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9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7/2399

  渊盖苏文眉头一皱,怒哼道:“这都是因为那个叫韩艺的小子。”
  “韩艺?”渊男建想了想,道:“莫不就是那个中原最年轻的宰相?”
  渊盖苏文点点头,道:“我已经调查清楚,此次唐军的后勤都是他在管,不过这小子也太目中无人了,他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粮草,那都是拿咱们高句丽的子民和土地换来的,还未开战,那小子就将咱们的土地都给卖了,真是岂有此理,若是有朝一日他落在我手里,我一定要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
  渊盖苏文何等受过如此奇耻大辱,这仗都没有开打,你就将我家的土地和人口都给卖了,然后又换来的粮草攻打我们,不待这么欺负人的。
  渊男建听到这事,只觉不可思议,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但事已至此,想那么多也没用,道:“父亲,以唐军的推进速度,用不到多久就能够打到鸭绿山来,我们得及早想出破敌之策啊。”
  渊盖苏文呵呵笑道:“建儿无须害怕,为父已经想到这破敌之策。”
  渊男建惊喜道:“父亲已经想到了破敌之策?”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又招招手,道:“你过来。”
  渊男建急忙走上前去。
  渊盖苏文手指着桌上的地图道:“这唐军为求能够赶在冬天到来之前,消灭我们,故此是兵分数路进攻,而这恰恰就是他们破绽。为父与唐军也不是第一回交手,对于那些统帅都了如指掌,他们是做梦都想消灭我高句丽,我料想他们这些将军也都想自己这一路大军先抵达平壤城下。
  而这就是我们的反败为胜的机会。健儿,你领十万大军与杨万春所部在鸭绿山、鸭绿江一带防守,要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挡住唐军的进攻,就算是死也要死在那里,而且你要切记,若有事不决,一定要听取杨万春的建议,他是为父最信任的将军。等到唐军杀红眼时,便放其中一路过江来,为父将会亲率三万大军在后面将其歼灭,如此一来,既能打击唐军的士气,又能缓解前线的压力。
  健儿,等到唐军抵达鸭绿山时,战争才算是刚刚开始,前面那些城池丢了也没有关系,反正唐军也带不走,到时还是咱们的,这兵将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将他们引诱过江,便可分而将其歼灭。”
  “孩儿明白了。”渊男建又问道:“那不知父亲打算先放那一路过来?”
  渊盖苏文笑道:“那就看那路唐军打咱们打得最起劲。不过李绩那一路是不能放,那老狐狸狡猾的很,要是放他进来,只怕会变成引狼入室,除此之外,其余的为父都有信心可灭之。”
  不管天时地利相助,还是老天爷帮忙,不可否认的是,渊盖苏文确实有些能力,这厮曾几番力挽狂澜,挡住了唐军的进攻,他的信心也并非是狂妄自大。
  而东线的苏定方大军成功突破了泉男生的包围,与新罗大军回合一处,其实都不能说是突破,那泉男生见苏定方大军一到,就立刻由进攻转为防守,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吃点新罗的这五万大军,他攻击新罗军,目的就是将苏定方给牵制回来,既然苏定方已经回来了,那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原本两军合军,光兵力就多出一倍有余来,这进攻应该是更加犀利才是,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唐军与新罗军合军之后,战斗力反而下降的非常厉害,两次进攻都被泉男生轻松化解,得亏泉男生忌惮苏定方,要是换作别人,估计都反攻出来了。
  苏定方与刘伯英、刘仁轨都很纳闷,于是开会检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战术安排都很得当,怎么就打成这样,就跟换了一支军队似得。
  一干先锋将在会议上是痛骂新罗将军无能至极。
  原来都是因为新罗军实在是太不堪了,什么战术都执行不到位,导致唐军将士不但要打敌人,还得兼顾自己的队友,每每到关键时候,新罗那边真是变着花样来溃败,唐军又得给他们补上,是心力交瘁呀,这真心没法打了。
  泉男生也知道新罗军的战斗力渣渣,于是专门集中兵力攻击新罗军。
  苏定方、刘伯英、刘仁轨都觉得这样下去,会被泉男生给活活耗死的,就还不如不带新罗玩,让他们在后面待着,做点攻城器械什么的,干点粗活,这打仗真不适合他们,咱们自己打得了,原本还是简单模式的,带着他们,立刻变成困难模式,至于单独攻取平壤城,咱们也别多想了,还是老老实实配合主力围攻平壤城。
  决定之后,刘仁轨就去找新罗王,很委婉表示希望他们在后面待着,咱们已经很深入了,这很危险,你们何不去保护一下补给线,顺便将一些物资运过来,要是清闲的话,就干点粗活,修修路,做做攻城器械什么的,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并且又承诺如果顺利拿下平壤城的话,就将高句丽以前占领的新罗的地旁全部归还给新罗。
  刚好那新罗王也不太想打了,因为新罗军的士气低落到了低谷,他们也弄不明白呀,大家都是人,都五肢健全,黑头发,黄皮肤,为什么高句丽军队老是追着他们穷追猛打,一看到他们就来劲,而跟唐军作战的时候,就知道防守,装孙子,怎么挨打都不吭声,反过来跟他们作战时,个个都如天兵下凡一样,以一敌十。
  不公平!
