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8

  赵桓笑的分外开心:“姓完的可以顺着黄河南下,朕自然可以顺着黄河北上,此为其一。
  其二,金兵擅野战却不习水战,朕完全可以在离析津府不远的海边先夺一地筑城,走海路补给。”
  “可是,船呢?”
  张孝纯反问一声道:“上皇禁海,曾经把木兰舟和海商的大船都付之一炬,小船又不足以转运粮草和物资,纵然官家夺得一地筑京,又靠什么来补给?临时造船,最快也得几个月甚至一年以后,金兵可未必会等官家把船造好吧?”
  赵桓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
  倒不是因为张孝纯一系列的反问使得自己难堪,而是因为赵!吉!翔!
  这货在宣和七年年底南巡一趟,回来就把通过海图最远到达过木兰皮国(即非洲西部的穆拉比特王国)的康济号和通济号,还有比康济号和通济号还要大的木兰舟,以及只能走沿海的万料舟,一艘不落的全给砸了,准备当成劈材烧!
  另外,这沙雕不止是砸船烧船,顺道还把造船的工匠全部给遣散了,另外还特么大搞禁海!
  关键是,你特么是大宋的官家,又不是人家建奴的圣祖,你大宋是小朝廷制度,不是人家建奴的奴隶主制度,你手下养着的高俅童贯李邦彦那些货色也不如人家建奴养的姚启圣,你特么跟人家学禁海?
  吃啥啥没够,搞啥啥不行,内斗倒是第一名的赵吉翔玩禁海也不算成功,以至于完颜构南渡建立小朝廷之后都穷成死狗,秦桧开海又被算成是官与民争利。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天字号的败家子都没有他赵吉翔能败!
  而赵吉翔这个沙雕之所以搞出来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是因为这沙雕在南巡的时候听说有人骂他狗币篮子,不打一仗就禅位跑路,所以这货觉得海商不受控制,还不如干脆禁了省事儿。
  就像方腊造反,赵吉翔这沙雕就在江南搞屠杀,认为把人都杀光了,自然也就没有人造反了……
  多么完美的一刀切!多么清新脱俗的神逻辑!
  赵桓觉得这沙雕不像是大宋的官家,倒像是建奴那些代代割地赔款的一十二帝,更像宁与友邦也不与家奴的吃稀老妖婆!
  “另外,臣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赵桓心里琢磨着该怎么折腾赵吉翔的时候,张孝纯却又躬身拜道:“金兵之患,在于手足……”
第34章
赌国运!
  “上皇,在腹心,在紫府之间。”
  张孝纯决定站队当今官家。
  尽管赵桓在太原街头收买人心的表演虽然并不怎么高明,然而就像是当年西汉老刘家的那些皇帝经常免免免再赏赏赏以收买人心一样,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尽管简单,但是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最起码,在百十年内,只要当今官家不是作死的把整个太原的百姓往死路上逼,那么在太原城中现在活着的这一代人彻底死光且影响力彻底消失之前,哪怕是整个大宋处处造反,太原也绝对不会有人造反!
  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
  哪怕赵吉翔能成功的还政,哪怕全天下的州府全都支持赵吉翔还政,太原的这些百姓也会像当年长安四市的百姓支持戾太子刘据一样支持当今官家。
  要知道,当年长安四市的几万百姓再加上所谓的囚徒军,可是在长安城中与当时镇压当世的大汉南军纵马相攻五天,双方死伤了几万人!
  更别说,当今官家不是戾太子刘据,上皇更不配与汉孝武皇帝相比——
  上皇派遣使者前来,让太原城投降金人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种自毁长城的蠢蛋也配和大汉孝武皇帝相提并论?
  呸!
  “官家未至太原之时,上皇曾遣使前来。”
  既然已经决定要站队,张孝纯也不介意站得更彻一些。
  “人呢?”
  赵桓顿时好奇了起来——
  之前被抓的那两个小太监就曾经说过,赵吉翔派人来了太原。
  可是因为一直没有见到这个人的原因,赵桓还一度以为此人已经死在乱军之中,可是现在按照张孝纯的说法来看,赵吉翔派的这个使者不仅没死,反而还穿过了金兵的封锁,成功的到达了太原?
  “使者来太原,乃是命微臣与王副总管降金献城,因被王副都总管以大义相责,上皇所遣天使羞愤不过,已经投城下而死。”
  张孝纯躬身道:“然而其中意味,不言可知。”
  “即便如此,上皇也只在表里而不在紫府。”
  收下了投命状,赵桓意味深长的瞧了张孝纯一眼,又接着说道:“金兵不过疥癣之疾,唯黄河在心腹之间。”
  赵桓从来就没把赵吉翔当回事儿,也从来没把金兵当回事儿——
  前者是一个怂蛋,后者在原本的历史上曾经被宗泽和岳飞先后车翻过,现在又被自己亲自带人车翻过,其真实战力不过是那种比战五渣强一点儿的战五渣。
  鬼知道穿越者培训中心为什么很多人都深信女真不满万这种屁话。
  在赵桓看来,所谓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根本就是那些怂蛋文人为了证明自己投降正确而扯出来的遮羞布。
  整个大宋的心腹之患,其实就是脾气有些不太好的母亲河。
  黄河。
  宋真宗大中祥符8年,贡献了“趋炎附势”这个成语的毒书生李垂向皇帝上书《导河形胜书》,言辞凿凿且图文并茂的说明黄河有改道的想法,如果任由黄河自有发展,那么几年后就会流入辽国,到那时辽国顺黄河一路南下直抵汴京,大宋可就危在旦夕了!
