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470

  周延儒同样深知,皇帝正为吴甡受命后拖拖拉拉不肯离京而恼怒,很需要在辅臣中有一个勇于任事的榜样。为此,他在四月初四日自请出京督师御敌。而在明代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首辅亲自统兵作战的先例。
  于是崇祯皇帝对于周延儒这一别出心裁的申请果然非常满意,非常高兴,觉得毕竟是自己最信任的股肱大臣,在危机时刻能为自己分忧解难,所以立即就批准了周延儒的请求。
  而周延儒这一次出兵真是雷厉风行,在皇帝批准的第二天,他根本不再进行任何准备,就带着少量京营官兵出了城。
  这时候京畿地区仍然有三四个总督、五六个巡抚、七八个总兵,大帅如云,兵力也有十多万人。但各路统帅都抱定了不与敌人接触的方针,只是从旁观望或徐徐尾随,因而根本无仗可打。
  周延儒明知这些情况,却也打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主意,以为清军反正早晚要出边回国,因而每天只是同幕僚们饮酒欢会,并不把军事形势放在心上。他的如意算盘果然打得“砰砰”响,就等着清军急于回家,不想再打硬仗,会直奔京师以东的长城而去,然后再悠然扬长而去。
  周延儒对于官场上和战场上的诀窍倒都非常熟悉,他就把各路官军抓获的散兵游勇和一些无辜的流民斩首充数,向皇帝报捷说与敌人交战斩获百余人,现已将敌军驱逐出边外。于是大获全胜云云。把崇祯皇帝完全当成了傻子一般在耍。
  而崇祯皇帝对于首辅督师旗开得胜真的很高兴,因为这些年来胜利的捷报毕竟是太少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对周延儒予以嘉奖,特赐金币,并且还想等他班师回朝之后,再晋升他为中极殿大学士、太师。而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崇祯皇帝就对吴甡更加深了痛恨,不久就降旨切责吴甡迁延逗留,令他停止入直内阁。吴甡只得上疏谢罪,并且请求辞去职务。这个请求立即得到批准。
  可是纸根本包不住火,周延儒也根本掩盖不了真想。因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现在的清军根本没有北返,他们还在徐州——菏泽地区,与汝宁军激战不休呢。
  于是就有言官弹劾周延儒“狡诈欺君,丧师辱国”。而崇祯皇帝一开始还不大相信,但后来锦衣卫的密探又把在周延儒军中打探到的情况密报上来,无非说他怎样悠游京郊,不理军务;怎样杀良冒功,怯懦不战。
  崇祯皇帝这才大怒,甚至悲从中来,感到自首辅以下的文武大臣全都这样蒙混欺骗,全都对天下大坏的形势如此不负责任,要挽狂澜于既倒真是毫无希望可言。
  多年以来,崇祯皇帝一直认为是朝臣们的结党营私和敷衍塞责坏了国家的大事,此时的这两位辅臣督师的种种表现,更证明了朝臣们的狡黠无能与可耻可恨。
  而在此时,清军还未出关,顺军又在西北狂飙,崇祯皇帝准备等到战事告一段落以后再秋后算账。可是他根本没想到,他再也没等到秋后算账的这一天了。
  
  第847章
徐州激战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自史书记载以来,发生在徐州的大小战事共一千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有四百多次,产生重大影响的也有二百多次。因此,大明朝就在徐州设立了徐州卫和徐州左卫、徐淮兵备道,以此来保卫这个战略要地。
  因此,当清军逼近的徐州的消息传来以后,徐州城内已经组织起二万多明军和民壮,准备迎接清军的攻城。而这些明军和民壮,如果是在野战中与清军相比,那简直就是个渣。可是在守城战中,他们的战斗力却是不弱,毕竟长年生活在这百战之城内,就是天天听着老一辈人说怎么守城,听也都能听会了。
  可是清军的目标却并不是徐州城。
