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488

  在讨论中,三人各抒己见,也慢慢形成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看法。
  老李认为品牌很重要,他坚持要依托大品牌、国外品牌,逐步拓展市场的认可度,走品牌销售道路;而老王和老尹则坚持认为技术是核心,应该以研发为主,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东西一定会有人买。
  但在老王和老尹之间,意见也有冲突。
  老王认为未来的汽车应该是走电动汽车之路,所以应该大力研发高性能电池、电机技术。而老尹则认为内燃机仍将在很长时期内处于统治地位,没有必要太过超前,还是应该集中精力研发发动机技术。
  三人时时探讨,不断争执,渐渐梳理了自己的想法,各自走上了风格鲜明的发展之路。
  ……
  在接待处登记之后,所有的家长与新生都乘坐专车来到了码头,上了船,分配到了各自的房间。
  国内与徳汶暂时还没有开通空中航线,往来仍以海路为主。
  为了接送这批学生,钢铁城特意临时租用了数艘游轮,与自有客船一道,将他们送达力波。
  由于学生是分批抵达,船队特意停留了一周时间。此间的饮食住宿,都是由中华制造负担,并没让家长们破费,于是趁着这点闲暇,家长学生们组团,在鹭城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周,也算是弥补了一下提前开学的遗憾。
  八月八号,一个吉利的数字,船队从鹭城港缓缓离开,驶向了徳汶。
  船上不只是有这批新生,还有应邀而去的国内汽车厂家代表。
  经过十五天的海上颠簸,船只终于到达徳汶。当看到力波码头的时候,纵然已经在电视中见到过它的样子,人们还是感到了一阵炫目。
  和电视上比起来,力波码头更大更漂亮了,港口的船只也更多了。
  船只靠岸,坐上前来迎接的大巴,家长们对力波的第一印象还算满意。虽说离国内远了点,可是看样子建设得很好,孩子们应该不会吃苦。
  工大想得周到,每辆大巴上,都有一名陪同的老师,向车上众位家长学生介绍钢铁城的情况,活跃气氛,让家长们可以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安心返回国内。
  “马老师,钢铁城发展很快啊,我看刚才经过的那片建筑工地,宣传片上还没有,这是新开发的吧?”车队经过一个规模巨大的建筑工地,有学生家长讨好地夸奖道。
  “那不是我们公司开发的,那里是即将建设的力波县城。”虽然不是自己公司的开发项目,但马老师同样骄傲地说道,“我们接受徳汶政府委托,帮他们设计了包括县政府办公大楼、各个部门、学校、道路、居民区、商业区在内的新县城。所有规划都由我们承建,预计要在三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未来,我们还要帮他们建造工厂、提供实习培训等,就算工厂建好,一些管理、技术岗位,暂时也只能由我们派人协助,钢铁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缺人才。”
  他嘴上说着埋怨的话,脸上却是笑意盎然。
  “哇!”
  听说县城都是委托给中华制造建设,车上家长学生们都哇地叫了起来。
  一些家长看着足有数平方公里的巨大施工面积,高兴地笑了。缺人才好啊,这样工作机会才会多,而自己孩子的就业也就不成问题了。
  当然,要是能回国工作,离家近一点就更好了。
  学生们没有家长那么多想法,只是单纯为中华制造在本地的影响力而感到与有荣焉。
  一些学生纷纷询问其中详情。
  马老师也想趁机再宣传一下公司的强大,便将与徳汶政府的协议说了出来。
  “徳汶政府委托我们代为找出一条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之路。
  公司在认真研究了徳汶现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之后,认为徳汶应该先立足于初级原材料加工,从较简单的工业开始做起。
  主要发展的是采矿、种植、渔业、初级农产品加工、渔业加工等工业。而他们采掘加工完成的矿石等原材料、农产品、渔业收获,由钢铁城全部收购消费掉,从而降低钢铁城在此类低技术含量岗位上的人力消耗。
  这样一来,钢铁城与力波本地居民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链,双方形成互补共存的经济模式。
  我们降低了在低技术含量工作上的人力耗费,同时又得到了当地的原材料、农渔产品供应,降低了从外部采购的成本。
  而我们支付的原材料、农渔业产品收购价,又促进了本地经济繁荣,让当地有充分的就业岗位……”
  他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让车上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感觉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哇!这是徳汶的部队吗?看,还都拿着枪!”
