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470

  而且影响不仅仅如此,明朝的织布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江南地区,内地的织布业都是处在一种雏形的状态。而汝宁马家织布工坊却填补了这个空白。到了最后,附近陕西、山西和湖广地区的商人也向马家织布工坊大量定购,贩卖以获取暴利。
  因此,马墉迅速地从勉强同意到支持,最后到了大力支持。织布工坊的规模也从百架织机增加到几百架,最后规模到达了上千架。
  又因为后来能够从济民垦荒商行采购到本地棉花,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再加上可以转手贩粮获取收益,马家立刻从松江府的巨富之家转变成为了明朝南方的巨富之家。而汝宁府也成为了马家另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还不仅仅如此。后来在马墉亲自到汝宁府拜访了吴世恭以后,立刻发现了汝宁军颁布的《专利法》的妙处,他立刻把江南织布印染行业,以及很多行业的技术申请了专利。
  所以在短时间内,在汝宁军的控制区中,马家的商品完全在《专利法》的保护下得到了排他性的销售,再加上马家也对江南同行完全封锁了汝宁军招商引资的消息,所以在短短几年内为马家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但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江南马家的竞争对手好不容易得知马家暴富的原因以后,他们立刻目光敏锐地发现了汝宁府这块乐土,于是他们或和马家联合,或独自到来,在汝宁府开设了大量的工坊。而整个完整的工业链也逐渐地在汝宁府建立起来了。
  不过大批富商的进入也带来了很多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当时马家把很多其他富商独有的技术都申请了专利。这在后面也引来了一系列官司,搞得负责民政的邓启帆是焦头烂额。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本来有些简陋的《专利法》得到了大大地完善,以致于到了最后,由于大量的商业纠纷案件的调解判决,汝宁军这里最终出现了《商法》的雏形。
  安定的环境、巨大的市场、完整的工业链、低廉的人工、完善的法律保护、可控的税收、基本上没有陋规和侵占民财行为、有效的金融支持……,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汝宁府产生了财富积聚效应。
  而且那些大商人还积极地参与了汝宁府本地大量的商业行为。比如通过证券交易所投资和投机,比如与济民垦荒商行合股成分号出外垦荒。因此在本时空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豫商集团。
  而在这个织布工坊成立以后,汝宁军负责商业和招商引资的袁行山、张学斌立刻发现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他们立刻把吴世恭这种抛砖引玉的招商方式总结成了经验,并下发到了汝宁军各个地方官员手中让他们学习。
  从此以后,各个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招商政绩展开了大搏杀,很多优厚的招商条件都被抛出来了,这也使得汝宁军控制区内的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大发展。
  宣传司司长付文斋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新的宣传点,他着重宣传了吴世恭为了让投靠的流民安居乐业,不惜白白付出自己的土地和财产的行为。
  这让吴世恭在汝宁本地的威望进一步高涨,也使得投靠的流民对吴世恭感激涕零。有些好笑的是,吴世恭在内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汝宁军控制区外,一些乱匪流民因为吴世恭的大屠杀而形成了吴世恭是一位屠夫的形象,而崇祯皇帝和朝廷官员也认为吴世恭是一名贪财好色,残暴无良的武夫。
  可是在汝宁军控制区内,读书人认为吴世恭是读了圣贤书的圣人子弟;地方士绅认为吴世恭是他们的贴心人;而就是那些最低等的家奴,也认为吴世恭是一位仁心深厚,仗义疏财的大好人。
  至于吴世恭的家人和汝宁军自己嘛!汝宁军因为自己的地位大量以汝宁军本部和官员基金会的名义参股了大量的产业,使得汝宁军的财政收入和官员的收入得到了爆发性的增长。而底层退役的老兵也获得了一批土地或者一大笔安置费。
  要知道,如果没有汝宁军这个团体,那么这些人以后也将不会再有这笔收益,所以汝宁军这个政治团体团结得更紧密了,所以说,以经济利益组成的团体那就是最牢不可破的,这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呢?