  如果是要夺占徐州地区,或者说控制住中原,那么攻克徐州城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的清军只是路过徐州,那攻打徐州城就变得可有可无起来。
  徐州城就这么大,整个周长也只不过是几千步。如果城内的军队不敢出城作战,那就用句夸张点的话来说,清军就是贴着徐州城的城墙走过去,那也是毫无风险的。毕竟清军的目标是汝宁、归德。
  当然,鉴于富裕的徐州府名声在外,清军就抱着贼不落空的想法,试着攻打了一下徐州城。不过见到徐州城的城坚炮利,皇太极就下令终止了攻打,准备先放过这座坚城。不过这样一耽搁,清军就在徐州城脚下耽搁了一、两天。
  可是等到清军想要继续进军时,他们却突然发现,书墨率领的归德镇已经开到了清军前面,阻挡住了他们的道路。
  然而一遇上有着十几万人马的清军,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归德镇绝对不会拉开阵势,进行什么会战、决战的。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勇猛了,而是去送死。
  于是书墨就下令:在徐州城南侧八、九里处,修建两个相隔二、三里的双子营,以此来阻截住清军的前进。而清军也确实被归德镇阻拦住了。
  我们已经知道:徐州城是处在微山湖和洪泽湖之间的通道中,而在这个通道之内,还有一个骆马湖,因此,这个通道中可供通行的道路就被归德镇这两个双子营给控制住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说,清军的小股骑兵不能绕道而行。真正的含义就是:当清军的大部队绕过归德镇的双子营,向着归德前进时,他们将要受到归德镇侧翼的打击。
  就说个最简单的道理。当清军主力绕道而行时,归德镇确实不敢全军出营与清军决战,但这并不会妨碍,归德镇依托大营开出一支快速火器部队。向着清军行军队列的侧翼射击。
  如果清军派大部队来驱散,这支快速火器部队可以立刻缩回大营;如果清军不理睬,那么就可以放手射击。当然,清军也不敢派出小部队来驱散,说不定那支小部队就根本没有汝宁军的火器部队强,到了那个时候,火器部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吃掉这股小部队的。
  可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就算这样的侧翼射击造成的伤亡率并不高,清军大部队也能绕道而行,可是架不住清军的总人数太多。只要这支火器部队给清军造成百分之二、三的伤亡,清军总的伤亡人数就要超过三千。
  这样巨大的伤亡,清军肯定难以承受,因为这不是在战场上造成的伤亡,而是在不抵抗行军中获得的。而这种伤亡是最打击军队士气的。谁愿意做落水狗被别人狂打狂抽呢?而且还是在根本没有一点战败的时候。
  而且还有一点:对于清军来说,归德镇和徐州城内的明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支部队。
  徐州城内的明军是一支纯防御的军队。只要清军不攻打徐州城,那支明军就完全无害,对清军几乎没什么威胁。
  而归德镇既然不肯入城防守,反而在城外建立大营,这就证明了他们是一支野战军。顾名思义,这支军队是敢于野战的。
  那样的话,清军绕道的意义就不怎么大了。毕竟谁敢保证,等清军绕过去以后,归德镇不会尾随进攻呢?
  而且当清军绕到归德的时候,清军将面临归德的汝宁军(清军并不知道汝宁军的主力被牵制在武昌城),又有归德镇的尾随,如果在菏泽的薛永利部再赶回来,在三面夹击之下,那清军可真的是大条了。因此,清军绝不会无视归德镇的存在,所以就要首先击溃这支汝宁军。
  可是面对十几万清军的围攻,归德镇却打得相当顽强。虽然匆匆修建的大营并不坚固,清军也几次冲入归德镇的大营中,可是在书墨的沉着调度之下,最后总是把清军反击出了大营。
  不过这也是因为书墨善守的名声太响亮了。归德镇的将士们只要想到自己的主帅是书墨,就对守住大营极有信心。有时候确实是有主帅的加成作用的呀!
