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70

  第34章
魏府聊天(五)
  
  见魏忠贤提起了兴趣,薛濂笑着说道:“虽然宁远伯的辽东铁骑没有了,但只要从延绥镇调集一、两万精兵到辽东,也能够稳定住局面。”
  魏忠贤说:“这杂家也听说过。天下雄兵看九边,九边雄兵看三边,三边雄兵看延绥嘛。”
  在明朝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一直是以延绥镇为主体的陕西兵。其实,不光是明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强悍的一直都是陕西兵。笔者曾经问过许多朋友这个问题,他们有的说是东北兵;有的说是四川兵;还有的说是湖北兵(九头鸟嘛),就是没有一个人说是陕西兵的。当然,在各个地域的人中,勇猛的人都有,但陕西兵确实是最好的。陕西人最后由于这个特性产生了刀客这个群体,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就是从戏剧来说吧,全国各地的戏剧都是唱的,比如:唱京剧、唱越剧、唱花鼓戏等。可陕西的戏剧是吼的,那就是:吼秦腔(具体怎么吼请问郭达)。
  不提远的,在战国时期,以陕西兵为主体的秦军一扫六合;也不提近的,新中国的建立是以陕北根据地而起家的。就说在明朝,每年秋收以后,陕西的家庭中,女人们都准备好了干粮,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出关和蒙古人去打仗。因为,陕西这地方很穷,而一个蒙古人的脑袋,在明朝官府中可以换取五十两银子(当然,七扣八扣的,最后实际到手的绝没有这么多)。所以,每年冬天,这批饿疯了的陕西军队,浩浩荡荡地到蒙古草原去烧杀强掠,所以,养成了陕西兵很强悍的性格。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以陕西兵为主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造反大军,会把明朝彻底埋葬。更好笑的是,明朝为了围剿李自成的农民造反,动用的军队主体还是陕西兵。
  魏忠贤接着说道:“薛侯你的法子虽好,但是做不到啊。户部库房里没有银子啊。哪里来的军队的开拔费?上次萨尔浒大败后,想着调动西南的军队,但户部拿不出军饷,造成了奢安之乱,到现在,西南那边还没有平静下来。那边的军将也不争气,连连的大败,最后还是靠着一位女将(秦良玉)才稳定了局面。丢脸哦!大明朝的男人大概都死绝了。”
  “在东南松江府一带,那织机仿佛如江鲫,每年织的布绸一船船的运往倭国和佛郎机国(西班牙),那赚得银子就象湖海一般,可就是税银就一分也收不上来。杂家派了些孩子去收税,估摸着,这么多年了,他们连太祖爷爷规定的三十取一的税银都没有缴,现在,也多少缴点儿吧。可地方的那些官员们,教唆一些无知的刁民拒不缴税,甚至还有些孩子被他们打死、打伤。更可笑的是,有的官员,在自己的衙门口,放一个柜子,让商人们自我缴税,把个朝廷的收税搞得象募捐一样。他那里,一年在柜子里只有五两的税银,那官员倒好,博得了不乱收苛捐杂税的好名声。杂家倒搞不明白了,这祖制上规定要收的税,怎么就会变成了苛捐杂税了呢?现在,搞得户部库房里是空空荡荡的,而那些官员们自己收的陋规,杂家也没有看到他们手软过。”
  “就是。”薛濂同仇敌忾地说道,“这些个文官,本侯救灾不利,他们倒要瞎嚷嚷,但户部拨的一万两救灾银,那三千两的常例,他们倒也分的不亦乐乎。”
  “外面的那些文官们都说杂家是弄权好财什么的。可这大明朝千疮百孔的,杂家竭力维持着头发都熬白了不少。好财?杂家除了那些该收的常例外,还多收了一文钱没有?就是上次辽东的军饷不足,杂家都是自己掏的腰包补的。唉——!”魏忠贤又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对薛濂说,“也不提那些不高兴的事了。薛侯啊,你这次倒有福了,招了个女婿倒挺能干的。”
  薛濂哈哈笑了起来,也对魏忠贤恭维道:“魏公,你那婉洛(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天启帝的妃子)也是宜男之相,你也会有福喽!”
