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470

  而今天陪同张掌柜出来的还有位身为茶商的宋掌柜,俩人算不得是至交,但关系也不错,所以出楼以后,俩人也就一路聊了起来。
  “张兄,今日小弟可是看着做骡马的金掌柜脸色不对,不会他是身体有恙吧?”宋掌柜问道。
  “也许!金掌柜一直劳苦不懈,常年总不肯歇息几日,年轻时身体好还熬得住,可现在岁数大了,也该注意保养。为兄也曾劝过他几次,可他总是不听。哎——!劳碌命啊!”张掌柜叹道。
  “也是无奈!听说这次京营的御林军可是出动了,民匪已经被河南官军逼得走投无路,他们自己都有内杠,等王师一到,民匪也会烟消云散吧!而大军出动,征买民间骡马,使得京师的骡马价又猛涨,那金掌柜又怎么会不拼命呢?”宋掌柜说道。
  “真是要钱不要命啊!”张掌柜忍不住摇了摇头,感叹道。
  就在此时,张、宋二位掌柜突然看到迎面跑来一群人,而领头的那位这俩人都认识,是京城里一家伯爵府的管事。张、宋二人都曾与这家伯爵府做过生意,那位管事也曾从他们俩人手中收取了不少好处。
  于是张、宋二人立刻停步拱手行礼,那位管事也匆匆回礼。接着那名管事停住了脚步,犹豫了一下,接着跑到这二人跟前,附过身小声道:“跟二位说一声,鞑子又入关了。朝廷刚派出去剿贼的三万大军也全军覆没。这消息刚传到兵部,还未在京城里传播开。俩位如有城外的生意,也要早作准备。在下要先出城收拾一下府中的产业。怠慢!怠慢!回见!”
  说完以后,那管事根本不再管这俩位还处于呆滞状态的掌柜,立刻带着伯爵府中的人,向着城门口跑去。
  “这——!”张掌柜和宋掌柜还未从这惊人的消息中清醒过来,他们还在面面相窥呢。
  突然,又有一人向着这俩人的方向飞奔而来。张掌柜一看,这人正是自己铺子中的一个伙计。
  那伙计一见张掌柜,立刻带着哭音对张掌柜说道:“掌柜!午前三夫人和六公子感到身体不适,三掌柜立刻请了郎中,可郎中一来,就说三夫人和六公子快要不行了。三掌柜请您快些回家!”
  “啊!”张掌柜立刻是大惊失色,“不是早晨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吗?”
  “郎中说了:这些天京城的病人增多,好像是传染起了瘟疫,大多数得病的人都熬不过半天呢。”
  ……
  当清军再次突破长城,威胁到北京城以后,京营中出征的那三万大军正行走了四、五天时间,来到了离北京城一百五十里左右的地方。
  可得知了清军入关以后,领军的文武们立刻产生了分歧。有人要立刻返京护卫京师,有人害怕清军神兵天降,要逃到附近最近的城池中据城自保。只有极小部分人提出与清军战斗。不过提出维持原先计划,赴山西围剿闯营的人就一个也没有了。而领军的文官统帅却是犹豫不决,不敢自主地做出任何决定。
  可是那些文武们有时间来争执,京营的士兵可就等不及了。当清军入关的消息在军营中传播开来以后,这三万大军就是轰然而散,每位将士都是各自逃命去了。
  京营的将士,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逃跑的线路也熟。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在皇城根脚下长大的,眼界也高,社会关系也与京城的官员、勋贵和太监们牵扯得上,所以他们并不怎么害怕朝廷来个秋后算账。尤其现在还是法不责众,再不抓紧时间逃,那还是不是心眼活的京城爷们吗?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崇祯十五年冬天起,北京城陆陆续续地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当时人称“疙疸病”,症状是——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咽喉肿痛,昏愦等。病者往往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而这个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相当短暂,只有1—3天,甚至只有数小时。按照症状来分析,应该是肺鼠疫。
  更为不幸的是,如果是在平时,寒冬季节有瘟疫也很难扩散,再加上明朝当时也有一些防止瘟疫传染的手段,京城里这种零零碎碎的瘟疫病情还可以得到控制。
  可是恰遇清军入关,京城附近的人都到京城内来避难,城中的患者和死者也根本送不出去。这病情在京城内发酵,到了开春以后天气变暖,这场大瘟疫顿时出现了不可控状态,使得瘟疫在京城里肆意蔓延。而这详细的情况也将在后文详叙。
  崇祯十五年腊月初九,天津卫城。
  “弟兄们!我老将平日待你们如何?弟兄们都拍着自己的胸口想一下。这养兵千日,咱们吃饷卖命,这都没话说。我老将就说一句:有弟兄要走的就快些走,老将我不会阻拦,可余下的弟兄就跟着我去杀鞑子去!”
