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0

  也就是说,汝宁军一定要给那些士绅一个交待。否则的话,以后汝宁军将会付出加倍的代价来弥补这个裂痕,甚至会完全失去大部分归德府地方的控制。这种结果简直就是让汝宁军自断一臂了。
  但更可怕的还不仅仅如此。如果那路农民造反军不在归德府城下纠缠,直接绕过府城开往铁三角地区,再配合东路来攻的农民造反军,那铁三角立刻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了。
  我们已经知道,堡垒群的防御并不是一个个堡垒孤立地建造在那里的,而是需要一支机动的部队支援游击进入堡垒群的敌军的。
  可现在能够机动的部队只有钱绮率领的归德军团一千七百多人,而且他们又要面对着腹背来攻的农民造反军。所以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这支机动部队也撤入堡垒,保存住自己的实力并加强堡垒的防御。可这么一来,铁三角将会完全失去抵御敌军的作用。
  可这么一来,合兵一处的农民造反军二十万大军就根本不需要攻打铁三角这三处堡垒,他们只要“呼啦啦”地冲入汝宁府,那汝宁军的根本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现在的汝宁军已经不是要考虑剿灭农民造反军的问题了,他们应该选择把汝宁军的主力撤回汝宁府,依照农民造反军的动态,从内线出击,维持住汝宁军控制区的安宁。
  可这么一来,马上又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从眼前的这三十万农民造反军的眼皮子底下安全撤退。那也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立刻决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三十万农民造反军打垮,接着急行军回汝宁迎战另外两路的农民造反军。
  可吴世恭最痛恨的就是决战了。现在这情况,对面的农民造反军肯定不会乖乖地列阵野战的。面对汝宁军的火器和骑兵,他们一定会依靠大营并修建大量的工事与汝宁军殊死搏斗的。
  不过就算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就算汝宁军是攻打坚固的大营,吴世恭也坚信自己的汝宁军一定会获得大胜。可这么一来,汝宁军也肯定避免不了重大的伤亡。
  而这也涉及到了汝宁军的另一个软肋。
  现在汝宁军的每一名兵丁在参军以前都受过基础的军事训练。而吴世恭也统计过,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兵丁,需要他们在护庄、护路队里,以及在汝宁军军中训练长达将近一年的时间,而炮兵和骑兵这种技术兵种的训练时间将会更长。所以每一位兵丁对于吴世恭来说都是相当宝贵的。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为主要的还是财政问题。
  在这次出征以前,吴世恭连同邓启帆与内书房的那些账房算了一笔帐。首先这次汝宁军是全军总动员,吴世恭估计此次作战的时间将会在三个月左右。所以这双倍军饷的开支,就要多支付出近十万两银子。
  而另一个大头就是伤亡兵丁的抚恤。虽然在军官基金会中有专项的遗族基金,但汝宁军自己怎么样也要准备好一批土地和银子作为伤残兵丁的抚恤,而这个极限就是汝宁军的伤亡不能够超过二千人。
  可是就算这样,汝宁军在未来两、三年内也着实要过些苦日子。汝宁军的储备金和四海钱庄的储蓄也将要完全动用,可能还要向地方官府募集一些,向士绅大族借贷一些。在未来几年中,扩军是肯定不用想了,连这次作战损耗的装备和马匹都很难补充。
  当然也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让兵丁们放开手脚去抢掠,用抢掠所得替代那高额的军饷。
  可是这么一来,汝宁军长期培养的严格纪律将会荡然无存;在地方上形成的良好口碑也将荡然无存。连汝宁军的向心力也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现在的汝宁军为什么有着极强大的凝聚力,除了有着共同的利益以外,汝宁军全军还有着高尚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如果出现了象流匪、鞑子和其他明军一样的抢掠行为以后,未来维系汝宁军的将只有利益了。
