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2399

  武媚娘脸色一变,道:“为什么?”
  李弘道:“这太子本是忠哥哥,孩儿怎么能抢忠哥哥的了。”
  武媚娘目光闪烁几下,笑道:“傻孩子,是你忠哥哥身体不好,抱恙在身,不堪劳累,才主动向父皇请辞的,你父皇也是担心你忠哥哥的身体,怕他太劳累了,身体承受不了,才让你当太子的,你这是在帮你忠哥哥分忧,怎么能说是抢了。”
  李弘道:“是么?”
  武媚娘道:“母后怎么会骗你了,不过你如今可是太子了,要谨言慎行,像刚才那话,可不准再说了。”
  “哦,孩儿知道了!”李弘不过五六岁,三言两语就能将他给糊弄住。
  “真乖!”武媚娘摸了摸李弘的小脑袋,道:“去玩吧。”
  “哦,那孩儿去玩了!”
  李弘行得一礼,然后又兴致冲冲的跑了出去。
  他一走,武媚娘顿时脸色一变,道:“来人啊!”
  一个宫娥走了进来,道:“皇后有何吩咐?”
  武媚娘道:“你去查查方才太子今日接触过什么人,都说了些什么。”
  “奴婢遵命!”
  宫娥应得一声,便转身出去。
  未过得片刻,就听得那宫娥在屋外说道:“奴婢参见代国夫人。”
  “母亲来了!”
  武媚娘急忙起身,出门相迎。
第1137章
超级大客户
  未等武媚娘行至门前,就见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走了进来,虽然两鬓微白,但是气质上佳,保养的相当不错。
  此人便是武媚娘的生母,代国夫人杨氏。
  “母亲,你怎么来了?”
  “当然是向我的宝贝女儿道贺来的!”
  因为他们母女是共患难过,感情非常要好,这一见面,就是手拉着手,真是一对娇艳的母女花!
  武媚娘笑道:“母亲,弘儿可也是你的外孙。”
  杨氏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忽然左右望了望,“我得宝贝外孙了。”
  “在花园玩着了!娘,你请坐!”
  母女二人坐了下来,杨氏感慨一声,道:“弘儿总算是当上太子了,你是不知道,我这心可一直为这事悬着的。”
  武媚娘笑道:“母亲,你这就是太杞人忧天,这不过是迟早的事,犯不着为此担忧。”
  杨氏呵呵道:“母亲这胆儿比较小,哪有你那般心气。”说到此处,她顿了顿,道:“不过女儿,我这两日倒是听到一件奇事。”
  武媚娘好奇道:“什么事?”
  杨氏道:“我听闻韩艺曾上奏保太子。”
  武媚娘笑道:“这是许敬宗告诉你的吧。”
  “真是什么也瞒不过你。”杨氏笑着点点头,又道:“也就是说,这都是真的?”
  武媚娘点点头,道:“确有其事。”
  杨氏惊讶道:“这——这韩艺不是你的人么,怎么——!”
  武媚娘稍稍抿了口茶,将茶杯放下,才道:“这一道奏章无关大局,亦不可改变什么,韩艺会愚笨到上一道无关痛痒的奏章,来背叛我?”
  杨氏愣了下,道:“倒也是的,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媚娘不答反问道:“关于弘儿的事,母亲应该也出了不少力吧。”
  杨氏错愕道:“你为何突然说起这事来。”
  武媚娘笑道:“那李忠不管怎么说,都是陛下儿子,那王氏被大火活活烧死,如今李忠又要被废,要是朝中上下还一致弹劾李忠,那就会显得咱们欺人太甚了,虽然不会影响结果,但是总会让陛下心里有些不舒服,因此韩艺那一道奏章看似是在保李忠,实则是在帮女儿。”
  杨氏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这韩艺还真是聪明啊!”
  武媚娘道:“他的聪明远不止如此,他总是在最合适的时机,做着最合适的事,不瞒母亲,陛下已经决定让韩艺当弘儿的老师。”
  “韩艺?”
  杨氏惊讶道:“他恁地年轻,如何能够当太子的老师。”
  武媚娘道:“他恁地年轻,就已经当上宰相了,其实女儿也觉得他足以胜任。”
  杨氏眉头紧锁,瞧了眼武媚娘,嗫嚅着不语。
  武媚娘笑道:“怎么?难道母亲还有什么话,不能跟女儿说的么?”
