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70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在骨子里一直存在着凶悍气。作为一个农耕民族,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和原始森林;西到高原和沙漠;北到草原。只要我们这个民族看得到的可以耕种的土地,都给我们民族给抢占了过来。
  只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长期没有地方可以抢夺了,再加上儒家对我们民族凶悍气的一种压制,所以在和异族作战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可是只要条件一成熟,我们民族的凶悍气激发出来了以后,立刻就会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而吴世恭这支军队现在也是如此。可以这么说,到了现在,吴世恭的军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军魂。
  按照朝廷的安排,这次吴世恭的军队是经过通州坐船回归德府去的,因此,军队就再一次的经过了京城。
  在到达京城的时候,吴世恭把军队按照朝廷的规矩,远远的扎了营休息了一天。一方面吴世恭等着薛府和吴府送那些卖地的银子来,另一方面,吴世恭也要把身边多余的八千多石粮食和物资存放在薛府在京城外的庄子里,等以后再慢慢地运回归德府去。
  还有,吴世恭也派人到京城里收集一些邸报,抓紧时间学习。并且,吴世恭还派人从陆路快马加鞭地赶往归德府,让归德府做好迎接自己的准备。当然另外还派人到通州去找张春宇,让他给自己的军队安排好船只。
  就这么休息了一天以后,吴世恭把一切事都做妥当了,就再次开拔赶往通州。在去通州的路上,吴世恭没有骑马,他和琼娘坐在马车上,看着那些从京城里带来的邸报。
  吴世恭坐在马车上,一手拿着邸报看着,另一只手搂着琼娘的腰肢,慢慢地,他的那只手摸上了琼娘的峰峦,手指也轻轻地捻动着那个峰尖。而琼娘也完全软倒在吴世恭的怀里。
  突然,吴世恭看到邸报中,关于陕西造反作乱的首领的名字,在这一长串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吴世恭耳熟能详的名字——闯将李自成。
  紧张之下,吴世恭的手不知不觉地用了力,就狠狠地在琼娘的峰峦上抓了一把。把琼娘疼的忍不住“哼”出声来。
  吴世恭没有管一旁的琼娘,他挺起身,松开了琼娘的腰,细细地看起了邸报,额头上也忍不住冒出汗来。
  当这次勤王以后,明军都把后金军赶出了关外,吴世恭也长时间没有打听到李自成这个名字。在吴世恭的内心中,他就有些侥幸地想道:“是不是自己的穿越,导致了明朝历史的改变,所以明朝也将不会灭亡,自己的富贵生活也将过上一辈子啦。”
  可现在看到竟然真的出现了李自成,吴世恭就知道自己确实就到了那个改朝换代的动乱年代了。吴世恭刚刚有些松懈的紧迫感,又一下子紧了起来。
  一直到了中午,军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休息的时候,吴世恭的精神还是恍恍惚惚的。
  兵丁们都坐在大路两旁吃着干粮,吴世恭就进入了十字路口旁边的一间茶馆。吴世恭坐在茶馆里,喝着茶,吃着桌子上的菜,也没有理会坐在同一张桌子的那几个军官的说说笑笑。
  吴世恭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自保。可如果要自保,就要面对鞑子和李自成这两个宛如大山般的大敌。到了那个时候,现在坐在吴世恭身边的那些军官,坐在大路两旁的兵丁,又有几个能够活下来呢?甚至吴世恭对自己能不能在与他们的对抗中,是否幸存还表示着疑问呢。
  可是吴世恭毕竟是勋贵之后,与这两大敌人之间是完全没有调解的余地的。再说,吴世恭也被秦良玉潜移默化着,说他现在就有很强烈的忠君思想了,那倒也不见得,可是背叛明朝,背叛崇祯皇帝的事,吴世恭这一时三刻也做不出来。
  那么自己该不该为这该死的明朝,该不该为这该死的皇帝拼命呢?吴世恭是心乱如麻。
  突然,吴世恭烦躁了起来,他挥手让坐在桌子旁边的那些军官让开。接着一甩手,把桌子上的碗碟都扫在了地上。
  吴世恭抬着空桌子,在四周军官和兵丁诧异的目光中,把桌子搬到了十字路口的正当中。吴世恭跳上桌子,向着道路远方看去。他先往东看,接着向南,再向西,再向北,又往东,又往南,又往西,又往北……
  
  第3卷
宁静之夜
  第185章
商量对策
  
  当军队再次出发的时候,因为刚才吴世恭那奇怪的举动,兵丁们中间也弥漫着沉闷的气氛。见如此,吴世恭强压住心中的烦躁,笑着对赫飞道:“你怎么现在不撒欢啦?快些再用你这破锣嗓子,给弟兄们吼一个痛快一点的。”
  随着赫飞声音的响起,军中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小曲声。都是年轻人,所以大伙儿很快都把刚才发生的事给抛在脑后了。
  见到其他人都不再注意吴世恭了,邓启帆悄悄地靠近,问吴世恭道:“大人是否有烦心事?”