  可是如果只是比利益,汝宁军怎么样也比不过朝廷和鞑子,就是农民造反军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至少他们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抢掠,那肯定也会消遥自在的多。那么最后吴世恭练出汝宁军这支强军倒成为了为他人做嫁衣了。
  更显而易见的是,习惯了抢掠的汝宁军战斗力也将会大幅度的下降。再怎么说,一支一门心思作战的部队总要比分心抢掠的部队强大的多。
  吴世恭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同僚和下属的高尚品质上,尤其是他在前世还吃过这么大一个亏。虽然吴世恭的想法有些阴暗,可是却胜在保险。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吴世恭绝对不会让汝宁军走上这一步的。
  在先前的作战中,汝宁军对伤亡的控制就很好。一共才伤亡了二百出头。由于都是获胜控制了战场,所以到现在为止,汝宁军中阵亡和残疾的兵丁才有六十几人。
  而原先吴世恭估计只要耐着性子慢慢磨,最多只要伤亡五百就能够剿灭掉对面的农民造反军。可现在却一下子变成强攻了,那伤亡的数字也将要完全失去了控制。而接下来还要与其他两路农民造反军作战呢。
  
  第439章
诈降还是真降
  
  想着那如山一般的财政开支,吴世恭感到有些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可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得如此,那也就先下决断,走一步看一步了。
  于是想明白了这一切的吴世恭立刻下令道:“都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休整一天,后日全军出击,彻底击溃对面的陕匪。勇子你也暂时不要走了,参加完后日的战斗后再说。妈的!老子是铁锤砸豆腐,就来这一锤子买卖啦!”
  “啊!?”那些军官们都是惊呼出声。
  吴世恭环视了一圈,接着解释道:“刚得到密报,北路入山西的陕匪又绕了一圈回来啦!他们可能很快进入归德府,所以我们要尽快消灭对面的陕匪,接着赶去归德去救援。所以在后日的作战中你们的动作都要快,不要怕儿郎们的伤亡了,就是要彻底地把对面的陕匪打垮。都明白了没有?”
  “诺!”军官们立刻都是立正领命。
  等到军官们都下去以后,吴世恭待在空无一人的大帐内,想起了那位摆了自己一道的左良玉,忍不住开口骂道:“这个王八蛋!”
  可这时候的吴世恭并不知道,其实北路和东路的农民造反军比他估计的还要强大的多。北路的农民造反军虽然见到了张应昌、曹文诏部就闻风而逃,可是他们的实力却一点儿也没有受损,甚至得到大批流民的投靠以后,他们的总人数很快就超过了十万人。而当他们渡过黄河向归德府前进的时候,来投靠的流民数量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东路的农民造反军中更有着高迎祥和罗汝才这两支强军。罗汝才的部队一直是农民造反军中数量比较少的一支,到现在为止才有三万出头。可其中却有着两万多三边出身的老兵,所以一直以来,罗汝才的部队都是农民造反军中野战能力最强,流窜速度也最快的部队。
  而高迎祥部队中三边老兵的数量虽然少一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可胜在他军中青壮劳力多,很多青壮还是矿工出身,这种青壮凑起来的总人数也有着四万多人,配合三边老兵,其实这支东路农民造反军的战斗力已经是超过吴世恭对面那三十多万人的部队啦!
  不过人生精彩之处就是在不断的有着意外。现在的吴世恭是在为家里而感到担忧,可南路的农民造反军那些首领们却正在为眼前的局面而感到担忧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倒说个妥善的法子出来啊?如果真的没有法子,我看我们索性向对面的官狗投降得了!”左金王贺锦愤愤地说道。
  做为在长期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老军武,这些农民造反军的首领战场嗅觉都是相当灵敏的。只和吴世恭的汝宁军交手了几个会合,他们就把吴世恭的作战意图摸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在今天晚上,八大王张献忠诚邀各营首领议事,想要议出个解决面前困境的方法来。可是各营的首领赶到张献忠的大帐以后,张献忠本人却没有出现,而这些首领却在大帐中自己争论了起来。
  而面对自己的意见被一一否定,左金王贺锦忍不住发起了牢骚。可他的牢骚话却一下子给了其他首领一些启发。
  一旁的横天王立刻询问道:“那我们再诈降一次啊?”
