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338

  “儿臣倒不是指责平西王在塞尔柱那边杀戮过甚,毕竟塞尔柱之人与我大宋百姓不同,换了儿臣是平西王,只怕也会做出跟平西王一样的举动。”
  “儿臣只是觉得彼处远离中土又地广人稀,若是不趁着欧罗巴十字军东进之际抢先做好修建铁路的准备,只怕西域的铁路工程会耽搁下去。”
  “若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的也就算了,三五十年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如果是百十年甚至更久呢?”
  “平西王对父皇固然是忠心耿耿,可是儿臣却不能完全放心平西王的后人。”
  “因此,儿臣觉得不如抢先在那里修建铁路,一则方便百姓往那里迁移,二则也能逐步消化西域,三则能够对心怀不轨之辈形成震慑。”
  “让平西王休整后再次尝试西进,是因为儿臣觉得我大宋眼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少劳工,若平西王能够再次西进,一则能带回来大量的劳工,二则也让平西王感觉自己有用,不至于生出其他的一些心思。”
  说到这里,赵谌忍不住悄然打量了赵桓一眼,却发现自己根本猜不到赵桓的心思。
  咬了咬牙后,赵谌也彻底豁出去了,说道:“儿臣以太子的身份擅自支使平西王做了这许多事情,还请父皇责罚!”
  “呵!”
  却听赵桓笑了一声,问道:“你又没做错什么,朕责罚你干什么?”
  赵桓从御书案后的龙椅上站身起来,踱步到赵谌跟前后拍了拍赵谌的肩膀,笑着说道:“这几件事情,你做的对。”
  “西域那里远离中土,自汉时的西域都护府再到唐时的安西都护府,西域一次次的因为中原王朝的兴盛而归于我汉家天下,却也一次次随着中原王朝的衰落而失去。”
  “只有修通了铁路,能够快速的把兵力投送过去,我中原王朝才能牢牢的将西域握在手心里。”
  “记着,你是朕钦定的大宋太子,也是大宋未来的官家。”
  “朕不怕你做事,也不怕你做错,朕怕的是你不敢任事,怕的是你看不清楚局势。”
  “这次的事情,你做的很好。”
  说到这里,赵桓忽然间又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转身从书桌了取了一份奏疏扔给了赵谌,说道:“看一看这份奏疏,告诉朕你的想法。”
  赵谌暗自松了口气,从赵桓的手里接过奏疏看了起来。
  奏疏的内容好像没什么重要的,内容是皇家学院那边因为蒸汽机车的车厢里面要不要加装马桶而吵了起来——
  支持派认为既然要通过蒸汽机车来拉人,那就有必要在车厢里面弄个小屋子,安装上马桶,或者直接在车厢底部扣个洞。
  反对派则认为此举完全是脱裤子放屁,蒸汽机车在皇家学院几次试车的过程中已经证明这玩意的速度跟人奔跑起来的速度差不多甚至还多有不如,就算车上的人内急了也完全可以下车方便,回头快跑几步再追上去也就行了。
  支持派认为反对派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支持派更加相信蒸汽机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早晚会达到骏马难及的速度,到时候内急了下车方便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追不上火车。
  反对派则认为支持派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反对派更加相信蒸汽机车这玩意的发展速度不会快,起码在十几年内不会有太多的提升,现在就提前弄个屋子扣洞,还不如把这些地方节省出来多装几个人呢。
  支持派和反对派基本上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者谁也说服不了谁,搞的皇家学院那边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干脆把这事儿捅到了赵桓跟前。
  赵谌觉得这两派似乎都有点儿脱裤子放屁的嫌疑。
  就特么一个安不安马桶,要不要扣洞的问题,居然要把官司打到御前?皇家学院那些人是不是闲的无聊了在逗闷子?
  “不要以为他们是闲的无聊。”
  已经坐回龙椅的赵桓笑着说道:“表面上来看,他们好像是在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在争执,根本原因却是双方对于蒸汽机车的不同认知。”
  赵谌点了点头,斟酌一番后躬身拜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提前做好蒸汽机车提速的准备。”
  赵桓的眼睛又亮了几分。
  “说说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第495章
未来的灾难
  正如赵桓所说的那样儿,他并不怕赵谌主动揽权,也不怕赵谌做错事。
  揽权?赵谌所有的权利都是赵桓给的,他再怎么揽权也揽不了军权和财权。
  做错事?有赵桓这个皇帝盯着,赵谌犯不了什么太大的错误。
  赵桓唯一担心的就是流着赵家血脉的赵谌会不会像赵吉祥那个沙雕一样目光短浅不知所谓。
  现在赵谌能够说出要主动做好蒸汽机车提速的准备,这让赵桓感觉十分满意——其他人不知道,难道赵桓还不知道蒸汽机车这玩意的潜力?
