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470

  “闯王害怕吴屠夫突然出兵,解了这开封城的围?”牛金星在一旁问道。
  “不怕!”李岩摇头道,一脸的自信,“学生前几日到前方走了一遭。按照闯王的安排,前方将士都很用命,已经把朱仙镇那里的壕沟情理干净,并筑起了几道土墙。其他几条可以方便马队驰骋的通道也都平整好了。官军也就火器凶悍些,有了这些障碍,就难以扬其所长,只要放他们近身厮杀,又怎比得过我们闯营的百战精兵?”
  “还有,学生也要在此向闯王告罪!在朱仙镇那里,学生也略改了一下部队的部署,让部队形成一个凹形,无论是吴总兵,还是左将军到来,他们都将钻进我们闯营的包围,进了咱们给他们留下的十面埋伏。”
  “哦!?”李自成是眼一亮,惊喜道,“那先生快说。”
  于是李岩就把闯营各支部队的部署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并以书桌作为地图,用桌上的笔墨纸砚和茶杯等东西作为了地图上的标志。
  虽然这样的介绍比较简略,但李自成也是打老仗的人,一下子就听出李岩安排的好处来。于是他考虑了一阵,展颜对李岩笑道:“先生可是立了大功。等明日,先生……,哦,几位先生都随我到朱仙镇那里看一看。”
  宋献策的瞳孔不自觉地收缩了一下。在李自成的三位军师中,论对文武事的精通,李岩是排首位的;宋献策擅长的是揣摩人心,不仅仅是闯营自己的,而且还善于揣摩敌军将领的,所以预判能力就很高;而牛金星就是擅长装神弄鬼了。
  所以在这三位军师中,李岩的作用已经逐渐变得最大。当然,李自成最信任的依然是宋献策。不过宋献策害怕这样下去以后,自己这个首号军师的位置早晚会让位。
  “宋先生!你认为吴屠夫会不会出兵?”李自成当然不会放过自己的首号军师。
  “学生以为,出兵之可能是十之七八。”宋献策很肯定地回答道。
  “哦?”众人对这一回答是相当意外。
  于是一旁的牛金星就问道:“宋兄!虽说吴总兵之兵卒是骁勇,但其为帅为将者却鼠目寸光,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前傅宗龙南犯而来,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一;半年前汪乔年出陕,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二;三个月前闯营围开封,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三;二月前丁启睿被围朱仙镇,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四。屡失良机,只为他两府之地,难道现在还会出兵?”
  “此一时、彼一时。”宋献策微笑道,一脸的胸有成竹。接着他向李自成拱手一躬道,“敢问闯王:如闯营攻下开封,下面将会向何处而去?”
  “当然是南下,攻打吴屠夫的老巢——汝宁、归德。”李自成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与原先的历史有所不同,当时李、罗联军围攻开封时,豫南之南阳、汝宁和归德早就被各路农民军打得残破,因此李、罗联军的战略空间是相当宽广。
  而现在,因为多了妖孽般存在的汝宁军,就把河南、湖广两地的通道阻断了大半。就是现在还存在的,唯一的南北通道——南阳,也因为汝宁军在叶县等两县的驻军,都对这个通道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李、罗联军首要的目标也肯定是汝宁军。
  而且在攻下开封以后,李、罗联军也只可能选择南下攻略。如果他们北上的话,那不是进入北直隶去攻打京城了吗?在自己的实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扩充之前,闯营是绝对不会选择这个战略目标,与大明朝进行最后的决战的。
  “那就好!”宋献策对李自成的回答也是心知肚明,“汝宁之吴总兵目光虽浅,可他也不是个蠢笨之人。而闯营下一步的南下也是众人皆知,那李总兵又怎能不知?为其老巢,此次他定会倾其所有,来援开封。要不然,唇亡齿寒之下,他又怎能挡我闯营之虎贲呢?”
  “那宋兄的意思:是不是那吴总兵肯定会出兵?”听着宋献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牛金星也有些犹豫了。
  “十之七八。当然还有二、三成他不会出兵,说不定这次那吴总兵真的是蠢笨如猪呢?”宋献策笑道,“不过闯王不必担心。如其出兵,也是必败之局。”
  “哦?先生请说!”
  “之前犹豫不决,现在仓促出兵,完全未做好准备,此其一败也;李公子未雨绸缪,以设伏围点打援,以备之攻其不备,此其二败也;闯王威名远扬,将士士气高昂,今日之兵强马壮更胜往昔,此其三败也。有此三败,那吴总兵哪里逃得出我闯营之掌心呢?”
  在不知不觉中,宋献策就在话语中把功劳揽了过去,仿佛定策之人就是他,而具体执行计策之人才是李岩。
  
