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488

  话音未落,家长们、围观的旅客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掌声竟然比之前还要热烈。
  家长们最期望的是什么,就是孩子成材。最怕的是什么,是孩子不懂事,不好好学习,荒废学业,大学数年却没有学会一点真本事,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对于大学的管理松弛,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大多数家长其实是有些微词,认为是学校管理不严,导致了自己孩子没有学好。
  听白云天说,工大的管理将比高中还严格,这些家长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是喜形于色,纷纷鼓掌。
  但是一群学生们却是苦了一张脸,突然后悔选择了这所学校。
  电视中,白云天还在一脸严肃说道:“我知道大多数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这是不行的。大学的课程,需要用到很多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基础都不牢,又怎么可能学习更加深奥的理论和知识。
  所以,我们会为你们进行强化补课。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你们将没有多少休息时间,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将用来补课,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一点一点夯实基础,能够跟上进度,成为一名真正配得上985这个称号的优秀学生……”
  掌声如雷般响起。
  家长们眼睛中都饱含了泪水,他们太感动了,工大对学生们的未来简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让他们能够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
  他们不心痛孩子吗,当然心痛。
  他们深知,孩子们虽已成年,可心理上依然还是个孩子,自制力极差。
  与让孩子放纵几年,出来后一事无成,在严苛的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宁愿孩子再苦几年,学会一身终身受益的真本事。
  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他们放一百二十个心!
  只有一群学生们,脸色已经变得蜡黄,想象中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此刻只剩下一片灰暗。
  高考的结束,让他们欢呼终于逃离了高压学习生活,可以和其他千百万大学生那样,没有家长的唠叨,没有老师的训斥,可以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谁知道刚出狼穴,又入火坑,而且听校长所说,他们未来的大学生活比高中还惨。
  这是不让人活了啊!
  此刻,他们好想转身而逃,再也不去工大报道了。
  那哪是什么大学,根本就是一所监狱啊,还是一座远隔数千公里外,无法逃脱的海上监狱!
  白云天的声音仍在继续:
  “我们知道,你们来到工大学习,是希望能学有所成。我们也保证,当你们毕业时,你们每一位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
  这一点我深信无疑!
  同时,为了打消你们,以及各位家长的顾虑,我们承诺,对于每一位工大毕业生,我们都将为其分配工作,请注意,是分配工作、而不是推荐工作!
  关于这一点,等你们入校报道时,我们将与你们签订正式的合同……”
  轰!
  车站广场前,先是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但随即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惊呼声。
  分配工作啊!
  从取消高校分配制度来,大家已经有好几年没听到这个词,都已经有些淡忘了,此刻却又再听到。
  无数事不关己的围观群众,都激动得难以自制。
  所有的家长们,此刻都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惊喜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些家长忽然就捂住嘴哭了起来。
  选择了工大,可能是他们这一生中作出最正确的决定,所有对未来的担心、忧虑,在这一刻全都不翼而飞。
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力波
  在站前广场上暴风雨一般的理论声中,有一群人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中华制造也太敢吹了,居然敢承诺包分配,这怎么做得到!还不是骗,到时候做不到,家长们难道还能找他们退钱?”
  一名五十开外,一副领导派头的中年人不屑一顾道。
  “不见得!之前他不是说了,在接下来,中华制造开展的汽车业务中,他们要再次招收上千合作工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他们要帮助这些厂扩建厂房、更新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到时候每个厂消化十个人,就足够将所有的大学生都吸收了。”
  有人帮中华制造说话道,看样子也是个干部。
  但也有人有不同意见:“没错,一千个合作工厂,每家消化十个毕业生是能解决问题。可是这也就能解决一批,难道后面的每批学生,他们都能这样解决?”
  “可不是只有这上千合作厂商,他们自己还要建不少厂吧。”
  “对对对,他们光是那个什么4S店,就要在各省会城市都建一个,然后还想推广到市一级。这怕不就有几千上万人了……”
  “哪又怎么样?再多的岗位要求,也有满的时候。到那时,他总不能开了前面的员工,来吸纳新毕业生吧,说起来还是一个噱头,根本做不到的!”
  这群干部模样的人之间,就中华制造能不能真正把包分配执行下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好了好了,他们能不能做到,跟我们没有关系。”争了一阵,有人出来打圆场,“刚才电视里,有一段是发动机生产画面,大家对此是怎么看的?”