  “同福。同福。”魏忠贤连忙笑着说道,“薛侯,你今天来,杂家也是很高兴。这么多年来,能和杂家一起坐下聊聊天的人,已经是不多了啊。当年,我们东宫的那些人是那么的好啊。可是这一掌权,人都变了脸了。孙先生不去说他,他毕竟是个文官。可那王公公(王安)怎么样呢?先是把客氏(天启帝的乳娘,也是魏忠贤的对食,也就是魏忠贤名义上的妻子)要赶出宫去,后来又把杂家往死里逼。幸亏着皇上英名,给了杂家一条活路。过去的事那也就算了。可现在,那客氏……”
  “客氏怎么了?”见魏忠贤欲言又止,薛濂好奇地问道。但问完以后却隐隐有些后悔,毕竟打听宫闱之事总有些犯忌讳。
  可魏忠贤却一点儿都没有在意薛濂的逾越,他对薛濂接着说道:“客氏在宫中,几次把有孕的妃子给弄死了。她想干嘛?难道她想做宪宗爷爷那时候的万娘娘吗?这次,杂家给皇上配的那药,就是希望皇上早得龙子的。杂家也警告过了客氏,如果她再这么胡来的话,杂家就是拼着给皇上责骂,也会要了她的命。也别怪杂家不念夫妻之情。”魏忠贤越说越是激动,说道最后都有些咬牙切齿了。
  见魏忠贤神色激动,薛濂急忙安慰道:“不管怎么样,皇上总是记得我们的好的。”
  魏忠贤点点头,说道:“是啊!皇上对杂家确实不错,可就是那信王,见了杂家却是不理不睬的。杂家派了王承恩这个小兔崽子去看着点信王,可不知道信王府中那些教书的先生,给了他们俩灌了什么迷魂药,他们对杂家总是没有个好脸色。”
  “是啊。”薛濂也赞同道,“本侯过年的时分,到信王府去拜见信王,可信王就是遣人送了份回礼,都不愿意和本侯见一面。”
  “就是!”魏忠贤的神色有些苍凉了,他有些哽咽地说道,“杂家在皇上哥俩小时候,那是操碎了心呢。”说着说着,竟然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
  薛濂也有些兔死狐悲的同感,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魏忠贤。书房里安静了好一会儿,魏忠贤收住了眼泪,对薛濂说道:“老喽,老喽,这人一老,有时候就有些妇人相了。唉——!”魏忠贤又叹了一口气,一边用筷子夹起一只炸鹌鹑,一边接着说道,“等皇上有了太子以后,杂家就向皇上求个请,让杂家回家养老去。”
  薛濂连忙附和说道:“到那时候,本侯也一同乞骸骨吧。魏公还是这么喜欢吃炸鹌鹑啊。等我们哥俩归养了以后,一同去钓钓鱼,打打猎的。听说魏公那箭术是极好的,双手能够左右开弓,而且能够拉开三石弓。这么多年了,本侯还没有看到过魏公大展英姿呢。”
  薛濂的话显然挠到了魏忠贤的痒处,他笑着摆摆手,说道:“年纪大了,三石弓是肯定拉不开了。不过,那箭术杂家倒还有些自信的。其实杂家最喜欢吃的并不是炸鹌鹑,杂家小时候,在家乡边上的山头上,有一种野鸟的,杂家那地方的人都把它叫‘咕咕’的,那炸起来,味道是美的呀!”魏忠贤的脸上出现了羡慕东门犬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神色一收,对薛濂接着说道:“薛侯,你也许可以回家养老。可那些个人,把杂家称为九千岁,给杂家立生祠什么的,那是把杂家架在火上烤啊。杂家是回不去喽!”
