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470

  “唔!”薛永利点点头,接着她斟酌了一下,为张如豹求情道:“那如豹也是没米下锅,管不住江面也不能全怪他,要不降职留用如何?”
  “算了!全军通报吧!”吴世恭挥挥手道,“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过赶走了陕贼也有好处,我们这次去湖广,顺便把汝州和南阳也都拿下吧!先把河南抓在手里再说。”
  “姑爷!小的可是听说,这些天邓先生脑子都要炸开了。在汝宁,一群借钱给我们的人都围着他,就想要早些拿到在河南的地呢。”薛永利笑道。
  “把丈量出来的无主地先分了吧!让这些财主先安安心。也叫邓先生别再烦恼了,大家抓阄,也算个公平。不过那些庄子的管理可要我们汝宁军来,尤其是护庄队,不能给那些乡绅掌握,我可不想闹出个国中有国。至于种子、农具,都由拿地的人自理,人手方面,咱们还是要多俘虏一些,只要是人口,老弱妇孺都行。这些人口,都要算成我们汝宁军的家奴,算是暂借给那些乡绅的,我们就不再收钱了吧!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优惠。”
  “可河南本地的自耕农相当少,内书房算过,本地有地的百姓还不到一成。其他的地都在皇亲国戚和官宦世家的手中,姑爷你这样处置,就怕惹来麻烦啊!”薛永利担忧道。
  