  “得了吧!这诈降计也要看是对谁用?”革里眼贺一龙立刻反驳道,“你们以为对面的是满脑子书虫的文官啊?那里带兵的可是一位武官。我们诈降过去了,他把我们的家财一收,接着把我们的脑袋一砍去邀功,难道我们到阎罗王那里去告状啊?别诈降变成了送命啊!”
  因为自己所提出的建议就是被革里眼贺一龙反驳得最多,所以这次看到贺一龙又开口反驳,贺锦就压不住火气了,他高声叫道:“那我们就真投降。反正也就是当兵拿饷,到哪里不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啊?有我们这么多人投靠上去,我就不相信对面的明将不会眼红。”
  革左五营虽然是以革里眼贺一龙和左金王贺锦的绰号首个字联合组成命名的,但是这俩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好。除了一山难容二虎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俩人的出身和背景是大相庭径。
  革里眼贺一龙就如同很多农民造反军首领一样是出身赤贫,家中亲属也在他造反前后基本上死了一个干净。
  可左金王贺锦却是乡间土财主之子。只是因为他向来喜欢结交游侠,也就是当时的黑社会头目,所以在陕西农民造反风起云涌以后,被推举为他们那里的农民造反军首领。
  因此,贺一龙对于明朝朝廷是深恶痛绝的,完全与朝廷是种势不两立的态度。而贺锦造反的态度却并不坚决,只要能够给他带来荣华富贵,他并不介意真的投降朝廷。
  而这俩人的态度也使得革左五营中隐隐的成为了两派,不是其余的三位首领——老回回马守应,改世王刘希尧和乱世王蔺养成从中斡旋,可能这俩人早就分道扬镳了。
  可是在现在,因为那三位首领并不在这路农民造反军中,再加上汝宁军带来的压力太大,这让这俩人都有些心焦气躁,因此使得这俩人在商议中也多次口角了起来。
  所以听了贺锦的话,贺一龙立刻大声嚷道:“谁敢投降官狗?我老贺马上与他势不两立。也就是和对面的官狗拼了,就算我们没个好下场,都造反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早就赚回来了。”
  “要拼你去拼!”贺锦也是毫不示弱,“放嘴炮谁都会,有机会拼我们这些弟兄也都会拼。可都不能够靠近对面的明军,就被他们用火炮和火铳打了回来,这种憋屈的死法有几个弟兄愿意上啊?刚开始造反的时候我们都只是为了一口吃食,可是到现在都家大业大了,为什么不能够奔个好前程呢?难道一辈子都过这种把自己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日子啊?除非你想去坐龙椅。可我看你贺一龙也没这个命。”
  见到了贺一龙脸上青筋爆出,右手已经握在了刀柄上,那些首领连忙上前把俩人隔开。横天王还劝说道:“都是自家弟兄,有什么事都可以有商有量的嘛。都消消气!消消气!”
  太平王也在一旁劝说道:“我们的粮草还够,还能够支持住个把个月,还有的是时间商量嘛!冷静一下!冷静!”
  在那些首领的劝说下,俩人也冷静了下来。不过这时候的场面就有些冷场了,那些首领也都是想着各自的心思。说实话,在一开始造反的时候,那些首领确实想的不多,也就是想要自己活下来。可到了现在,各自的前途确实也需要考虑了,所以他们其实基本上也都比较赞同贺锦的意见。可是由于贺一龙的竭力反对,他们也只能够暂时沉默不语了。
  而能够成为农民造反军的首领,贺一龙的脑子也绝对不会笨。冷静下来的他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占了少数,因此在沉吟了一会儿以后,他就主动对贺锦很诚恳地说道:“我老贺全家十七口,或饿死、或被杀,现在就是我孤身一人,所以有些话就说得有些过分,贺锦兄弟听过以后可别动气啊?”