  ……
  没过了一会儿,魏忠贤就喝得大醉。
  
  第35章
制定军训计划
  
  吴世恭和薛雨霏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中。他和薛雨霏把那五个小丫鬟召集了起来,好象今天还没过完领导瘾一样,又开了一个会。在会议的一开始,吴世恭不顾着薛雨霏在他身后使着小性子,轻轻在他脚后跟踢了几脚的因素,很严肃地批评了这六位小姑娘今天的行为。因为:偷东西总是不对的。
  接着,吴世恭又对这六位小姑娘对自己的关心和团结友爱的行为,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表扬。尤其是表扬了竹韵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最后,吴世恭拿出了,今天周世昆赔给自己的银子所余下的十八两,奖赏给了这五个小丫鬟,竹韵拿双倍。吴世恭给这些小丫鬟银子的行为一方面确实是出于奖赏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自己在前世的习惯。那时候,吴世恭他们赚的第一笔钱,总是让大家分掉,或者花天酒地地花掉的。那也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竹韵拿着这赏银,很高兴。她示威般地看着绣竹,那意思就是:赏银是次要的,压你绣竹一头那是主要的。绣竹是装作视而不见。
  吴世恭接着从自己的箱子中,拿出了二百两银子交给薛雨霏,让她明天去打赏给那些,今天下午给他助拳过的薛府豪奴。并且,吴世恭还很大方的表示,多余的银子就让薛雨霏收起来。作为今后自己小家庭的花销。并且还很豪爽地表示,自己今后的工资收入也都将交给薛雨霏,归她来支配。这表态让薛雨霏高兴得直点头。你也别说,吴世恭现在的心态,如果没有人专门提醒的话,他就根本没有一点儿做赘婿的觉悟。而在这个小院里,无论薛雨霏,还是那五个小丫鬟,也自然而然地把吴世恭当成了一家之主。
  不过这么说了以后,吴世恭突然心中有了个疑问:自己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提出自己的疑问后,还是竹韵比较熟悉官场情况。她对吴世恭说:吴世恭的那个兵马司副指挥的官职是从六品的官,月俸是八石。“八石?”吴世恭等了半天没等到下文,就奇怪地开口问竹韵:“八石什么?”
  竹韵听了吴世恭的话,知道吴世恭是搞岔了。于是她详细地向吴世恭解释了明朝官俸的发放情况。原来,明朝的官俸是以米的发放为标准的。一石米相当于一百八十斤左右,大概在市面上值五钱银子。吴世恭听了以后是目瞪口呆,原来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才四两银子啊。明朝的皇帝也太抠了一点儿吧。
  不管了,这反而坚定了吴世恭想贪污受贿的决心。见竹韵对这些都挺熟悉,吴世恭索性就让她把明朝的各个衙门的基本情况和官员的等级这些情况,都介绍一番。竹韵也很有好为人师的快感,所以也就叽叽喳喳地在吴世恭面前介绍了起来。一边听着介绍,吴世恭一边看着神采飞扬的竹韵,心中想道:这不就是给我配的女秘书吗?
  等竹韵介绍完了以后,吴世恭就询问这些小丫鬟,要找个字写得比较好的留一下,帮他制定一个军训的计划。在穿越以后,对吴世恭最为悲哀的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不会写毛笔字了。因此今天,他倒确实需要一个女秘书。
  听了吴世恭的询问,竹韵得意地仰起了头,而那绣竹也高举着手连连晃动。吴世恭心想道:绣竹你也就算了,咱们俩知根知底的,你那手狗爬字写得还不如我穿越前写的字呢。于是,吴世恭就挑选了竹韵。见绣竹神情有些失落,吴世恭就笑着安慰绣竹道:“过几天,少奶奶做荷包时,绣竹你就帮着一起做吧。今天你也跪累了,早点休息吧。”绣竹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
  那么今天和那些百户们开会时,吴世恭为什么要首先提出兵马司的兵丁要军训呢?
