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8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0/2399

  可如今看来,韩艺好像真的挺有把握的,那么他就真有可能将漕运给废除了。武媚娘沉吟半晌,道:“可是漕运对于朝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军粮都得依靠漕运,将此等重要的事交于商人,你认为这合适吗?”
  韩艺道:“还是那句话,这物以稀为贵,如今的漕运是唯一为朝廷运送粮食的船队,故此显得弥足珍贵,可是等到万千商人为朝廷运送粮食的时候,那么就会显得稀松平常,就如同呼吸一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只是一笔买卖而已。
  另外,朝廷只是将运送粮食的任务交于商人,而不是将权力交于商人,这规矩还是朝廷来定,这就好比,朝廷也不需要让每个百姓来朝中做官,百姓只是百姓,用律法去约束他们就好了。
  河运也是如此,运送粮食的是商人,但是朝廷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部门,或则直接调派皇家警察去河道上监视,亦或者在码头上设立相关部门,检查来往的货物,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管控,如果是漕运的话,大家都是官,反而朝廷不好去监督。”
  武媚娘稍稍点头,思忖半晌,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没有人这么做过,谁也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这不是你家的买卖,犯再大的错误,也只是损失一点钱,这是国家大事,你可得慎重考虑啊。”
  韩艺道:“还请皇后放心,臣没有打算一朝就废除漕运,臣之所以要求三年,就是希望在这三年间逐渐减少漕运的规模,一步步废除漕运。”
  武媚娘微微瞧了眼韩艺,沉吟片刻,突然道:“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韩艺愣了愣,突然双目一睁,立刻明白过来,小声道:“皇后的意思莫不是希望迁都于洛阳。”
  武媚娘道:“这样不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
  韩艺道:“皇后,就地理位置而言,长安、洛阳是各有利弊,单说漕运,的确洛阳更加方便一些。可是臣看来,此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粮食可以改变的。皇后可不要忘记,全国上下有一半的府兵都在关中地区,再加上西北边多出那么大一块地,如果京师东移的话,会削弱朝廷对西北的掌控。”
  武媚娘沉吟半晌,道:“如此说来,这是不可能的?”
  韩艺道:“那倒不是,只不过不能着急,需要一步步来,另外,废除漕运,改用商船的话,也能够促进洛阳的发展,如今的漕运之利,其实并不能惠及百姓,反而给百姓带去伤害,只是惠及当官的,倘若改用商船的话,增加各地贸易的来往,洛阳势必会成为天下的经济中心,这钱在哪里,人自然往哪里走,到时一切都水到渠成。”
  武媚娘是何等精明的人,她自然不会让韩艺这三两言给忽悠住,思忖半晌,点点头道:“你能有如此考量,我便放心不少。”说到这里,她轻轻一叹,道:“也就是你,倘若换作别人的话,只怕陛下理都不会理。”
  韩艺拱手道:“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和皇后的信任。”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
  ……
  在见过韩艺之后,武媚娘回到寝宫,将韩艺的一些理论告知了李治。
  “看来他是真的有信心可以做到。”李治也只是想知道,韩艺是不是真有本事可以兑现他的承诺,至于韩艺具体怎么去做,他不想去了解,他也不懂。
  武媚娘点点头道:“从他的表现来看,应该是的。不知陛下是否打算放手让他去做呢?”
  李治微一沉吟,道:“你如何看?”
  武媚娘螓首轻摇,道:“这可不是小事,臣妾也不敢乱言。”
  李治低目思考许久,突然道:“如果他真的能够将运送到的长安粮食增加二十倍,朕倒是愿意让他去试一试。”
  武媚娘道:“不知陛下是出于何种考量?”
