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470

  接着,张献忠在土地岭休兵三天,将夺得的大批粮食、骡马和各种军资运走,随后他自己也回到大昌和巫山交界的大山中,派出一支骑兵去归州界上迎接罗汝才。虽然罗汝才已经听从了他的劝告,发誓不再投降,但是张献忠对罗汝才不敢完全相信,所以必须赶快将罗汝才接回,在杨嗣昌来到夔州之前,一起奔往川北,寻找机会回到陕西,免得被包围在夔、巫之间的万山丛中。
  可当十天后,罗汝才赶到时,张献忠却意外地得到了罗汝才截获的官军的一封塘报。而在这封塘报中,张献忠他们得知:秦良玉亲率三万石砫将士从重庆今夜东来,驰援大昌和夔州,约于二十二日可以开到。
  九月,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农民军突击大宁境内的要冲竹菌坪,秦良玉和张令率部阻截。张令中箭阵亡,所部溃败;秦良玉的白杆兵负隅死战,几乎全军覆没。
  老太太带着少数残卒逃回老家,从此固守乡土,不再出兵作战。秦、张两部失利后,其余川军更加不堪一击。张献忠和罗汝才经达州(今达县)、巴州(今巴中)一路向西,于十一月中旬渡过嘉陵江,攻克了川北重镇剑州(今剑阁)和梓潼,转而向南直逼成都。
  张献忠、罗汝才流动入川,造成明朝上下一片混乱。杨嗣昌不得不离开襄阳大本营,于八月起亲自入川追剿。但他的行营和本标辎重沉冗、人员庞杂,在四川泥泞的山道上进展迟缓,根本追不上迅疾如雷电的农民军,在各处负责堵截的川军又无力抵挡。
  农民军在四川长驱直入,如过无人之境,编了个歌谣说:“前有邵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四川监军道廖大亨),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杨嗣昌一面抱怨川军无能,“蜀兵之脆,将领之愚,至不堪言”,一面急调湖广、陕西各路部队入川。
  但左良玉抱定了不损失自己实力的主意,对接连八次命令拒不执行,后来干脆带上部队进入陕西兴安(今安康),远远地避开农民军。陕西的贺人龙等部也拖拖拉拉,不想入川作战。最后被逼无奈终于入川,打了几次败仗,就再也不敢同农民军正面接触。
  而朝廷中四川籍的官员和四川的地方官却为了张献忠的这次入川大肆诋毁杨嗣昌,说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杨为武陵人,明代属湖广省)故意驱敌入蜀,以邻为壑。
  杨嗣昌连日在山间奔簸,得到的却只有前线不断失利的坏消息和四川官绅的恶言恶语,真是气极败坏。他把失败归罪于川、陕等处的官军,攻劾他们堵剿不力。
  为此,对杨嗣昌绝对信任的崇祯皇帝把邵捷春逮捕治罪,最后斩首于西市。陕西总督郑崇俭被革职,后来也被问成死罪。但就在明朝方面一团混乱的时候,张献忠和罗汝才却连克什邡、隆昌等川中、川南州县,于十二月初攻陷了川南的重要城市泸州。接着又返师向北,破仁寿、逼成都、陷德阳,绕道川北东渡嘉陵江,在崇祯十四年初拿下巴州、通江,最后沿着长江北岸胜利出川,重新回到湖北。
  
  第731章
猛然出现的李自成
  
  张献忠、罗汝才部在四川千里大游行,攻克十几座州县,队伍日益壮大。杨嗣昌惮心竭力调兵遣将,围追堵截,最后损兵折将,一无结果。
  造成这种局面,除了诸多客观因素,所谓大势所趋之外,也有杨嗣昌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郧阳抚治王鳌永曾经上疏论杨嗣昌说:“嗣昌用兵经年,不能荡平贼寇,并非谋虑之不长,正因其操心之太苦。天下事,总挈其大纲则易,事事用心则难。何况贼情瞬息万变,今数千里征伐机宜,一切尽出嗣昌一人之手,文牒往返,动辄旬月,号令与事机违背,无怪乎战败之报屡闻。……臣以为嗣昌之统驭诸将,不必人人授以机宜,只需核其机宜是否确当,执其要领,去其繁琐,决策奇谋以制胜。何至于迁延岁月,老师糜饷?”