  第833章
农民军过黄河
  
  听了薛永利的话,吴世恭觉得他所言极是。这土地集中还确实是个大问题啊!
  考虑了一会儿,吴世恭最后吩咐道:“他们都拿不住地了,我们能给他们夺回来,总要收些报酬的。让外务司去和他们一家一家谈,愿意赎买的,我们给他们汝宁军产业的股票和债券;不愿意的,也要给我们三、五年的耕种权。这样的条件,他们也不算是吃亏,我们拿到的是荒了几年的地,还给他们的都是熟地,如果再得寸进尺,那就太不知好歹了。还有,我们获利多少是次要的,主要是能够安置流民,恢复生产。而且种出来的多余粮都要由我们独家收购。有了粮,我们汝宁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此次谈话以后,按照吴世恭的建议,汝宁军定下了自己土地政策的雏形。而这一土地政策就有着如下特点:首先就是汝宁军抛弃了改朝换代常用的没收大地主土地的政策,却主要采取了赎买的方法。在历朝历代,为了解决上一个朝代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朝廷向来采用的是粗暴的打土豪分土地或者根本不改变。而这一政策却使得各个朝代产生了不断的轮回。在开朝初,因为战乱,人少田多,社会矛盾还不显现。可是到了各朝末年,却因为人多田少,产生了大量闲余的百姓,如果再加上天灾人祸的话,那就是战乱不休了。
  而汝宁军肯定也要解决土地集中的问题。可是采用了赎买的方式,就减少了地主、官绅阶级的抵抗情绪,更减少了社会动荡,容易把社会尽快地安定下来,也容易得到前朝官绅的支持。而这一点可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官绅世家出身或者资助的。
  然而国家的统治却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因为难以想象是一群文盲来治理国家。所以在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教育体系之前,这些前朝遗留的读书人可是比金子还宝贵的。
  而赎买也能分给无地农民土地。汝宁军讲究的是贡献值,他们所俘获、收拢的流民,可以通过参军,在退役后分地成为自耕农。更可以作为农奴耕种了一定的年限以后,转为自由民并分到可以全家糊口的土地。所以随着年限的到来,汝宁军赎买和没收来的土地也将逐渐的分配出去,拥有的农奴也会不断脱籍,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是汝宁军的一大仁政。
  其次,这个土地政策,导致了中国民间对土地拥有思想的巨大改变。
  为了解决以后可能出现的土地集中问题,汝宁军就制定了土地的等级税收制度。首先就是所有的土地,包括吴世恭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土地都要交税。这也就是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政策。
  而土地等级税,也造成了几个巨大的改变。
  一是改变了有钱地主购买土地的欲望。因为当某位地主拥有的土地超过了最低等级以后,他将要缴纳的税收将大幅度增加,甚至到了最后几个等级,他所要缴纳的税收将会超过自己所收取的地租。所以汝宁军是用税收杠杆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当然,汝宁军所收取的最低等土地税是相当低的。
  所以这么一来,那些有钱地主将会把闲余资金投入到工商业或者存入钱庄吃息,这也使得工商业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最终比较和缓地从封建社会跨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另外还有一点,那些大族拥有的巨量土地,为了少缴纳些税收,他们都寄挂在了自己族中子弟的名下。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土地都逐渐变成了这些子弟的私有财产。这就让那些大族的凝聚力大大降低了,也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
  最后,这个土地政策还导致了国家的殖民扩张性。
  为了鼓励垦荒,汝宁军就给予了那些垦荒地和境外新占有土地一个很长年限的免税和低税期,这就让民间组成了大量的,类似于济民垦荒商行的武装商行。他们配合国家的军队,组织资金、人手和武装到境外去占有土地。
  这么一来,国家进行了殖民扩张,而民间就紧密配合,大家共同分享利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开疆拓土的劳民伤财情况,使得全民兴起了一股“冲出国门”的狂潮。这也为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巨额的资金。
