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9/2399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陛下,崔中丞还提出一个建议来,微臣觉得还不错。”
  “什么建议?”
  韩艺立刻将崔戢刃关于选举士绅的建议告诉了李治。
  李治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个就还是日后再说吧,眼下首要的任务是将新政给执行下去,不要再节外生枝。”
  “微臣遵命!”韩艺也没有失望,仿佛是在预料之中,崔戢刃的建议那是非常超前的,就李治现在这身体状况,他也没法去考虑这会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他的意思就是等他身体好了再说。
第1851章
变法综合症
  这李治虽然最终还是没有点头,让新政通过,而是让韩艺他们去跟太子商量,可是太子这么年幼,这么大的事,他哪有能力来判断,也只能听从韩艺他们的建议,也就是说,李治已经答应颁布新政,只不过他想借新政,为太子树立一些权威。
  同时,他也在规避变法必带的风险,自古以来,这变法就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告终。韩艺做了这么多事情,不过也就是为了这一场变法,之前他都是躲着,他的所有政策,都不提变法,因为只要变,九成九会伤害既得利益者,没有谁的变法是十拿九稳的,李治也不是。
  李治不做这个决定,而是让太子做这个决定,显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武皇后的新政刚刚才引发一场危机,新政也有失败的可能,要万一不成的话,就全部可以推倒太子的身上,而太子年幼,他背不起这个锅,人家也不会怪太子,那么最终还是落到了这些枢要大臣身上。
  这也是李治一贯的行事作风,他缺乏李世民那种魄力,要改革就大刀阔斧,当机立断,但这并非是他的弱点,他有他自己的套路,就是事要干,但是锅是坚决不背,在这方面,他一直以来都做的非常巧妙,能够借力打力,他总是能够将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从争褚到如今,他想要得到的一切,他全部都已经得到了,但你要说他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坏事,那根本找不出来,好的都是他的,坏的都是别人的。
  皇后新政明明就是他点头的,但是人家恨都恨武媚娘,恨李义府,恨许敬宗,他也只是一个受害者。
  哪怕史书上记载都是如此,李治最受批评的是什么,就是性格软弱,成就了武媚娘,骂得还都是武媚娘,但其实武媚娘登基也不能怪他,那是事后诸葛亮,换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当皇帝,他在位期间,那是文治武功,根本挑不出什么错来,武媚娘也是非常忌惮他的。
  韩艺当然是心如明镜,他也佩服李治,病成这样,还能够算得这么精明,但是他愿意去承担一切后果,这事本就是他挑起的,而且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在当日,李治立刻将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狄仁杰、任知古等枢要大臣,全部加封为东宫官员。
  这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再一次证明李治并未病糊涂,他还是将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他就是要借此声明一点,老子不是在临终托孤,你们这些大臣可别误会了,我真的想历练一下太子。
  因为东宫本来就有东宫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基本上也是模仿朝廷三省六部,那是非常完善的。如今李治要让太子监国摄政,如果不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那就不知道是谁说了算,李弘肯定是在东宫处理政务,那就应该是东宫官员掌权。
  而李治只是生病了,他不是要殡天了,等到他病好了,他还得出来当皇帝的,他是不可能会在生前让位的,万一他今后痊愈了,那他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太上皇可是这世上最不好干的职业,太上皇只能被软禁,否则的话,要是太上皇出来说句话,那整个朝堂都会大乱的,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大臣也不知道是该听皇帝,还是该听太上皇的,故此,极少有皇帝生前退位,这不完全是迷恋权势,而是这本身就非常难以操作的。
  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韩艺他们肯定是属于李治的臣子,跟东宫官员不一样,他们只是奉命去辅助太子监国摄政,仅此而已,这权力还是在李治手里。
  经过这一番安排,东宫就暂时取代了两仪殿。
  韩艺他们这些枢要大臣,又跑去东宫向太子提议颁布新政。
  原本大家都以为只是在东宫走一个流程而已,但是没有想到李弘在听完他们阐述新政的各条例之后,小脸露出些许不满之色,他这么小,哪里懂得掩饰。
  大家都知道他不满,但是他们也都不知道这位小主人的脾性,不太敢说话,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最终还是韩艺站出来问道:“若是殿下对新政有何不满之处,大可提出来,如今提出来,总比以后出问题要好一些。”心里也纳闷,你这么小年纪,当真看得懂这新政?
