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38


第80章
赵桓:朕的心好痛~
  这汉子的话一出口,旁边一个农妇就嗷的一嗓子冲了上来,叫道:“他就是王二,俺家里就这一个王二!官爷休要听他胡说!”
  冲着小吏喊完之后,那农妇又扭头冲着王二喊道:“二子啊,你莫不是得了失心疯!你这是要拖着全家人一起倒霉呀你!”
  那小吏扭头望了赵桓一眼,见赵桓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似乎不像是为了眼前这一幕动怒的样子,小吏才长舒了一口气,扭过头来喝斥道:“休要聒噪!
  你家中有几人便是有几人,官家说了,又不是为了你们那点儿赋税才统计丁口!再敢在这里搅扰不清,小心捉了你去衙门,枷你三天!”
  那农妇顿时就老实了下来,不敢再当众撒泼,只得老老实实的退到一边,那小吏却又接着对那汉子道:“我也不问你还有几个弟弟了,你现在还是给自己想个新名字吧,省得再跟你几个弟弟抢名字。”
  小吏在户籍册子上随手写了个王字,然后又接着问道:“对了,你愿不愿意去大同?去的话,官家会分给你一百亩地,耕牛和农具、种子都给你,再额外给你五贯安家钱。
  只一条,那地现在不许买卖,以后能不能买卖,后面会有告示再告辞你们。另外,那边三年内不用交赋税,三年后与其他地方相同,算是给你们的好处。”
  “那俺去!”
  那汉子想也不想就直接叫道:“俺想好了,俺以后就叫王三爷,俺去大同。”
  小吏顿时哭笑不得的问道:“王三爷?你这名字可是够沾便宜的,你咋不叫王爷?得了,你以后干脆就叫王石头算了。”
  那汉子有些不高兴,正想说些什么,旁边那农妇却是再也忍不住了,又一次冲上来叫道:“官爷!他不去!他不去!”
  说完之后,那农妇又接着对王二叫道:“你不能去!你去了,可就真的回不来了啊!以后娘死了,你还能在娘跟前儿?”
  “娘,您胡说些什么呢!您老人家自然要长命百岁,说什么死不死的。”
  那汉子道:“只是儿子也受够了,也饿怕了,一年到头天天出力,可是一点儿油腥都见不着,为啥?不就是因为咱没自家的地?
  我算是看透了,再这么下去,咱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儿子照样还是娶不上媳妇,只能等着官府发一个。
  与其这样儿,倒还不如去大同搏一搏。刚才这位官爷不是说了么,给咱一百亩地,三年内还不用交赋税,儿子正好趁这三年的时间好好耕种,兴许就能攒下一番家业,回头再把钱寄回来供老五去念书。”
  说完之后,这汉子又恭恭敬敬的对着那农妇跪了下来,磕了个头,拜道:“要是儿子真个不幸,遇到了西夏兵或者金兵死在外边了,您就当没我这个儿子!”
  够特么煽情的!
  赵桓瞧着眼前这一幕苦情大戏,忍不住哼了一声之后高声说道:“你自管去大同,那里的地虽然算不得什么一等一的良田,可也足够你养活一家老小。
  至于说金兵,大同城外倒是有一座用几万金兵头颅筑成的京观,你要是被吓死了,那也只能怪你胆子小。”
  “官爷是?”
  见赵桓说的如此肯定,那农妇不禁有些迟疑,试探着道:“官爷对大同那里如此了解,莫不是去过大同?”
  “朕当然去过。”
  赵桓笑眯眯的道:“朕不止去过,还是带着十万大军去的,大同城外的京观,就是朕下令让人筑起来的。朕说过,金兵敢伤朕百姓一人,朕就要拿他十人来赔,西夏也是一样。
  大婶子,您就放宽了心吧,王兄弟去大同,是你们家的机会,一个能让你们家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官家?”
  那农妇望着赵桓,实在是不敢相信眼前这小白脸就是当今大宋的官家。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全天下还有人敢冒充皇帝的?
  心中琢磨了一番后,那农妇倒也不闹了,只是望着王二抹了抹眼泪,咬牙道:“那就去!不过,不是你自己去,是咱们全家一起去,带上你哥,还有你那三个弟弟一起!”
  一,二,三……六,赵桓心中默数了一下,顿时就有些心疼了起来——
  六个人,一个人五贯钱的安家银子,六口人就得给他家三十贯,再加上耕牛和种子农具之类的,最少也得五年后才能开始回本!
  更要命的是,要是这些百姓都跟这家一样拖家带口的去大同,那自己好不容易抄家抄出来的那点儿钱都不一定够用,说不得还得找上皇赵吉翔去“求”几幅字画……
  要不然这个月就多给赵吉翔的龙德宫里多拨付十斤肉吧,可别把赵·文艺道君皇帝·吉翔饿得没了灵感,毕竟后世那些扑街作者还知道码字累脑子,吃饭的时候得多吃点儿肉呢。
  ……
  有句儿歌是怎么唱的来着?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午门口,一个鼻子两只手……”
  赵桓心里很清楚,身为皇帝,所有的消息来源基本上都是别人想要皇帝知道的,就算有皇城司和内行厂,也没办法保证就绝对没有问题。
  所以皇帝微服私访其实是好事儿,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好事儿,只要别跟钱聋那个十全老狗一样抱着直奔江南玩妹子的目的和心态去微服私访就行。
  就像这次一样,如果不是微服出宫,谁知道陈留县的知县是个什么玩意儿?又有谁知道,在朝堂上义正辞严的弹劾皇帝和百官的御史史庄庸是个什么玩意儿?