  当然,这时候的吴世恭也根本考虑不了这么深远,他也就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而提出了这样一个决策。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关于这个政策的评价极高。后世就把这个政策称之为《开封土地策》。
  “快划船!那些破烂玩意全都扔了!闯王要带大伙儿去山西、去北京,吃香的喝辣的,那里什么东西没有啊?还有漂亮的大同妹子啊!”一位闯营的军官鼓动道。他的话立刻引起了闯营将士的一片哄笑声。
  这时候的黄河河面上,已经开始结起了一些薄冰,为了让近百万的人过河,除了在河面上架设起了十几座浮桥以外,李、罗联军还搜罗了附近所有的大小船只。
  河面上,黑压压的都是在渡河的人。可是李、罗联军的将士却是士气高昂,因为李自成告诉他们说:闯营不是放弃了河南的地盘,而是去攻打北京城,推翻大明王朝,去建立一个崭新的新朝代。
  “闯王来了!”突然有人看到李自成带着亲卫出现在南岸边,于是黄河两岸和河面上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李自成脱下了自己的毡帽,含笑向着欢呼的人群挥舞,那欢呼声更是高昂。所有人都是相信闯王的话,所有人都是相信闯王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刘宗敏凑到了李自成的跟前,提高了音量说道:“闯王您看,这就是民心所向。那曹操出的是什么馊主意,还想回又脏又破的陕西,不是我老刘瞧不起他,他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李自成一边向欢呼的人群保持着微笑,一边提醒刘宗敏道:“你话就不会憋在肚子里吗?言多必失知道吗?再怎么说,那曹操最后不是和咱们一起过河了吗?”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汝宁军八万余人,加上黑云军二万人马,共同进入了河南府,发动了对李、罗联军最后的驱赶行动。在战前,吴世恭亲书一封信送至李自成的手中,那封信上只有一句话:“滚出河南!”
  而在这时候,罗汝才又恢复了其流寇的本性,李自成也想首先整合农民军内部各股势力,因此,这俩人都不想在现在与汝宁军发生正面的大决战。所以在二十六日,农民军也逐渐地往河南府的西北集中,准备全军完全撤出河南。
  可是关于撤军的方向,李自成和罗汝才又发生了分歧。罗汝才希望回到陕西,因为孙传庭的秦军已经没有了威胁,罗汝才就想衣锦还乡,在家乡父老面前露露脸。说实话,这罗汝才的小农思想确实是够严重的。
  可是李自成的目标却是渡过黄河。而做出这一决策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如果入陕西,不能保证汝宁军不会尾随追击。而渡黄河,就可以彻底甩开汝宁军。
  因为现在的黄河还没有冰冻,正好可以渡河。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黄河将进入冰冻期,根本没办法行船,连架设浮桥也很不方便。因此,就留给了农民军一个月的自由活动时间。
  而且相对于陕西的残破,山西和北直隶就要富裕许多,人口也多,便于农民军扩充人口,掠夺物资,也距离汝宁军远了,可以建立起农民军的根据地。
  当然,渡过黄河也有利于农民军的宣传。李、罗联军毕竟是败走开封城,被赶出河南的。可是在宋献策和李岩等人的宣传下,却变成了“攻下北京城、推翻大明朝!”
  虽然李自成的战略是先入山西,壮大实力以后再南下陕西,以西北几省为基地,再直攻北京城。在推翻了明朝以后,再集中全部主力与中原的汝宁军进行争夺天下霸主的大决战。但是,农民军的这个宣传却一扫战败的阴影,使得农民军将士都仿佛是胜利者一般,士气高涨。
  不过到了最后,罗汝才还是顾全大局,最终与李自成的闯营一起行动。虽然渡黄河有着速度太慢的缺点,可是李、罗联军早就把老弱妇孺安排在后队,他们只要保证自己主力的五、六十万人马能安全的过河就行了。
  “探子的消息传回来了没有?”迎接了欢呼声以后,李自成第一时间向李过询问汝宁军的动向。
  “那吴屠夫离着我们的后队一直保持着二十里左右,还不曾逼上来。现在是一天三报,有消息会立刻报给闯王您的。”李过连忙答道。
  “一天三报怎么行?起码一天六报。这打探消息也要用心,别以为你是我的侄儿,我就不会用军法了。”李自成却突然发怒道。
  “是!”李过根本不敢顶嘴,立刻灰溜溜地下去传令去了。
  周围的闯营军将们都看着李自成,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些天李自成的精神压力确实是太大了啊!
  注意一点:崇祯十五年的十一月是闰十一月,所以请大家要分清楚。
  