  其实,吴世恭也不是很欣赏军训这种培训方式。在现代,除了几个有恋军情结的,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领导,在自己的单位进行军训外,大多数单位并不会去进行军训。现代企业流行的是拓展训练。你想想,坐在你的隔壁的办公桌那漂亮的,高傲得让人难以搭讪的知性美女,你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名正言顺地对她搂搂抱抱,那一想就让人流口水。再隔壁的那肥婆你别过来啊,要不摔死你都活该。所以,现代的单位里,不要说是军训了,进行广播体操的都没几家。当然,在美发厅门口跳艳舞的除外。
  但是,现在要打开兵马司的局面,吴世恭发现,还是用军训这种培训方式最好。原因主要是:首先,兵马司毕竟是一个军事化的团体,进行了军训肯定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也就是说,就算是军训的效果不好,也比不军训而没有效果好。而且,由于吴世恭亲自率领着这些兵马司兵丁军训,容易得到这些兵马司兵丁对吴世恭这个上司的认可;其次,通过集合起来的军训队伍,吴世恭就能够掌握一支机动的力量。无论是把这支队伍支援自己的岳父薛濂去救灾,还是利用这支队伍为自己办事,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后,通过军训,可以利用考核的借口,打击分化那些不听话的下属。因为,吴世恭已经从许吏目那里知道,百户们和副指挥们,自己并没有任免他们的权力。但自己有权任免总旗和小旗。如果有百户或副指挥不听话,吴世恭可以方便地利用军训的考核,免去那些百户和副指挥亲信的手下,提拔起来靠拢自己的人。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掌握住兵马司的大权。
  说实话,吴世恭并不关心那些参加军训的兵马司兵丁会不会排方阵,踢正步。他唯一的目的是要那些兵丁,都要听自己的话。但是,既然决定了要军训,那么太草率了也不好。所以,吴世恭还是要求王百户制定个详细的军训计划和考核标准。他自己也要在今天晚上把自己关于军训的要求和基本计划写下来。
  吴世恭让小丫鬟们搬了一张躺椅躺下,让竹韵拿着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口述。吴世恭把军训兵马司兵丁的内容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之后,吴世恭把自己在前世知道的一些军训内容,也零零碎碎地说了出来,让竹韵归纳整理。
  渐渐地,关于军训的想法和计划,吴世恭也讲的差不多了。竹韵坐在一旁那是运笔如飞,吴世恭也坐在躺椅上慢慢地走了神。他想起了自己知道的所有的军队知识,都来自于导致自己穿越的,也是出卖自己的好兄弟——秦白。秦白当时上了军校,但没毕业就退了学,要照顾他那已经患了绝症的母亲。自己也是出于兄弟情谊,给了他很多钱,之后,秦白就开始和自己一起干了。现在想想,估计他当时军校退学以后,就当警察了吧。不过,自己在穿越以后,到了现在根本也就不再恨他了。又想起了以前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吴世恭在心中默默地想道:“你在它乡还好吗?”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惆怅。
  竹韵连叫了吴世恭几声后,吴世恭才回过神来,原来竹韵已经整理好了。吴世恭让竹韵把那整理好的军训计划书拿给他看,看了以后,也觉得内容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心情有些不好地上床睡觉。和薛雨霏睡在一起时,吴世恭抚摸着小妻子的身体,感觉到心情好了很多。他的心中想道:“我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啊,现在有这么多关心我的人,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今后,我一定要让他们天天的开心。”