  王鳌永对杨嗣昌的评论还是公允而有见地的。在自以为是、事必躬亲这方面,杨嗣昌确实同崇祯帝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在明末诸臣中的确特别聪明干练,但这种聪明干练也正是造成千里转战,调度失灵,将帅不和,军心涣散的重要原因。
  而崇祯皇帝总是喜欢那些在某些方面同自己有内在一致性的臣子,对于这个杨嗣昌又难得信任到了实处,当然听不进王鳌永一类的话,因而降旨对他进行申饬,仍然鼓励杨嗣昌继续我行我素。杨嗣昌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仍然事无巨细一管到底。到崇祯十四年春天,战局终于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
  张献忠和罗汝才的这次入川,完全打乱了明军围剿农民军的部署。而在这时候,因为大批的明军调到辽东作战,中原的官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而被张、罗联军这么一搅合,中原围剿农民军的形势完全就颠倒了过来。所以说,张献忠和罗汝才这最后一次联合作战,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也给了其他各条战线的农民军以有力的支持。
  而在此时,趁着汝宁军的收缩战线,革左五营也运动、隐藏在了大别山地区。而见到了四周没有什么明军能够威胁到了他们,他们也将快蠢蠢欲动了。
  而就在杨嗣昌正跟在张献忠、罗汝才的后面在四川进行千里游行的时候,另一支农民军在沉寂了两年多之后,又突然出现在河南地区。那就是李自成的部队。
  李自成部自崇祯十一年初潜伏于川、陕、鄂边界山区,一直没有动静,明朝朝廷一般都认为这股农民已经彻底被歼灭,朝野中也流传着李自成已死的消息。但到了崇祯十三年冬季,李自成所部却奇迹般地再现,在河南西南部的淅川、内乡骠驰而过。
  而李自成的出现,立刻体现出他巨大的号召力,各地的盗匪终于有了主心骨,他们与大批的流民一起纷纷地投入到李自成这股农民军中去。
  最初到河南,李自成的队伍不过千余人,没过半个月,就已经过万人。一月出头,达到了几万。这年十二月,李自成攻破了鲁山、郏县、伊阳(今汝阳)、宜阳、永宁(今洛宁)等县,把整个豫东地区搅得天地翻覆。
  而明廷也对李自成的出现完全是猝不及防,豫东地区也是明军防御最空虚的地方。就是汝宁军也对李自成的出现完全是措手不及。
  在这时,汝宁军依照吴世恭预定的计划,准备在张献忠、罗汝才回返湖广以后,趁着他们与革左五营的遥相呼应,来个大范围的击溃、追击战,以此来获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所以汝宁军也已经在均州、南阳,以及汝宁南部地区集中了兵力,就准备找准时机出兵呢。没想到汝宁军的主力在南方,而李自成却突然出现在北面,这让汝宁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只能把一部分主力转移到汝宁、南阳和归德北线,防止着李自成这股农民军向着自己的控制区蔓延。