  第834章
兄弟萧墙和倾国入关
  
  “闯瞎子!你这个残害兄弟的畜生!你有那个坐龙椅的命吗?婆姨都能被野汉子拐走的人,你做梦想屁吃去吧!……,老子到地下看着你怎么去死!……”
  罗汝才拖着受伤的腿,逃到了李自成的大帐中间。见到了自己的四周都被刀枪指着,罗汝才用刀拄着地,指着李自成就破口大骂。
  李自成一脸平静地看着罗汝才,说了句:“罗兄弟!一路走好!”接着他的转身就走出了大帐。
  罗汝才绝望地看着四周,只见几个人首先持着刀逼了上来。让罗汝才寒心的是,这几人就是自己手下的几大太保,他们要拿自己的脑袋作为投靠李自成的投名状呢。
  在临死之前,罗汝才就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背叛自己?于是他就问道:“为什么?”
  “干爹!闯王爷就要坐天下了,俺们都能当官。俺们不想和你做土匪流寇了。”还是比较老实的八太保回答了罗汝才的问题。
  一听这话,罗汝才仿佛浑身上下的力气都被抽干净了,他连举刀反抗的心都没有了。
  “废什么话!干掉他。”在后面督战的李双喜大喝道。
  那几位太保的刀立刻捅了过去……
  李、罗联军在陕州过黄河以后,在山西境内进行了新的一轮进攻狂潮。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连克运城、闻喜、绛县、曲沃、洪洞等近十县,最后形成了以临汾为中心的一块广大的根据地。
  而在这轮进攻中,李、罗联军基本上未受到任何抵抗,所有的州县或是望风而逃,或是举城投降,而李、罗联军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可就在各营农民军欢庆胜利的时候,在闰十一月初一,李自成以设宴为名,邀请罗汝才到设在临汾的老营赴宴。因为在李自成和罗汝才的部队都驻扎在临汾城的城外,两军的实力差不多,而城中则有两军共同控制,所以罗汝才不顾自己军师玄珪的规劝,欣然赴宴。可是在宴会中,罗汝才被李自成埋伏在帐外的士卒和他自己带来的,其实已经投靠了李自成的太保们共同处死。
  接着,李自成立刻出兵包围了群龙无首的曹营,并且向曹营的将士宣布罗汝才“通敌”的罪状,说明处决是迫不得已。在此期间,李自成除了杀掉了一直奉劝罗汝才警惕李自成火并的,曹营军师玄珪以外,对曹营的其他将士都是竭力安抚,甚至把罗汝才的儿子都收为了自己的义子,以此来表示此次火并也只针对罗汝才和玄珪这俩人。
  于是,曹营除了罗汝才的首号大将杨承祖和王龙等人,带着他们自己部下一万多人与李自成公开决裂以外,其他的五万多兵马绝大多数都投靠了闯营。而李自成也忙着安定曹营的混乱,暂时未追杀杨承祖等人。
  不过经过十来天的整编,闯营各营的独立性被大大的减弱,再加上曹营中近三万三边老兵的加入,闯营的实力得到了一个飞跃。因此,闯营非但未受到火并的影响,而且真正在组织上形成了统一。
  而罗汝才的被杀,只是源于他与李自成造反理念的不同,并非他本身有什么过错。而且罗汝才本人很讲江湖道义,当年张献忠想杀李自成,是罗汝才求情放了他。后来李自成想杀张献忠,也是罗汝才送了五百匹马放了张献忠。而且无论与谁合兵,罗汝才总是屈居人下,没什么大的野心,安于成为副手辅佐李自成或者张献忠,因此从道理上来说,李自成确实办了黑心事。
  可是农民军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需要统一的时候,闯营的上下也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罗汝才也不得不成为牺牲品、垫脚石,成就了李自成在农民军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作为一名枭雄人物,罗汝才确实表现出惊艳的军事天才,也确实死得相当悲惨。但是他是一位胸无大志、不顺应潮流发展的人物。说到底,他是被自己的眼光给杀死的。
  在整合了各营兵马以后,闯营一方面围剿逃窜的杨承祖部,另一方面开往了太原,想要首先攻克山西全境。
  而见到了闯营兵马越走越远,汝宁军除了在开封府和河南府交界处留下了杨如松的一个镇,在大别山地区留下了梁辉和陈永福一个镇以外,其余军队全体向南,投入到围剿张献忠部农民军的战斗中。
  与此同时,在闰十一月中旬,汝宁军周巡、张彪部分出了两支偏师,分别占领了汝州和南阳府全境。而率领汝宁军进入南阳府城的,是原革左五营的贺锦,他是以协统领、参将衔的身份进入南阳府城的。见到欢呼相迎的南阳百姓,贺锦忍不住偷偷地抹起了眼泪,心情是激荡不已。这大丈夫一生只为此啊!
  而听说了李、罗联军内部发生了内杠以后,崇祯皇帝也是大为振奋。在崇祯皇帝的严令下,朝廷也显示出罕见的高效率。他们除了谕令三边总督孙传庭和山西晋军南北夹击闯营以外,还要求余子琏的黑云军和吴世恭的汝宁军过黄河参与围剿。甚至朝廷还“大花血本”,从京城京营中抽调了三万军队即刻西行参与围剿。
  显而易见,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决策有多么的一厢情愿。而各路督帅也都纷纷皱眉,都想着该找什么理由推脱掉这种不合实际的谕令。可是这些督帅还未想出推脱的理由,又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发生了。
  崇祯十五年润十一月,皇太极御驾亲征,率清军十一万六千余,分左右两翼分别由抚宁北面的界岭口和蓟州北面的黄崖口攻入长城,接着轻易地拿下了迁安、三河、蓟州等重镇。
  而留守盛京的清军,还不到二万人。这是清军第五次入关,第四次攻到北京城附近,面对着汝宁军的崛起,皇太极是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了。
  第三次入口之战由此爆发!
  
  第835章
瘟疫和天津
  
  京城的红宴楼,依然像往日一般宾客满座。可张掌柜还是在午宴后出了楼,今天下午他还要在自己的铺子中,接待两位外省来的客商呢。
  张掌柜做的行当是木材,而红宴楼则是京城几大行会交换消息的场所。每日清晨,一群商人就在红宴楼饮着早茶,谈着天南海北的消息,顺便寻求商机,甚至达成几笔大宗的生意。所以每天在红宴楼坐到午餐用完,也是张掌柜必修的功课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