  更关键的是,通过这次的微服出行,赵桓也实打实的见识到了所谓“富宋”的另一面——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了逃避难以承受的赋税,田产买卖,丁口卖身为奴,几乎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法子都能想得出来,啥时候等彻底活不下去了就揭竿而起,等着朝廷招安之后被当成炮灰送到前线去跟辽国打仗,跟金国打仗,跟西夏人打仗,一切的一切就如同一个死循环一般无解。
  然后赵桓就做了一个决定。
第81章
朕,行的是天道!
  紫宸殿。
  赵桓就像一头盘踞在龙椅上的恶龙一样打量着殿中的群臣,而殿中的群臣,大部分都在心里暗骂——
  像上皇在位的时候一样谈谈艺术和风月,再谈谈修仙就能混一天的朝会,他不舒坦?可是如此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返,每天朝堂上讨论的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政务,烦都快烦死了。
  尤其是御史台,最近这两天被官家拎出来训了一回又一回,俸禄也是罚了一月又一月,简直已经快成为朝堂之耻了。
  但是赵桓看着朝中大臣们的模样,心底却分外舒坦,干脆挑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之后吩咐道:“宣诏。”
  无心当即便躬身应了,从身旁小太监端着的托盘之中取出圣旨展开,向下瞄了一眼群臣之后朗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冲龄,统承鸿业。其惟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朕年少。不识上古贤王治世之妙。然,朕闻上古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有宋一朝,钦定丁赋为每丁每年一百文,着为定额,永不加赋!”
  无心的声音刚落,朝堂上的一众大臣们就全都懵了,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出来发言。
  直到过了好半晌之后,一众大臣才在太宰李纲的带领下躬身拜道:“官家仁德,泽被苍生,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赵桓微微翘起嘴角,笑道:“此诏,当明发天下。御史台与皇城司各自派人去往民间宣读诏书,使百姓咸知此事,以防下面再有小吏害民。若有人于其中上下其手,百姓大可进京敲了登闻鼓来告状。
  另外,朕前番说田制要改,如今却是有一点儿想法,先说出来供诸卿讨论。”
  说完之后,赵桓干脆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慢慢的踱着步子道:“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或曰: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箠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或用之如泥沙。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道异矣。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故曰:欲使民,必先教民;欲教民,必先富民;欲富民,必先置民之产。”
  李纲望着在御阶上长翻大论的赵桓,心中只感觉无数头神兽一起奔涌而过——
  当今官家有没有学问?自然是有的!可是自打完颜宗望兵围汴京之后,官家就再没提过什么子曰诗云,尤其是在军中的时候,更是经常骂骂咧咧的,如今倒还是第一次说出来这么有水平的话!
  但是官家现在又是天道又是人道的,还把提倡小农思想的亚圣孟子他老人家搬了出来,官家他到底想干什么?劫富济贫?
  “不设田制,不抑兼并,乃奉不足而奉有足,与天道背之。不思置民之产,不思教化而欲使民如牛马者,谬矣!”
  赵桓又接着说道:“朕欲以阶梯税率设田制——若百姓王某有田十亩,税为十,有田二十亩,其税十二,若三十亩,其税十五,若五十亩,其税五十,若百亩,其税二百。
  当然,这只是朕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回头还需要诸位爱卿多多参详,共同出谋划策才是?”
  水费是阶梯制的,电费是阶梯制的,燃气费是阶梯制的,个人所得税同样也是阶梯制的,那凭什么田税就不能阶梯制?
  一个人名下有十亩地,按照基本税律来收,一个人名下有一百亩地,那就在基本税律的基础上打着滚的往上翻倍,只要一个人名下的地越多,那税就越高!
  不是喜欢买地么?有能耐你就买地,反正制度就摆在这里,朕就按亩收!有胆子你们就把多出来的税率都转嫁到佃农身上去,把百姓逼反了最好!就算是退一步讲,正好现在燕云那边的空地也多,你们加租子,百姓大不了拍拍屁股去燕云!
  如果不敢,那就老老实实的玩分家以躲避税率——
  可是分家这种事,分的时候好分,一旦有人分出来之后尝到了甜头,再想合,可就不是那好合的了!
  当然,也可以玩假分家,可是黄凯音说的好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经过官府完成了分家流程,有些人的心里可就会有那么点儿想法了!
  为了解决大宋的田制问题,赵桓前前后后已经把租庸调、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之类能玩的玩法全都挨个想了一遍,甚至想过是不是再一次复活军功制。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宋现在的赋税制度基本上就是照抄的租庸调,然后玩废了;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类似,都有其各种的缺点,而且很容易造成人口膨胀。
  而军功制这个东西……赵桓敢玩,但是赵桓没打算现在就复活军功制。
  毕竟薅羊毛的精髓就在于不能一次薅秃,要讲究个可持续发展——现在就把军功制整出来,以后还搞什么?就跟那些网络作者写小说一样,一个套路写完了是不是得换一个套路?
  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赵桓直接就把永不加赋这个套路先祭了出来,然后又搞了个阶梯税律出来,把所有的问题都直接摆在明面上——
  有能耐你们就搞小动作,反正赵桓现在手里有军队还有皇城司,也不怕某些不怕死的跳出来造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