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0/2399

  可是如何确保印花税得以执行,那么就是成立税务局,这个大家也略有耳闻,但是具体细节,大家还都不知道。
  税务局的唯一职权,那就是调查偷税漏税,但是他们只有调查权,不具有任何的执法权,这个司法权还是在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民安局手里。
  这个也是要限制税务局权力过大,以及让他们相互掣肘,因为律法这东西,决计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必须得相互制衡,如此律法才会更加公正一些,要说绝对公平,那也是狗屁,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这税务局如何去调查,怎么去查,是一年一度,还是半年一度,全都没有说。
  但同时又颁布了非常严格的税务法案,至少至少都是五倍的罚款,最高可以达到一百倍的罚款,就是你漏税越多,那么罚款的倍数就越高,这个还是狄仁杰想出来的办法,其实还是在保护百姓的权益,大地主谁偷那一文钱税,丢脸不丢脸,他们要偷税,至少也得几十贯上百贯吧,那就罚得你倾家荡产,百姓的话,即便偷税,也肯定不多,罚款相对而言就比较轻一些。
  若官员牵扯其中,那至少都是免职处理。
  税务局不受地方州县管辖,只听命于中央,地方官员跟他们没有什么瓜葛,职权而言,双方是平级的。
  除了罚款以外,还颁布了信用等级,就直接印在户籍上,从新政开始,户籍将会变得非常重要,你要是没有户籍,那除了你的性命受到律法保护之外,其余都不受到保护,什么劳工法案,什么教育,统统都与你无关,别说科举,你连田地占有权都没有,因为你没有户籍,那你没法缴税,你不缴税,朝廷只能出于人道,保护一下你的性命。
  共有五个等级,最低等级,就连立契的资格都没有,这种人立下的契约,朝廷都不给于保护,谁要跟他们签约,所有后果自己承担,就算你想缴纳印花税,朝廷还不让,任何与朝廷有关的事务,这些人没有资格参与。
  要三年才能够恢复一个等级。
  当然,这口头说谎不在信用范围内,一定是要违反神圣的君子契约,这信用等级才会受到影响。
  这里面的法治思想是非常重的。
  这样就是引出了户籍问题,必须得更换户籍,朝廷是规定三年之内,所有的中原百姓,全部都得更换全新的户籍,这其实也给了那些以前为了逃避税收,隐藏自己户籍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以前的账都不给你们算,大家都重新来过。
  这一系列的法案下来,意思是非常明显的,你们偷税是可以的,只要别被逮着就行,逮着你们就是等着巨额的罚款吧。
  又规定了五年重新商谈一次税率,这个也是便于朝廷的宏观调控,其实新政中的很多法案都还没有定死,大家还是可以商量的。因为朝廷提倡信用,那么首先朝廷自己就不能随便的出尔反尔,但是朝廷怎么可能将自己给限制死了,五年重新商讨一次,主动权就始终在朝廷手中,再怎么样,朝廷也就是忍五年而已,五年之后,那就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这个就还算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只不过大家听到这些惩罚,有些吓人,太狠了一点,但还算是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而在新政之中最为劲爆的消息,那就是皇帝带头交税。
  不管自哪个朝代以来,李治肯定都是第一个缴税的皇帝。
  那么换而言之,皇帝都缴税,谁还有能免税。
  也就是说率土之滨都得纳税,新政颁布之后,那就不存在什么免税户,就连皇室宗亲的食邑制度也都随之改变了。
  在周朝的时候,那些亲王都有封地,等于各自都有军队,到了唐朝,亲王对于食邑只有经济控制权,唐朝亲王的上限是一千户,也就是说这一千户的税就都是属于亲王的,就是当做工资发给他们,但是是亲王自己派人去收税,这其中当然会有压迫,也有人超过了一千户,但是如今,基本上可以说是废除食邑制度,就是完全作为工资发给亲王,由国家统一收税,然后再发给那些亲王,亲王不具备收税的权力,但是不少他们一文钱,该是多少就给他们多少。
  这也不知,这亲王所占有的土地,统统都要缴税。