  面对着城外的几万清军,负责守卫天津的蒋参将带着自己的几百亲兵出城迎战。天津虽说有战兵,也有卫所,可吃完空饷以后,能凑起的兵丁还不到四千人。
  本来靠着这四千兵丁,再加上城内征用的民壮,还能勉强抵御一下清军的攻城,可是见到清军摆放出了十六门大将军炮和将军炮,城内的官员就知道天津城市绝对保不住了。
  天津城的城墙已经是连年失修,再加上城头的火炮也没几门,只要清军来个一、两轮齐射,他们就可以攻破天津城。
  很可笑的是,天津卫本来就是北京城的门户,战略地位很重要,朝廷也曾拨下过几次修建城墙和购置火炮的军费。可是这些费用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有的甚至都没拨到天津城这边来。
  更为可笑的是,大明朝有五大火器制造基地,除了南北京城以外,还有天津、大同和广州这三地。当然,澳门也有一个制造基地,不过那里的火炮、火器制造工坊是由葡萄牙人控制的。除此之外,各个边镇,尤其是九边,都有着自己的小型工坊。而这里就没算汝宁军的火器工坊。
  可是当北京城的王恭厂发生了大爆炸以后,京城的火器工坊大多数都移到了天津,使得天津的火器工坊是更加庞大。可就这么一个火器制造基地,城头却拿不出几门火炮?这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官僚和负责火器监造的太监有多么的贪鄙和多么的渎职了。
  可大明朝不重视,满清可垂涎三尺。当入关以后,清军除了攻打沿途必要的城池以外,一般都是绕城而走,不浪费时间在攻坚战中。他们要一直行进至山东以后,再一路抢掠过去。之后将留下少量看管俘掠来的财物和人口的军队,集中主力,过运河,杀入到归德、汝宁,消灭大明朝最后一支有威胁的军队。
  当完成了这一主要战略目标以后,清军才会一路北返,定定心心地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抢掠回去。
  可是天津城可就不同了。那里有着大量火器制造的工匠和学徒,这对满清来说,就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因为害怕清军过去以后,天津城内的工匠们弃城逃跑,于是皇太极首先就集中主力来攻打天津城。
  而守天津的蒋参将见无力守城,绝望之中的他,索性带着自己的家丁和亲兵出城而战,进行一次自杀性的战斗。
  于是在一声呐喊以后,蒋参将率先骑马冲向了清军的阵营。可是在庞大的清军面前,也就是激起了几朵小浪花,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皇上!这样的明狗倒是罕见!”鳌拜对皇太极笑道。
  “总有些勇猛之人。不过汉人中这些人可太少了,其他的都是些猪羊。”皇太极的心情也是极为愉快,“开炮攻城吧!千万注意:城内的工匠和其家人不得侵扰,要善待!违者军法论处!其他的人,让健儿们开心三日吧!”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击声,天津城的几段城墙是轰然倒塌,几千清军率先向着缺口处冲锋而去。没一会儿,城内就响起了一片妇女的惊叫和惨叫声。
  皇太极等人都是摇摇头,这仗也打得是太轻松了!