  而吴世恭内宅夫人们在赵如雅的参谋下,与汝宁军的官员、本地官员和士绅也大量投资了各种行业,这也使得他们的私财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所以到了最后,吴世恭控制区内形成了铁板一块,所有人到了最后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吴世恭的领导。
  当然,也不是没有杂音的,总有些朝廷命官不愿意自己的权力被汝宁军剥夺,可是他们立刻受到了自己的上司、同僚和大量参加了汝宁军文官系统和内务司的小吏、衙役的排挤冷落,以致于最后连一两银子的常例都收不到,每天也只能够待在衙门里数着地上的蚂蚁,盼望着早日任满调离这个鬼地方。
  而工业和商业的活跃,也大大地缓解了汝宁军安置流民的压力。到了后来,那些商人为了商业的发展主动造桥铺路,帮助汝宁军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出粮出银开设垦荒庄子,为汝宁军解决了大批安置流民的费用。
  而且那些商人也各显神通,通过与他们有关系的朝中官员,为吴世恭拉了许多上层关系,使得后来吴世恭的前进道路也平坦了许多。
  而山川司也趁机得到了大发展,他们终于不限于汝宁、归德等地了,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把山川司的蜘蛛网伸了出去。
  汝宁军的财政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致于最后汝宁军逐渐地财大气粗起来。只是迫于种种客观原因,在一时三刻内汝宁军也不能够再次大扩军了。
  可是由于建立的大量的护庄队,又储备了大量的兵器和粮草,汝宁军的后备兵源也极聚膨胀,他们的兵源结构也逐渐的合理,在总动员之下可以快速形成一支让人张目结舌的大军。
  在事后,唯一让吴世恭有些头疼的是杨狗蛋的老婆。说实话,这位杨氏在汝宁军中的能量甚至超过了杨狗蛋和杨如松。因为在汝宁军刚成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曾经受过杨氏的关心,后来又有大批的汝宁军军官的婚姻是由她介绍的。
  因为这次吴世恭把汝宁军原先的织布工坊和被服工坊交给马家管理,杨氏认为这是吴世恭对她管理不善的惩罚,因此她躲在自己家中闭门不出闹情绪了。
  得知情况以后,吴世恭立刻派李馨带着礼物到杨家安抚杨氏,可那杨氏依然很倔强,不依不饶地要拿出一千两银子购买这两家工坊的一成股份,要表示出自己与这两家工坊共存亡的决心。
  吴世恭有些哭笑不得,他立刻在内书房下又成立的一个妇孺局,让杨氏担任这个妇孺局的局长,负责汝宁军中那些妇女和儿童的事务,表示出对于杨氏的重视态度。
  不过这么一来就首先出现了汝宁军中的女官制度。虽然因为长期的习惯,这个女官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推广,但毕竟是开了一个先例。使得在很久以后,终于有些妇女参政议政、出任官员了。杨氏也成为了这个时空妇女解放的先驱。
  当然,每一位成功女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无闻的男人,人们是不会看到被擀面杖打得满头是包的杨狗蛋的血泪控诉的。
  更让吴世恭没想到的是,自己为了安抚杨氏而搞得这个机构,却在杨氏的主持下搞得红红火火。在这个妇孺局和后来成立的医药局相互配合下,对于妇女生产和产后恢复,以及儿童健康成长做成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汝宁军中儿童的存活率是大为提高。
  以致于后来汝宁军控制区里出现了人口大爆炸,当然这也是将来的事了,不过在这时候,杨氏的工作得到了汝宁军全体人员的一致尊敬。
  而重新获得吴世恭重视的杨氏也焕发了第二春,当她投入到那两家工坊的股份获得了极大的增值以后,杨氏就把这笔巨款捐献了出来,设立了一个奖每年奖励那些在医药上做出贡献的大夫,以致于后来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医学奖。
  可这一些,都还是很遥远的将来。如果这时候的吴世恭不能够保障汝宁军控制区的安宁,那他所做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而这时候农民造反军也将再次行动了。
  
  第425章
寻找虎头
  
  崇祯七年十一月三日,紫禁城内。
  崇祯皇帝把窗户微微地打开了一条缝,一股冷气立刻带着几片雪花卷了进来。崇祯皇帝伸手抓住了一片雪花,那片雪花立刻在他的手心化成了一滴小水珠。崇祯皇帝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下雪啦!”
  身后的王承恩立刻上前把窗户关上,接着躬身对崇祯皇帝说道:“外面天冷,皇上还是到火盆旁待着吧。您瞧屋内也只有一只火盆,皇上就是要节省开支,也不能够把自己的身子冻坏啊?再加两只火盆吧!”