  而在这连日激战中,徐州城内的明军却做着壁上观。所以经过了几天防备以后,清军也就不再防备徐州城明军的出城夹攻,放开了手脚,对归德镇的攻势也是愈加猛烈了起来。
  有一点就比较有趣。在菏泽的薛永利部,他们兵力占优,却对多铎的二万清军有些束手无策。可是书墨的归德镇,面对十倍有余的清军进攻,却能守得有声有色,这也可以看出汝宁军的优缺点是多么的明显了。
  不过再怎么说,兵力的相差也太悬殊了一点。虽然书墨指挥有方,但归德镇还是战斗得相当艰苦。直到楚格的飞马镇赶到以后,战斗形势才稍微好转一些。
  二月初十日,归德镇大营中。
  “楚狐狸!你说接着该怎么打?”书墨问道。
  “那还用问吗?”楚格斜着眼,一脸的瞧不起,“你依然撑着你那乌龟壳,我就觅个机会带骑兵冲杀出去。一直被鞑子压着打,你不要脸无所谓,我以后还要做人呢。”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书墨被楚格的话也冲得有些火气了,“有本事咱俩换个位,你来守?就怕你到时候吓得骚屁乱放。”
  “嘿嘿!”楚格知道这样斗嘴下去就没个完,于是岔开话题问道,“如果咱们让骑兵绕过徐州城,在鞑子进攻的时候,从北面杀上一下,你说会不会给他们一个惊喜啊?”
  书墨想了一下,回答道:“这法子有些冒险。而且也只能用上一次。楚狐狸!你的骑兵到来,鞑子肯定已看到,他们怎么样也会防备一二。咱们就还是用着原先的套路打,麻痹一下鞑子,等过去几次以后,再给鞑子来个痛快。”
  “唔!”楚格点点头,同意了书墨的看法。
  “轰轰轰——!”
  清军的大将军炮和将军炮又开始发射了。十几发巨大的炮弹飞了过来。炮弹砸在地上以后,立刻反弹向前,直到反弹了七、八次以后才完全停止了下来。
  可是这些炮弹的威力太过巨大,这一路翻滚反弹,把汝宁军阵前的阻拦物砸开了十几条巨大的口子,要不是在最前面的汝宁军是分散蹲下的,可能还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可就是这样,只要被那些炮弹砸到、擦到的士兵,几乎都是碰着就亡,有些汝宁军士兵的身体也被扯碎了。
  “都蹲下!躲在墙后面!鞑子还要打几轮了,大伙儿都要藏好!”最前面的军官都是大声叫道。
  因为汝宁军的火炮射程不如清军的大将军炮和将军炮,所以归德镇大营的前排只能是被动挨打。可是汝宁军又不能放弃前排的防守,所以只能用分散兵力、蹲下和躲在土墙后等方法躲避,以此来减少伤亡。可是土墙基本上防不住如此威力的炮弹,所以在清军的炮击中,汝宁军兵丁们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都说鞑子骑射无双!没想到他们的火器都这么厉害。再这样下去,朝廷确实挡不住了,也只有咱们汝宁军可以与他们抗衡了。”看着清军的炮击,楚格摇头道。
  “他们的火炮还是比咱们的差一些,主要是装运和安放不便。如果我们的兵力没有差上那么多,就可以在他们埋桩架炮的时候,用骑兵进行突击,可以搅得他们用不上火炮。可现在,只有用儿郎们的命去挡了。哎——!”书墨叹道。
  “再怎么说!鞑子还是个劲敌啊!”楚格也是感叹道。
  “别多说了。等到炮击过后,鞑子的橹车就要上来了。怎么样也要给鞑子一个教训。”
  果然,在三轮炮击以后,清军的火炮就停止了发射,接着在清军阵中就推出了一排排橹车,而在橹车后,一群群汉军旗的兵丁手持着刀斧和火铳,向着归德镇大营冲杀过来。
  而归德镇后几排的兵丁也忙着把木栅栏和拒马搬运上去,要堵住被清军炮火打开的缺口,而前面的汝宁军立刻在军官的号令下,排成了队列,躲藏在障碍之后,准备着将要到来的战斗。
  
  第848章
调兵遣将
  
  虽然汝宁军前排的木栅栏、拒马等障碍,被清军的炮火打得是千疮百孔,但也有个好处,这地面上就像是被反复犁过一样,沟壑横行,所以橹车根本推不到汝宁军的阵前。于是当橹车推行到离汝宁军阵前三十步左右的地方,橹车后汉军旗的兵丁全都跃出了橹车,向着汝宁军的士兵冲杀了过来。
  在橹车推行的整个过程中,双方的火炮都没有发射。这倒也不是双方都忘记了火炮,只是在前些天的战斗中,双方火炮的损失都很大。
  而在前几天的激战中,汝宁军的火炮是击毁了清军许多橹车。可是清军的汉军旗是由登莱之变的叛军为主组成的,他们作战时也很善于运用炮车,于是就发生汝宁军和清军的阵前火炮对轰战了。
  而这样的对轰,威力较小的清军炮车总会吃亏,可清军是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总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归德镇的火炮也就这么几门,损失一门就少一门。所以在一番消耗之下,双方都不愿意再挥霍宝贵的火炮了。
  所以当清军的橹车冲到汝宁军阵前,那群汉军旗兵丁就很放心地冲杀了出来。而清军的火铳手和弓箭手也是露头列队,开始覆盖射击,要掩护着这群冲阵的兵丁上前,毕竟汝宁军的火铳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清军的火铳和弓箭却未给汝宁军造成什么伤害。汝宁军的士兵依然躲藏在木栅栏和土墙后面。而清军的覆盖射击却似乎有了效果,汝宁军的火铳手也不再敢冒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军一步步地靠近。
  “轰轰轰——!”