  李弘小眉头紧锁,颇为严肃道:“我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我只是觉得这新政还不够完善。”
  李绩见李弘年纪虽小,但是似模似样,心中很是欣慰,问道:“殿下认为哪里还不够完善?”
  李弘道:“上回咱们在议论如何处置李义府的过程中,咱们就讨论过,这连坐之法的弊端,但是新政中却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改善。”
  张文灌立刻道:“殿下,这连坐之法,意在震慑,若无连坐之法,那么官员将会变本加厉,借亲人行那不法之事,这反而会滋生出更多的腐败问题,而且难以去查证,这连坐之法虽然不公之处,但也不可贸然废除,还得徐徐渐渐。”
  李弘道:“可是这人命关天,就算不能废除,也应该改进才是。”
  韩艺问道:“那不知太子有何建议呢?”
  李弘想了好一会儿,突然道:“我常常听老师说,那些士兵若逃役,或者没有准时去到军中报到,其家属也会遭受连坐之罪,重则才会被发配、充官,但是我认为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是故意要逃役的,其中有不少隐情,这么做只会伤害许多无辜士兵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先从军中开始,慢慢减轻这连坐之法,先免除那些受连坐之法的家属。”
  李绩听得呵呵笑道:“殿下如此年纪,便心怀仁义,且天资聪颖,这真乃我大唐之福啊!”
  李弘听得一喜,忙道:“司空也认同我说的么?”
  李绩连连点头道:“认同,认同,老臣是非常支持殿下的提议。”
  崔戢刃、长孙延、狄仁杰他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李弘见大家都支持他,不禁兴致高昂,于是又道:“还有一点,就是在这一场危机中,许多百姓都是无辜的,但是他们却因此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甚至于丢掉性命,这新政中也应该增加一些帮助百姓的政策。”
  在商定新政的时候,他感悟最深的就是这两点,至于什么印花税的,他真不是很懂,他也不太感兴趣。
  韩艺道:“殿下,朝廷是真的想帮助百姓,但是现在朝廷财政非常困难,地方上就更是如此,如果现在就颁布这方面的政策,朝廷其实也做不到,这只会让百姓觉得朝廷是在欺骗他们,不过殿下的提议是非常好的,但是这得等到财政恢复过来,才有能力去考虑这些。”
  “这倒也是。”李弘点点头,道:“那我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这最后一句话,又透露出他小孩的本性来,弄得这些枢要大臣是哭笑不得,这算不算是通过呢?
  那只能当做通过了!
  从东宫出来之后,韩艺与崔戢刃他们来到尚书省。
  “我知道大家在这期间都非常疲惫,如今已经到了丰收之时,我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下,等到新政全面落实之后,我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了。”韩艺说完,见他们脸上没有一丁点兴奋、开心之色,反而显得有一些忐忑不安,不禁笑道:“怎么回事?我看你们的神情,怎么都好像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似得?”
  王玄道不答反问道:“难道尚书令心里就没有一点不安么?”
  韩艺问道:“为什么要有?”
  王玄道道:“自古以来,这变法者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而且,每当变法,总是会引发争斗。然而,我们此番变法,变得是我大唐的立国之本,不瞒尚书令,虽然我对新政是充满了期待,但是对于新政的结果可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其余几人也纷纷点头。
  这新政可是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虽说修订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但是颁布之后,可就不知道了。在没有通过之前,大家都想早点通过,但是通过之后,他们心里又感到有些害怕。
  韩艺笑道:“其实我们只要保持一种心态,那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什么心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韩艺又继续说道:“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非为了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心虚的,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败了,我们也能无愧于心。但是我认为是不可能失败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新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
  说得是轻巧,但是谁人能够睡得安稳,要是出了什么错,他们都是难逃其咎啊!