  崇祯皇帝摇摇手,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朕知道王伴伴关心朕!也知道节省不了多少精碳。可朕要做出一个表率啊!国难当头,库房空虚,朕也要勤俭为国啊!”
  说完以后,崇祯皇帝又拿起眼前的《廷议注》看了起来。
  在前些日子,崇祯皇帝召集了所有的内阁、六部、九卿等重臣商议了国内局势。首先就是对导致了车厢峡之变的陈奇瑜革职拿问,任命洪承畴为新任五省总督。
  接着,在重臣们的廷议中,决心趁着关外的后金暂时没有动静,集中所有的力量,彻底围剿掉纵横中原的农民造反军。
  这次廷议是明廷政策的一次重要转折。在以前,不管农民造反军闹得有多么欢腾,可明廷依然把其当作了地方叛乱来对付。可这次廷议以后,明廷将会把农民造反军提升到与后金军一样的地位,把其做为心腹大患来看待了。
  为此在廷议中,崇祯皇帝和兵部、户部诸臣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增兵增饷方案,打算在六个月内结束这场己经长达七年的叛乱。
  这个方案计划从四面八方抽调士兵七万五千人,马一万五千匹,饷银七十七万两。这是现阶段明朝可以动员的最大兵力和财力,可以说是动用了大明的家底。此时的崇祯皇帝己经下定决心,要勒紧裤腰带,毕其功于一役。
  而这也标志着明朝的战略重心从后金转变成了农民造反军。
  在此次计划中,五省总督洪承畴将带兵由西向东进攻,山东巡抚朱大典将带山东兵由东向西进攻,而河南巡抚玄默居中策应,其余地区的地方官员各守其境。
  崇祯皇帝仔细地看着这份《廷议注》,考虑着自己有什么遗漏的地方。突然他抬起头,对侍立在一旁王承恩说道:“快派人到张尚书那里去说一声!再掉二千关宁铁骑入关,秦将军的三千白杆兵出川,务必毕其功于一役!”
  王承恩急步跑到了殿前,招过来一个小太监仔细地吩咐了下去。可等他一转身,却看到崇祯皇帝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王承恩立刻向屋内的一位宫女做了一个拿东西的手势,接着轻手轻脚地走到了崇祯皇帝的身边,把火盆放在了崇祯皇帝的脚下。宫女很快拿来了一件锦裘,王承恩小心地为崇祯皇帝盖上了。
  屋内立刻陷入了一阵寂静,只有香炉中的静心香冉冉地冒着青烟。可没多久,崇祯皇帝就身子一动,他发觉了身上的锦裘,就立刻坐正,有些自嘲地说道:“没想到坐着坐着,朕就睡着了。”
  王承恩立刻躬身问道:“皇上太累了,是不是到后面的软榻上小歇片刻啊?”
  崇祯皇帝笑了笑说道:“打了一个盹,已经好受许多了。还有一些奏章
没有批阅呢。”
  接着崇祯皇帝拿起了边上的一本奏章
,可还没有打开,他忽然问王承恩道:“你说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啊?”
  王承恩被惊得立刻抬起了头,他看到了崇祯皇帝二十几岁的人,鬓角边上却已经有了几丝白发。王承恩立刻觉得自己难以忍受,鼻子一酸眼中冒出泪,情绪一下子失控了。
  王承恩立刻绕道崇祯皇帝的跟前,跪下嚎啕道:“皇上怎么不好啊!省吃俭用让袁崇焕打鞑子,可他却把鞑子都放到北京城来了。百般信任陈奇瑜,他却把关在笼子里的陕匪给放跑了。可皇上过的是什么日子啊?都穿上打补丁的龙袍了,那些外臣要想怎么样啊?天天通宵达旦地处理国事,那些外臣还想怎么样啊?皇上什么都没做错,就是那些天天叫喊着忠君爱国的文臣都是白眼狼。呜呜——!”
  “唉!”崇祯皇帝阻止了王承恩的胡言乱语,“也不能够这么说,这也是朕识人不明啊!”