  于是这么一来,汝宁军根本没能力在短时间在北线出击,而汝州知州燕兢在听闻汝宁军把汝州的屯田庄子人员撤退以后,他毫不犹豫地弃城而逃,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汝宁。
  不过在这时候也没人管燕兢的弃城之罪了。正月十九日,李自成部数万人开始围攻豫东重镇洛阳。洛阳不但是历代古都,聚集着中原精华,而且是控制关中和襄、郧两个方向战守的军事要冲,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洛阳又是明宗室福王朱常洵的驻地。而这个朱常洵就是万历帝和郑贵妃生的儿子,万历帝曾经为了想要改立他为太子同朝臣们闹得不可开交,后来改嗣的计划虽然失败,万历帝却给了这个分封在洛阳的宝贝儿子一笔巨大的财产,其中仅土地一项就达二万顷,此外还有大量的盐税、商税的常年收入。
  这个福王号称富甲天下,而且同当今天子枝脉最近。他是崇祯帝的嫡亲叔父,又是嫡亲叔父中最年长的一个,因而在几十位宗室亲王中地位最为尊贵。由于有这样一位亲王住在城里,洛阳的政治意义更是超出寻常。
  可是洛阳城的守御却近乎于个笑话。洛阳总兵王绍禹在河南领兵军将之中颇有名气,不过这名气可不是行军布阵地本事,而是克扣军饷的能耐。别人是克扣六成,他这边是克扣八成,然后还有一成发给亲兵。剩下的那一成才给洛阳城地士兵,所以这王绍禹有个绰号“王八成”,很来逐渐地省略,把那个“成”字去掉,就变成“王八”了。
  因为其部缺粮缺饷,军心涣散,再加上王绍禹此人除却贪鄙之外,也没有什么能耐,所以各任总督再怎么抽调河南兵马,也抽不到他的头上,所以本来这坏名声倒也成为了一道保护伞。可没想到现在李自成已经攻打到了洛阳城下。
  而洛阳城中的士兵们因为总兵王绍禹克扣军饷,几次鼓噪哗变,反倒是成了洛阳城内的大害。所以在这危难时节,洛阳知府等城内官员为发饷的事情真是愁白了头。
  
  第732章
连连震惊
  
  而洛阳城的产业却大部分都是托庇在福王的名下,动不得,也收不上税赋来,城外地各处,差不多全部是福王的王庄产业,也是无钱收上来。这情况比四川还差,就是想收税,也没有下嘴的地方了。
  没办法,只有请富甲天下的福王他老人家漏漏手指缝了,他再怎么吝啬,总得花钱保自己的王府平安吧!于是城内的官员就找上了福王府。
  可福王就是不愿意花一分银子来给守城地士兵发饷。福王的理由也很充足:那是朝廷的事,又不是孤家里的事,凭什么要用孤的银子来养朝廷的军队呢?
  这理由确实很充足,福王真是“公私分明”的典范啊!
  直到李自成大军围城,出现了好几次险情以后,福王朱常洵这才不情不愿地拿出了几万两银子发饷。可好笑的还在后面,银子拿出来,王府的管事太监按常例扣了一道,洛阳知府等人按照常例扣了一道,总兵王绍禹又是按常例扣了一道,到士兵手里可就所剩无几了。真是自作死不可活啊!
  就这么不把士兵们当人看待,那守洛阳城的士兵会让福王和城中的官员再做人吗?
