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38


第60章
新的难题
  修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按照种师道的说法自然是阻挡胡骑南下的同时能起到囤兵囤粮的作用,包括秦、燕、赵等几国开始修长城的时候,估计也是同样的心态。
  可是打仗这种事儿,有火器跟没火器是两回事儿,有火器跟有火炮其实还有很大的不同。
  那个谁不是说了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炮开兮轰他娘!
  有炮了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的修长城作为前进基地?直接从各大城市调不好么?
  现在可不是上辈子刚穿越成崇祯那时候了,在完整的学习过《永乐大典》和《奇趣图说》之后又在皇家学院浸淫了好几年,赵桓折腾出来最简易的没良心炮很轻松,以后想要折腾出来火铳和野战用的山炮其实也不难,不过是把上辈子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罢了。
  至于长城能起到防御骑兵的作用——
  修个屁的长城,耽误老子打出去!就现在这局势,姓完的不趁现在赶紧西进北遁,朕早晚都要把他们通通抓回来开矿,还修长城?
  等朕直接把全世界都给平推了,还用得着防谁?哪怕就是后世子孙不争气,那也随便他们怎么乱去,反正肉都在锅里了,朕不趁着年轻赶紧去浪,难道还要跟上辈子一样打一辈子的仗,治一辈子的国?
  当皇帝很累人的啊亲,累特么都累死了好不好!
  当然,赵桓也没打算现在就直接否定种师道的想法。
  现在大宋从朝堂到军方再到民间的思想基本上都是统一的:苟发展,自顾自,毕竟大宋已经很腐烂,再加上操蛋至极的以文御武政策,使得整个军方都不像汉唐时期一样喜欢开疆扩土,而文官方面更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优待而变得越来越操蛋。
  狂放的士大夫们都喜欢做什么?
  他们喜欢喝最好的酒,抱着最美的女人,写最华丽的诗篇,追求最完美的人生……
  在这种文恬武嬉外加军人地位极度低下的大环境下,大宋的百姓也习惯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浮华生活。
  王夫之在《宋论》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君饰太平以夸骄虏,臣立异同以争口舌,将畏猜嫌而思屏息,兵从放散而耻行枚。率不练之疲民,驭无谋之蹇帅,......则不能得志于一战而俯首以和,终无足怪者。
  所以现在种师道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去吧,反正真正到了做决定的时候,还是赵桓这个皇帝才能做出最后的决断。
  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金国是否存在都还是另一个问题。
  打定了主意之后,赵桓干脆笑眯眯的道:“此事容后再议。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兵进奉圣州,彻底断掉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两人的归路。”
  种师道躬身应道:“臣愿率军往奉圣州!”
  姚平仲同样躬身拜道:“臣亦愿往!”
  然后种师道再瞧着姚平仲的目光就不太好看了——
  现在大同落到了大宋的手里,而且负担着截断金兵后路的重任,自然不可能任由大同保持着被炮击之后一副废墟的模样,肯定要留下人来驻守,这也就意味着官家所率的这一路大军要面临着分兵的情况。
  若是换做平时,种师道也就让了,可是眼下夺取奉圣州这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战役已经成了未来是否能实现连接秦长城,彻底隔绝胡骑南下的关键之战,那还能让?
  关键是,自己的年龄比姚平仲大了太多,现在才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的姚平仲正是当打之年,现在这家伙忽然跳了出来,万一官家要是让自己留下,那岂不是意味着自己没办法参与这场大战?
  想到这里,种师道在心中暗自对姚平仲说了声抱歉之后便躬身道:“启奏官家,臣乃枢密院枢密使,又是此次北伐官家所定统帅,自然不可轻离军中,故,此次兵进奉圣州,也应当由臣率兵护驾前往。”
  姚平仲心道你这特么是仗着你是主帅就欺负人?还护驾?你就该直接跟官家这么说:“官家,咱们一起去砸了奉圣州的场子吼不吼啊。”
  想了想,姚平仲干脆躬身拜道:“启奏官家,种老相公年事已高,从京城一路率兵到河间府,又到析津府,如今又到大同,若是再率兵往奉圣州,只怕舟车劳顿……”
  好啊,老夫刚才只不过是以官位压你一下,现在你就指责老夫年迈,打算不让老夫领兵?你姚平仲也未免太不是个东西了!
  he~tui!
  心中暗呸一声,种师道怒道:“怎的,你敢小瞧老夫不成?老夫虽然年迈,可是身子骨却硬朗的很,如今照样使得动刀,拉得开弓。若是你不服气,大可以去牵马来,跟老夫去校场大战三百回合!”
  姚平仲顿时气结——
  你能打,你怎么不去跟杨再兴打!
  可是不管心中再怎么气,种师道那也是自己的老上级,而且是实打实的年岁以高,就算自己能打得过他,难道还能真个牵马过来大战三百回合?