  李治若有道:“如今的天下,南北皆已安定,东边也就只剩下一个高句丽,不足为虑,主要的威胁是来自于西北的部落,以及西边的吐蕃,西北诸部落,虽以臣服我大唐,但是还得等到西北计划成功之后,方能彻底控制当地,而吐蕃的话,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扩张,可见其野心不小,也是朕的心腹大患,若是能够将更多的粮食从江南运送上来,朕才可以在西北拥有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保证对于吐蕃的压制。”
  韩艺说得果然没错,想要将中心转移洛阳,非朝夕之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武媚娘点点头道:“还是陛下考虑的周详。”她之所以一直希望转移洛阳,就是希望避开关陇集团,可问题是,大唐的趋势在于西进,而不是东进,因为东边海,在西进的同时,怎么可能将政治中心东移,至少也得等西北稳定之后,才有资格谈东移。
  李治笑道:“但愿韩艺不要令朕失望才是。”
  李治绝非是昏君,他之所以答应韩艺,并非完全是被韩艺逼的,更加不是被韩艺忽悠的,他是可以拒绝的,只不过韩艺的变法与他的战略布局是高度契合的,李治可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他绝不甘于居于李世民之下,唐朝在他的统治下,版图也是最大的,在他之后就渐渐缩减,一直变小。
  目前来说,大唐军队扫平突厥,南北皆安,唯独东西两边,还有一些威胁,高句丽的问题,已经不在于他对于大唐帝国有多大的威胁,它只有挨打的份,问题是在于能否一举将其消灭掉。主要的对手是吐蕃,再加上西北还未完全稳固下来,吐蕃在西北也有势力的,如果不能保持对于吐蕃的压制,吐蕃一旦发难,西北可能就会大乱,这是非常可怕的。
  而西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粮食,故此,李治答应韩艺的请求,唯一的原因,就是那二十倍的粮食,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他才能在西北拥有更加的强大的军事力量,那样的话,他不但能够压制住吐蕃,巩固对西北的控制,如果还能进一步增加的话,他就会要西进,将大唐的版图扩张到一个中原皇帝从未踏足过的领域,如果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打破地域的限制,完成秦皇汉武唐宗都未完成的伟业,那他就是千古第一帝,他也有资本跟李世民叫板。
  可见这漕运之事绝非小事,因为它承载着大唐的未来。
  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李治就让中书省草拟圣旨,正式封韩艺为河道巡按使,专管漕运之事,并且将原本掌管漕运的舟楫署归到户部门下,其实就是将舟楫署废除,由户部直接掌管。
第1591章
简单办法
  “看来陛下这回是要动真格的了!”
  李义府接到李治的指示,不禁长长一叹,因为李治不但封韩艺为河道巡按使,并且还将舟楫署直接归到户部门下,这明显就是要大刀阔斧的搞。又道:“不过此事陛下处理的未免也太草率了一点,怎能凭韩艺那一番话,就下如此重大的决定。”
  说着,他瞟了瞟许敬宗。
  他是想许敬宗出面阻止,他如今要全力应付杜正伦,如果他在这事上面阻止韩艺,那么韩艺可能就会帮助杜正伦报复他,他如今真不太敢去得罪韩艺。
  但是许敬宗可以啊!
  许敬宗却是轻松一笑,道:“既然陛下这么做,自有陛下的道理,我等照做就是了。”
  李义府一愣,什么时候许敬宗变得什么温柔了。
  殊不知许敬宗被韩艺的那一番话给打动了,将漕粮交给商人的话,这商人是什么人,他能不受宰相约束么,宰相要托运个什么东西,商人能不帮忙么,但是如果漕运的,他们身在长安,的确鞭长莫及,洛阳的官员对于漕运影响要更大一些。
  这消息一出,李凤、权怀恩、王大礼都大惊失色,如果只是加封韩艺为河道巡按使,那只是一个特殊,是可以扭转的,但是舟楫署一旦归到户部,那么他们将可能失去对于漕运的影响力。
  这动作真是太快了一点,他们根本无暇反应。
  可要说去阻止的话,那首先得拿出更加好的方案,他们都认为韩艺说得是天书,自己怎么能够拿的出更好的,只能先看看,韩艺打算怎么弄,只要韩艺稍有过失,他们才能反击,他们也坚信韩艺一定会出错的,毕竟这不可思议呀。