  二十日晚,围城攻打的农民军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大声的鼓噪起哄,城墙上守卫地官兵在下面农民军地鼓噪下,杀死了城头上督战的军官和文臣。
  总兵王绍禹十分机灵,加上小宇宙爆发领悟了轻功跳城墙逃生,而那些官兵们则打开了洛阳城地西门,农民军蜂拥而入,福王和世子朱由崧听到城破之后,失魂落魄,无处可去,到最后只能是去往福王府毗邻的迎恩寺中躲避,当天福王朱常洵就是被闯军搜了出来。而世子朱由崧寻机逃脱。
  接着的场景就是耳熟能详了。虽然福王连连磕头请求饶命,但李自成又怎么会放过他呢?李自成对福王说道“你身为亲王,富甲天下,正当如此饥荒,却不肯分发一分一毫财产赈济百姓,你是个奴才。”
  接着李自成命令先打福王四十大板,然后枭首示众。还把这个肥胖不堪的福王身上的肥肉割下来和着鹿肉用大锅煮了,一同下酒,号称“福禄酒”,进行了虐杀。而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也同样在城陷后被杀。
  李自成在攻克洛阳,占据福王府后,把王府中大批的粮食、物资和银钱发放给附近的饥民,用以赈灾。各地的百姓听到消息纷纷赶来洛阳,官道上络绎如流水,日夜不绝。而在十天以后,李自成的农民军也一下子膨胀到了七十几万。
  是的,没看错!从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入河南时的千余人马,在短短两个月以后,膨胀到了七十几万。
  二月初二,李自成决定趁巡抚李仙风和总兵陈永福率军救援洛阳城之际,开封城防空虚,领兵急进,准备利用这机会拿下开封城。
  二月初六,闯军地五千骑兵和六万劲卒到达开封城下,开始围攻,相对于洛阳城防的糜烂,开封城毕竟是一省地首府所在,开封城又是天下间有数的大城,防范上到颇为的得力。再加上城中的周王又大肆赏赐,所以在巡按和知府的率领下,全城的壮丁都动员了起来,在城墙上死命的固守,直到二月初九,这开封城也没有被攻下。
  等到这时,巡抚李仙凤和河南总兵陈永福已经是率兵赶回,虽然这支明军只有九千出头,但陈永福常年与农民军作战,部队的粮饷供应又有保障,所以这支部队可谓是河南最强的一支官军(不提吴世恭的汝宁军)。因此,面对李自成带来的闯军精锐,他们也丝毫不惧。
  虽然总兵陈永福是绝对不敢率军与闯营野战的,但他们在开封城西关入城,重新布防以后,已经是完全稳固了开封城的防御。而闯营在开封城外挖掘壕沟,构建工事,准备长期的围攻开封城,洛阳福王死去的余波没有消散,闯军围攻开封的消息再次震惊天下。
  而到了这时候,开封城内的周王和官员们也不能够无视汝宁军了。他们接连派了三批信使,向汝宁军哭诉求援。到了最后,答应只要汝宁军出兵,就先给二万两开拔费,如果解了开封城的围,再给十万两。而这些银子基本上都是周王府拿出来的。福王的被虐杀,确实把周王给吓坏了。
  留守汝宁的邓启帆和薛永利这些官员在商议以后,也觉得应该消除李自成的威胁。毕竟李自成的闯营离汝宁、归德太近了,所以要保住开封城,绝不能让李自成的闯营势力进一步的膨胀。
  于是薛永利就逐渐地集中了汝宁军主力三万四千人,把他们向着汝宁的北部调动。可还没等出兵,另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张献忠率部进入湖广后,在正月里先攻占了兴山县,当他听说襄阳城防空虚,就带领轻骑奔驰三百里赶到襄阳附近。之后,张献忠先派人假冒官兵先混入城中,于二月初四日夜里举火为号,里应外合,趁着襄阳守军大乱,突袭成功,占领了这座围剿农民军的大本营。
  而在襄阳城内也住着一位宗室亲王——襄王朱翊铭,按辈份是崇祯帝的族祖,同样被农民军活捉。
  张献忠对待这位亲王与李自成对待福王略有不同。他把襄王带到襄王宫里,给他斟了一杯酒,对他说:“我要斩杨嗣昌的头,但杨嗣昌远在四川,今天只好借亲王的头来让杨嗣昌以失陷藩封之罪伏法。亲王还是努力喝了这杯酒。”襄王的下场当然还是被斩首,襄藩宗支中的贵阳王朱常法等也一起被杀。
  接着,张献忠在襄阳同样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发放的赈灾银达五十万两,数额远远超过崇祯朝任何一次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而张献忠的这一举动同样取得了湖广广大百姓的诚心拥护,他的部队也一下子膨胀超过了五十万。
