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2399

  许敬宗忙道:“什么好消息?”
  王德俭将李义府的事告诉了许敬宗。
  许敬宗听后,一脸困惑,道:“这与我有何关系?”
  王德俭道:“舅舅,论身份,论地位,论名望,李义府皆是远不如舅舅,如今他要拼了性命去支持武昭仪,倘若他成功了,那就证明太尉还是非常忌惮的陛下的,舅舅何不见机行事?”
  许敬宗听得面泛愁色。
  王德俭继续劝说道:“舅舅,你如今已经得罪了太尉,想要缓和是很难的了,倘若此事让太尉平定下来,太尉一定会来找你算账的,如今有李义府冲锋陷阵,你还怕什么,不瞒舅舅,我反正是打算好了,如果李义府没有被贬,那我也上奏支持武昭仪为后。”
  许敬宗惊讶的看了王德俭,这王德俭向来非常谨慎,竟然说出这种话来。
  王德俭继续道:“舅舅,太尉在上面,咱们一辈子都别想出头,如今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许敬宗想想也是,那崔义玄与自己年纪差不都,就因为一道奏章当上了御史大夫,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
  李义府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下午就将奏章写好,一直揣在怀里,守了半夜,终于让他等到一个机会,将奏章给李治递了上去。
  李治当时正陪着武媚娘这个孕妇坐在寝宫里面聊天,突然张德胜拿着一份奏章上来,说李义府上了一道急奏。
  “李义府?”李治皱眉下你想了想,突然一怔,自言自语道:“这里李义府不是马上就要调去壁州当司马了吗,怎么这时候上了一道奏章来。”
  虽然是长孙无忌那边的意思,但肯定是李治下得命令,好歹也是一个正五品上的大臣,又是中书舍人,平时要帮皇帝起草诏令的,李治也认识李义府,不可能长孙无忌一句话,就将李义府给弄走,必须还得皇帝批示。
  其实朝中文武大臣这么多人,皇帝哪里个个都认识,皇帝的任免权其实只局限三四品以上的官员,经常在一起谈论国事,四品已下的任免大权,基本上是在吏部手里,因为吏部负责考核,通常来讲,吏部的建议,举荐或者调迁,皇帝通常不会细问,直接批阅,除非是认识的,可能会问上一两句。
  李治都快将李义府给忘记了,都没有怎么注意就是批示了,如果谁要任免韩艺的话,那他非得弄死你,带着一颗疑惑的心,打开奏章一看,不禁一怔,来来回回看了几遍,但随后就皱了皱眉头,并未像当时收到崔义玄那道奏章一样,兴奋的鞋都不穿,就跑去告诉武媚娘了。
  一旁的武媚娘见罢,好奇道:“陛下,出什么事呢?”
  李治将奏章递给武媚娘。
  武媚娘也是很疑惑的接过奏章一看,眼中光芒就如爆炸一般四射开来,双手微微颤抖着,但也就是瞬间的事,很快她就面如止水,带着一丝期待道:“陛下,你如何看?”
  李治有些犹豫道:“前面韩瑗上奏,请求朕将李义府调去壁州当司马,朕已经批准了。”
  韩瑗可是长孙无忌堂妹夫,同属一个集团,他的意思,估计也就是长孙无忌的意思,只是这些小事,犯不着长孙无忌亲自开口。
  武媚娘眸子一动,道:“陛下何不召韩艺来问问。”
  李治一番思考过后,嗯了一声,朝着外面道:“立刻宣韩艺入宫议事。”
  此时韩艺都已经睡下了,被张德胜这个太监给叫了起来,急急忙忙跟着张德胜入宫。
  韩艺没有去两仪殿,而是来到书房,里面坐在二人,正是李治和武媚娘。
  韩艺见武媚娘也在,大概猜到是什么事了。
  李治就将李义府的这一道奏章给了韩艺看。
  韩艺打开奏章一看,故作惊喜道:“陛下,这是好事啊!”
  李治犹豫道:“前日韩侍中曾上奏,弹劾李义府品行不正,好搬弄是非,与同僚不睦,建议将他调往壁州做司马,朕当时已经批准了。”
第638章
投名状
  相比起崔义玄而言,这一回李治显得非常慎重的多,主要是前面韩瑗才建议调李义府去壁州,他也答应了,而且他知道这肯定是长孙无忌的意思,如今再反悔的话,那就是直接驳回了长孙无忌的建议,这其实倒也无所谓,反正现在两边在拉锯战,碰撞是难免的。关键在于那崔义玄是出身清河崔氏,而且又立下大功,威望高,对于李治而言,这是一个强援,他必须得留住,而李义府出身寒门,在朝中没有半点势力,为了他去直面驳回长孙无忌的建议,这是否划算。
  说来说去,就是李义府是否有这个价值。
  这是李治考虑的问题。
  韩艺心里清楚的很,道:“陛下,微臣认为,李义府是非留不可。”
  李治听他说的恁地肯定,好奇道:“为何?”
  韩艺道:“陛下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李治愣了愣,没有做声。
  太尉是皇帝的敌人吗?
  谁人敢说!
  韩艺忙道:“微臣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李治哪里不明白,这家伙是故意的,装作别没有听见,道:“你继续说下去。”
  “遵命!”