  在他的一番瞎恐吓后,送真宗慌得一批,怎么办怎么办?然后这位就说别慌,按照我的策略来办,保证安全!那么这位的策略是什么呢?
  他的策略就是挖开黄河大堤,而让其流入六塔河。然后慌得一批的送真宗就照单全收了,彻底的按照他说的去做,调动数十万人力挖开了黄河大堤,并且成功的引导黄河水流入了六塔河。
  结果却很惨。
  由于黄河水流太大而原河道太小无法容纳,导流成功的当晚就溃堤,淹死的士兵和民工不计其数。
  更操蛋的是,这次的大决堤彻底冲毁了半个河北,淹死人畜无数,毁灭农田无数!
  在决堤以前,整个北宋临沂府,为了防备辽国进攻,有十万的驻军。而在决堤大灾过去以后,重新集结的时候,整个临沂府的驻军,剩余总数不足三万。
  送真宗挂了送仁宗也打出了GG以后,头铁的送神宗在王安石的怂恿下再次搞起了回河工程——
  大家都知道黄河改道是因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话说水往低处流,想恢复黄河古道已经不可能,但是宋神宗非要试试看。
  这一把玩的更大:黄河夺淮入海,一口气冲掉了三千万亩田地不说,更严重的是直接玩坏了黄河的下游水系,黄河彻底开启了乱流时代。
  与此同时,这次人为改道还给宋朝留下了一个地狱级难度的任务:治理黄泛区。
  由于水系被破坏,黄河乱流在北方制造一个庞大的黄泛区,此地大河行流散漫,河内殊无紧流,旋生滩碛。顺带说一句,梁山水泊就是这样出现的。嗯,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水泊梁山这么难剿了吧?
  面对这样恐怖的损失,试试就逝世的送神宗认怂了,表示老子再也不搞什么回河了。
  但是他认怂了不代表后面就不作死了——送神宗挂了之后,他儿子送哲宗在父辈的旗帜的感召下干了一件比他老子还作死的事:直接让黄河回流故道!
  当时黄河故道的河床因为非常高了,这帮大送朝君臣竟然又把这条地上河重新引回来,太特娘的有种了!
  黄河母亲表示:老娘也是有脾气的,你们这帮不孝子孙要胡搞瞎搞,那我大嘴巴扇你们脸你也必须得受着!
  于是,在1099年,黄河又双叒叕决堤了,河决内黄口,东流断绝。
  这次水灾有多严重呢:黄河从高耸的河床上冲下来,居高临下,连修建在山顶上的禹庙都给冲没了!
  没错,就是修在山顶上的禹庙!没了!
  经过这历经四代皇帝的三次大折腾,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基本上被冲成了白地。
  损失有多大,数据来说话:
  临沂府(北送王朝的定州府)这个当初布下十万重兵的军事重镇,现在还剩下了不足七千兵卒~~~整个河北地区,千里萧条,渺无人烟...整个河北都报废了,还拿什么来抵抗北方来的辽国金国的进攻?
  再然后,辽国倒是没南下,可是特么姓完的带着金兵顺着黄河一路南下直捣汴梁了!
  靖康之耻后,黄河母亲折腾不到跑南边儿苟安一隅的南送王朝,可是金王朝却捡到了一个烫手山芋。
  他们占领接管了整个黄泛区,面对萧条的河北和洪水肆虐的黄泛地区,他们也无能为力,但是却不能不管。于是“于中道疏决,以解南北两岸之危。凡计工八百七十余万”。
  要知道,整个金国统治区的总人口才5600万,然后为了治理黄河,直接投入劳力870万!这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是整个国家可动用的劳动力都给扔进去了。。。
  所以这样一来,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蒙古灭金所耗费的时间很短了吧?然后接下来就是元朝接手了这个烫手的芋头。。。
  然而依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从元朝成立到灭亡,黄河问题一直是困扰蒙古统治者的第一个问题。
  元朝末期,黄河泛滥,元顺帝强行招募了数百万农民工,这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所谓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是这样来的。
  李垂这个沙雕用一道《导河形胜书》连坑几代皇帝三个王朝,三易回河留下的大坑一直到明初都没处理干净,就连赵桓都跳不出这个大坑。
  这才是真正的骨髓之疾!
  就连其他的什么扑买制度下没有完善田制的小朝廷制度啦,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破事儿啦,这些跟黄河比起来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至于所谓的金兵和上皇赵吉翔?
  他们算个锤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