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470

  ……
  入夏以后,崇祯皇帝一直宠爱的田贵妃病故,这引起了崇祯皇帝极大的悲痛。田贵妃身体本来瘦弱,自前年幼子悼灵王死后就一直郁郁不乐,病不离身,拖到如今竟然是一病不起。
  而崇祯皇帝心中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田贵妃,因而对她的病非常惦记,不但吩咐宫中御医悉心调治,还亲自在宫中各处庙宇的神祗面前恭敬祷祝,为她祈福。但田贵妃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前些日子,崇祯皇帝正在一处殿堂行香为田贵妃祈福,承乾宫里突然传来消息,说娘娘情况不妙。可当崇祯皇帝连忙赶到承乾宫的时候,田贵妃已经玉殒香销,两个人竟然没有来得及作最后的永诀。
  崇祯皇帝望着这位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爱妾的遗体,忍不住放声大哭,把对田妃的伤悼和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委屈、怨恨都化作滂沱涕泪。
  极度的悲痛使得崇祯皇帝又是大病了一场。不过在依照仪礼辍朝三日之后,他还是强打着精神恢复了正常的政务活动。首先,他就是要处理好田贵妃的后事。
  偷偷地望着崇祯皇帝半闭着眼,上奏的那些官员和太监也都放低了音量。他们都知道,今年以来,一连窜噩耗已经使得崇祯皇帝几次重病,而且脾气也是越来越糟糕,所以这些官员和太监都生怕在这时候有什么错处,被崇祯皇帝抓住给治罪。
  “老奴也曾到贵妃娘娘的陵寝亲眼看过,陵寝的规格,墓圹、墓园都还算宽敞精致,不辱皇贵妃的身份。此次也用银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其中……”
  王承恩一边向着崇祯皇帝禀告,一边继续观察着崇祯皇帝的神情。他在心中暗叹,这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的这个皇上家中不幸倒也罢了,前些日子还为会推大怒了一场,真是“内忧外患”啊!
  在贺逢圣离开内阁之前,大学士中谢升已经是因为泄露对清和谈机密被削籍,而魏照乘、张四知也先后引疾罢去,因此,阁臣中办事的实际上只剩下首辅周延儒和陈演两个人。
  于是在五月间,周延儒和陈演就请求再补充几位阁员,而正忙于更始维新的崇祯皇帝就从善如流,要求依照旧例由朝臣会推。可是像以往多次发生过的那样,这次会推又推出了一场大风波。
  而此次会推是由吏部尚书李日宣主持,第一次推举了吏部侍郎蒋德暻等十三人。可崇祯皇帝以为推举的人太少了,选择余地不大,要朝臣再多推举几个人。很明显,崇祯皇帝对吏部提出的人选不满意了。
  于是会推又增加了十个人,其中包括副都御史房可壮、工部侍郎宋玫和大理寺卿张三谟。尽管在崇祯时期入阁为相是件很艰难的事,大多数人都没得到什么好下场,但朝中的许多大臣对于跻身于相位的极大荣耀还是颇为垂涎,在会推前后有不少人在为自己或为别人积极活动。
  所以在经过一番活动以后,终于在两次推举中列了名的大臣们自然是皆大欢喜,而那些花了钱费了力却还是没有被提名的则忿忿不已。于是就有人制造流言,怂动视听;还有些人对被推举的人素有仇隙,因而也想不平则鸣。
  所以像每一次会推阁臣之后一样,朝廷中人言鼎沸,关于会推过程中营私舞弊的传说不胫而走,其中有真的,有假的,也有半真半假的,而这些流言通过厂卫的密探很快又传进宫中,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而传说最多的是后来推举的房可壮、宋玫和张三谟这仨人,而这仨人都属于东林一派,平时有不少政敌,于是就有人说此次会推全是由这仨人暗中主使,行贿受贿,连通关节,种种不法。
  而这种说法又不是全然没有根据,宋玫就确实请人打着首辅周延儒的牌子大肆活动过。偏巧次辅陈演因为一个亲戚的升迁问题求助过房可壮,而房可壮却没有买他的账,为此对房可壮衔恨入骨。
