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949

  王莽的车辇到了未央宫,王莽的心腹四辅、三公、四将之三已经在宫门口恭候多时。
  “拜见陛下……”
  王莽的车辇刚刚停下,四辅、三公、三将便迎上前,一起向王莽施礼。
  王莽在心腹宦官搀扶下,起身走到车辕上,淡淡的说了一句,“不必多礼……”
  十人起身。
  王莽在宦官搀扶下下了车辇,往未央宫内走去。
  十人紧随其后。
  为首的是国师公刘秀(刘歆),六十八岁的他,依旧神采奕奕,走路不需要人搀扶,虽然不能像少年人一样健步如飞,但每一脚落下去都很稳。
  国师公并不是他的爵号,国师是他的职位,嘉新公才是他的爵号。
  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师公,有戏称之意,也有尊称之意。
  如何分辨,就看他在别人眼里是善还是恶。
  他算得上是王莽手下诸多心腹中,最能干的一位。
  其次是太傅公平晏,也是一位老叟,官居三公太傅之位,爵封就新公,走路跟王莽一样,颤颤巍巍的,需要人搀扶。
  再次是太师公王匡,乃是王莽的儿子,排行第六,年龄也不小,倒也精神,他是四辅三公四将里面,年龄最小的。
  不得不说,王莽在任人唯亲方面,还是很负责的。
  像是太师公这样的社稷之臣,都可以交给他儿子,一个皇子充任。
  走在太师公王匡身后的,是大司空、隆新公王邑,也是王莽亲戚,王莽的从弟,是一位皇亲国戚。
  国将公衰章,走在王邑身后,一个借着幸进,成功成为莽新柱石的人物。
  再后面就是大司马、承新公甄邯,大司徒、章新公王寻,卫将军、奉新公王兴(也是王莽儿子,排行第五),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前将军、崇新公王盛。
  再加一个已经被鱼禾砍了脑袋的更始将军、广新公廉丹,刚好凑成莽新十一公。
  十一公里王姓几乎占了大半,几乎都是跟王莽沾亲带故的。
  可见王莽用人的手段,多么的‘高超’。
  十个人在王莽引领下,入了未央宫。
  未央宫内一片黄纱。
  王莽,以及一众心腹穿戴的衣服,也皆是黄色的,就是颜色、样式、图案不同。
  倒不是说新朝崇尚黄色,也不是说新朝的皇帝服饰就是黄色。
  而是因为新汉两朝的臣民,穿戴衣服,遵循着四时变换之色。
  春仓、夏黄、秋白、冬黑。
  其中黑服的穿戴倒是没那么多讲究,一年四季都能穿。
  其他三种颜色,则要遵循时节。
  当然了,穷苦人家不讲究这些。
  众人入殿坐定。
  刘秀、王匡等十人再次向王莽施礼以后,王莽半眯着眼,缓缓开口,声音略显沧桑,“再征蛮夷的奏疏,诸位可准备妥当?”
  半月前,廉丹兵败西南,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回了常安城。
  王莽盛怒,将跟随廉丹征讨西南的诸将、诸校尉的家眷,全部发配到了西域,倒是廉丹的家眷,王莽放了一马,只是没收了廉丹家中一部分家财。
  在处制了诸将、诸校尉的家眷以后,王莽想都没想,就召集众臣,商讨再征西南的事宜。
  并且王莽这一次准备征三十万大军,准备集中新朝一大半的精锐,给西南一个痛击。
  王莽将此事交给了几位心腹准备,但是半个月过去了,心腹们也没啥动静。
  他不得不将心腹们召集在一起,催一催。
  刘秀听到王莽的话,半眯着眼,假装自己在打瞌睡。
  王匡眼观鼻、鼻观心,似乎这事跟他没关系。
  平晏已经老迈,且有些耳聋眼花,瞪着眼睛在哪儿装糊涂。
  刘秀三个人可以装糊涂,一言不发。
  但是同为四辅之一,兼任四国将之一的衰章,却没办法装糊涂。
  衰章沉吟着道:“陛下,西南乃是蛮夷之地,多穷山恶水,不生庄稼也就罢了,反倒是毒虫毒烟遍布。
  我朝即便是征下西南,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我朝已经两次征讨西南,已经向西南诸夷宣示了我朝的神威。
  不宜再动刀兵。”
  衰章明显不想再打仗。
  一来是他没本事,怕被王莽派遣到战场上去,步冯茂和廉丹后尘。
  二来是,他真的觉得西南乃是蛮夷之地,朝廷跟西南死磕,败了血亏,赢了也没什么好处。
  还不如就像是放任邓让占据交州一样,随他们去。
  卫将军王兴抚摸着胡须,赞同的点着头道:“臣以为,美新公言之有理,劳师远征,征讨不毛之地,与我朝而言,并无益处。”
  大司空王邑、大司马甄邯、大司徒王寻妥妥的主战派。
  王寻在听完王兴和衰章的话以后,立马摇头,“美新公、卫将军所言不妥,冯茂和廉丹二人两次征讨西南,皆铩羽而归。
  如今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民心浮动。
  各地贼寇皆因此小逊朝廷,暗中商议,准备乱我大新。
  我大新应当兴雷霆之怒,灭蛮夷于西南,向天下臣民宣示我大新的威严,震慑一众宵小。”
  王邑、甄邯,皆出声附和。
  他们三人占据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之位多年,早就有心率领大军撕杀一番,立卫霍之功,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有机会出现,他们自然不想错过。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坐镇朝中,领那么点俸禄,收那么点小孝敬,根本满不足不了他们贪婪的心。
  他们听说,冯茂去了一趟益州,不到两载,敛财巨万,廉丹去了益州,不到半载,也敛财巨万。
  所以他们把打仗都当成了敛财的差事。
  仗能不能打赢不重要,能敛到财物就行。
  王匡也想领兵出去,但是王莽一直让他跟着国师公刘秀,学习刘秀的稳重,所以有王莽和刘秀在,他不好随意插嘴。
第355章
神仙打架
  王匡也不是啥善人,他的至交好友就是廉丹。
  廉丹兵败惨死,葬送了大新二十万兵马,他的家眷之所以没有遭殃,就是王匡出面求王莽饶过了廉丹家眷。
  历史上,廉丹虽然兵败西南,但并没有身死。他在西南搜刮了数年,带着大批金银返回常安城,跟王匡共享财富。
  在王匡的庇佑下,廉丹不仅没有因为兵败获罪,反而重新被委以重任,跟着王匡,率领着大军去征讨各地叛军。
  然后两个人在各地夺财害命,引得民怨沸腾,才有了那一句‘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的留言。
  大新乱世中的几支义军,赤眉军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存在。
  赤眉军首领樊崇,是农民出身,淳朴勇敢,颇有名望,率领百姓起义以后,多数行的也是义举,一众豪杰,以及吕母亡故以后留下的义军,也相继赶到他麾下追随他。
  他在兵强马壮以后,也定下了严明的军纪。
  但是随着他麾下人越来越多,一些强盗、贼寇也混迹在了其中。
  他出身不好,没读过多少书,所以空有名望,却没有大才能。
  以至于强盗、贼寇在他麾下慢慢做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偷坟掘墓更是不在话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