  薛濂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张夫人在等着他,还没有睡觉。见薛濂回家,张夫人把下午女儿偷内甲的事告诉给了薛濂听。薛濂听了以后是连连叹气,最后无奈地说道:“既然霏儿喜欢,那内甲就给那小子送过去吧。”
  张夫人笑着对薛濂说道:“说妾身溺爱女儿,妾身看是侯爷更溺爱吧。”
  薛濂无奈地连连摇头,接着交待张夫人道:“魏公也送给了那小子两把倭刀,到时候夫人你也一同带去。”停顿了一下犹豫了一会儿后,薛濂又接着吩咐道,“还有瓶药给那小子。让他们快给本侯生个大胖孙子来。”
  张夫人笑着又点头答应,之后上前服侍着薛濂睡下。一边脱衣,薛濂一边说道:“夫人,你抽空去一次英国公府,和你大哥说,那兵马司的李指挥……”
  夜色如墨,蝉鸣声声,又是个宁静的夜晚啊。
  
  第36章
有人拦马
  
  清晨,吴世恭来到了薛府的大门口。门口所有的人都已经整理好队伍,在等候他了,包括吴勉带领着那三十个兵马司的兵丁。吴世恭看看薛强和薛勇那两只肿得象猪头的脸,就感到有些好笑。看样子,昨天那薛永利的下手还挺重的。昨天,薛濂把他俩叫到书房后,对他俩的处罚是恩威并施,虽然因为这两只猪头的失职,扣了他俩两个月的月例,但还是让薛勇做吴世恭贴身护卫的护卫队长,薛强为队副。因为他俩毕竟是薛濂的贴身护卫出身,是薛濂的亲信人。
  护卫们都配有马匹,他们考虑得很周到,给书墨也带来了一匹空马。不过那书墨不会骑马啊,再说薛府中的马都是军马,长得都很高大,书墨急得是围着这匹马团团转。看着书墨的滑稽样,四周传来了阵阵笑声。吴世恭叫道:“书墨,别出洋相了,今天你就牵着马去衙门吧。到衙门以后,今天就在校场上练骑马,以后别再丢少爷我的脸了。”
  于是,一行人开始出发。他们行走的并不快,因为除了吴勉自己带来一匹马外,兵马司的其他的兵丁都是步行,还不要说那个愁眉苦脸牵着马的书墨了。突然,前面窜出一道黑影,“扑通”跪倒了一行人的马前。所有人都一勒马缰,停住了马。可吴世恭到底对骑马还不熟练,慌张之下又差一点摔到马下。在这情形之下,吴世恭的背后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心中隐隐还有些庆幸:还好没有摔下马来,这大明朝又没有交强险。可接着,就心头火起,是哪个不知死活的拦在马前?
  吴世恭在马上坐稳,定睛一看,在他们的马前跪着一个黑大汉,不断磕头作揖地叫道:“主子爷,主子爷,小的是赫飞,小的是赫飞啊……”
  吴世恭心中的火就更大了。经过了现代这么多的古装电视剧的熏陶,吴世恭想当然得把那个黑大汉当成了拦马告状的。可电视剧里告诉我们,拦马告状的都是些俏生生、娇滴滴的小寡妇啊,你这个黑色的肌肉男跳出来干什么?
  更让人模不着头脑的是,那黑色肌肉男对自己的称呼简直是太奇怪了。吴世恭穿越到了明朝以后,就没有听到过有任何一个奴仆叫自己的主人为“主子爷”的,要不是吴世恭没有发觉自己身边的人的脑后,没有那根油光光的大辫子的话,他简直要认为自己又穿越到了清朝了。这让吴世恭的心中更火上浇油。
  “肯定是个神经病!”吴世恭心中立刻做出了决断。
  于是,吴世恭立刻下命令把那黑色肌肉男拖到一边去。没想到,那黑色肌肉男一边在兵丁们拖拉之中挣扎着,一边大声地喊道:“主子爷,你不能这样对待小的呀。小的和主子爷是一家人啊!啊——!小侯爷啊!”
  “小侯爷!?”吴世恭感到薛府的那些护卫们都在暗暗地打量着自己。吴世恭明白,这小侯爷的称呼可不能乱用,一般也就是侯爷的世子才可以用。当然,如果某个侯爷的儿子(不是世子)在外面,被别人恭维着这样称呼的话,没有人计较那也行。可现在自己在薛府是个入赘的身份,所以那些薛府护卫对有其他人称呼自己为小侯爷,肯定是很敏感的。
  吴世恭也装糊涂,不理睬这些护卫的眼神,他倒对那个叫“赫飞”的那句“小的和主子爷是一家人啊!”,产生了兴趣。难道自己的老爹吴惟忠在外面又有了什么野种?
