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草(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0


如果被别人发现了这个商机,自己虽然还能做,但肯定剩不下多少钱。所以趁此良机,先要把所有的货物一口吞下。不是只愿意拿出300箱吗?肯定产量不怎么高,那就好,如果火柴都捏在自己手中,还不是随便自己定价吗?
想到这里,崔新晓连忙举手阻止:“慢着,秦爷!算了,五两就五两,但您一定要保证1000箱。而且以后每次的量绝不能少,要保证我这里的买卖。”
突然改变的画风,让秦白是愣了愣。接着露出笑容:“我这里现货只有350箱,其余的要准备一个月。您看……?”
“现货现在就给我。其余的最多给你七日。”
“崔爷!可我这里真来不及做啊?”
“那就放宽些,十日怎么样?”
“半个月!半个月我保证给您备齐!”
“……”
回里屋的时候,秦白脚步生风。做成了这笔大生意,感觉自己腰杆子也粗了许多。与黑牙雄再次见面后,秦白说道:“雄爷!就五成三,一口价。愿意的话现在就给货,不愿意我就外面慢慢卖。”
“白二,不是说了嘛,就五成,高一点都不行啊!”
现在的秦白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既然是这样,也就没必要废话,他微笑的端起茶。
黑牙雄一愣,心中大骂:“还想和老子玩欲擒故纵?”他也不废话,站起道别,“白二兄弟,听哥哥一句劝,机会难得,以后就没这种便宜事了。”
然而秦白依然是表情坚决,黑牙雄无奈之余,只能够告辞。他心中不免有了火气:“艹!下次就该你求爷爷我了。最多就给你四成五,不!最多就是四成!……”
……
崔新晓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先带走了那350箱,约定半个月后,再来取剩下的那650箱。崔新晓肯定不会声张,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在是能多跑一趟,就能赚一趟的钱。而秦白同样也是对外保密,财不外露,严守的猥琐发育的宗旨。
甚至给崔新晓的量都是相当保守的,最多也就是现有产量的三分之一,不让外界猜测出自己的真实产量,也不被崔新晓一个人掌握住自己的销路。情愿多余的吃库存,因为秦白已经有了信心,打开局面,无非就是早晚的问题。
然而在背后,井家庄里突然出现了一股流言。而且在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这流言变得是越来越猛烈:“你听说了吗?东二坊的白二已经周转不灵,他就快要破产啦!”
第119章征发徭役
清晨时分,乌纱官袍的前知县司凡,在随从的陪同下,骑马从县衙走出。没走几步,司凡就忍不住回头望向衙门正门,心中是感慨万千,十年寒窗,六载寒暑,竟然都蹉跎在这破地方。他暗下决心:“此次回京,誓要活动为京官。可以慕天颜、指点江山。大丈夫能一日无权乎?”
想到囊中带走的五千多两银子,司凡微微一笑,应该足够了吧?
向前行了几步,就见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属在路边搭起彩棚并备了酒席相送。司凡微笑下马,都互道珍重、互敬一杯。再行几步,又遇衙门胥吏搭彩设席,司凡受了敬酒后,刚要上马,忽然有衙役飞快上前,紧抱住大腿。另有数人手忙脚乱的脱了司父母的靴子,齐声高呼,“真情流露”:“恳请大老爷不要走!”其演技纯属一流!
这叫做脱靴遗爱,是百姓挽留清官的习俗。当然,现在的地方官无论贤愚清浊,在离任时,反正都要上演这么一出。算是种形式主义吧!司凡早有准备,不动声色的随便他们扒掉靴子,随即换上备用的,继续向城门口走去……
一路上,彩棚酒席,官宦人家、生员秀才、地方乡绅……,场面是热闹无比,一直延续到城门外码头,直到准备下马上船,顿时闪出乡老数人,拦马叩首,涕泣不能语。四周的百姓挤塞哀号,高举万民伞。而司凡也激动的抹着眼角,向着四周连连拱手……
直到进入船舱,司凡一边让丫鬟更衣,一边说道:“今天这场面倒是不错!”