  初九,清军不费吹灰之力攻下的天津城,尤其在城中未遇上任何抵抗。而天津城内,除了工匠全家和少量年轻女子以外,全部被清军屠杀。为了不影响自己南下的行军速度,清军就在天津制造了屠城血案。
  
  第836章
大顺王朝建立
  
  在李自成的闯营过黄河以前,他的宣传工作早就做到了山西。民间皆传言:闯营不杀不淫,所过不征税。使得山西的百姓都翘首以盼闯营的到来。
  为了对抗这种舆论攻势,山西巡抚蔡懋德炮制了一份托名“秦民王国泰、黎大安”的帖子“言贼荼毒逼勒之惨”,在太原省城内外到处张帖。又私下编造:“马在门内难行走,今年又是弼马温”的童谣,欺惑群众。
  可是宣传战开展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军队的实力的。
  当闯营开往河南府、陕州时,为了阻截闯营过河,蔡懋德就以一省长吏的身份,亲赴平阳部署防河事宜,妄想扼守黄河渡口。由于粮饷无着,他就请求封在平阳的晋藩两位郡王西河王和交城王带头劝缙绅士民捐饷,却没有一个人答应捐钱。于是防河计划完全落空。
  就在此时,在太原的晋王又派人催蔡懋德回太原守城。而蔡懋德只能无功而返,眼睁睁地看着闯营进入山西。接着,蔡懋德又被自己人的背后捅了一刀。
  蔡懋德一回到太原,巡按御史汪宗友就劾奏他擅自放弃平阳。崇祯皇帝得奏,不问情由立即下令把他解任听勘,另派郭景昌接任山西巡抚。
  为了保住黄河防线,这蔡懋德没功劳也有苦劳,这官也丢得确实冤枉了一些。但换个角度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蔡懋德也终于不再坐在山西巡抚这个火炉般的位置上受烤了,丢官总比丢命好吧!所以说蔡懋德还算是没有落得个最坏的下场。
  没想到蔡懋德真是流年不利,他的霉运还未过去呢。
  郭景昌刚到固关,就得到闯营占领汾州的消息,于是他就不敢到太原赴任。蔡懋德虽然已被革职,但接替人未到,只好硬着头皮同左布政使赵建极、巡道毕拱辰等人策划死守太原。
  这时,山西著名文人傅山、韩霖被聘为督帅阁部李建泰的军前赞画。傅山从保护乡梓免被闯营占领着眼,亲自赶到河北请李建泰急救太原。说是:只有保住太原,晋南地区才有希望恢复,畿辅才有屏障,这正是督师的责任所在。
  可是李建泰却有他自己一番考虑,他受命督师原打算把曲沃老家的财产用来募兵,拼凑一支地方武装在山西境内阻击农民军。可是现在曲沃已被闯营占领,计划根本无从实现。
  而从北京出发的三万禁旅见形势不妙早已全军逃散。在这种情况下援救太原,真是谈何容易。因此,他断然拒绝傅山的请求,退回保定。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原就变成了孤城一座了。
  腊月初十,闯营进抵太原城下。晋王朱求桂拿出三千两银子,送到城头“募死士杀贼”,可山西提学黎志陞却从中尅扣,用纪功纸票代替现银,官军士气更加低落。十二日凌晨,巡抚标营裨将张雄开新南门投降,大顺军遂占领太原。西北坚城太原,从头到尾坚守了还不到两天时间。
  晋王朱求桂被活捉,蔡懋德自杀,布政使赵建极、巡宁道毕拱辰、守宁道毛炳义、督粮道蔺刚中、太原知府孙康周等都被处死。比较好笑的是最佳猪队友——山西提学道黎志陞的下场。他被俘后,跪在闯营将领面前口称:“本道历任三月,尚未入考棚”,竭力为自己洗刷。而已投降闯营的文士韩霖也为之吹嘘说,“此天下文章
士也”。于是闯营当即加以录用,让他主持考试,选拔文官。
  接着,闯营就在太原休整了八天。而在这八天短短的时间内,闯营觉得彻底推翻大明王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有效地推进改朝换代,更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于是李自成等人决定正式建国改元,把闯营的中央政权进一步正规化。
  李自成等人决定:在公元一六四三年(明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而当时采取的措施大约可以归纳为下面各点:首先、暂定太原为西京;以明晋王府为宫殿。追尊其曾祖以下为皇帝,母吕氏为太后,册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颁布为李自成和他的父、祖避讳等规定,制定历书。
  这一切,都表明了李自成开始正式称帝。
  其次,封功臣以五等爵。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封伯、子、男。这也给予了追随李自成的文武官员们一个正规的官爵封赏。
  第三,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