  因为湖广的明军主力,要么随着杨嗣昌入川剿匪,要么跟随着左良玉在陕西躲猫猫,躲开杨嗣昌的指挥,所以湖广的防御是一片空虚。
  因此,武昌及其附近地区的官府是大为震怖。他们马不停蹄地来到汝宁泣血恳求,就是要汝宁军出兵,解了他们的危机。为此,武昌等地的官绅承诺出资八万两。
  这一南一北两大农民军集团的出现,就让汝宁军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要权衡一下,该首先解决哪一方向的农民军。
  可就在这时,受到了李自成、张献忠两大农民军辉煌战绩的鼓舞,躲藏在大别山的革左五营也立刻大张旗鼓了。他们开始向着东面运动,而南直隶等地受大旱灾影响的难民也纷纷来投,很快就膨胀到了三十几万。
  而这股农民军虽然人数最少,但可以威胁到凤阳和南京,再加上他们身后又有张献忠的跟随、支援,所以立刻造成了南京城的恐慌。
  于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再次领军出征,率领着黄得功和刘良佐两支官军共四万多人,要阻截住革左五营的东犯。可他深怕兵力不足,又不可能调动驻守在凤阳的重兵,于是也把目光对准了汝宁军。
  而南京城和扬州城确实富裕,为了说动汝宁军合围革左五营,并切断革左五营和张献忠部的联系,他们也派信使疾驰汝宁,承诺只要汝宁军出兵,就支付给报酬十五万两。
  在一时三刻之间,汝宁军顿时成为了周围地区的香馍馍,各地官府争先恐后地要求汝宁军去做救世主。
  可是邓启帆、薛永利他们也被突然出现的状况给搞蒙了。就在半年之前,农民军中有名的张献忠、罗汝才还在四川,当时张献忠才几千人马,罗汝才堪堪超过一万;革左五营躲在大别山,五营人马加起来还没有一万;李自成更是以为他挂了呢。
  可一转眼,李自成有了七十多万,而且就在汝宁北面的开封城;张献忠有了五十几万,而且就在汝宁的西南襄阳城;革左五营有了三十几万,就在汝宁的东南,再加上罗汝才,他的兵力也膨胀到了四万多。罗汝才这次又与张献忠发生了不和,他再次与张献忠分手,正在往与李自成汇合的路上呢。
  要知道,罗汝才的兵力一直维持着一万至四、五万之间,他向来是以质取胜的,所以他的真实实力一点儿不比其他三路农民军差。
  怎么会这样呢?虽说汝宁军制定的是养寇自重的政策,可是根本没想把这寇养成巨寇啊?而且现在这些巨寇都是围在汝宁、归德周围,给了汝宁军以巨大的威胁。
  而在这时候,汝宁军就一定要做出抉择了。他们不可能分兵三路,三面开战,所以一定要决定一个首先攻打的目标。
  可还没等邓启帆、薛永利他们商议出来个一二,又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到了汝宁,而这一消息也完全使得五省围剿农民军的明军指挥系统完全瘫痪。而那个消息就是——总理杨嗣昌自杀了。
  
  第733章
杨嗣昌之死
  
  洛阳、襄阳两城的失陷和福王、襄王两藩的被杀,也标志着杨嗣昌督师围剿的彻底失败。他是在匆匆赶回湖广之后才接连听到这两个如同炸雷一般的消息的。到这时候,他已经完全绝望了。
  几个月在四川奔驰于军旅之中,早已使杨嗣昌疲惫不堪,出川时已是重病在身。他回到湖广后乘船先顺江来到荆州(今江陵),住在郊外的沙头市(今沙市),本来想休养一下再图进剿,但立刻就听到襄阳传来的噩耗。
  杨嗣昌作过兵部尚书,深知失陷藩封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何况督师一年多来,劳师耗饷,流寇反而大炽,这本身也足以致任何一位军事统帅于死地了。他又为没能平定内乱,不能报效给了自己极其特殊恩宠的皇帝而痛心。
  于是杨嗣昌就在写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沉痛而又无奈地说:“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一切都已无望,只有以一死来报皇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