一旁的张师爷笑着凑趣:“吕县丞很用心。”
司凡冷笑:“他那是迫不及待吧?”
“呵呵。”
……
而在码头上,县丞吕瑜同样在挥手道别,直到船队驶离码头,他才压抑住心中的狂喜,心中想道:“这王八蛋总算是走了。幸亏我这些天前后忙碌,还个人贴进去了二百两银子,才在过年前把这瘟神送走!”
明朝的地方官,像知府、知县等主官的权力极大,基本上都能独裁,因此民间就把知县戏称为百里侯。从某些方面来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话放在这个年代真不是笑话,有时候说的话在本县内就是王法。
因此作为县衙里二把手的县丞,其位置就相当尴尬。根本就掌握不到丝毫权利,只能天天无所事事。也只有到县官离任至新官上任的那段时期,县丞能够代署理衙门事务,一下子就能翻身做主人,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过过百里侯的瘾。
然而此时的吕瑜并不知道,之所以司凡会急着走,就是因为近些日子城外出现了流民,生怕惹出什么是非,影响到自己吏部选官。因此就把麻烦扔给了吕瑜,自己是一身轻松。
要不然,完全可以等过年后再离任,现在去京城,同样是各衙门过年封印,吏部选官也要等到年后。因此说,吕瑜就是在为司凡背锅。
然而就算知道这是背锅,吕瑜照样很愿意做这个背锅侠。多代署理一个月也是好的,起码也能多掌一个月的权。因此一回到县衙,吕瑜就干劲十足,首先就主持起了救灾事务。
说实话,这次灾情并不怎么严重,波及的无非是莱州府青州府两府交界的几个县,而且一般的救灾已经有成熟的程序,只要萧规曹随,什么官仓发放、组织大户施粥赈灾、加强城门管理、组织灾民安置等等。
短短半日,基本就把大多数的事务都交办完。吕瑜同样是心花怒放,他已经看到财源滚滚。像官仓和大户人家的捐粮,里面就很容易动手脚。城门管理就是控制流民入城。也就是提高灾区百姓入城的城门费,有钱的可以入城,至于穷逼就快滚开。反正是花样繁多,不放过每一个捞钱的角落。
渐渐的,就商议到最后一项——灾民安置。灾民安置的大原则倒是比较统一,将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也方便以后的编户齐民,为未来争取些政绩。
然而以工代赈,总需要找个合适的工程吧?于是吕瑜就与衙门的六房书吏开始了商议。
“大老爷!现在正逢枯水期,王河的河道可以疏通。如果可以的话,沿岸各户能为您募集八百两。只要保证人手,就能在春讯前完工。”
“大老爷!到码头的路也需要翻整,小的可以到城内各商户手中募集,起码能有一千两。”
“……”
这里就出现了意见不合。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吧!一种代表着地主的利益,想要疏通灌溉工程;一种代表着商户的利益,想要修路修码头。
然而人手就那么多,肯定要有所取舍。于是一时之间,双方就变成了争论不休。
吕瑜同样也是犹豫不决。如果选择了一方,肯定就会得罪另外一方。毕竟他仅仅是代理,底气总有那么一点不足。
可就在这时,户房书吏包惠已突然出列,向吕瑜行礼。场面顿时变得安静,这里的书吏中,包惠已的资历最老,在全县的能量也最大。甚至连吕瑜这样的县衙属官都不愿意去得罪。
而包惠已抬起头,声音平稳:“大老爷,其实可以两全其美,完全能一起做。”
“呃?”吕瑜一愣,犹豫问道,“一起做?人手应该不够吧?”
“不够的话,可以征发户役。全县63里(这里的里,指的是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里出五役。共315人。其中300青壮,另15户供应汤食。加上以工代赈的流民,两边一起做,那也绰绰有余。”
“可是……?”吕瑜就有些犹豫。由于实行一条鞭法还没几年,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征收银两。如果新派发徭役的话,就怕朝廷会事后追究。
包惠已微微一笑,似乎明白了吕瑜的顾虑:“大老爷,小的大胆说一句,您就不看邸报吗?张相爷早已经驾鹤归西了!”