  其中还包括军籍户。
  但是,朝廷在其它方面,给予军籍户各种福利,根据军籍户的出征次数,战功,来确定的福利的多少,但也不是给钱,朝廷也没有什么钱,主要就是教育和借贷,医药方面,也有一定福利,但是不多,军籍户从金行、元行的小额贷款,是不用支付利息。
  而且立下战功的士兵,过年都给福利,等于将这笔账算下来,军籍户反而是因此得利的。
  在这一点上,李绩他们一直都在宣传。
  除皇帝之外,还有一群人也是头回被要求缴税,这就是佛道等教派。
  这是佛教入中原以来,头回被要求纳税。
  另外,新政之中,也包括劳工法案,也就是说,新政颁布之后,劳工法案就得全国执行。这个也跟印花税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百文钱月薪,那是最最最最基本的,比这个低那就是违法的,但是工人也得缴税,最低缴纳四文钱的税收,工资越高,缴纳的税也越多,这个是按照双方签订的雇佣契约来定的,但是印花税的性质那是双方来承担,只有土地和奴婢是买方一方承担,也就是说,雇主得帮助工人缴纳一半的税,这个其实不多,比起租庸调制,可是要低得多。
  因为商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也很难去调查,韩艺就将商人缴纳的税,放到其它方面,但是商人还是比要地主幸福。
  除此之外,长安、洛阳、扬州、睦州、莱州、青州,等等一些商业发展迅猛的城市,大部分的印花税都必须得上缴给朝廷,就连印花的方式也有别于其它的州县,像那些穷困的州县,官府盖章就行,不需要其它的手续,商人立契的所得之钱就全当做官府的补贴,不需要上缴朝廷。
  而那种商业发达的城市,印花税肯定是非常多的,当然不能全部给官府,这其中有所监督和限制的。
  首先,这些地方都是采取中央给予的特殊印章、颜料,以及贴花,大数额契约就必须采用贴花,这个贴花是中央专门生产,是宫中秘方做出来的,但不是官府负责出售,而是由金行和元行负责销售,也就是说都不需要去官府,直接去金行或者元行购买就行了,金行、元行也没法从中捞钱,因为你缴纳上来的钱,得与贴花使用的数量吻合,这一部分税钱就直接通过金行、元行上缴到长安,经济发达的城市肯定有金行或者元行的。
  帮助朝廷干这些,金行和元行都是不收钱的,包括前面发放的国债,换来的就是朝廷对于金行、元行的政策支持,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易。金行、元行是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的,但是朝廷承认它们与百姓签订的一切契约都在律法保护的,如果金行违约,你就可以上官府告金行,不需要印花。
  如果根据印花税最终解释来看的话,百姓去金行、元行存储、借贷,那都是属于契约关系,得缴纳印花税的,可问题是如果百姓存取一次钱,就得缴纳一次印花税,这金行、元行可是受不了,百姓也受不了的。
  最后还有两个附加政策,这两个跟印花税倒是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非常重要,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就是朝廷明确表示将会拿出一成的税收用来普及教育,这还只是国库的支出,还有很多政策方面,都与普及教育有关,好比作坊地区,当作坊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要拥有学院,不建学院,就必须关门。
  城市也是如此,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学院,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印花税收入就越多,这得用之于民啊。
  至于第二个附加政策,就是李弘提出来的,减轻士兵的连坐之法,酌情而定,并且赦免以前因为士兵逃役,而被连累的家属。
  这个建议,虽然是太子提议的,但李治是知道的,并且非常欣慰,还特地派人去告诉韩艺他们,一定要写明,这是太子提议的,跟你们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李弘的这个政策,只有施恩于人,是不会得罪任何人的。
第1853章
好吓人呀!