  有一次崇祯皇帝游西苑(今中南海和北海)的时候召见辅臣,而周延儒恰巧因病没有去,陈演就趁机把会推的弊端攻击了一番。内有厂卫情报,外有辅臣陈言,于是崇祯皇帝确信这次会推又是一次结党营私的阴谋。
  虽然自崇祯十五年新春以来,崇祯皇帝表现出了历来少有的好脾气,对朝臣的态度相当温和,在处理谢升泄密事件和洪承畴投敌事件时也颇为宽容仁厚。但是他的脾气好坏是有规律性的。
  凡是崇祯皇帝心态较为积极,想要奋发振作一番时,一般他都会显得比通常宽厚,也比较能听进不同意见。可是这种心态很难保持长久,当进取毫无成效,形势仍然越来越坏时,他就会由积极进取变为消沉、破罐子破摔,积郁在心底的刻毒就又会发散出来。
  而将近半年的毫无成效的奋发图强,将近半年的宽和容忍,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极限,所以在这个盛夏时节,崇祯皇帝借着这次会推舞弊事件,把对国事的失望和对朝臣的怨恨一起化作一股怒火,伴随着高温酷暑就全部倾泄出来了。
  六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因为毒火攻心得了热病,但他还是带病躺在床上在德政殿召见了全体被推举的人员,分别进行谈话。
  因为对房可壮、宋玫和张三谟有成见在先,召对时的气氛很紧张。宋玫本来是有备而来的,对皇帝大谈了一番九边形势和御敌方略,却被崇祯皇帝斥责为虚夸浮躁。当天夜里,宫中传出旨来,任命蒋德暻、黄景昉、吴甡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而这仨人全是第一次会推中提名的。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手中也是无人可用了。
  而在颁布中旨的同时,圣旨中还指责吏部在会推中滥举多人,要吏部明白回奏。可是吏部在回奏中坚持自己是按章
秉公行事,至于举荐过多则是遵从皇上的旨意。而这就有点揭短的意思,更激起了崇祯皇帝的愤怒。
  二十三日,当崇祯皇帝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再次在中左门平台召见内阁和部院大臣。也许是为了让儿子们见识一下朝臣的阴险和狡诈,这次召见他特地带上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定王、永王。
  在召见中,崇祯皇帝就把吏部尚书李日宣召唤到跟前,声色俱厉地说:“用人是治国的要害,用人不当,吏部不能逃脱责任。如今天下动荡,而各地督、抚却不断更易,国家怎么能够有治平的希望呢?记得两年前曾经面谕诸臣,有人宁背君父不背私交,宁损公务不破情面。而今还是这样只讲情面,哪能济事?前者会推阁臣,何等重大,怎么也徇情滥举,任意夸扬呢?”
  但李日宣却十分执扭,不肯承认有徇私的事。于是崇祯皇帝又把在会推中负有重责的吏科都给事中章
正宸和河南道掌道御史张瑄召来痛责,两个人同样不屈。李日宣还说:“臣事皇上十三年,精白一心,若有一丝徇私背公,今日文武诸臣俱在,皇上可一一询问,廷臣可一一参奏。”弄得崇祯皇帝竟一时无话可讲。
  冷场了好一阵,崇祯皇帝才命锦衣卫把李日宣、章
正宸、张瑄和房可壮、宋玫、张三谟全部拿下,送刑部问罪。六个人不久都受到治裁,李日宣等仨人戍边,房可壮等仨人革职为民。
  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发生过那么多次会推阁臣的风波,而且每一次的基本模式又全都一样,但他显然没有从中总结出什么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每一次都是群臣相互倾轧,每一次都是他自作聪明大破情面朋党,最终却不免落入另一些情面朋党的套中。
  而在每一次风波之后,朝臣的结党营私并没有稍许收敛,而君臣之间的隔阂和隐含的敌意却在加深。在这半年来的一意维新中,他的脾气刚刚有点好转,这一次却又故态复萌了,几番振作刚刚在人们心中煽起的一点热情也从此冷却下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最宠爱的田贵妃又是去世,这怎么不让他的情绪更加恶劣呢?