  而韩艺得到权力之后,立刻告别了与沈笑的醉生梦死,移居到东郊的庄园里面,当然,在此之前,先将沈笑的那些红颜知己给请了出来,虽然韩艺也希望她们能够留在那里,这男女搭档干活不累呀,可问题是,他觉得自己拥有萧无衣、元牡丹、杨飞雪这三位佳人,应该满足了,不能再贪心不足,这也是千门大忌,因为老千千人,凭得就是对方贪心的心理。
  与此同时,他先是派人去请关中集团、山东集团、长运集团、万里集团的主事人前来洛阳商议。随后,他又调来舟楫署所有档案,从中挑选出一百个经验丰富,且从未发生事故的漕运官,命令他们立刻赶来洛阳。
  ……
  今日阎立本非常激动,韩艺终于召见他了,他这几日虽然一直在会好友,但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事,因为韩艺说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要是别人,他估计就是一笑置之,但是对方是韩艺,是一个擅于创造奇迹的男人,故此阎立本对此又是充满了期待,一直在等候韩艺的召唤。
  因为阎立本是工部尚书,治理河道之事,皆有工部掌管,韩艺必须得到阎立本的帮助。
  “今日有劳阎尚书前来,韩艺真是过意不去。”
  韩艺是站在庄园门口迎候阎立本。
  阎立本拱拱手,笑道:“韩尚书言重了,若是韩尚书有需要阎某的地方,尽管吩咐,阎某必将竭尽所能。”
  “有阎尚书这句话,韩某可就放心了。请进,请进。”
  韩艺直接将阎立本请入后堂。
  这一入门,阎立本是大吃一惊,整个后堂已经看不到墙,上面挂满了地图,全都是有关于河道的,不仅仅运河,全国各个河道的资料、地图都有。
  这是韩艺的风格,他就喜欢将所有的资料都贴出来,而不是遵循某种顺序、规律,一个个去翻阅,因为经验告诉他,如果一个个去看的话,一旦遇到某些阻碍,是非常难突破的,而将所有的资料都贴出来,这样的话,即便在某一点遇到了困难,那么也可以从其它的点寻找灵感。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习惯而已。
  “乱了一点,阎尚书勿怪!”韩艺歉意笑道。
  “哦,没事,没事。”
  阎立本连连摆手,可是额头上却有一些冒汗,他是那种比较自律的人,这一笔一划,都得整整齐齐,什么书放在什么地方,那它就要一直放在那里,像这种场景,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办事。
  但这是韩艺的庄园,那当然得以韩艺为主。
  韩艺也无暇顾忌他们的习惯,请阎立本坐下之后,便道:“阎尚书应该也知道我今日请你请来,是为何事。”
  阎立本点点头道:“不瞒韩尚书,就算你不请老朽前来,老朽也会不请自来的,因为老朽也非常好奇,韩尚书究竟有何妙法,能够用如今一半的钱,运送二十倍的粮食,这真是太不可思议。”
  韩艺哈哈一笑,道:“妙法可是谈不上,其实我这法子说起来,实在是简单不过。”
  阎立本只当韩艺是在谦虚,于是笑道:“韩尚书过谦了。”
  “不不不,我是说真的。”
  韩艺指了指周边墙上的河道地图道:“其实我的办法已经写在那上面了。”
  “是吗?”
  阎立本听罢,迫不及待的起身,四处看了看,发现只是非常普通的河道地图,这些他在工部也看过不少,甚至有些河道,就是他设计的,没有什么计划在上面,不禁又是一脸困惑看着身旁的韩艺。
  韩艺笑道:“阎尚书可知道一个劳役每天干几个小时得活,干得又是什么活吗?”
  阎立本摇摇头。
  韩艺又问道:“阎尚书可知一艘船运送多少粮食?每天能够行多远吗?”
  阎立本道:“这个,大约——!”
  “不。”
  韩艺打断了他的话,道:“我要的是准确的数据。”
  阎立本道:“这老朽可不知道。”
  韩艺又道:“那阎尚书又可知每年得运送多少粮食去长安吗?”
  阎立本微一沉吟,道:“这老朽也只知道一个大概,准确的数据,老朽也不知道,况且年年到达长安的粮食多少不一,就连你们户部恐怕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阎尚书说得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0/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