第120章最后一个知道
一听包惠已的话,吕瑜顿时是茅塞顿开。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居正都已经被万历皇帝秋后算账了,他推行的一条鞭法还算个屁?反正该交的税不能少,该服的徭役同样不能缺,哪个刁民敢废话?难道就不怕衙门的大板子吗?
而且这也解决了工程的选择问题,尤其是两全其美后,那些地主和商户不都要找自己意思意思吗?想到这里,吕瑜立刻拍板:“如此甚好!包老,这事就劳您费心。一定要办的周全!”
“是,大老爷!”
……
离开正堂后,其他书吏都跟随着包惠已回到户房。吕瑜能当甩手掌柜,可具体的事务还是需要这些人来办,关键就是利益分配,不愿意去的该交多少钱?富裕人家又该敲诈多少?当然,这事是由包惠已一手促成,按规矩是该拿大头。但究竟该拿多少?总要商量个准确点的数目。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今天的包惠已似乎不想多说话,他简单交代道:“吕大人新官上任,别把事办岔了。其他都按老规矩。老朽有些累,诸位先去忙吧!”
众人被赶到门外,全都有些糊涂。有人就问道:“包老是不是病了?他怎么……?”
“包老的话是不是真的,真的按规矩分吗?要不要给他多留一份?”
“诶,哪位晚上去包老府上一趟?起码要给个明白。这样的稀奇古怪,我可有点不放心啊?”
“……”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的时候,从包惠已屋子里走出位书办,也是包惠已的贴身心腹。他递过一张纸条:“诸位,包伯让你们别瞎猜,这次真的就按老规矩办。还有,把里面的人安排进去。”
这些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包惠已是想报复几个仇家。这就说得通了。反正是举手之劳,指定人服徭役根本就没什么难度。
这几个书吏很快散去,那书办回到包惠已的房间。他似乎有些担心:“包伯,听说那个白二兄弟俩在江湖上正红,真要让他们去吗?”
包惠已微微一笑:“无非就是些江湖上的小儿游戏,官法如炉,他敢逃役吗?无非就是做几天工,难道他还会杀官造反?这大明天下是讲王法的。再说,就是点卯不能离开,干活可以安排他勇胜的手下。天天吃香喝辣让别人干活,咱们又不会去管。他还能有什么说法?”
“可是……?”那书办依然有些担心。
包惠已笑着打断:“干我们这行,不得罪人不可能。但更多的是怕得罪咱们!这次老朽是躲不过的人情。你也别太看重了那个白二,起起落落,老朽见得多了。先不提他能否过了这一关。就算是过了,他敢翻脸,老朽就敢送他一程!”
包惠已遍布老人斑的脸上,眼神锐利。衙门里,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胥吏。在这掖县的一亩三分地,黑白两道他同样能翻云覆雨!
……
而在此时,秦白根本不知道已经有人在其背后下黑手。今天他突然遇上一个意外,这月的矿石送过去后,丰隆钱铺竟然没给他结账?
带着几个人来到丰隆钱铺,与张掌柜一见面,秦白就开口询问:“张掌柜,不是说好半月一结账,每次可以提1500两的现银?可刚才派人来拿,怎么就没有了呢?”
张掌柜依然笑的像尊弥勒佛:“白二爷!莫怪下面人不会办事。这事是在下交办下去的。您别急,是这样的,听说您手头紧,已经快要周转不灵。在下就怕您还不了那些借款,就自作主张扣下。”
秦白微微皱眉:“我哪里有周转不灵?张掌柜,今儿咱们该把话说清楚,咱们之间可是立有契书,白纸黑字都写明白的。您突然来了个反悔,还让我怎么做生意?”
“实在抱歉!契书里写的很清楚,如发现您有毁约,鄙号将有权提前让您还债。”
“我有毁约?你哪只眼看到我毁约啦?”
“白二爷,这真不是在下的错。如您不信,您可以派人随便打听,整座井家庄几乎都知道,您已经拿不出钱,鄙号真不敢承担这风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