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0/2399

  萧锐叹了口气道:“是啊!你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不过你下回可别这样了,你知不知道,当无衣得知你受伤的消息,当日便要北上,幸亏让我给拦了下来。”
  韩艺点点头道:“小婿知道了。”
  萧锐说了没两句,便也离开了,他不想让人觉得他急着要沾韩艺的光,好歹也是名门出身,至于道贺的话都回家再说。
  韩艺也终于可以喘口气,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突然发现韩瑗、来济坐在一旁,脸上满满都是郁闷,如果程咬金是立下大功回来的,那他们还能重整雄风,可没有想到,大军是凯旋归来了,但是程咬金却告老还乡了,这对于他们而言真是雪上加霜啊!
  忽闻有人道:“恭喜,恭喜!”
  韩艺一怔,转头一看,先是愣了下,随即道:“你知不知道,我最享受的就是来自于对手的道贺。”
  来人正是崔戢刃,但见他身着一件青色的官服,显然已经当官了。原来李治恢复了他进士的头衔,而后崔义玄又将他招来御史台,如今是侍御史跟韩艺的监察御史是同一个级别的。
  崔戢刃好奇道:“为何?”
  韩艺道:“因为来自对手的道贺,无外乎两重意思,第一种是服气,第二种是嫉妒,但不管哪种我都很享受。”
  崔戢刃呵呵一笑道:“还有第三种。”
  韩艺道:“愿闻其详。”
  “就是激励!”
  崔戢刃道:“几年前你只是一介庶民,而我是崔家的长子,我们之间相差甚远,而如今你贵为皇家特派使,又立下如此大功回来,已经将我甩的更远了,如今该是我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韩艺笑道:“真是抱歉,我没有往后看的习惯!”
  崔戢刃道:“我会跑到你前面去的。”
  韩艺呵呵道:“那真是令人期待啊!”
  ……
  整个宴席间,大家都是相互庆祝、道贺,唯有一人闷闷不乐的坐在角落里面,这个人就是程咬金。
  按理来说,他才是大总管,要道贺,首先向他道贺,但是试问谁又会向一个已经失势的老头道喜了。
  忽然,一杯滚烫的热酒递到程咬金面前。
  程咬金一怔,抬头一看,笑道:“是你这老狐狸啊!”说着,便将酒接了过来。
  来人正是李勣。
  李勣坐了下来,捧着一杯热酒,道:“你说咱们两个老东西,有多少年没有在一起喝过酒了。”
  “很久了吧!当初咱们灭了颉利回来之后喝过一场,之后再也没有喝过了。”
  程咬金若有所思地说道。
  李勣叹道:“是啊!转眼间二十多年了。”
  程咬金瞧了眼李勣,哼道:“主要是你这老狐狸,要么在外领兵打仗,回来就缩在家里,谁也不见。”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过老夫现在明白了。哎!老狐狸,要不是我已经致仕,你也不会坐过来吧。”
  李勣喝了一口酒,道:“我这都是跟卫国公学的啊!要说我大唐能征善战者,多不胜数,比我强的也大有人在,可我就佩服卫国公一人。在卫国公看来,将军职责就是打仗,驱逐外敌,保家卫国,什么朝堂上的斗争,这跟将军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将军也参与其中,那任何小事都会变成大事,最后只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想当初玄武门之变,太宗圣上几番招揽卫国公,卫国公不为所动,后来诸王争储,好几个王子也想拉拢卫国公,卫国公兀自不为所动,卫国公灭突厥,立下大功回来,却被宋国公萧瑀弹劾,太宗圣上降罪卫国公,但是卫国公没有丝毫怨言,坐在家里,倒也乐得清闲,这权力说放下就能放下。而且卫国公德高望重,乃唐军最高统帅,但是在国事上,他极少发表任何意见,这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古往今来,我也未见哪位大将军能有卫国公这般崇高的思想。”
  说到这里,他长长一叹,道:“其实我一直都想做一个像卫国公一样的将军,谨守军人的天职,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临老了,还是不能幸免的卷入这一场斗争当中,看来我这一生都无法追赶上卫国公了。”
  程咬金听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过得许久,他才苦笑道:“你和李靖那老匹夫其实早已经看透这一切,唯有我却还迷迷糊糊的,这几十年真是白活了,可悲呀!”
