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9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2/2399

  一个儒生就道:“裴公子这话不错,虽然少年孔子挺好看的,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什么似得。”
  “不错,韩小哥,我建议你多增加一些儒家的主要思想,如德治、礼治、仁治。”
  “若是韩小哥有何不明白之处,我们都愿意提供帮助。”
  ……
  当初郑伯隅等人也就此向韩艺发出过质疑,韩艺是利用儒道佛之争说服了他们,但那只是私下讨论,在这里,韩艺哪里敢这么说,万一传出去了,道家、佛教不得来找他麻烦,道家的始祖是李唐的祖先,佛教是他老丈人的信仰,哪边对于他而言都是禁区啊。
  但是,韩艺既然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也准备好了一番在大庭广众下的说辞,笑道:“裴公子说得的确不错,格物致知的确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却是支撑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
  众人听得震惊不已。
  这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理据的,傻子都不会相信呀,若非格物致知是出现在《大学》中,几乎没有人会去在意,连主要思想都谈不上,怎么就成了支撑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
  韦季不敢置信道:“你说是就是啊!”
  韩艺道:“我是有事实依据的。”
  裴清风却显得非常害怕道:“韩小哥,此话可莫要乱说,否则可能招来祸事,慎言,慎言。”
  你娘的,老子不过说句话而已,这也会招来祸事,那还让不让人说话呀,我看你就是祸事吧!韩艺暗自不屑,道:“因为我不是儒生,故此对于儒家思想的一切,我一直都非常慎言,我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裴清风面对韩艺,倒也不敢大意,但是这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从未有人这么说过,这真是不可思议。
  一个儒生好奇道:“韩小哥,你这从何说起啊?”
  韩艺笑道:“众所周知,儒家的主要思想就是德治、礼治、仁治,但这可以用一句来总结,就是根据我华夏民族在这一片特定土地上长期生活所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建立成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力求创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国度。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大家均是点头。
  德治、礼治,这不就是一种行为规范吗。
  而这是人想出来的,又不是盘古开天辟地弄出来的。
  那么韩艺说的当然是对的啊!
  韩艺又向裴清风问道:“不知裴公子以为如何?”
  裴清风知道韩艺阴的很,不敢贸然点头,仔细一想,这话没错,而且与格物致知没啥关系,于是道:“当然是如此,但不知这跟格物致知有何关系?”
  “这其中是大有联系。”
  韩艺笑道:“因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儒家思想是在特定土地上形成的,也可以说这一片特定土地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诞生圣人的土地,那么要更好的规范行为,去创造和谐美满的国度,首先是不是应该了解这片特定的土地,这是最基本的,好比说写字,你得有笔有纸吧,你哪怕是拿石头在石壁上写,首先得你知道石头是可以在石壁上写字的。
  同样的道理,那么作为儒生,是不是应该去探究这一片特定的土地,探究这一片诞生过圣人的伟大土地,如果你连自己生活的环境都不了解的话,那你谈什么创造和谐的国度。怎么去探究?这就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引力存在在这一片土地上,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很多学术中都存在着太阳、月亮、星星,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水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了解。只有将这一切都了解清楚了,我们才能根据这片土地的特殊性,去规范行为,创造和谐的国度。”
  众儒生听得沉思了起来。
  相比起德、仁、礼,韩艺这一番话明显要更加深奥一些。
  韩艺目光一扫,暗笑,不就是宣传造势么,我要忽悠不了你们,那我就甭混千门,改混佛门得了。又继续说道:“圣人云,百善孝为先,那就拿孝来说吧。何谓孝?我认为最基本的是不要让父母活活饿死,你得在父母年迈不能动的时候,养活他们。你总不能说虽然我父母已经活活饿死了,但是我很孝顺,你这么说会被人打的。”
  不少人听得都笑出声来。
  又听韩艺说道:“那么孝的基础就是粮食,那么你就得去种粮食,如何种?你是不是得了解粮食的特性,了解土地的特性,这就是格物致知精神啊!何谓仁政,不也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么?陛下每天在做的事,不就是想办法如何种出更多的粮食来,如何让百姓变得更加富足。百姓没饭吃,没有衣穿,那不管皇帝说的再好,那也绝不是仁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只觉口干舌燥,但是革命还在继续中,不能停歇,继续道:“这就是儒家思想伟大的地方,因为儒家思想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也可以推论出儒生的使命,儒生的使命是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当然,儒生不是要去种地,要去织布,这谁都能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儒生跟农夫又有什么区别。儒生要做的是,想办法让百姓种出更多的粮食,想办法告诉百姓如何抗洪,想办法让渔夫如何打更多的鱼,想办法让妇女如何织更多的布,这才是儒生的使命啊!你没有这些,谈什么仁孝?
  理论是圣人创造,和谐美好的国度是圣人耗尽一生为我们构建出的梦想,而儒生要做的不是嚷嚷着同样的梦想,那样的话梦想永远是梦想,无法得到实现,儒生要做的是应该遵从圣人的理论,去实践圣人的理论,去完成这一份伟大的使命。如何去完成这一份伟大的使命,那就必须要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这是圣人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所以我说格物致知是支撑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
  静!
  全场一片安静!
  这一番话下来,所有儒生都是目瞪口呆。
  包括裴清风、韦季皆是如此。
  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韩艺说得实在是太深层次了,将儒家思想整个都具体化了。关键他这么一说,这格物致知的精神还真是支撑起儒家思想的擎天柱了。
  而且他甚至重新定义了儒生,并且赋予了使命。
  “哈哈——!”