  太不公平了!
  新罗军上下是非常郁闷,这前线还真不是咱待的地方,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后边当一个观众吧,两边是一拍即合,毫不伤和气。
  甚至于这地都不让新罗军待,苏定方让他们往后撤,万一泉男生又跑来打你们,我们还得来救你们。
  新罗军一撤,唐军是欢天喜地,恨不得举杯痛饮,总算是摆脱这个猪队友了,如今我们又可以快快乐乐的打高句丽了。
  而高句丽那边却是好生惆怅,唐军竟然将我们的最佳盟友给赶出了战场,真是狡猾狡猾滴。
  但不管怎么样,新罗军还是成功的拖住了苏定方,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渊盖苏文便可以安心的对付前面的唐军主力。
  这就是战争,有些事情是你没法预料到的,苏定方在与百济作战的时候,就知道新罗军战斗力不足,故此让新罗走边线,攻击高句丽最为薄弱的地区,尽是一些山村、小镇,重镇都是唐军来攻打,哪里知道新罗还会打成这样。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事,还远远不止如此啊。
第1684章
烽火千里
  这东边打得是热火朝天,西边有人也按耐不住了。
  身为一代枭雄的禄东赞,怎么可能会在这种历史性的时刻,自甘堕落,坐在家里,隔岸观火,那当然得出来亮亮相,好让自己名垂青史啊。
  要知道这禄东赞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当然知道,如果让大唐顺利拿下高句丽的话,那么大唐周边,就剩下他一个吐蕃了,这是对于吐蕃是非常不利的,他绝不允许唐朝这么轻易的就将高句丽给灭了。
  单单就这一个原因,足以令他下定决心,出兵搅局。
  故此在得知大唐出兵高句丽时,禄东赞就已经在悄悄集结兵力,准备同时出兵西北和吐谷浑。
  不过吐蕃此时与大唐表面上还是联姻关系,要是直接开战的话,出师无名,大唐打高句丽,干你吐蕃屁事,你跟那渊盖苏文连面都没有见过,跟大唐还是亲戚关系。
  但这个东西,稍微掩盖一下就可以了,因为一旦开战,双方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你就是成心来搅局的呗。
  这禄东赞脸皮可不是一般的厚,他才不会在乎这些东西,我吐蕃就是要打,我今日不出兵的话,那就是在等死的节奏。
  禄东赞又是故技重施,让处月、弓月二部酋长统帅五万大军攻打于阗府,让白兰部酋长统帅五万大军去攻打吐谷浑。
  这处月、弓月当初都被苏定方等大唐名将打得是背井离乡,躲在昆仑山下,哪有这么多精锐,其实都是吐蕃的士兵混在其中,非但如此,处月、弓月酋长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统帅,真正的统帅乃是禄东赞的长子,赞悉若。
  吐谷浑这边的话,因为禄东赞的大本营就在这边上,上回吐谷浑一战之后,他没有再回首都去了,他就在这边建立一个小朝廷,吐蕃的首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边离大唐近,非常繁荣,而且这里也是战略重地,吐蕃大小事宜都是由他来全权处理,所以这边其实就是他亲自在统帅,只不过他没有领军而已。
  两线出击,共十万大军,可见禄东赞这一回不仅仅要将唐军给拖回来而已。
  因为唐朝将那些能征善战的大将都给派去东边,虽然各地都有驻军,但是没有统帅,这无头之龙,有何惧哉。禄东赞如何会放过这机会,他是要玩大一点,不是单纯要救高句丽,他希望的结果是,唐军没有攻下高句丽,反而失去了西北和吐谷浑,最不济也要是,唐军拿下了高句丽,他占领了西北和吐谷浑,那样的话,两边在版图上也是旗鼓相当,谁也不怕谁,他追求的还是一个平衡。
  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二虎总比一虎一兔要好啊!