  “怎么识人不明啦!”王承恩今天是豁出去了,“老奴不懂国事,那些道道确实说不明白,可当时是谁众口一词推荐的袁崇焕的啊?皇上口谕让那些文臣千万注意了,不能够让陕匪渡过黄河,可陕匪最后过了黄河没有啊?皇上圣旨给陈奇瑜安排战策,可陈奇瑜听了皇上没有啊?让他注意诈降!他倒好,无能误国啊!呜呜——!”
  崇祯皇帝苦笑了几声,不过王承恩的话确实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坎,崇祯皇帝也感到心中好受了许多,他叹了一口气,感叹道:“国难思良臣啊!”
  王承恩立刻跪着抬起了头:“皇上,您可不能消沉啊!想当年,太祖爷爷与陈有谅百战不挠,在鄱阳湖一战中奠定了大明江山。成祖爷爷靖难时,以少胜多力克南京。皇上现在只是一时背运,凭着皇上的雄才大略,勤勉治国,一定会否及泰来,成为一名中兴之君的。”
  崇祯皇帝又苦笑了一声,叹道:“朕也不想成为什么中兴之君了,只要把大明朝治理好,把他平平安安地交到慈烺(太子朱慈烺)手中,朕就心满意足啦!”
  见到崇祯皇帝还是没有提起精神,王承恩“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身子也顿时软倒在了地上。
  ……
  同日。卢氏巡抚行营中。
  河南巡抚玄默阴沉着脸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他身边的幕僚王师爷说道:“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吴汝宁搞得鬼啊!”
  玄默上任以后,就一直带着河南的明军与农民造反军作战,治内的政务也没功夫去多理会。可是渐渐的,玄默却发现了一个很怪异的现象。
  整个河南的中部和北部都是一团乱相,可就是河南南部的汝宁和归德是一片诡异的风平浪静。据当地的官吏禀告,那里是安居乐业,完全是一副盛世的景象。而且很奇怪的是,席卷整个河南的流匪,却怎么样也不肯到那里去。
  玄默也知道,当地有三支强军,分别是李总兵的叶县营、吴白丁的汝宁营和赵指挥的归德卫。可这三支强军就是不肯挪窝,当有乱匪靠近那里的时候,这三支强军立刻就会露出了獠牙,狠狠地把那些乱匪啃得尸骨无存。接连创造了汝州大捷和南阳大捷的辉煌战果。
  可是当乱匪远离时,这三支强军却象是打盹的老虎一样,对身边的豺狼是视而不见。倒也不是完全视而不见,当时吴白丁的汝宁营就猛追乱打剿灭了豹子头乱匪。
  当闻听汝宁营一改作风出境征战,当时的玄默还欣喜着汝宁营改了性子,因此把那些残害百姓、滥杀无辜的奏章
给压了下来。可是到后来才知道,那豹子头乱匪是因为抢了吴白丁的商行,才会遭此厄运的。
  而这次玄默征调李总兵的南阳营,又是屡招不能,玄默就知道这里有问题了。说实话,玄默对这三支强军是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们被长期地拖欠着粮饷。
  玄默也翻阅过这几年战兵粮饷发放账本,发现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李总兵的叶县营还好一些,可吴白丁的汝宁营已经拖欠了几年。虽然天下战兵拖欠粮饷的情况是很严重,可其他的战兵都是多少能够发一些,象汝宁营这样一文都没有的倒也少见。
  而赵指挥的归德卫上缴的军户粮银也未按灾情减免。更为奇怪的是,在前些年吴白丁和赵指挥还上公文到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哭叫几声,可这些年他们就沉默不语了。
  玄默也是老官场了,他知道这一定是这三支强军与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闹了极大的矛盾。
  可平日里闹些矛盾不要紧,要调兵打仗的时候,这三支强军按兵不动可就要了老命了。于是玄默也曾经特批给汝宁营八千两饷银,想要弥补一下彼此的关系。
  可没曾想到情况是依然如故,玄默就有些动气了。他在当时陈奇瑜的中军帐中就得知了这三支强军是联盟的关系,因此就想把这只虎头给完全驯服。
  那谁是虎头呢?玄默当然认为是“名将”李禄了。于是他就从南阳府押送粮草的官员那里去主动了解,想知道李禄本人和叶县营的一切情况。
  可结果却使得玄默大为震惊,南阳府的官员根本就不知道叶县营的任何情况。只是模模糊糊地告诉玄默:李总兵和吴白丁在叶县一同做着私铁矿的生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