  “把他拖过来。”吴世恭下令道。等兵丁们把那黑色肌肉男拖到吴世恭的马前,吴世恭俯首问道:“快说,你怎么和本官是一家人的?”吴世恭心中想道:你小子要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就算你叫岳飞,小爷我也把你打得连你妈都认不出来。
  没想到那赫飞自我介绍了以后,虽然他和吴世恭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确实勉强可以说是一家人。
  大家还记得吗?当时,吴世恭的祖先,那投靠了明成祖朱棣的吴允诚。那吴允诚是带着自己的蒙古部落投靠明朝的。这个部落中绝大部分的一些人,还是留在了边疆。经过了明朝建立以后的这么长的二百多年后,这些人的影子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而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做为吴家的护卫和奴仆,随着吴家一同迁入了京城。
  在恭顺侯吴家,一开始的家生子都是从这些部落中人和他们的后裔中间挑选的。但随着几代人的繁衍,这些蒙古后裔的人数也是愈来愈多,因为大明朝这里又没有戴红袖章
的老太来管计划生育。可吴府需要的护卫和奴仆的总数量就这么多。再加上,通过贵勋之间的联姻,嫁到吴家的媳妇们,总是带来一部分奴仆,这些人也成为了吴府的家生子。而这一部分家生子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相貌,都超过了这些蒙古后裔家生子。吴府不是向书香门第转型吗?所以比较喜欢采用前一种的家生子做为吴府的护卫和奴仆(包括绣竹和书墨),这导致了蒙古后裔家生子的就业面越来越狭隘。虽然吴府还是出于本族的考虑,给了这些蒙古后裔一些救济,但在整体上,这些蒙古后裔的生活是越来越窘迫。他们之间的一小部分人,就脱离了吴家,自主创业,彻底汉化融入到明朝的老百姓之间去了。但绝大部分人,还是在苦熬,盼望着吴府有什么机会,让他们可以进府做家奴。赫飞也是这种情况。
  那赫飞,不要看他长得很肌肉,可他也就是在外面打打零工,身边没有什么钱。他都快要三十了,还没有找到媳妇。可这次,他打听到南城兵马指挥司要招收兵丁,而在外面开出的行价是一个人七十两银子。赫飞很想去做那兵丁,可家里没钱,就算是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都当了,最多只能够凑出二十几两银子。可这黑色肌肉男的脑筋倒也转得不慢。在昨天,他刚打听到,原来南城兵马指挥司新来的指挥是吴家入赘到薛家的吴家十四少爷。那不是自己的主子家出来的?于是,赫飞在今天早晨,就候在薛府门口等着吴世恭,想拉拉交情,碰碰运气。
  原来如此。怪不得那赫飞把自己叫成了“主子爷”,原来是蒙古人的叫法啊。吴世恭现在才发觉自己的民族成分还是个少数民族。现在碰到了自己同一个民族的,再加上还是和自己同一个部落的,虽然那个部落也不知道到那里去了,但自己能帮忙一下就帮吧。反正昨天那许吏目告诉自己有几十个招收兵丁的名额。自己还不知道到那里去招这些兵丁呢。
  于是,吴世恭就问那赫飞,身边可以拿出多少银子来?赫飞支支吾吾地说:他身边有十五到二十两银子吧。吴世恭干脆地决定了招收赫飞进入南城兵马指挥司。他让赫飞明天带好十五两银子,还是在薛府门口与自己会合,还有余下的那三十五两银子算是吴世恭借给他的,也不算什么利息,让赫飞以后有钱了就慢慢还他。赫飞听闻了此好消息后,喜悦地连忙连连磕头致谢。吴世恭也不管他,继续上路。
  吴世恭决定还是向赫飞收银子,主要的目的也是不想打破兵马司招收兵丁的行情,要不,容易和其他收钱的头目造成什么矛盾。再说,赫飞又不是和自己有什么交情,何必自己损失那五十两银子呢?能够借给他三十五两,又不算利息,已经很给面子了。
  不过,吴世恭心中倒有了个好奇,那兵马司的兵丁到底一年可以收入多少银子?以致于外面的人可以肯花七十两银子来买这个职位。他把吴勉叫到了身边,向他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吴勉回答他道:在京城,兵马司的兵丁虽然也是个军人,但他们每年只可以拿五成军饷。明朝一个兵丁每个月的军饷是:一两五银子,一石半米,所以合起来应该每年到手二十五两银子左右,可兵马司的兵丁最多每人有十两出头。而且,明朝发放的军饷也比较的抠门,这军饷中,包括了武器的装备费和军装费。所以在明朝,经常可以看到身穿破破烂烂鸳鸯战袄,手持破烂武器的兵丁。更夸张的是,只要不是在打仗的时候,在平时的值勤中,兵丁的饭都要自己来花钱解决。所以,从实际上来讲,兵马司的兵丁一年内连十两银子的军饷都拿不到。