  故此,禄东赞是将所有的棋子都给摆了出来,在他出兵前夕,西北地区的弓月城,葛罗禄等部落都相继有人造反。
  因为在韩艺的西北大计划中,是要颠覆旧突厥的统治,和扶植当地的商人,这是两种不同的统治,这些地区肯定还是有人怀念昔日突厥王朝的辉煌,他们不愿受到唐朝的统治,而且你这么一搞,他们将会逐渐被淘汰,他不再是贵族,不再受人敬仰,而且这也在慢慢成为现实,只是整个地区因为这个计划都比较稳定,百姓也非常满意,不愿大动干戈,这些人也就敢怒不敢言。而禄东赞又擅长挑拨离间,吐蕃在整个西北一直都有势力渗入,禄东赞就将这些人都给扇忽起来。
  以他们起义为讯号,然后向出兵。
  他甚至都没有宣战,直接就出兵进攻,反正这名义上都是人家内战,犯不着宣战,白兰以前属于吐谷浑,处月、弓月也是西突厥的贵族。
  这一下是烽火千里,战火是从亚洲的最东边,燃烧到了最西边。
  可见大唐管理这么大的版图,真心不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吐蕃大军是气势汹汹而来,而且非常快,禄东赞希望可以打大唐一个措手不及,赶紧将安西大都护府周边的唐军都给消灭,援军在千里之外,等援军赶回来了,黄花菜都凉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是,两边首战全部告负,并且都是惨败。
  而且失败的过程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刚开始非常顺利,可兵至城下时,后面突然冒出一支唐军来,将他们的后路给抄了,配合前面的唐军两面夹击。
  原来李治在崔戢刃的建议之下,命北庭的参军裴行俭率一万大军悄悄来到于阗协同苏海政防守,又命凉州刺史赵持满派率领凉州的一万精锐悄悄进入吐谷浑帮助王方翼、王玄策防守。
  禄东赞见李治将统帅都派去高句丽,当然认为唐朝没有防着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出其不意,哪里知道唐军竟然还安排了伏兵等着自己。
  王方翼、王玄策这一对王炸,再加上赵持满这一对二,威力可想而知。更加可怕的是,这三个人都是文武双全,攻守兼备,没有什么弱点,而且也都是三四十来岁,正值一个男人的巅峰时段,唯一不足的就是名气不足,都是中生代,没有什么名气,这还把禄东赞给迷惑了,怎么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家伙,个个都是狠较色呀。
  在重创白兰部之后,王炸与赵持满毫不迟疑,立刻大举反攻,追击敌军,吐蕃大军都给打蒙了,这跟计划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心里准备,他们也不知道唐军有多少人,只知道先逃回国内去,是一路溃败。
  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三人是默契十足,因为王方翼和王玄策一直屯兵在吐谷浑,而王方翼又与赵持满同属关陇集团,又是同辈,本来就是关系非常好的,三人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非常有默契,时而合兵一处,时而兵分三路,进攻是非常犀利,不但一句收复了上回失去的河源地区,而且还占领了整个白兰部。
  白兰部的酋长差点没有吐血而亡,这才几日工夫,祖先留下来的土地都给丢了,因为他们白兰部是倾巢而出,没有想到会打成这样,白兰部也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王方翼他们的进攻太快了,真的追着他们打,不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
  但是打到这里,王方翼他们停下了,因为再往前就是吐蕃了,不是不可以打,只是他们也知道再往前打的话,这补给跟不上来,如今已经可以震慑住禄东赞。
  然而,西北却与这里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于阗府。
  “苏将军,此时吐蕃军还不知我军虚实,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尽可能消灭他们更多的兵力,让他们无力再来进犯,可为我军主力在高句丽争取足够多的时日。倘若此时不追击的话,待他们缓过劲来,我们的兵力可是不足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裴行俭在大帐中是急得直跺脚啊!
  王方翼他们在伏击完吐蕃大军后,就立刻反击,但是他们这一路并没有,苏海政在取得首战告捷之后,就命令士兵不要追击。
  苏海政不屑的瞧了眼裴行俭,道:“我军兵力本就不如敌军,倘若出击的话,你能保证一定取胜么?倘若不胜,你可知后果是什么吗?这不但于阗要丢,甚至于连大都护都保不住,我料想敌军被我军击退之后,暂时不敢来犯,我们应该趁机将那些叛军给消灭了,如此我们便能专心一致的抵御吐蕃,就算到时吐蕃再来进犯,我们也不惧怕。”
  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苏海政本来就屯守在于阗,而裴行俭是来自于北庭府,这于阗府丢了,朝廷是问罪于苏海政,裴行俭只是帮手而已,苏海政当然觉得还是要保守一点,守住于阗就是大功一件。
  裴行俭激动道:“弓月城等地叛乱不得人心,不足为虑,他们主要是为了配合吐蕃军的,造成我军恐慌,所以咱们只要将吐蕃击退,那些人便不攻自破。”
  苏海政不悦的看了一眼裴行俭,淡淡道:“我意已决,你休得多言,你速速领兵去弓月城平叛吧。”
  裴行俭惊讶道:“我若走了,万一吐蕃军再打回来,如何是好?”
  苏海政听得就更加不爽,裴行俭如今才三十来岁,他打仗时候,裴行俭估计都还在念论语,心想,未必没有你,这于阗就守不住,你也太看不起人,冷冷道:“裴参军莫不是认为没你相助,老夫就守不住这于阗?”
  当初李治虽然在韩艺建议下,没有找他们的麻烦,但许敬宗他们还是将他们这些人给降职了,裴行俭就直接降职为参军。苏海政是在提醒他,你就一个小小的参军,若不是统帅都去高句丽了,哪里轮得到你来这里帮忙,你还敢跟我叫板。
  裴行俭愣了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抱拳道:“晚辈不敢。”
  苏海政面色稍稍缓和几分,道:“你快领兵去平叛,早日平定叛乱,西北便无忧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7/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