  见到贺一龙主动认错,贺锦也连忙接受贺一龙的好意:“贺大哥说的是哪里话啊?我们都姓贺,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贺字来。再有什么结果,我们在座的弟兄也都是同进退。谁敢单干也就不要怪我们弟兄翻脸不认人。”
  “对!”,“对!”,“对!”。场面上立刻缓和了起来。
  
  第440章
听取介绍
  
  革左五营的每个营在农民造反军中的实力都是中等的,可这五位首领之间虽然也有些矛盾,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比较会忍让的,也知道抱成团以后他们的势力比较大,所以在以前的作战中这五营兵马都是守望相助的。
  所以在农民造反军中,除了高迎祥、张献忠和罗汝才这三大势力以外,革左五营也已经成为了第四大势力。
  就在这时,张献忠领着一个人姗姗来迟,见到张献忠,有位首领就埋怨道:“八大王!你叫我们都过来,自己却怎么样也不出面,这也有点太不够意思了吧。咦?你身后的这位兄弟是谁啊?”
  这时候农民造反军内的规矩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听到了这位首领的玩笑话张献忠也只是笑笑,当他听到询问身后的人的时候,就立刻向众位首领介绍道:“这位是冯为康冯大柜,是这次在河南投靠我们义军的。他知道对面的官狗的情况,所以这次兄弟就自做主张把他也带了过来。”
  “其实刚才我老张就在后帐,也听到众家首领有些分歧。不过我正听着冯大柜的介绍呢,所以晚出来的一会儿,现在就让冯大柜再给众家首领介绍一遍吧。”
  既然被称为大柜,这冯为康肯定就是一个土匪头目。不过冯为康这股土匪并不是流匪,他们是由河南当地大族背后支持的一个土匪山寨。
  冯为康本人也是大族一个犯事的子弟,手下的骨干也大多数是大族里的人,所以这股土匪除了做些打家劫舍的事以外,主要的作用就是保障自己大族的安全的。
  也鉴于此,山川司也曾经卖过一些二手兵器给冯为康,有过一些接触,再加上冯为康是本地人,所以他对汝宁军的情况也就是多少了解一些。
  可是这次好死不死的,这个大族和冯为康的山寨正好处于农民造反军的行军路线上。按照族中的指令,冯为康索性投靠了农民造反军。
  其实这也是古代大族自保的不二法门。多方投注,不死押一方。就算一方得势一方失败,大族中的大多数也总能够保全下来。要不是汝宁军的距离有些远,汝宁军的崛起速度又快了一些的话,说不定冯为康的这个大族也会派人参加汝宁军来投注的。
  于是那些首领们立刻很亲热地向冯为康行礼,而冯为康也手忙脚乱地回礼。一番礼节以后,冯为康开始叙述起来:“各位首领!各位大王!在下已经落草了近十年,承蒙河南江湖绿林道上的朋友抬爱,也让在下在河南闯出了一个名号!”
  面对着这么多天下闻名的巨寇,身为土匪首领的冯为康一开始的话也说得有些结结巴巴。可是当正式叙述起来以后,他的心情也逐渐地平静了下来,语速也恢复了正常。
  “对面的那支明军就是汝宁营,他们自称为汝宁军,从名字就可知这是守卫汝宁府的官军。不过在下的地盘和汝宁府是一北一南,很多东西都是在下听说的,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恳请各位大王海涵!”
  “无妨!无妨!”
  “那你就把你所知的快些说出来吧!”
  ……
  性急与不性急的那些首领纷纷说道。
  冯为康接着一拱手,说道:“本来河南也与天下一样,官府和绿林都是各有一片天。可是近几年以来,南面绿林道上的朋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后来才得知来了一位吴将军,绿林道上的朋友称他为吴屠夫或者吴魔王的。”
  “那吴屠夫先是在归德卫做了一个千户,把那里的绿林朋友和私盐贩子等都杀了一个精光,最可怕的是当时圣灵会几万人造反,都被这吴屠夫杀干净了”
  “接着吴屠夫调任到汝宁府做武官,对那里绿林道上的朋友也是如此,使得他们纷纷向北逃。之后吴屠夫就接管了那些朋友的地盘,自己贩盐经商,赚的是湖海一样的银子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