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2399

  武媚娘诧异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其实对于杨公之所以没有明确表态,完全是出于孝道,众所周知,杨公是出了名的孝子,如今杨老夫人年事已高,因此他希望杨老妇人能够安然度过晚年,但是一旦卷入此事,那可就说不定了。不过他还是非常支持昭仪的,昭仪能够当上皇后,对于杨家也有莫大的好处,这也是杨家的荣耀,因此他才找我去商量,我想他大概是想借我的嘴转告给昭仪他的苦衷吧。”
  武媚娘听后,脸色稍微缓和了几分,道:“你认为杨思纳信得过?”
  韩艺已无选择,点头道:“杨公的为人我非常了解,忠孝在他看来,那是胜过一切,绝对信得过。而且,一个恁地孝顺的人,怎么可能不看重亲情了。”
  武媚娘稍稍点头,道:“你说得倒也不无道理。”
  其实她虽然很愤怒,但是她也没有想过要彻底放弃杨思讷,毕竟是亲戚,因此她才找韩艺来,问问韩艺的意思,因为她非常信任韩艺,如果韩艺也保杨思讷的话,那么肯定韩艺与杨思讷关系是非常坚固的,而韩艺又是她的人,这样她就多了个理由,去招揽杨思讷。
  韩艺偷偷一瞥,心里也突然明白过来,知道武媚娘可能只是在试探他,看他与杨思讷的关系有多坚固,不然的话,以武媚娘的城府,不至于表现的这么明显,不禁长松口气。
  武媚娘突然斜眼一瞧,笑道:“你恁地帮杨思纳说好话,看来你与他关系不浅啊!”
  果然如此!韩艺见她笑了,就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道:“我在扬州的时候,杨公对我有知遇之恩,而杨老夫人对我又有救命之恩,关系确实不浅。”
  武媚娘笑道:“那杨思纳的女儿,杨飞雪呢?”
  “啊?”
  韩艺一愣,随即道:“杨姑娘与我也算的上是好朋友。”
  武媚娘道:“我看不是这么简单吧,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韩艺苦笑道:“昭仪说笑了,我早就成婚了,淑女跟我已经没啥关系了。”
  武媚娘“噗嗤”一笑,道:“对哦!你不提,我还差点忘记你已经成婚了,怎么我从未见过你妻子?”
  韩艺道:“我妻子因为家中发生一些意外,必须要回家一趟,原本我也打算要去的,但是又刚好发生了秦家那事,结果只能被迫分开,我去年已经叫人去接我妻子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回信。”这些理由,都是他早就想好的。
  “这样啊!”
  武媚娘当然知道韩艺与秦家的事,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多问了。”说着她轻轻一叹,道:“要是你没成婚就好了,我看你与杨飞雪也算的上男才女貌。”
  这语气里面还透着一丝诱惑的意思,韩艺是她的人,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那么如果韩艺跟一些贵族联姻的话,等于也是增强她的势力,这是官场非常常见的手段,在她看来,韩艺的妻子只是韩艺仕途上的绊脚石,是可以放弃的。
  你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韩艺暗道一声,心里也明白她的用意,但却装作不懂,道:“多谢昭仪夸奖。”
  武媚娘听他这么一说,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忽闻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还真是皇上叫我来的。韩艺微微一愣,他原本以为是武媚娘找他,转头一看,只见李治领着四五个小太监,大步往这边走来,那是步履生风,脸上绽放着光彩,心中哪能不明白,暗道,这下国舅公他们有得烦了。
第606章
主动让贤
  “微臣参见——!”
  “免了,免了。”
  高兴的李治不等韩艺行礼,就抬手阻止了他,他实在太兴奋了,终于有人敢跟他站在长孙无忌的对立面,而且这个人还是朝中大臣,与韩艺的性质不一样,而且也证明了一点,就是朝中并非是铁板一块,这给予他极大的希望,这就感觉就如久旱逢甘霖,就如他乡遇故知,他昨晚激动一晚未眠,然后坐在武媚娘身边,二人眼神一对。
  李治向韩艺开门见山道:“韩艺,崔义玄的事,媚娘已经与说你了吧。”
  他现在在韩艺面前,从不避讳允许武媚娘参与政治讨论,因为就他们三个是一边的,如果对武媚娘都掩掩藏藏的,那他找谁去讨论。
  “是。”
  韩艺点点头。
  李治直接问道:“你怎么看?”
  韩艺毫不犹豫道:“这对于陛下而言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啊!陛下应该赶紧给予崔刺史封赏,并且委以重任,如此一来,那些大臣见陛下果真是求贤如渴,必定会选择站在陛下这边,哦,那御史大夫不是还空置的吗,陛下何不升崔刺史为御史大夫。”
  李治听得一愣,又和武媚娘面面相觑,彼此眼中都是惊讶之色。过得片刻,李治才道:“你说让朕升崔义玄为御史大夫?”
  韩艺道:“正是。”
  李治道:“这御史大夫一职之所以会落在朕的手里,全因你的努力,朕也一直想提拔你为御史中丞,难道你就不想当这御史中丞吗?”