  韩艺一抱拳,道:“陛下,李义府这一道奏章,令微臣想到了另一条路。崔大夫毕竟还有崔氏在后面,对他有所限制,他心中始终有些顾虑,但是李义府不同,李义府出身寒门,他不需要顾忌什么,而且朝中肯定还有许多像李义府这样的人,这些人皆是出身寒门,其中不乏有才之士,但却受尽打压,不得重要,陛下若能借用李义府,将这些人招揽过来,集中起来,这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打压这些庶族的人是谁,还不就是关陇集团。
  这两边其实是敌对的,只不过一方太强了,因此看不出来。
  一直沉默的武媚娘听得微微露出笑意。
  李治听得眼中一亮,他以前主要是针对那些掌握实权的人,没有太多的去考虑阶级问题,这些人多半都是贵族,虽然现在的贵族挺腐朽的,但是在道德上,还是有一定的规范,他们都不太愿意支持武媚娘,倘若是别的事,那情况估计就不一样了,故此一直收获不多,哪怕是崔氏,也宁可与崔义玄划清关系,绝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庶族虽然实力不大,都是中下层官员,但集中起来,势力可也不小,至少看上去壮观呀,而且没有这么多讲究了,他们渴望的是地位,是权力,是财富,最重要的一点,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集团,一直在捍卫关陇集团的地位,与庶族是相对立的,这与李治的目的不谋而合。
  李治又向武媚娘问道:“媚娘,你以为呢?”
  “臣妾以为韩艺之言,不无道理。”
  武媚娘微笑答道。但内心是异常澎湃,因为韩艺的话完全说到她心坎上面了,她也是寒门出身,贵族又常常拿这事来讽刺她,导致她看清楚了这些贵族的真面目,贵族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很难站在她这边,更难与她同心,但是她不便表现的太露骨,借韩艺的口说出来,是最适合的。
  拢共才三人,两人已经赞成,二比一,通过。
  但是李治也没有明确表态,还得要先见过李义府再说,别弄个庸人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韩艺出了皇宫,已经是三更天了,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的往北巷驶去,他突然呵呵笑了起来,“这出戏真是越发精彩了。”
  ……
  于是在第二日,李治就亲自召见了李义府,顺带也捎上了韩艺。
  李义府开心的快要疯了,昨晚这厮担惊受怕的一宿未睡,如今听得李治要召见自己,知道机会来了,来到书房内,行大礼道:“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治笑道:“李爱卿免礼。”
  并且赐坐。
  韩艺倒是习惯了,道了一声谢,就坐了下来。
  李义府没有习惯呀,他就一个五品官,平时哪有他坐的份,长孙无忌来了,他都得站着,何况是皇帝李治,激动的都快要流泪了,拜谢皇恩才坐了下来。
  李治问道:“朕昨日已经看过李爱卿上的奏章,心里非常感动,李爱卿不亏是跟着朕多年的臣子,朕想亲耳听听给你的想法。”
  李义府立刻义正言辞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为妻者,必须得为丈夫留有后嗣,不然就是陷丈夫于不孝之地,为后者,当母仪天下,而王皇后连个后嗣都未有,怎能当得起‘母仪天下’这四个字,百姓又会如何想。寻常人家,倘若没有子嗣,免不了招邻居嘲笑,我大唐威震四海,四方降服,堂堂皇后却连子嗣都未有,岂不是更会让那些邻居笑话,此乃不祥之兆,这对于国家,对于陛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武昭仪龙子龙女皆有,如今又怀有生孕,可见这是上天的旨意,立武昭仪为皇后,乃众望所归,也是天命所归。”
  韩艺听得一惊,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毫无节操可言。
  毕竟人家王皇后还在位,你做臣子就说的这么露骨,说得话也是强词夺理,人家邻居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还管你老婆生没生孩子,搞笑呗。
  可见李义府为人是毫无下限的。
  但是这话李治听得开心,他也确实很讨厌王皇后,倒不是因为王皇后生不生孩子,一方面是因为性格问题,另外在他心里,王皇后是跟长孙无忌一边的,跟他不是一边的,每当受到长孙无忌的牵制,他就对王皇后的恨意又添上一分,但并未表露出来,只是叹道:“皇后无子,这令朕也非常担忧,因此朕才希望立武昭仪为后。”
  韩艺心想,前面你宠信萧淑妃,后来宠信武媚娘,人家皇后能有孩子吗,不信你让哥们去,两三年就给捣鼓两三个出来。
  李义府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说中了。
  李治又是一叹,道:“只是宰相们都不同意。”
  李义府知道该是他交投名状的时候到了,于是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计。”
  李治眼中一亮,道:“快说。”
  李义府道:“在微臣看来,宰相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只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毕竟休妻乃是大事,更何况是陛下,总得劝说两句,微臣在刚开始也会这样做,但是他们当时并不知后宫的情况,如今恐怕也清楚陛下的苦衷,不过他们现在想要松口,又得估计颜面,因此才咬紧不松,此事想要一步到位,怕是很难,可是陛下这样始终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也难以奏效。”
  李治听得稍稍点头,道:“你以为该当如何?”
  李义府道:“微臣建议当将此分为几步,陛下必须要做出实际行动。”
  “实际行动?”
  李治微微皱眉。
  韩艺也有些困惑的望着李义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