  今晚他们注定是要失眠的。
  当然,韩艺绝对是一个例外,韩艺搂着萧无衣别提睡得多香,就连萧无衣都感到不可思议,她虽然嘴上不闻不问,但是心里还是非常担心,因为新法不颁布,人家也不好反对,先得你颁布,那些人才能够找到漏洞来对付你们。
  但不管怎么样,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得到李治和李弘的点头之后,新政是终于颁布了!
第1852章
新政
  这新政可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大家盼得都快得颈椎炎了!
  其实早一个多月就已经可以颁布了,韩艺最初预计的也就是那个时间,但是因为李治的身体,就一直拖到现在,别看这只是一个月,但是对于只有一年多时间的朝廷,这一个月可也显得弥足珍贵。
  但不管怎么样,这新政可算是颁布了!
  许多人都是长松一口气,不管是好是坏,你也得发出来,否则的话,大家对于未来都充满着不确定,干什么都放不开手脚。
  而新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印花税,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在转。
  大家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农桑之税,目前这农桑税还是国家的根基所在,这个税几乎涉及到每个百姓,每个阶层,但是这个与宣传的内容差不多,还是继承均田制的税额,只不过是按照亩数来算的,以均田制以前的税额和田亩数为基准,上下以一定比例增加或者减少。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差别,这增加的比例那是恒定的,好比说,如果一亩地缴纳一斗粮食,那么一百亩地就一百斗,但是在基准以下,这税收是递减的,你拥有四十亩地跟二十亩地,那就不是一倍的关系,是好些倍的关系。
  这个其实就是保护小农的同时,也不再增加地主的负担,如果按递增来算的话,那些地主真的会疯了。
  新政颁布之后,地契是必须要印花的,不印花的地契那就是一张废纸,土地自然而然的都是归国家所有,律法明确的规定了这一点。
  等于就是将那模糊的区域给擦了,以往国家分配出去的田地,经农夫之手,又落到了地主手里,大家都不知道这土地该算是谁的,印花税颁布之后,要么私有,要么国有,不存在第三个可能性。
  为了让印花税更加令人信服,法案中还规定,但凡发生天灾,百姓没有收成,就自动免税,这是印花税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不再有官府、朝廷决定是否该交税,没有收成,就不需要交税,这是促发性的。
  这农桑税是国家之根本,在印花税之中,它是属于特殊税种。
  绝大部分的印花税额还都是定在千分之一,不足一千的,也都按一文钱的来缴纳。
  但是也有些契约,得缴纳非常高昂的印花税,最高印花税就是奴婢交易和土地交易。
  说是奴婢,其实是但凡涉及到人口交易的印花税那是最高的,比土地的印花税都还要高,只不过前面有奴婢法案,基本上就是将奴婢法案改成印花税,但是,这个印花税是强制性,不能不印花,就跟土地是一样的,不印花那是违法的行为,其它的交易,你可以不印花,只要你信得过对方。
  而且不管是买卖田地,还是买卖人口,都是由买方来承担这印花税,绝大部分的印花税都是双方来承担。
  还有一点,大家没有想到,就是作坊税并没有完全取消,只不过是按照地价来缴纳税收,至于你生产多少商品,那不管你,这税虽然也是年年都要缴,但是税钱真心不高,是非常低的。这么做都是为了促使地方州县重视商业,因为作坊是按地契来征税,那么长安来商人去扬州建作坊,税当然是属于扬州的,也就是说,这作坊建的越多,作坊税就收得就越多,官员的政绩就越好,地方官府的盈利多,因为印花税多半是给官府作为补贴的。
  如果以生产的财富来征税的话,那势必会导致物价上涨,这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目前大唐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9/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