  第806章
密谋
  
  对于宋献策来说,其实做出这样的决策是毫无风险的。如果判断准确,那当然是宋献策深谋远虑。如果判断失误,那宋献策也为自己的话留足了后路。而且在那时候闯营已经完成了攻下开封的战役目标。在此大捷后,李自成的心胸肯定会很开阔,他不会为宋献策判断中的小小失误而怪罪下来的。
  而此次商议,也使得李、罗联军的部署有了稍许改变,他们已把围困开封城作为了次要目标,而把围点打援放到了首要的位置上了。当然,李、罗联军现在的兵源是相当充足,所以减少一些围困开封城的部队,也不会影响到什么。
  在解决了这么一个最主要的议题以后,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琐事,见到李自成的眼角已经有了些倦意,李岩他们就知趣地告退了。可是宋献策依然在座位上纹丝不动,他对李自成说道:“学生有一事要与闯王您单独面谈。”
  等到众人都从书房中离开,宋献策向李自成附身过去,小声地说道:“闯王!龙椅可是只有一把,不能俩人坐上去啊!”
  李自成被宋献策突如其来的话语刺激得是浑身一振,他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激动,也是小声地问道:“宋先生怎么说?”
  “闯王!学生今日所说都是发自肺腑,有些话是不吐不快,所以如有得罪,请莫怪。”
  “哪里话!先生进我闯营以后,哪次不是为咱闯营着想?先生尽管明言。”
  “那好!学生在这里再多问一句,闯王您觉得,你夺得天下的把握又有几分?”
  李自成凝思了一会儿,肯定道:“五成!只要夺下了开封,就有五成!”
  宋献策微笑道:“闯王是否如此想?夺下开封以后,即刻南下,荡平汝宁、归德之吴总兵,先占据中原河南、湖广两省,之后再向西夺川陕,然后出大军经山西、北直隶直夺北京城。一举占有中国大半之地,再扫荡各地残留,一举问鼎天下?”
  “正是如此。”李自成就对宋献策的说话就有些奇怪,“这不是几位先生和营中诸将共同商议而决的吗?”
  “哈哈!”宋献策笑道,“闯王所说不错。可当时我们所说的是天下大势,可不是说我们义军内部。按今天学生所闻,如闯王依然如此,你的把握最多是三成,甚至还会少上一些。”
  “嗯?先生为何如此说?”虽然已经有些明白宋献策话中的意思,可是李自成依然是眉头紧锁了起来。
  “闯王!天无二日,义军内也不可有二主,依学生看来:曹操那里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在应想法子……”宋献策用手比划了一个用刀砍的手势,说明了他的意思。
  而李自成听了此话以后,却并没有装腔作势般的呵斥宋献策,他反而把头上的毡帽取下,又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翻滚了。
  翻滚了好一阵,李自成也向宋献策敞开了肺腑:“先生!我李某人知道先生忠心义胆,这也正是为咱们闯营着想。可是……可是我怕天下人的看法啊!”
  随着闯营实力的急剧膨胀,确实让李自成他们的信心倍增。而现在闯营中的众人,确实已经开始做起了王侯将相之梦。所以现在的李自成已经开始要立牌坊了,他们要显示出自己闯营的正统性、正规性和正义性,因此对吞并其他农民军的部队就有了一些顾忌。
  而听到了李自成亲口说出了自己的心意,宋献策是精神大振,他又问道:“闯王!如果现在没有曹操的义军,光靠我们闯营,能不能击垮汝宁吴总兵的官军?”
  李自成考虑了一下,答道:“如我们闯营全力以赴,胜率高达八成以上。不过这么一来,我们闯营的实力也将大减。”
  直到现在,李自成他们依然依照汝宁、归德两地的田亩所出估算出:汝宁军的兵力在三、四万人左右。说实在话,他们的估算竟然还不如远在辽东盛京的皇太极。与现在汝宁军的实际兵力更是相差甚远。
  不过这也是与汝宁军一直以来的韬光养晦、明朝落后的通讯条件、汝宁军一直严格执行着《三项法令》、汝宁军内务司卓有成效的工作等原因是分不开的。
  宋献策开始规劝道:“闯王!如你所说,实力大减的闯营又有何机会问鼎天下?如曹操真如他所说远遁陕西,那咱们的机会立刻减至三成。而两军合在一处,也只有五分把握,还要防曹操是出兵不出力。现在更可虑的是,新依附的人马看到曹操那里逍遥,都是人心思动,想要到他那里去。如果这样长久下来,我们闯营可危矣!可如果我们得到曹操的四、五万大军,事权统一之下,闯王您的机会就将倍增成七成。这一来一去,闯王您总该明白了吧!”
  因为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李自成的闯营现在已经开始约束自己部队的抢掠,并且分出了羸弱的劳力开始军屯耕种。纪律也开始严明,基本上做到了不扰民。
  而曹操罗汝才的部队依然保持着流寇本性,天天是吃香的喝辣的,吃光以后也是就地征发,也就是就地抢。而这样不劳而获的日子还挺吸引人,而且也给闯营的将士树立了一个坏榜样。许多习惯欺压百姓的明军老兵和依附的小股农民军、盗匪,都喜欢过曹操营中的日子,连闯营的一些人马都逃过去不少。
  更令人可气的是,曹操罗汝才那里衣锦还乡的思想还很严重,而他那五万多人的大军中,原陕西秦军的老兵又占着绝大多数。因此,罗汝才一见自己现在是兵强马壮了,所以还一直吵着嚷着要分兵回陕西。这就让李自成是更加头疼。
  要不是为了维持两军的联盟,闯营可能早就挑起摩擦了。要不是李自成一直压制着,他的那些满腹牢骚的心腹大将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的忍气吞声。
  李自成想着宋献策的话,他又翻滚了几下毡帽,接着把帽子戴到头上,说道:“怎么样也要等到打下开封,再击垮了吴屠夫再说。现在还是先忍忍吧!不过宋先生,在咱们发动之前,这事也只有你我可知!千万不得外传!”
  宋献策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长吁了一口气……
  “那咱们是不是派上个使者到曹操营中稳住他?”李自成接着笑问道。
  “当然!”解决了心中的难题以后,宋献策也是一身轻松,“除了曹操那里的使者,再加派一批使者吧!让他们到汝宁去,与那里的吴总兵商议一下,如果他投了咱们闯营,以后就给他封个王侯,再给他边疆一省让其成国。”
  “哈哈哈——!那吴屠夫会相信吗?”李自成也被宋献策的异想天开给逗乐了。
  “信不信由他,说不定他还真的答应了。要不然,为什么那吴总兵不趁着以前的那几次好机会,来夹攻咱们闯营呢?就算不成,也是个缓兵之计。如拖上个二、三个月,开封城在我们闯营之手,那就事不由他了。哈哈哈——!”
  “哈哈哈——!还别说,宋先生此条又是好计谋啊!如能谈成,给吴屠夫封个王爷,丢给他西南几个省又怎么样?就算是不成,无非是几个人,一些财货罢了。哈哈哈——!”
  ……
  汝宁,吴世恭的书房中。
  “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没想到现在的阎王爷都这么的难缠。好不容易送走了杨总督,后来又来了侯督师。所幸的是软磨硬缠的把他送到了左傻子那里去了。我们乐的是一身轻松。哈哈哈——”吴世恭大笑道。
  邓启帆也陪着笑了几声,接着禀告道:“左将军那里传来消息:他还给了侯督师五千人马作为他的标营,真是好大的手笔。相比较而言,长敬你可就小气多了。”
  在朱仙镇大败之后,杨文岳带着残兵逃至归德,之后又收拢了虎大威的残军,所得人马才有七千出头。之后杨文岳就躲在归德死活不肯走了,他不敢再与农民军交战,只是一直磨着吴世恭,要其补人补刀。
  可这么一来,却让吴世恭是大伤脑筋。虽然在背后一直在臭骂着杨文岳:他那个直隶总督怎么就在归德安居乐业了呢?可在当面,吴世恭也不愿撕破脸,最后只能给了杨文岳一批粮饷和兵器,恭送这批瘟神出境。
  没想到杨文岳刚走,督师侯询又来到汝宁。他想要以汝宁军为主力,打造新的围剿大军的核心。
  可这种设想又怎么会让吴世恭同意呢?再怎么样,吴世恭也不愿意让汝宁军的头上有个婆婆,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行。于是吴世恭使尽了一切手段,花费了极大的代价,终于哄骗着侯询至左良玉处。
  而当侯询赶至左良玉部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建议被崇祯皇帝所否决,所以只能无奈地下令调左良玉部和吴世恭部北上。
  