  韩艺笑道:“回禀陛下,要说不想,那也是假的,但是微臣也不至于一定要当这御史中丞。微臣出身农家,身份卑微,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陛下赏赐的,微臣已经非常知足了,不敢再奢求太多,如果当上了御史中丞,微臣必将全力以赴,为君分忧,倘若没有的话,那也无妨。”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再现实一点的说,只要陛下信任微臣,这个职位高低,又有什么关系了。”
  李治和武媚娘一听,均是脸上一喜。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说得真是太漂亮了,充分的展现出韩艺对李治的忠心,而且没有半点野心,你皇帝信任我就行了,我当宰相跟当监察御史,不都是为你办事么,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觉悟,做皇帝能不喜欢吗。
  李治大喜道:“朕有韩艺,便如那刘玄德获诸葛孔明。”
  这可是极高的赞赏。
  原来他昨夜就和武媚娘商量过,决定升崔义玄为御史大夫,其实崔义玄与李治的关系并不深,但只因一点,就崔义玄支持武昭仪,那么势必就跟长孙无忌撕破脸了,因此只能依附李治,因此李治对崔义玄非常放心。
  但是他必须得考虑韩艺的感受,张铭一案,韩艺是居功厥伟,而且帮助李治拿下御史台这块必争之地,但可惜封赏被阻,他觉得对韩艺挺愧疚的,不管怎么说,韩艺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也是最早开始支持他,然而如今,韩艺辛苦争夺回来的蛋糕,他却要让给别人,而且韩艺与崔家有些摩擦,他也担心会引起韩艺的不满,因此方才才试探一下韩艺。
  哪里知道韩艺恁地大度,竟然还主动推荐崔义玄担任御史大夫。
  这简直就是为人臣子的楷模!
  李治高兴极了。
  韩艺行礼道:“陛下过奖了,微臣受之有愧。”
  “有愧是朕啊。”
  李治笑道:“不过你放心,朕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其实韩艺早已经对这御史中丞没有想法了,不管是谁坐在这位子上,他都会极力支持的,因为他深知,为人臣子,必须要时刻将君主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如此一来,君主才是重视你,虽然他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但是他赢得了李治极大的信任,从长远来看,要远胜于当这御史中丞。
  李治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哦了一声,“韩艺,方才朕之所以离开了,是有人上了一道奏章,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又是奏章?韩艺一愣,困惑的望着李治。
  李治道:“元家想请求朕允许他们在金水门外建立一个市场。”
  韩艺一惊,眉头紧锁起来,暗道,那块地的幕后买主果然是元家。
  李治将手中拿着的那道奏章递给了韩艺。
  韩艺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三大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一,夜市!
  因为夜市是开在晚上,因此很难照顾到城外的百姓,毕竟晚上进出城门是非常麻烦的,而朝廷的政策是辅助那些贫穷的百姓,城内的百姓明显要比城外的百姓要好,因此有必要在城外建立一个交易市场。
  其二,商业。
  你既然提倡以商辅助,帮助一些贫穷百姓脱贫,那么如今的市场已经饱和了,而且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贫穷的百姓依旧很多,元家表示会支持朝廷的政策,建立市场,造福百姓。
  其三,顺势而为。
  因为当下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很多百姓有不少存粮,但是缺少很多生活用品,尤其是城外的百姓,在城外建立一个市场,可以为城外的百姓提供一个交易场所,让他们可以从容的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随着来长安的外国人士愈发增多,长安城内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如此下去,迟早要面临扩建,我们元家来帮你搞郊外建设。
  最后还总结了一句,我们元家建立这个市场,只是一种尝试,完完全全愿意服从朝廷的安排和管制,并且愿意交纳足够的税钱。
  说得是有理有据啊!
  但是仔细一看,其实也就是表面工夫,如果韩艺说他的北巷愿意接受朝廷的管制和安排,那户部肯定全权接管,但是元家不同,元家实力雄厚,地位又摆在这里的,户部肯定不会像对韩艺一样,去对元家,等于还不就是让他自己弄。
  而且元家这一道奏章上得确实是恰到好处。
  一来李治心情非常好,二来,元家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家族,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力,没有人敢小觑元家,小心你没有水果吃哦。但这个大家族在政治上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利益上倒是与朝中许多大臣有来往,但也仅限于利益上,不涉及朝政的。李治现在正想着招揽人才,没道理还跑去得罪元家,而且他当初批准韩艺建立市场,这回要是不准元家建立市场,那未免就说不过去了,朝中大臣也会反对的。
  李治见韩艺看得差不多了,才道:“关于此事,朕还是有些犹豫,而商业方面,你比朕要熟悉的多,你有话但说无妨。”
  韩艺奏章一合,笑道:“陛下,微臣觉得元家的这一道奏章非常有道理,值得去尝试一下,反正又不用朝廷出钱,而且元家还是交纳税钱,如果于朝廷的利益不合,关了就是。”
  李治点点头,道:“这一点朕也考虑过,但是在郊外建立市场,与我朝的均田制始终是有些冲突,如果只是元家一家,那倒也无所谓,倘若人人争先效仿,均田制恐怕会遭到破坏。”
  均田制就是将人口限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地,你要离开就得饿死,为此唐王朝严格将市场限定在市内,你想做买卖都没有地方,一切都是为了鼓励农业发展,韩艺能够建立市场,都是借了平康里的特殊地理位置,如果在城外建立市场,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均田制,这是李治比较担忧的地方。
  韩艺笑道:“这很简单,以朝廷的名义建立这一座市场即可,我相信元家会妥协的。”
  “这倒是可以。”
  李治听得稍稍点头。
  一旁的武媚娘突然笑道:“韩艺,你就不怕元家的市场建立起来,会抢走你北巷的买卖吗?”
  不愧是武士彟的女儿,果然有着敏锐的嗅觉。韩艺自信道:“这做买卖本就是各凭本事,如果元家能够抢走,那是他厉害,我认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