  “居然是女兵也……”
  几个眼尖的男孩子,一眼看到一队身穿军装的女兵,表情严肃地端着枪,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在街头步行巡逻,他们立即高声叫了起来。
  呼啦,几乎所有人都侧头向那队女兵望去,还有些胆大的学生探出窗外,向对方挥手。
  见到他们这举动,那些女兵严肃的表情也缓和了,向他们笑着招手回应。
  “她们不是徳汶正规军,而是本地的警备部队。
  这是刚成立的地方部队,大致相当于国内武警和民兵的融合吧,都是由当地人组成——你们在城里看到的警备部队只有女兵。
  据说这是为了减轻对男性劳动力的负担,所以征召了数百名女兵。
  这些女兵主要负责后勤、通讯、医疗救护等文职工作,也会有相当的武装部队。不过她们基本都会被分配到较为安全的县城、乡镇,负责维持治安巡逻等任务,而不会从事边境巡逻、哨卡驻防等危险性较大的作战任务。”
  马老师对力波的情况非常了解,随口解释道。
  这些新生们并不知道,在此之前,在徳汶正规军配合下,警备队进行了一次拉网收缴武器的行动。所有民间的枪支砍刀,全都被收缴一空。
  同时,原来的各个部族界限被人为拆除,按照地域被重新集中,组成了乡(镇)、村等行政机构。有村民自行推举,选出了村民自治小组,政府方面派出一名驻村干部,负责监察、向上和向下传达情况。
  八千多山民来到平地,被分散安置到了各个村镇,也为力波增加了五千多劳动力。
  力波县政府为他们建了房、分了地,然后调查了个人意愿之后,根据他们自愿,指导他们从事打猎、伐木、采矿、耕种、饲养、农产品加工、进城打工等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他们提供种子、化肥、种猪鸡仔在内的生产资料贷款,驻村技术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彻底解决了他们的谋生需要,稳定了人心,不再留恋山中的艰难生活。
  新的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顺利取代了原来粗疏的头人制,开始接管力波的治理工作。
  而在原头人、首领们家庭,被强制迁到徳汶城以后,本地的抵抗势力失去了领导者,很快就瓦解。而脱离了农奴地位的部民们,也很快在各级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没有头人压迫的环境下,开始了新生活。
  虽然还有人对过去的头人念念不忘,但是绝大多数人已经喜欢上了这种不需要战战兢兢、不用为头人首领提供无偿劳役、不用将大部分收入上缴给头人的自由体验,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流逝,力波对头人们最后这点点残余念想,也会渐渐消逝。
  而一所所新建立的学校里,那些学习拼音的孩子们逐渐长大,将意味着新力波的到来。
  而这些成长起来的新力波人,会进入到徳汶各个管理岗位,带领更多的力波人,改造这个国家,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不过这些,他自然没必要对这些家长们说。
  车队驶过这片未来的力波县城,很快来到钢铁城,众多家长学生,立即被这里繁华的一切、城里熙熙攘攘说普通话的国人、到处林立的中文招牌所震撼了,嘴巴越张越大。
  他们不敢想象在这异国他乡,竟能看到这么多国内同胞,感觉完全就是置身在国内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之中,没有丝毫的陌生感。
  就算是最为挑剔的家长,在亲自见到钢铁城的整洁美丽之后,也放下了对孩子的担心。
  车队在漫河桥头,一辆大巴继续向城内驶去,而其他车辆则转左驶过大桥,直接去了学校。
  属于他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
第五百六十章
战略同盟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八月是徳汶的冬季,日间最高气温二十一度,夜间最低气温七度,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出门穿件单衣即可,体感非常舒适,可是到了晚上,里面就要套上一件毛衣了,否则就会觉得冷。
  八月不是传统的雨季,但海滨城市,昼夜温差又大,还是比较多雨。
  好在这雨多是在夜里,对白天的生活、工作不致带来太多麻烦。
  而且静夜之中,听着窗外如蚕啃食桑叶的簌簌声,看着细雨中朦朦胧胧的各色灯光,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老李,在看什么呢?”
  前来找老李聊天的老尹,见他长久矗立在窗前向外凝望,好奇地问道。
  “我在看这城市。这么一大座城市,竟然全都是归中华制造所有,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老李望着四下里被灯光照得通明的一栋栋建筑,满是羡慕。
  富可敌国啊!
  “是啊,我咋一听说,也是吃了一惊!”老尹也是颇有触动。
  他最羡慕的,是中华制造在这里不需要看别人眼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像他,为了一个汽车生产资质跑断了腿,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到现在都还没看到希望。
  桌上放着一本小册子,是钢铁城的简介。
  他打开来,读着上面的简介:“……到2000年5月,钢铁城主城区建成面积85.3平方公里,人口52.8万人……,乖乖,五十多万啊,而且全是中华制造的员工!”
  照这个数据,钢铁城的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六千人以上,比北京高得多,都快和香港相当了。
  但就白日所见,他们觉得钢铁城繁华归繁华,却并没有一点拥挤的感觉。
  仔细想想,他就明白了。
  北京的人口密度看似不高,每平方公里仅两千六百多人,但这是包括了广大的农村。如果按照实际的城区面积,光是东、西城区,加上一个宣武区,总人口就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以上,但以上三个区加起来的总面积,比钢铁城还略小几平方公里。
  所以钢铁城的实际人口密度,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自然不觉得拥挤,没有走在路上到处都是黑压压一片人头的局促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