  可是等到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把一切都禀告完,崇祯皇帝依然是沉默不语。大殿内是一片安静,谁也不敢发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声音去触怒崇祯皇帝。
  过了好一阵,崇祯皇帝才仿佛是从梦中惊醒。他猛地抬起头,说道:“好了吗?嗯!都办得不错。还有……还有,传朕的旨意:给朕从民间挑选秀女!”
  “啊!?”大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第804章
闯营的窥视
  
  这些天的北京城内,突然出现了一条新闻。而这条新闻一出现,就立刻占据了政治、娱乐、花边等各大新闻排行榜的首位,那就是勤于国事、不好女色的崇祯皇帝在即位以来,首次开始了在民间选秀女。
  “良家子女年十四以上、十六以下,必德性纯良,家族清白,容貌端洁者,方许与选。”
  而围绕着这条新闻,形形色色的人等又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动作了。
  某大太监府内。
  “干爹!这次选秀女,您可要把您的几位干孙子安排进去,让他们到各富裕的州府去走上一遭。干爹这里的孝敬,孩儿会盯着,不过秀女选到何级该收多少银子?还需干爹定个方略。”
  “此次选秀按皇爷爷的意思,也就是在京城附近走上一遭。最多加上个山东、山西,连江南也不一定会去。所以出去的人也不会多,而杂家也就舍了脸面,为你们讨要了五个名额。不过去的地也有好有坏,也要将来抓阄决定。不过你要去和猴崽子们说一声,其他的秀女怎么弄?杂家都不管。但有一女你们一定要选上,而且要评为上上,而且不得收取分毫,也不得怠慢,要把她当成宫中的主子一样看待。要不然,谁要是得罪了她一丝一毫,杂家就会扒了他的皮。”
  “哦?是那家秀丽?”
  “就是田贵妃家的胞妹。咱们这些宫中的大管事都在琢磨着:这次皇爷爷选秀女,可能就是为把田贵妃之妹选入宫中。所以要切记!千万不要惹得皇爷爷不快。”
  “诶!孩儿明白了。”
  田贵妃之父田宏遇府邸。
  “老爷!京中都在传,这次皇上选秀女就是要选淑英。你是否能再多加活动,让把握再大上三分。妾身也让淑英早做准备,再让咱们田府不失一门恩宠。”
  “你懂什么?淑英入宫就是她小时候就定下的事,无需我们多费手脚。可你看看你教的女儿,色艺是天下数得上的,可人情世故却一点儿也不懂。本来我准备等淑英入宫以后,让她的姐姐多加照顾。可秀英却走的早,淑英入宫也不知会被怎么欺压了。哎——!”
  “那老爷!我们该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这些天我就估摸出一个法子,准备带上十万两银子去江南走上一趟,要寻找一些江南绝色,把她们和淑英一起送入宫。”
  “不是这次皇上不挑江南的秀女吗?而且这么多的绝色,不是分了淑英的宠吗?”
  “妇人之见。再分宠,那些女子还不是出身下贱,能在宫中有地位吗?还不是要以淑英为首,让她在宫中地位更高?什么事,都不比淑英的安危还重要。”
  “是,老爷!那您什么时候走?”
  “马上动身。”
  某一年轻科道言官府邸。
  “在此国难当头,皇上不思国事,反而是耽于美色,甚为不是。我等正应上书劝阻,小弟也写了一本谏章
,将在明日上呈。众位如有同意者,可联名、可单奏,一定要阻此股歪风。”
  “我联名!”