  想当初武媚娘颁布新政时,除了商人之外,所有人都感到非常开心。
  因为武媚娘的新政,还是延续着中原王朝一贯的政策,劝课农桑,减轻赋税。
  但是韩艺新政颁布之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媚娘新政和韩艺的新政的最大区别就是,武媚娘是在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打击那些刚刚崛起的阶级,而韩艺几乎是反过来的,打击那些既得利益者,维护新阶级的利益,他是鼓励生产,而不单单是农桑。
  农桑税这个都还好说,至少他们非法兼并的国家土地,全部算作是合法,大家都有所得。
  问题就在于,免税户。
  这免税户是一些什么人,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但凡有权有势的,全都是免税户,这个政策,等于是将所有有权有势的人都给得罪了,其中还包括佛道二教。
  王玄道他们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个政策,这个政策在新政实在是太敏感了,如果没有这个政策,那他们会放心不少。
  但是没有办法,如果不这么做,新政就没法得到执行,道理很简单,你这边承认兼并土地是属于合法行为,那边又有免税户,不用想也知道,直接会导致那些免税户大规模的兼并土地,以前那些亲王土地都是有限制的,虽然他们也兼并,但是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兼并,如今取消这个限制,要不给予新得限制,这个新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也是李治为什么无奈的带头纳税。
  但是人家也不蠢,你皇帝纳税给国库,你要是没钱了,那国库能不拨给你么,韩艺不就是你的心腹,你交给国库的可不是钱,而是一块磁铁,想将我们的钱都给吸走。
  燕王府。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这江山都是我们李家的,韩艺小儿那厮竟然让我们交税,这真是欺人太甚啊!”
  燕王李灵夔将政令往地上一甩,还狠狠踩上几脚,破口大骂。
  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呀,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那是家天下,天下都是我家的,我还得交税给国家,那岂不是说国家凌驾于我李家之上,这怎么能行呀!
  正当这时,一个下人通报,“启禀王爷,越王殿下来了!”
  “皇叔,皇叔。”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三十来岁,面容刚毅,身形挺拔的男子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
  此人名叫李贞,乃是李世民的八王子,但是一直都在外面转,因为李世民为了限制这些个王子权力,就让他们各地跑呀,不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最近这李贞才回到了长安,因为国家出现这么大的危机,他们也得回来看看什么情况。
  “皇叔,你可有看到刚刚颁布的新政?”
  李贞一进来,都不行礼,便一脸激动的冲着李灵夔问道。
  李灵夔目光往脚下一瞥。
  李贞低目一看,立刻就懂了,是同道中人,顿时激动道:“皇叔,这真是欺人太甚,我看陛下是受了韩艺那厮的蒙蔽,才会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这税钱是小,但是如此一来,岂不是说我们这些亲王与那些庶民一样,这怎么能行呀。”
  李灵夔哼道:“他韩艺算个什么东西,他说收税就收税,我是一文钱也不会给他的,我看他能够拿我怎样。”
  李贞道:“可是皇叔,就算咱们不纳税,但是在百姓眼里,咱们也是纳税户,而且咱们食邑未必会听咱们的,咱们得想办法让陛下收回成命。”
  李灵夔闻言皱了下眉头,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贞低声道:“皇叔,可不仅仅咱们两个要缴税,还有很多人都是从免税变为要纳税户,我方才来得时候,就收到不少风声,许多人都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其中有不少皇亲国戚、开国功勋之后、高僧、道士,以及不少将军,咱们可以联合他们一起向朝廷施压,让朝廷收回成命来。”
  李灵夔稍一沉吟,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新政的颁布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一块的巨石,这些平时都非常低调的亲王、郡王、驸马都开始出动,这可是关乎他们根本权益。
  ……
  户部!
  韩艺将一本全新的户籍轻轻扔到桌上,“关于土地和户籍一事,咱们户部可是一定要全力以赴,这个可是印花税的根本所在,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引发许多的问题。”
  “发放新户籍,长安应该是问题不大,就是地方州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朝廷给予了三年时间,计划的也是非常周密。至于土地么,我们前些年为了因地适种的政策,一直都在统计土地,对于各地州县的土地,都有非常详细的数据,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张大象是胸有成竹。
  那租庸调制,是按照户籍来算税,当时许多人为了逃税,隐藏户籍,而印花税是按照亩数算的,那么土地数据就是非常重要的,要想逃税的话,就必须隐藏土地,隐藏土地比隐藏户籍肯定要难一些,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想要统计的土地,也是非常难的。
  但是,韩艺当初借因地适种的政策,就已经在统计各地的土地,每年当派出大量的人员去各地统计土地,不仅仅是大小,还有土地自身的情况,是良田,还是贫瘠之地,只是张大象并不知道,那时候韩艺就已经在为这一步做铺垫,因地适种那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故此,如今户部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为数据早已经统计上来了。
  韩艺点点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既然朝廷颁布了许多法案,那么就不能似是而非,是不能出一丁点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0/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