  “说说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赵桓鼓励道:“为什么要主动做好蒸汽机车会提速的准备?尽管放心大胆的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赵谌斟酌了一番后躬身道:“回父皇,儿臣虽然不怎么懂蒸汽机车,可是儿臣之前去皇家学院的时候曾听皇家学院的先生们说过,蒸汽机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密封,其次在于效率,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蒸汽机车无论是速度还是能够拉动的重量都会远高于现在。”
  “儿臣驽钝,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儿臣想,既然皇家学院的先生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八年,这两个问题就早晚都会有解决的一天。”
  “现在因为这两个问题的存在,所以蒸汽机车更多的用处是用来运送货物,偶尔会用于投送兵力,但是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儿臣倒是认为这蒸汽机车可以用来运人。”
  “我大宋素来不禁止商业,又无过所,无路引,且父皇又废除了凭由,如今百姓迁移较之前朝可谓是方便许多,若是蒸汽机车以后可以用来运人,则回乡探亲也不再是什么难事儿,可以更加方便百姓往西域、交趾等地迁移。”
  “现在提前做好准备,看似会产生一些浪费,但是等这个两个问题解决之后,那么我们现在提前所做好的准备便能直接用上。若是不提前做好准备,那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就要对现有的蒸汽机车以及线路重新折腾,继而产生更大的浪费。”
  赵桓很满意。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有一个算一个,强大的时候都能把周边的那些小国碾成狗,西域、奴尔干都司、乌思藏、朵甘思这些地盘全都是中原王朝的。
  而中原王朝一旦势弱,最先离中原王朝而去的就是西域和奴尔干都司,乌思藏和朵甘思那边也是各种动乱不断。
  还有像交趾、缅甸等地之所以会离开中原王朝,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兵力投送以及物资转运上面。
  就像是大明时期,朱瞻基也知道交趾和奴尔干都司都是朱老四和那些将领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也未必就是心甘情愿的放弃那些地方,可是不放弃那些地方,无论是驻军还是转运物资,就都会像蚂蟥一样疯狂吸食大明的血液。
  这同样也是中原堂口的那些皇帝们为什么不愿意一直向外打甚至不愿意接受某些小国内附的原因——
  政令不通,驻军换防困难,物资转运不便,依靠人力所转运的物资有一多半都要消耗在路上,而且那些地方还净特么是些蛮荒之地,弄到手里之后还得大力开发,谁家堂口是开血库的能经得起这么吸?
  蒸汽机车的出现才算是真正的改变了这一局面。
  这也是后世种花家为什么在交通方面疯狂搞基建的原因。
  阿妹你奸是靠着中华劳工的尸骨在百十年前完成了铁路网的修建,毛熊也曾疯狂的搞过铁路基建。
  大宋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大宋就跟饕餮一样,交趾、缅甸、暹国、堂明国、罗斛国、棒子、西域、燕然等等地盘现在都已经纳入了大宋的版图,像奴尔干都司、捕鱼儿海等地方那也是早晚的事儿,所以,哪怕是不考虑货运所带来的商业红利,铁路网和公路网也有不得不修的理由。
  现在赵桓就是在等。
  等什么时候把橡胶树那玩意弄回来,密封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蒸汽机车的速度和运力效率就会比现在高的多,庞大的铁路网就会像筋脉血管一样把整个大宋牢牢的捆成一体。
  唯一比较要命的问题,就在于铁路网的修建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
  依照大宋现有的国土面积来计算,铁路网的修建最少也得需要个百十年的时间。这还没算中间会不会占领更多的地盘。
  现在赵谌这个皇太子能够认识到这些,就说明只要不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那么大宋的下一任皇帝也会致力于铁路网的修建。
  想到这里,赵桓当即就笑呵呵的吩咐道:“虽然计划是先拿罗马国那边当做实验田,可是咱们大宋的铁路也已经开始修建了。”
  “如今正在修建的有开封往金陵以及顺天府的两条线路。往金陵的已经修建到陈留,往顺天府的也已经修到了胙城。”
  “你自己去看一看,好生了解一番。”
  ……
  待到赵谌离开之后,赵桓又暗自盘算了起来。
  大宋现在看起来百姓生活安定,对外拓土万里,怎么看都是正处于蒸蒸日上的中兴时期,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个天大的隐患?
  无关人祸。
  或者说,这是由大自然带来的,并且引发了人祸,间接导致大明王朝唱了凉凉——从13世纪也就是12xx年开始直到17世纪也就是16xx年达到巅峰然后慢慢回落的小冰河期。
  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气温大幅度下降带来的是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而再过个几十年或者百十年左右,现在十分牛逼的大宋就得面临小冰河时期的到来。
  赵桓也只能未雨绸缪。
第496章
赵桓的计划
  没人比赵桓更懂小冰河时期的危险性。
  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就意味着气候不正常,气候不正常就意味着粮食欠收,粮食欠收就意味着老百姓活不下去,老百姓活不下去……
  像欧罗巴那边还好一些,人家欧罗巴的农民坚信这是上帝给的考验,再怎么苦再怎么累都相信这是上帝给予的考验,就算活不下去了也不忘缴纳什一税,饿的要死了也得勒紧裤腰带挤出钱来购买赎罪券,哪怕是暴发农民起义之类的都不会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