  出人意料的是,一阵沉闷的火炮声响起了,火炮发射的霰弹立刻掀起了一阵金属风暴,立刻把汝宁军和橹车之间的空地给清理干净了。接着就是火铳的射击,更把那些幸存的清兵打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射击,立刻把清军给打蒙了。
  飞马镇的赶到,也同时拉来了一些骑兵专用小炮。虽然这些小炮的威力不够,打橹车可能有些勉强,但是发射几轮霰弹倒是足够了。
  硝烟都未散尽,汝宁军的士兵就像猛虎下山般地扑了出来。他们立刻冲杀到了第一排橹车的后面,对着残留的汉军旗兵丁大砍大杀。而那些清兵几乎都是推橹车的和火铳弓箭手,所以在斧枪之下毫无抵抗力,被汝宁军杀了个血流成河。
  见势不妙,第二排橹车后的清兵也都冲上前,立刻和汝宁军绞杀在了一起。可在这时候,汝宁军的火铳手也都做好了准备,他们跟随着斧枪手冲到了橹车后面,站立在橹车上做好了射击的准备。在军官们呢的号令下,把从第二排橹车后冲出来的清兵打了个疏散。
  清军的攻势就被这么抵挡住了。汝宁军也是见好就收,逐步地交替掩护,把部队撤退至第一排橹车处,接着就在橹车上浇上火油、堆上干柴,接着就点燃了橹车,再撤退到了自己的阵中。
  熊熊燃烧的橹车就阻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见事不可为,清军阵中响起了一阵鸣金声,所有的橹车都是倒退着向后,向着自己的阵中撤退而去。
  今天的战斗进行得相当短暂,几下子就决出了胜负。指挥此战的参领等到部队撤后,立刻跪倒在皇太极面前,向其告罪。
  “起来吧!”皇太极微笑道,不过他那表情怎么看,都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种,“就准备那支明军骑兵来着,没想到他会用火炮吧!出征前就跟你们都说过,这支明军很难缠,可你们还是不放在心上。打了这么多的胜仗以后,自骄得有些找不到北了吧!算了,这次朕还是不计较了。前面那些车子还在烧着呢,一时三刻也上不去。你们都要打起精神,再这么拖下去,不要怪朕无情啊!”
  “喳!”
  见到那参领退了下去,皇太极忍不住摇了摇头。在这几天的激战中,清军已经损失了四千余人,也已经远远超过入关之后,清军在以前所有战事中,损失人数的数倍之多了。虽然损失的都是些汉军旗和蒙古牧民,皇太极也不算最心疼。可是这样拖延下去,那位汝宁吴总兵的人马也会源源不断地支援上来,这对清军也是越来越不利。
  而且到了现在,皇太极也得知了菏泽与徐州地区的汝宁军的总兵力。之后一计算,皇太极便得知:自己还是低估了汝宁军的实力,毕竟在汝宁军的老巢中,总还会有一些兵马的。所以现在的皇太极更是迫切地想要尽快地消灭这支劲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