  吴世恭向邓启帆做了个手势,他让身边的护卫收拾了一辆空的马车,和邓启帆一同坐了进去。
  一进入了马车,吴世恭就把写有李自成名字的邸报,递给了邓启帆看。邓启帆仔细地看来以后,有些不解地问吴世恭道:“大人,这天底下,哪一年没有一些乱民造反的啊?一般只要朝廷大军一到,都是烟消云散的。再说,这些陕匪也只是活动在陕西和山西,离我们河南可是十万八千里啊,大人是否过虑了啊?”
  吴世恭摇摇头,对邓启帆解释道:“我到了归德府也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本来以为这归德府地处中原,安全的很,可是没想到,就这两、三年的时间内,我就打了两仗了。”
  “虽然那些陕匪离我们还远,可是我就相信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也希望我的担心是白担心。可当时如果不是我一到归德府,就拼命练兵的话,不要说这次勤王了,就是上一次的圣灵会造反,我也不一定能够安然渡过。”
  “我还有一个顾虑。我们已经是战兵了。虽然我们的驻地在河南,但是只要朝廷的一张调令,我们还是要打仗的。因此,我就想和邓先生好好商议一下,就一个目的,怎么样增强我的兵力和实力。”
  看到吴世恭是态度坚决,再加上吴世恭说的也有道理,邓启帆也就不再相劝了,他开始主动地出谋划策:“那大人要把自己的实力增强到何种程度呢?”
  “越多越好,起码五千人。要在三个月内招收完毕,一年后训练到现在兵丁的那种水平。”
  邓启帆对吴世恭的话吃了一惊,他有些疑惑地和吴世恭说道:“我们现在的收入,养二千兵丁都已经到极限了。就算是汝宁营有一些军饷,可常例一扣,到我们手中也剩不了多少了。养不了这么多的兵丁啊!”