  李勣一笑,道:“你并非是迷迷糊糊,只是太顾义气了,自古忠义两难全,可你却做到了忠义两全,也是令人敬佩。”
  “你这老狐狸!”
  程咬金哈哈一笑,心中郁闷,一扫而空,也算是大彻大悟,军人职责就是打仗,就是杀人,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怀仁义,那都是狗屁不通,军人不杀人,当什么军人,当和尚去得了。但是军权在身的统帅一旦涉及国家内政,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小事也会变大。
  其实贞观之治,不仅仅是魏征、长孙无忌他们这些文臣的功劳。李靖、李勣也是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撇开那些战功不说,他们在朝堂上那可是惜字如金,基本上不对任何国事发言的,除非跟打仗有关,但他们的贡献也就在这里。就是因为他们都不干预国家内政,李靖在国事方面,那就是一个会说话的哑巴,他只负责打仗,如此一来,魏征、长孙无忌他们才能尽情发挥,如果他们也参与进来,那魏征、长孙无忌肯定也要忌惮他们三分啊。
  当初灭东突厥的时候,李靖几乎手握大半军权,名望又非常之高,但是在打完之后,就立刻将军权还给了李世民,回家该干嘛干嘛,也没说凭借军权去达到什么政治目的,别人弹劾他,他也从不反抗,遵从皇帝的命令,你让我打,我就去打,至于打谁,什么时候打,那是李世民、房玄龄他们的事,我作为将军我只负责如何打赢这场仗。
  你不让我去打,那我就回家,这可不是愚忠,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军人要是狭天子而令诸侯,那是对军人的侮辱。
  其实李勣也是如此,他们都忠于这个国家,也没有说忠于哪个皇帝,李世民当初三番五次请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对付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李靖、李勣都没有答应,李世民为了这事还生过他们的气,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则,为什么说侯君集这些武将造反都失败了,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军人在。
  程咬金不如这二人,不管是打仗,还是思想上,不过程咬金是瓦岗寨出来的,非常重义气,他当初就已经知道长孙无忌会输,但是他还是不选边站,就是因为他觉得不能在这时候捅长孙无忌一刀,可惜他同时是军人,是皇帝最忌惮和最依赖的人,军人必须要忠于国家,这时候你要表态,不然肯定会乱。
  李勣也是一个极重义气的人,他很敬佩程咬金。
  其实前面程咬金还有很是不爽,觉得自己委屈了,但经过李勣这么一说,他醒悟过来了,真没有什么好值得委屈的,举杯道:“老子敬你一杯。”
  两个老头放下一切,尽情畅饮,这番滋味,无人能明白的。
  其实在人群中还有二人一直注视着他们,一个是李治,一个就是韩艺,二人皆是会心一笑。
第972章
文化战略
  在庆功宴上,李治大手一挥,赏赐各军将领钱帛、田地、奴婢,反正是大赏特赏,皆大欢喜!
  但是官职还未有赏,因为这个还得走正规程序,而且这一回李治有许多东西需要考虑,毕竟这是他当家做主的第一回封赏,以前都是长孙无忌做主,因此他并未急着赏官封爵,但是肯定会升,因此各军将领也未着急。
  庆功宴结束之后,大臣们就都回去了。
  李治唯独留下韩艺一人,很多事光靠默契是不行的,还得面对面的交流。
  “微臣假传诏令,还请陛下赐罪!”
  等到太监、宫女退下之后,韩艺立刻行礼谢罪。
  这事他们两个是最清楚的了,那当然就没有必要装模作样了。
  “你何罪之有!”李治赶紧扶起韩艺来,心有余悸地说道:“幸亏你去了,不然的话,朕恐怕会招满朝文武嘲笑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脸上也有些郁闷,提都不想提了,道:“坐吧!”