  杨氏干笑几声,道:“那我要说了,你可别怪母亲多嘴。”
  武媚娘点点头。
  杨氏道:“我听说韩艺跟太尉那边的人走得很进,据说上回那吏部尚书唐临还帮了韩艺一个大忙。”
  武媚娘笑道:“这事我也听说了,是非因果,想必母亲肯定也道听途说了。”
  杨氏讪讪一笑。
  武媚娘继续道:“但是母亲又何不想想,这韩艺出身卑微,但却得到陛下的宠信,因此朝中多数大臣都看不起他,排挤他,甚至于除之而后快,当初可谓是四面楚歌,韩艺能不想办法保护自己吗,其实这些事,他都跟我说过。”
  “你知道就好,你知道就好!”
  杨氏连连点头,又道:“不说韩艺了,今儿可是咱们弘儿的大喜日子。女儿啊,这东宫——!”
  武媚娘淡淡道:“此事陛下会做主,母亲就不用操心了。”
  “对对对,陛下会做主的。”杨氏点着头,显得有些尴尬。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何竭尽全力拥护李弘为太子,当然也是有目的的,一旦确立太子,就要开始组建东宫班子,通常组建东宫班子,就预示着朝中一轮新的升迁,而如今韩瑗、来济的离开,将中书令、门下侍中都给空出来,许敬宗、李义府早就瞄上了,他们如今是有宰相之实,但无宰相之名,可以说是美中不足。
  同中书门下三品,那是皇帝直接加封的,没有什么正式的手续,如果皇帝不爽,直接将这职称给摘了,如果是中书令、门下侍中,左右仆射,那就真的是宰相,在汉朝,皇帝都得给宰相行礼,也就是所谓的拜相,皇帝要想撤换,可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正式批文,韩瑗、来济在这两个位子上也赖了很久,还是李治找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借口,才将他们给调派出去。
  杨氏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让武媚娘趁机将自己的心腹给推上去。
  武媚娘倒是想,可哪有这么简单,李治才是皇帝,权力可都在李治手中,武媚娘也只能吹点枕边风,关键还是得看李治怎么安排。
  其实大臣们都在等,看李治要怎么安排。
  韩艺倒是没有关注这事了,因为他知道他不可能当中书令或者门下侍中,经历确实寒碜了一点,同中书门下三品只在于皇帝个人的意志,真当宰相,就必须各方面都得及格,马周也混了十几二十年,才当上中书令的,而且韩艺现在也很忙的,太子事定了下来,他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至于能不能当太子老师,他倒也不是非常在意,因为这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他的计划还是在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今正值春耕之时,然而,今年的春耕是尤为的不同,尤其是在关中地区,因为这是上回佃农争夺之后的首次春耕,也是首次将商业模式应用农业上,韩艺非常在乎,因为这是他一手玩出来的,成败在此一举,因此太子一事完成之后,他就立刻率领户部官员出城前往郊外巡视。
  来到郊外,那春风暖人,以前纵横阡陌的田地,如今变成一望无垠的田野,十余头耕牛拉着熊飞犁纵横在田野之上,可谓是一派繁荣盛景。
  “啧啧!想当初元家利用韩侍郎你与那些乡绅之争,从百姓手中租的不少土地,不但雇佣百姓,而且还承担百姓的税收,这在当时看来,连我都认为元家是在韩侍郎你斗气了,可如今看来,完全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啊!”张大象一般沿着田边走去,一边跟韩艺说道。
  韩艺笑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张大象呵呵一笑,道:“韩侍郎,你会看不出么?就咱们眼前的这一片广阔的田野,以前可是四十多户人家的,就算一家出一人一牛,也得四十多头牛,四十多个人,而如今二三十余人,十余头牛就解决了,这等于减了将近一半多的人力畜力呀。”
  其身后一名官员道:“还有就是以前大户人家人力、畜力过剩,而穷人却相形见绌,因为很多穷人是没有耕牛,而大户人家的耕牛却又待在牛棚里面,如今可算是都派上用场了,可谓是物尽其用,今年若是没有天灾,收成一定要胜过去年。”
  因为种田这东西,耕种的好收成就要好,深耕和浅耕,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有畜力和没有畜力也是天壤之别。另外,收税也方便多了,他们不是找地主收税,而是找农夫收税,但是农夫跟地主又有神圣的君子契约,地主想逃都逃不了,这是一个三方相互牵制的架构。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一切的主意都是他们老大出的。
  说话间,忽见迎面走来一群人,规模可比他们还要大!
  “咦?那不是元二伯么。”
  “还有刘老四!”
  但见那群人个个都是身着锦衣华服,气质儒雅,不用说也知道是一些地主乡绅。
  他们人似乎也看到了韩艺,那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除了元乐之外,就没有一个脸上有笑容的。
  张大象道:“韩侍郎,这来者不善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