  人群外突然响起一个爽朗的笑声,“妙哉!妙哉!韩小哥这一番话真是如醍醐灌顶,令人如梦初醒,实在是功德无量。”
  众人微微一惊,转头一看,只见郑善行、王玄道、卢师卦三人在边上。
  这些儒生赶紧向这三人行礼。
  三人也赶紧回礼。
  卢师卦摇头赞道:“韩小哥这一番惊世之论,实在是令人震惊不已,身为儒生的我,是倍感羞愧。”
  郑善行点头道:“卢兄说得不错,圣人耗尽一生心血,为我们编织出一副美丽的画卷,目的就是希望让画之景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只知道去欣赏这画,却忽略了圣人编织出这幅画卷的用意,实在是愚昧不堪。”
  一个儒生满面羞愧道:“二位过谦了,卢公子悬壶济世,救死扶伤,郑公子行善助人,是我等愚昧,愧对圣人的教诲,真正愚昧的是我们。”
  其余儒生也皆是羞愧的低下了头。
  “岂敢,岂敢!”
  郑善行拱手回礼,又看向韩艺道:“真正的智者应该是韩小哥,韩小哥虽非儒生,但我看韩小哥是圣人派来的使者。”
  这夸的简直——只能说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
  韩艺连连摆手道:“郑公子又在取笑我了,这我当担不起。”说着他一声长叹,道:“这其实只是我有感而发,我曾感受过父慈子孝,邻友和睦,这都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但同时我又经历过陈硕真的叛乱,见过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我认为佛道可以给他们希望,让他们保持对于未来的渴望,但是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走出的困境的唯有儒家,因为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国度是每个儒生的使命。”
  语气中充满了感情,每个骗子的感情都是丰富的啊!
  “说得好!”
  “想不到韩小哥看得如此透彻,请受我一礼。”
  “请受我等一礼。”
  众儒生齐齐向韩艺行礼,场面非常壮观,光凭韩艺将儒生的使命塑造的如此之伟大,这一礼是绝不可少的。
  韩艺作揖回礼,“韩艺不过就是一个田舍儿,哪里受得起各位才子如此大礼,惭愧,惭愧。”
  裴清风等人就尴尬了,他们本是来狙击韩艺的,结果没有想到反而增加了韩艺的名望,这真是得不偿失呀,更要命的是,他们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争又争不赢,夹着尾巴离开,又丢脸又没有风度,行礼的话,那更加难堪。
  韦季一个劲的在那里擦汗,看着裴清风,好似在说,大哥,咱们该怎么办啊?
  裴清风也是没有办法,郑善行他们的到来,令他也有些束手束脚,不能发挥他河东裴氏的威望,因为就儒家而言,崔卢郑王名望是最高的,只能拱手一礼,道:“韩小哥这一番话真是令裴某受益匪浅,裴某真是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
  韩艺心里却想,小样!就你这点智商,连顾倾城都可以玩得你团团转,还跟你韩大爷玩,你这不是找死么。
第764章
不接地气
  其实韩艺这玩得还是托古改制,儒家主张的仁政,礼法,德治,其实主要都是面向君主,也就是说希望君主可以宽厚待民,施以恩惠,给百姓一片土地,让他们种地,薄赋轻徭。
  也就是说儒家思想主要是儒与君的交流,儒家思想更多的是通过君主与百姓产生联系,也就是高高在上的。
  而韩艺提出的观点,是让儒家思想直接面向百姓,可是不通过君主的话,儒生可没有权力轻徭薄赋,可没有能力给百姓一块土地,那么办法就是格物致知,研究实用性理论,去帮助百姓过更好的生活,总结起来就是科学思想。
  这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是不同的路径。
  由此可见,托古改制,不是那么好操纵的,你必须得找准切入点,在不改变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出一种新的思想。
  不过韩艺这一番辩论非常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关键点就是赋予儒生使命感。其实很多儒生都是非常茫然的,圣人主张的思想,你首先的当官,你才能够去将儒家思想惠及于民,这是有很高的门槛,但是如今科考还是锥形,多半儒生都不能当官。
  这些人就会变得非常迷茫,孔孟说要仁政治国,我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是无用武之地,朝廷不给我机会。
  如果走韩艺这一条路的话,那就不需要当官,也能追随圣人的脚步,就消除了那高高的门槛,可以调动儒生的积极性。
  以前熊飞犁的发现是奇淫巧技,但是现在谁再弄出熊飞犁这类利国利民的工具来那就是格物致知了,是儒家精神。以前房玄龄他们是告诉君主要宽厚待民,我现在是以身作则,自己施以恩惠给百姓,这同样也是儒家思想主张的仁学。
  因此得到这里儒生的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韩艺选择儒家的原因,因为儒家思想非常丰富,有些又非常缥缈,有很多的切入点。
  韩艺见这火候也差不多了,该是时候提升了自己的名望了,于是朗声道:“在下最初发现引力,只是凑巧,既然各位对于引力方面的理论如此敢兴趣,那在下也不敢藏着掖着了,各位还请放心,等到‘少年孔子2’出来之后,我就会发表一些关于引力的学术论,供各位参考。”
  众儒闻之,不禁大喜,道:“韩小哥此话当真?真的还有‘少年孔子2’?”
  靠!你们会理解重点么,难道老师没有教你们在重点下面画横线吗?韩艺一阵无语,点点头道:“是的,如今我们正在加紧排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跟大家见面了。”
  大家听了,是欣喜不已。
  欣喜过后,他们才想起关于引力的学术论,一个儒生道:“为什么要等到‘少年孔子2’出来之后,你才发表关于引力的理论,你现在就可以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