  “为兄将会明日同奏。”
  ……
  “皇上登基十五载,也没选过什么秀女,宫中宫女也甚缺,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只要不让阉人狐假虎威、荼毒百姓,我等也不应一概不允吧!”
  “李兄此言谬矣!皇上一旦下旨,那些阉人就宛如虎出笼中,哪里还会循规蹈矩?而且皇上一旦习惯享乐,那将来可能变本加厉,而我辈正应预之而防也。”
  “好好好!你们说的有理,我也联名。”
  在得知了生活上向来比较严于律己,疏于声色的崇祯皇帝忽然提出要增选一批宫嫔以后,朝臣们对此颇不以为然。有些愤青官员甚至还觉得:现在是国难当前,万机待理,皇帝却忽然把心思放在女色上,实在是有失为君之德。于是阁部大臣和言官们一面委婉地劝诫,一面却故意拖延。
  而崇祯皇帝也不好意思为这件事同朝臣翻脸,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把这个选秀女的事件弄了个虎头蛇尾。真是伤心死一批想要趁此良机发大财的太监啊!
  不过了解崇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和田贵妃之父田宏遇,确实也猜测出了崇祯皇帝的心思。田贵妃这个名叫田淑英的小妹,相貌气质都同姐姐很接近,当年在她小时候曾经进宫,很得崇祯皇帝的欢喜。崇祯皇帝还曾经把一支花插在小姑娘的头上,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家的人了。”所以这次选秀女,更多的原因还是体现了一种对田贵妃的思念。
  但这次选秀,也不能排除崇祯皇帝是在多年的振作、失败,终致心力憔悴之后,一时产生了自暴自弃心理。而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不就是置国家大难于不顾,都是纵情于声色的吗?不过崇祯皇帝确实是位“朱坚强”,被大臣们一劝阻,他竟然又振奋起了斗志,投入到无止无尽的烦乱政务之中。
  而田宏遇也没有取消他的江南选绝色之行。之后,他依然花费了大量的银两在江南选购了一批色艺双绝的绝色,而其中最靓丽的就是来自苏州的——陈圆圆。
  开封城郊外,闯营大营中。
  李自成挥手与罗汝才一行人道别。见到他们的远处,他才微笑着摇了摇头,返身回到了作为自己指挥所的,一间逃离乡绅留下的豪宅中。
  而在此时,闯营的各员大将也都在各自的部队中,所以在这豪宅内的书房里,也只留下宋献策、牛金星、李岩等军师。
  一见众军师,李自成就带着些嘲讽语气说道:“那曹操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围城得不到什么好处,就算是打下了开封,他也认为要被我吃了个大头,所以就有些不乐意呢。其实我是这样的人吗?只要给我了开封,就算把城里的财物都给他,那又怎么样呢?”
  “闯王!开封乃是中原重镇,得之可得中原,您可千万别动摇,此乃我们闯营的基业啊!”一旁的李岩立刻规劝道。
  
  第805章
三军师献策
  
  听了李岩的这番话这话,李自成他们都对李岩的一本正经“呵呵”了起来。在座的各位都懂此道理。按照战前闯营的谋划,他们是要把开封城作为闯营未来的“首都”来经营的,所以对闯营来说,开封城完好无损的落到他们的手中,确实要比城中的金银财物或者人口还要重要的多。
  “吴屠夫和左贼那里有什么消息?”因为前面和罗汝才的长谈,虽然一些很紧要的情报会随到随传,可是有些次要的消息就要等会儿上报了。因此,李自成一等到空闲时间,就马上向宋献策他们询问:这两支最靠近、最有实力的官军的消息。
  “都是按兵不动!左贼那里还好一些,探子派过去以后,发现他那里根本没出动的样子。可吴屠夫那里就不知道了,他那里依然是派了大量官军探子在外面缠斗,我们闯营的探子根本闯不进去,所以对那里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宋献策答道。
  “说实在话!我还是最担心吴屠夫那里呢。”李自成皱起了眉,沉吟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