那么多啊。”
  这一点倒是他错了。
  现在又不是现代。
  现如今追求的是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整明白,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更直接一点的说,大体上规范干了什么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没一条又一条的细化。
  到了刻板办事的人手里,干起事情会相当的简单和直接。
  一旦落到了懂得操作的人手中,拥有很多解释方式的律法,看是怎么个解读方式了。
  这个也是细化与笼统化之间的差距。
  现在公示律法是写在显眼地方的墙上,一般是在城门这种进出口的位置。
  吕武有点印象。
  某次进出城池时,看到有人在向黎庶大声公布出台了什么新的律法。
  这个就是士鲂所说,律法是用来阻劝不要去犯法,一旦犯了法就要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阴氏那边,一样会有专门的“胥”在干同样的事情。
  不是没写在显眼的地方。
  主要是,也要人人都认识字呀!
  不识字,只能听别人念咯。
  几次交流下来。
  吕武有点概念了。
  现在制定律法不能太复杂。
  一旦太复杂,别人搞不懂里面的道道,不知道干了什么是犯法,跟没制定压根就没区别。
  归纳起来就是,要简单、粗暴又直接!
  吕武与士鲂三天两头接触,谈什么外人并不知道。
  各个家族的理解是,阴氏开始和范氏勾搭了。
  某次。
  国君着实是忍不住,问道:“卿与下军佐商议出征秦国一事?”
  啊?
  主要是在聊律法的事情。
  出征秦国的事宜聊得比较少。
  吕武的想法是:“这位国君是个什么意思,接触多了产生忌惮?”
  他嘴上却说:“出征事宜已然妥当,臣求教下军佐律法之事。”
  国君却是露出了蜜汁表情。
  现在讲的是术业有专攻。
  哪个家族擅长什么,一般会全心全意地扑在自己说擅长的事情上面,需要等完全摸熟吃透,才会想着去涉及其它。
  范氏已经有好几代人负责晋国的律法制定,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只是出台的律法越来越少。
  国君犹豫了一下,又问:“为何?”
  是好奇,还是怎么啦?
  连这个也要问啊!
  吕武听说国君对韩厥、中行偃……等等很多贵族,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过问一嘴。
  这样的人……,又或者说这样的国君,表现出了强烈没有安全感的同时,展露出了属于自己的掌控欲望。
  事实上,越是没有安全感的君主,掌控欲就越强。
  吕武却没回答,话题转到了出征秦国的事情上面。
  靠拢向国君是一回事。
  表达出善意也要有个限度。
  一旦让国君认为可以任意拿捏,必然会是当炮灰的命。
  吕武转话题。
  国君也没有再追问。
  这样的表现是国君一贯的处事原则。
  懂得尺度,才不至于令人生出强烈的反感。
  他对再次征讨秦国很在意,说道:“二‘军’攻秦,需使之洞察,不生反晋之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