  吴世恭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大不了用我自己的银子去补。还有,等我们回去以后,和张先生、袁先生,还有郑先生商议一下,大家想法子,多找些财源来。”
  最终,吴世恭和邓启帆粗粗地商量了一个框架:在吴世恭回到河南以后,将要把自己的兵丁扩充到五千人左右。并且,吴世恭将把汝宁营大营和李鹞子的那个山寨,建造成为一个类似于千户所堡垒那样的要塞。
  到了那个时候,这三个要塞成为了三角形的三个顶角,互为支撑,互相支援,可以基本上保证这个三角形之内地区的安宁。
  并且,吴世恭也将把自己的家奴中的青壮组织起来,作为辅兵来训练,还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尽量多招收流民,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后备力量的培养。
  当然,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内,吴世恭和邓启帆也只能够拿出这么一个粗的框架来。吴世恭决定:在回去的船上,再和邓启帆,再加上几位军官好好地商议一下。
  等到邓启帆离开以后,吴世恭盘点了一下自己这次勤王的所获。
  除去所有的开销,还有抚恤金和分配给兵丁的银两以外,吴世恭这次还纯收入二十一万多两银子。另外说一句,薛濂到了最后也没有收下吴世恭留下的那一万两银子,依然给吴世恭送了过来。
  除此之外,吴世恭还有八千多石的粮食和一些缴获的物资,现在存放在薛府的庄子中。那些东西,按照京城的物价计算,也值上个二万多两。
  吴世恭自己损失的有六十多匹马,但是他缴获的,再加上秦良玉分配给他的,一共有三百匹马出头。而且这些基本上都是战马。吴世恭算是赚了二百多匹。
  大有收获的是盔甲。因为吴世恭在滦州城外狩猎的时候,逃出来的鞑子基本上都是抢到马的镶蓝旗旗丁,所以最后吴世恭得到了一百二十几具鱼鳞甲和锁子甲,还有五百多套皮甲和棉甲(有的鞑子身上不仅仅只有一具甲)。这些盔甲基本上损坏都不严重,可以修理以后再使用。更加大获丰收的是,还有二百多具用毛毡做的马甲和四百多套马具。
  在兵器方面,吴世恭交换来二十三们虎蹲炮和佛郎机炮,还有大量的火药。当然还要除去送给马祥麟的那五十把火铳。冷兵器倒只留下了三百多把比较完好的腰刀,和三十几把大斧。其它的都让吴世恭给打造成农具,卖给了那些权贵的庄子了。
  加上其他千户所抽调的那些军户,吴世恭的军队这次战死二百五十四人,重伤残疾三十二人,轻伤五十六人。还有四人是在去勤王的路途中病死的。
  由此可以看出来,军队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受伤人数,这除了说明冷兵器作战的残酷性以外,还有就是因为军队中除了智能以外,没有什么军医。那些受伤的兵丁,是因为来不及得到治疗而死亡的。这让吴世恭也有些自责。
  不过,秦良玉倒分配给吴世恭八百多名民夫,让这些民夫一直送吴世恭的军队到通州,才可以回家。吴世恭倒也没想为难这些民夫,他准备着到了通州以后,发给每位民夫二斗粮食作为酬劳。
  可是现在的吴世恭却有了另外的想法。这些民夫毕竟经受过了战争,又接受了军队纪律的熏陶,所以有可能的话,吴世恭想在这些民夫中间,招收一些兵丁带回河南。当然,这些民夫都是北直隶人,肯离乡背井的人肯定也不会多的,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吴世恭还是让那些民夫来自愿报名。
  吴世恭正靠着马车的板壁上,想着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呢,忽然,马车前面的布帘掀开了一条缝,琼娘跪在马车前面,在偷偷地向里面看呢。吴世恭笑着对琼娘招了招手,琼娘也立刻笑颜如花地爬到了吴世恭身边坐下。
  吴世恭又搂住了琼娘,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峰峦,问道:“刚才捏疼了你吗?”
  “嗯!”琼娘点了点头,接着琼娘靠在吴世恭的肩上说道:“奴家还以为老爷不喜欢我了呢。”
  吴世恭又在琼娘的峰峦上揉了揉,笑道:“男人的手脚就是重一些。这些天你还待得习不习惯啊?这些兵丁有没有吵到你啊?”