  可兵马司的外快多啊。加上了外快,平均每个兵丁一年可以到手四十两银子不到。当然,有些混的不好的兵丁可能也就是拿个死军饷,而混的好的兵丁可以多拿许多。但兵马司的兵丁还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只要自己不犯什么错,这活基本上可以干上一辈子,这大明朝又没有退休。第二个就是等自己年老以后,可以把兵丁的职位留给自己的儿子继承。
  吴世恭明白了,这不就是现代的公务员吗?而且比公务员还好的是,这职位还能够顶替。那这七十两银子收的确实不多。想想:现代那公务员一年就算是十万元的年薪吧。如果敞开了卖,不需要公务员考试了,那卖给二十万元,那简直就是个低价。抢的人那还不打破了头。不要说还可以顶替了。
  和吴勉交谈着,也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吴世恭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南城兵马指挥司的衙门。
  
  第37章
拜访衙门
  
  吴世恭走进了兵马司衙门,发现了衙门里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到衙门呢。吴世恭心里有些不高兴,看样子,这大明朝的机关作风也得抓一抓啊。吴世恭来到了内堂,吩咐吴勉,让他把许吏目和亲兵队的王百户叫来。那许吏目和王百户倒已经到了衙门。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来到了内堂中。
  吴世恭首先问许吏目,那给兵部和南城巡察御史的,军训请示公文是否写好?许吏目很羞愧地回答说:没有。这倒不是许吏目办事拖拉。当时衙门里的办事效率没有那么高,许吏目还是按照老规矩,想今天安排个文书,定定心心地写呢。吴世恭立刻交待他马上安排人去写好,因为吴世恭想着今天上午就去拜访几个衙门,顺便把这公文给带过去,在兵部和南城巡察御史衙门,这两个衙门里备个案。
  接着,吴世恭问王百户,那军训的计划是否已经拟定?王百户也是双手空空。昨天,吴世恭安排王百户制定计划以后,王百户没有找到机会向吴世恭单独地请示。回去以后,王百户有些狗咬王八——没下嘴的地方的感觉。因为,他以前也从来没有制定过这样的计划,他又不知道吴世恭的思路,这叫他有些举手无措。吴世恭也没为难王百户,他拿出了昨天竹韵为他整理的那份军训计划,详细地向王百户说明了一下。之后,要求王百户按照这份计划,详细地去完善,把一个月的军训的内容具体到每一天。吴世恭让王百户制定好了以后,再交给吴世恭过目批准。然后在后天,让王百户把这计划下发到那六个参加军训的百户手里,并且。同时,让那六个百户把参加军训的人员名单给报上来。听了吴世恭的安排以后,王百户连忙点头答应。
  许吏目的手脚倒挺快,就这么些时间,他就写好了那两份公文。于是,吴世恭把书墨叫了进来,拿出了官印,找了盒印泥,盖了上去。吴世恭手里的官印,今天是正式开张了。接着吴世恭对许吏目和王百户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提高效率,跟紧自己的工作节奏。在最后,吴世恭对他们俩说:正因为他们俩是自己人,所以吴世恭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比较得高。这话倒让许吏目和王百户听得比较暖心。
  最后,吴世恭对吴勉那水龙队的工作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吴勉被批评得有些发愣:刚才那吴指挥不是还和自己有说有笑的,怎么现在变脸得这么快啊?吴世恭对吴勉说:水龙队的工作不光是灭火,应该是预防火灾为主。他向吴勉指出:是不是酒馆青楼都有安全通道?是否都有灭火器材?听着吴世恭的批评,吴勉是越想越有奥妙。原来指挥大人是在给自己指条发财的道路啊。
  开了这么一个短会以后,吴世恭把已经晾干的公文收好,出发去拜访其它的衙门。临走时,吴世恭交待他们三人两件事:一件就是,让他们先不要忙着做手头的工作,先带着亲兵百户去巡视大爆炸受灾现场,配合其它百户所一同封锁废墟现场,如果有人还是要到废墟上去捡拾物品,先说服教育,如果不听的话,就把他们给抓起来。另外一件是,让他们派人到南城的车马行去宣告,让这些车马行在六月十五日以前,准备好一千五百辆配备好了驾车马夫的马车,官府将征用这些马车半年,进行废墟的清理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