  第807章
出征前的空闲
  
  而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李、罗联军的对手,全军北上有可能被农民军围歼。为了敷衍侯恂的面子,他就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并充作护卫侯恂的亲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
  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的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的。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恂调遣,弦外之音就是以三十万人马的粮饷数字,示意使侯恂知难而退。
  而侯询在吴世恭和左良玉那里已经是连连碰壁了,再加上他的本心也不愿意执行朝廷解围开封城的命令,于是侯询就顺水推舟了。
  当侯恂明白了左良玉的用意时,他连忙回信说无法解决三十万人的粮饷,请他不必北来。又去信吴世恭那里,通知了吴世恭:左良玉部不能北上,所以就让吴世恭自己看着办。
  因此,原先崇祯皇帝企图利用侯恂笼络吴世恭、左良玉,达到在河南击败农民军,以解开封之围的设想,就在这样一阵勾心斗角的官样文章
中全盘落空了。
  而到了此时,开封城能否保住的唯一希望,也就在吴世恭的一念之间了。
  “此次送至归德侯府的礼可是有些重啊!”邓启帆笑道。
  为了送走侯询,这次的吴世恭是大出血,一下子甩给侯府价值约十万两白银的重礼。不过像侯询这种肯收礼办事的人倒也好打交道些,一收到礼,他确实就顺了吴世恭的心意,去往湖广左良玉那里了。
  “重些就重些吧!不舍得那些黄白之物,侯督师就要拿我最宝贝的儿郎们了。”吴世恭笑道,“前些天我让内账房里算了一算,咱们现在对外的欠款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两了。一见这数目,我的眼就是一黑。没想到后来一了解,嚯!现在竟然还有各地的官绅还赶着向我们送钱,他们还真的是不怕啊!说实话,这次我都感到有些顶不住了,再不出兵多捞上一些无主地,到时候真不知道这些钱该怎么样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