军国事,以牛金星为之。宋献策为军师。中央行政机构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作为政府首长;属员改郎中为中郎,主事为从事。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为谏议大夫,御史为直指使,尚宝寺为尚契司,太仆寺为验马寺,通政司为知政使。而在任命官职的同时,大顺政权又收缴各地明朝印信,另行颁发新印。
  而地方官增加了省一级,设节度使,相当于明代的巡抚。不久,又仿照明朝巡按御史的制度,在各省加派巡按直指使,代表中央司监督之责。其他道、府、州、县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
  而这样的官职制定,其实就和大明朝一样,最多就是改了一个官名,内容和官职权限也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也根本未改变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果,无非是单纯的改朝换代而已。
  第四、在军制上,定五营的名称为中吉、左辐(辅)、右翼、前锋、后劲;旗纛前营为黑色、后营为黄色、左营白色、右营红色、中营青色。军职设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官。
  而军队也加强了军事训练和纪律。规定马兵越乱行列者处斩。所骑马“腾入田苗者斩之”等。而后一条纪律显然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
  第五、在经济方面,除了继续坚持“三年免征”赋税的政策以外,还对明朝官绅实行追赃助饷,即没收官僚贪污所得钱财充作政府经费和军队粮饷。
  为了平抑物价,便利民间贸易,废除了明朝崇祯年间官私所铸薄恶小钱,开炉铸造永昌通宝,大钱值白银一两,另铸当十、当五钱。
  而追赃助饷政策,却把官绅阶级完全推到了闯营的对立面。虽然闯营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对此有所反对,可是李自成这些人都是造反意志特别坚强的,对大明王朝的仇恨都是刻骨铭心。比如:闯王李自成怎么样也不肯投降朝廷,情愿钻山沟也不愿意象征意义的诈降。而且为了造反竟然肯把自己的妻儿杀死。而文官代表宋献策虽然是个举人,但他也是饱收大明官府的欺压,与大明朝是势不两立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闯营的文武们一致同意了追赃助饷政策。当然,这也能解决目前闯营军饷、粮草的供应问题。
  但毫无疑问,闯营本质上是建立了一个封建王朝可,又把封建王朝的支柱——官绅地主阶级推向了对立面,这就注定了他的政策是延续不下去的。
  虽然此时闯营的势大,控制了大片地区,但地主武装也利用了自己的地方宗族势力,在边远山区等薄弱地点,与闯营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虽然这样的战斗对现在的闯营影响不是很大,但只要闯营落魄,那些地主武装一定就会落井下石。所以说,这个政策也就是个,只有泄愤功能,却给闯营带来很多敌人的恶法。
  最后,就是开科取士。为了搜罗人才担任各级官员,由礼政府出题,科举选官。而中式者将授以府、州、县官。
  而李自成的太原建国标志着明末来到了“三国争霸”时期。这也意味着,顺军在此时的实力已经不亚于大明王朝了。
  而在此时,明朝为了防范清兵入关,在山海关至北京一线设置了辽东、山海、昌平、保定四个总督,宁远、永平、顺天、密云、天津、保定六个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个总兵官,可谓是大帅如云,防兵如蚁。
  但由于事权不一,将帅怯懦,士气低落,这些分属于督标、抚标、镇标的明军根本无法有效地调集起来对付清军。各路兵马或是没遇见敌军就先行逃窜;或是故意避开敌军的正面攻势,远远地逗留观望;或是保持距离跟在敌军屁股后面,充当清军的收容队。
  可这么一来,清军入关以后也极为轻松,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抵抗。而畿辅附近的明军也就更不可能西行围剿已经建国的顺军了。
  可是闯营的建国也已经触及到了大明朝廷的底线,再怎么说,也要把这支声势最浩大的、离京城最近的、首先提出改朝换代的农民军给围剿掉。
  可是不可能调动畿辅附近的明军,河南的汝宁军和黑云军又对朝廷的谕令是阳奉阴违,都是按兵不动,那么唯一有希望对抗顺军的,只有陕西的三边总督孙传庭所率领的秦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