  拉着韩艺围着小火炉坐下,在唐朝君臣并肩而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规矩。
  李治叹道:“其实朕也不想,可是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唉——!”
  你怎么想的,那也只有你自个知道。韩艺其实也不清楚李治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程咬金交出军权,那绝对是他希望见到的,作为皇帝对于这个权力的思考,不在这个位子上,你很难能够揣摩的透,道:“微臣能够理解陛下,只是所托非人。也正是因为微臣知道那不是陛下的本意,才敢矫诏的。”
  李治轻咳一声道:“你可不是矫诏,你只是将诏令丢了。”
  “是是是!”
  韩艺道:“微臣只是将诏令丢了。”
  “行了!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李治真没脸谈下去,瞧了眼韩艺,呵呵笑道:“朕让你去督送粮草,本也是打算让你积攒一些功劳,可是你却给朕立下这么一大份功劳回来,朕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赏你。”
  韩艺忙道:“陛下为了臣的仕途,费心费力,臣铭记于心,此番功劳,亦不能回报万一。”
  “够了!够了!”
  李治笑了笑,这小子真是太会说话了,道:“你能这般想,朕真的非常欣慰,可见朕没有看错人。放心,这一回朕绝不会亏待你的,任何人都不能阻止。”
  以前他屡屡要封赏韩艺,总是被大臣们给挡了回去,这回韩艺给了他一个这么好的理由,他不可能会放过,因此语气非常坚决。
  韩艺道:“多谢陛下。”
  李治又道:“朕还听说,是你下命将真珠叶护可汗给抓了回来。”
  “正是。”
  “为何要这么做,这真珠叶护可是朕册封的,你应该知道。”
  “微臣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国无二君。既然陛下此番出兵,是为了平叛,那么应该是属于对内战争,也就是说那片土地是我大唐的,既然如此的话,就不应该有什么可汗存在。”韩艺道。
  李治苦笑道:“你说得倒是简单,这西北若是治理不好,中原就不得安生,这可是国之大事,不可乱来的。当初汉武帝派兵远征匈奴,致使漠北无王庭,可是那又如何,百年之后,那片土地上又来了一个强大的突厥,父皇当年就说过,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此话朕也一直铭记于心啊!”
  李世民当然要批评汉武帝,不然怎么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功绩,他也有这个资格,尤其是在民族政策上。汉武帝到后期穷兵黩武,打仗不再是为了国民而打,而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绝对不对的,李世民消灭突厥,人家还尊称他为天可汗,以德服人,这就是上兵伐谋,最高境界。当然,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要是没有汉武帝这个例子在前面,李世民还会不会这么做了,这不得而知了。
  而李治为什么要这么讲,就是因为韩艺的策略破坏了唐朝对胡人一贯政策,一般来说,应该是将西突厥的贵族迁移到中原来,然后在当地扶植一些胡人将领管理当地,采取以夷制夷的方式,李治也想这么做,混个天可汗来当当,可是韩艺倒好,将贵族都给杀了,不杀得也给按上了战争罪犯的罪名,几个大部落都快灭族了,连他自己册封的真珠叶护都给抓来了,而且是用囚车运回来的,这违反了唐朝对胡政策。他必须要弄清楚这里面的缘由,这可是大事,万一激起胡人的反抗,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艺道:“陛下,太宗圣上的策略的确远胜于汉武,既然如此,陛下的策略就应该要高于太宗圣上,萧规曹随永远无法取得突破。”
  李治听得眼中一亮,这话说的也有道理,而且正中他的心思,他当然想超过李世民,甚至于彻底摆脱李世民,他受够了长孙无忌等老臣子教育,他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政策,道:“那你倒是说说你的看法?”
  韩艺道:“陛下,太宗圣上此策略,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
  李治微微皱眉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0/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