  “还可以。就是这些兵丁唱的小曲……嘻!”琼娘笑的脸都有些微红了。
  “他们就是这样的。精力过剩,都是一群碰到大树都要踢三脚的货色。”
  “其实这些兵丁还好啦。在以前,奴家肯定会觉得他们是很粗鲁的。”说到这里,琼娘害怕吴世恭不高兴,偷偷地看来吴世恭一眼,发现吴世恭并没有反应,就接着说道:“现在奴家才知道,待在老爷这样的身边,奴家晚上都睡得安稳了。”
  吴世恭想到了琼娘以前那段难于启齿的经历,在心中暗暗地叹了一口气。这乱世中,就是文官都朝不保夕的,还是手中有兵权的武官才是最安稳的啊!吴世恭又把抱琼娘的手紧了一紧。
  正在这个时候,有护卫来禀告,已经快要到达通州了,前面有个声称是张春宇管家的人求见。吴世恭让护卫把那个管家叫了过来,确实是张春宇身边的一位姓邓的管家,他以前也在京城和吴世恭见过面。
  见到吴世恭以后,那邓管家连忙向吴世恭磕了一个头,说道:“我们老爷知道大人要来,心中是十分欢喜。这几天都在安排着大人交待的事呢。可是现在通州城外太乱,我们老爷就派小的给大人领路,老爷已经在城内给大人安排好了接风酒了。”
  “通州怎么会乱了呢?”吴世恭奇怪地问道。通州也可以说是天子脚下,这里又有朝廷的大军驻守,没有什么可能性乱起来的啊。
  “现在通州城外,都是难民搭建的窝棚,只要衣服穿的光鲜的人经过,那乞丐都可以把他围个水泄不通。还有就是……”邓管家收住了话头,看了看吴世恭的脸色。
  吴世恭一挥手说道:“但说无妨。”
  “还有就是,通州城外都是要等着坐船回去的大兵。他们在城外做的事,总有些不周详。”
  吴世恭是听明白了,这邓管家是因为自己也是大军中的一员,所以在话语里,给自己留面子呢。那些军纪散漫一点的明军,他们的兵丁肯定在城外对百姓做些盗抢之类的事了。
  明白了以后,吴世恭也不可能去管其他军队的事,他对邓管家吩咐道:“那你就带路吧。”
  接着,吴世恭让书墨率领二百名护卫,陪同自己进入通州城。另外吩咐周巡让其余的兵丁就地扎营。
  这时候,不知道吴世恭想法的赫飞,凑到吴世恭的耳边问道:“主子爷,那些民夫现在就遣散了吧,我们还可以省下一顿晚饭呢。”
  吴世恭听完以后,对赫飞笑骂道:“你也别小啦吧气的了。一顿晚饭值多少银子啊。记住,晚上再给他们加些荤腥,等本官回来以后再可以遣散他们。”
  
  第186章
建立合作
  
  在靠近通州城的时候,吴世恭确实看到了大批难民。可是这些难民看到吴世恭一行人都是军队,也没有人敢靠近。
  那些难民的惨样,反正就象现代电视上的非洲难民的模样差不多。吴世恭已经穿越到明朝一段时间了,说老实话,这种模样的人,看的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让吴世恭有些吃惊的是,这些难民的数量简直太多了,那窝棚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吴世恭就问邓管家:“怎么会这么多难民啊?上次本官到通州,还没有见到有这么个样子啊。”
  邓管家回答道:“那都要怪那该死的鞑子。鞑子大军到了通州城以后,简直就是绕了通州城走了一圈。那些天,可把小的的胆子给吓破了。可虽然鞑子没有攻城,可他们把附近的村镇几乎都碾为了平地,那些难民都是从附近逃过来的。”
  吴世恭点了点头,他想到了自己在永平四城看到的,倒毙在路旁,被鞑子杀死的那些百姓,感觉到眼前的这些难民还是挺幸运的。
  守通州城门的那些兵丁,看到了吴世恭这行人要入城,吆喝着让吴世恭他们止步。邓管家连忙上前,往守城门的那个小旗手里塞了些东西,又在他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旗就挥挥手,把吴世恭他们给放了进去。
  邓管家对吴世恭解释道:“现在通州城附近,都是等着船南归的大军,衙门就规定了,除了到城里采买东西的零散兵丁,不允许有任何兵丁进入。大人您的护卫也太多了一些,还好我们老爷在通州城还有些面子,我们也就给放了进来。可是大人您千万要注意,让您手下的弟兄不要在通州城内惹事。”
  吴世恭知道通州城在明朝的重要地位,这里也是京营的一个重要的兵营。还有就是南来北往的官员也特别的多,自己这个小武官确实不能够太过嚣张。于是,吴世恭就立刻让书墨给所有的护卫说一声,让他们不要在通州城惹事生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