  姚平仲和种师道两人互不相让的争锋都尽收赵桓眼底,但是赵桓却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
  手下的将军愿意抢着出战,别管是为了捞军功还是为了青史留名都是好事儿,对于大宋的军方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难得的改变了,总强过领着一群软蛋,等到打仗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怂,只知道怎么抢功推责要强得多。
  “种爱卿率兵前往吧。”
  赵桓最终还是选择了种师道。
  哪怕是不考虑种师道身为主帅这个问题,也该考虑一下种师道的年龄和带兵经验这两点——
  种师道毕竟带兵经验比姚平仲更为丰富一些,而且确实也是年事已高,打完这次仗,真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至于种师道的身子骨会不会抗不住,赵桓还真就不太担心。
  历史上的种师道之所以暴病而亡,基本上都是因为气出来的毛病,现在大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种师道心中自然也是念头通达,一顿饭还能吃得下几斤肉,自然不存在忽然被气死的情况。
  “至于姚爱卿,机会以后还有的是,也不差这一次。”
  赵桓开始安抚人心:“远的不说,待攻下奉圣州之后,云内和西夏也是早晚的事儿,有的是机会。”
  ……
  拿奉圣州的速度远比赵桓和种师道想象中的还要快。
  很多金国的细作长相、衣着、习惯都跟大宋的百姓差不多,只要留起长发,基本上很难分辨哪个是宋人哪个是金人,在这种情况下,宋国有了特别厉害的新式武器和完颜宗瀚兵败身亡,所率大军被筑成京观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奉圣州。
  然后奉圣州的留守撤誊牙就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一旦选择了反抗就会被筑京观,在苟活和死亡之间,这几乎就是一个用脚投票的选择题。
  撤誊牙选择活下去,所以他选择了献城投降。
  然后问题就被扔到了赵桓的手里。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像撤誊牙这么干脆利落就投降的还真不多见。
  所以怎么处置撤誊牙和奉圣州城里的人就成了问题。
  撤誊牙和城中那些金兵以及那些金兵将领们好办,随便安排一个什么罪名就能送撤誊牙去见完颜阿骨打,而且古代消息传递这么闭塞,再加上现在这支部队高度集权,赵桓说是他们诈降之后拼死刺杀圣驾谁还能说不是?
  总之,黑的能说成是白的,白的也能说成黑的,毕竟赵二搞赵大也没见谁敢弹劾,老祖宗的传统手艺不能丢。
  但是城里的百姓却是个大问题。
  奉圣州里的百姓可不只有金国人,还有大量原本辽国的百姓,以及被辽国和金国掳到奉圣州的大宋百姓,外加很大一批自己跑过来的宋国百姓。
  关键是这么多年的同化下来,整个奉圣城里面已经是一片胡汉杂居的局面,根本就分不清楚哪个是被掳来的大宋百姓,也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辽国百姓或者是自己跑来的大宋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一股脑的全杀了肯定会有一大批是冤枉的,可是要这么着就把他们全都给放了,然后再给他们大宋的户籍,赵桓心里又觉得腻歪的慌——
  让爱国者喝西北风,让恨国者汪主席之流住着六套小别墅的事儿就够恶心人的了,这种事儿要是再发生在大宋朝,那自己还不如一头撞死算球!
第61章
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
  让赵桓头疼的不止是奉圣州。
  实际上,析津府的情况也没比奉圣州强哪儿去,未来可能还会有云内州、大定府、仪坤州、临潢府、龙化州、泰州、通州、沈州、辽阳府等等地方都将面临着和奉圣州相同的问题。
  然后赵桓就想到了一个人。
  很多人都知道最贵的人才,可是什么样儿的人才能算是人才?
  很明显,政和五年的进士,中词学兼茂科,历任太学学正、左司谏、御史中丞的秦桧秦会之就是人才。
  自从赵桓在汴京城头上割发代首立誓之后,御史中丞秦桧秦中丞就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嘴,哪怕官家在汴京城外筑完京观又在太原城外筑,反正秦中丞就是选择性的当做没看到。
  而且还遍翻古籍,寻找一切可能替官家树立良好形象的典籍文章。
  最关键的是,秦中丞属于利用完就可以杀掉以泄民愤的一次性工具人,根本用不着心疼。
  如果像秦中丞这样儿的都算不上人才,那什么样儿的才算得上是人才?
  然后秦中丞就被皇城司的人带到了奉圣州。
  “如此两难之局面。”
  简单的把奉圣州现在面临的问题描述的一遍之后,赵桓就笑眯眯的盯着秦桧道:“还望秦中丞能有所教朕?”
  “可以修长城!”
  几乎连想都没想,秦桧便直接躬身拜道:“官家若是想要解决奉圣州的问题,就先修长城。”
  “奉圣州也好,析津府也罢,现在最大的问题不过是胡汉杂居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