  他的话,让渐渐升高的火药味慢慢平息,众人离开了越来越拥挤的人群,来到外围,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
  “非常不错!他们用的是多刀头加工中心,前面在初步成型,后面就在精细加工,完成以后只需要做一次热处理就能出成品,非常先进!”
  一名干部公允地说道。
  “也就那样吧,跟日本人的生产线没有本质区别。我们上汽去年从日本牧野公司引进的柔性生产线,也能达到同样效果,而且人家的工艺已经运用多年,比国内自己摸索的要成熟多了,我这次也就是过去看看……”一位穿着笔挺西服的中年人不以为然道。
  他的话,赢得了大多数人赞同。
  “没错,要说发动机技术,还是欧洲和日本更强。欧洲的热效率高,动力足;日本的技术成熟,节油,国内没法比。我们以前也想自己搞,可是关键专利都在人家手里,根本没法回避,搞来搞去还是人家的专利范围,索性就不折腾了,直接用人家的多好!”
  “就是就是,合资嘛,技术人家都给了,我们只要会做就行了,何必费那个力气去搞什么自我研发,非常的没有效率!”
  “就算研究出来了又怎么样?你各方面都比人家差那么多,整出来也卖不出去,纯熟浪费!”
  十几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你一言我一语,都不太赞成中华制造的做法。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浪费。
  福特、通用、标志、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等都在国内设了合资厂,与一汽、上汽、东风等国内汽车厂家合作生产企业。
  最新的生产线已经引进了,生产工艺也手把手地教了,该学的技术都学到了,那就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剩下就是盈利了。
  只要欧日汽车厂家不断提供技术支持,拿出新的设计,国内厂家只要会造就行了,何必再投入巨资去搞什么研发,还不够浪费的!
  对中华制造宣称要进军汽车领域,他们是嗤之以鼻的。
  人家外国可是用了一百多年才走到今天,投入了不知道几千亿美元,才拥有这套成熟的研发、设计、制造技术。国内起步慢、底子薄,拍马也赶不上。
  要知道,号称民族骄傲的红旗,说穿了还不是仿造的克莱斯勒C69,也就把车灯啥的改了一下,加了点中国元素,结果还不是学人家外国人的。
  红旗都如此,其他车还有什么好说的。夏利、奥拓,都是用的人家给的资料,不过是在中国生产而已,就这,发动机、变速箱用的还是进口的……
  哦,对了,奥拓已经用上与中华制造联合研发的手动变速箱了,但也只是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技术不还是没搞出来?
  什么民族品牌,根本就是个噱头。
  “对了,老尹、老李,你们好像打的也是民族品牌旗号哈,可能跟这位白总会有共同语言……”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喷了。
  夹杂在人群中的两名中年人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
  与一干有几十年历史、技术实力强大的国营汽车企业不同,他们二人可说是异类,都是民营企业。他们都是不忿于马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而发誓要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全凭一腔热血就一头扎入了汽车制造这个行业。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制造汽车。对汽车的所有理解,就是四个轮子上放一张沙发。
  所以,这条路走来格外艰难。
  两家厂都用别的车底盘,自己拼凑出了第一款汽车,结果一辆都没卖出去。
  因为,他们并没有汽车生产牌照!
  国内可不像国外,只要你有钱就能创立汽车品牌。国内实行的是许可证制度,不在生产目录上的企业,你就是做出来了也不允许对外销售,卖出去了车管所也不给上牌。
  他们为了解决资质也是想尽了办法,老尹的车厂属于和安徽联办,省里非常支持,也在通过各种关系帮他托人情、跑牌照。
  老李则是彻彻底底的行外人,又是不受国家重视的民营企业,在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关系。谁也不想看到再进来一个抢食的,于是上下有意无意地打压,让他为了搞到生产资质,几乎是挠光了头发。
  此次接到钢铁城邀请,前去力波考察对方研发的发动机项目,一众国营汽车厂干部都走在一块,就把他俩排斥在外,没人跟他们说话。
  ……还是有的。
  在人群中,还有一个比他们更另类的,那位叫老王的,本是一家电池品牌厂商,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问题,突然想造车了,拐弯抹角通过关系搞到了邀请,也混了进来。
  由于共同的际遇,让三人越走越近,在众多国营汽车企业之中,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三人小组,经常在一起就汽车技术、未来展开讨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