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338

  人家照样心心念念的想要回什么一赐乐业国,甚至在当今官家制定的三等人制度下,也不是所有的一赐乐业人都想归化入籍,大部分还是想要保留他们一赐乐业人的身份。
  说白了,人家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宋人。
  除了把他们这种冥顽不灵的货色送到秦会玩手下去当劳工,或者送到工部手下的工地去当劳工之外,庄成益根本就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废物利用。
  然而就在庄成益想着这些一赐乐业人除了当劳工之外到底还有什么用途的时候,赵桓却笑眯眯的说道:“依朕看来,这些一赐乐业人一直不肯归化,归根到底就只有两个原因。”
  没有具体解释那两个原因是什么,赵桓扭过头来望向赵谌,问道:“太子有什么看法?”
  “人心不足?”
  赵谌试探着说道:“儿臣鲁钝,除了人心不足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这些一赐乐业人一直不肯归化。”
  还行,不算太废物,起码还能从问题的表象看到根子上的原因。
  赵桓赞赏的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依你之见,对于这些一赐乐业人该如何处置?”
  赵谌好生斟酌了一番,答道:“儿臣以为,这些一赐乐业人既然不肯归化,除了庄尚书所说的拉去做劳工之外,或许可以把他们降为四等人,逼着他们归化?”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拉去做劳工是一个办法,降为四等人倒也不失为另一个办法。只是你身为大宋的太子,却不能只看到这么点儿东西。”
  赵谌躬身拜道:“是,儿臣鲁钝,还望父望不吝指点。”
  赵桓笑道:“不吝?你是朕的儿子,是大宋的太子,朕不指点你又去指点谁?”
  说完之后,赵桓又正色道:“一赐乐业人一直不肯归化,一是因为他们觉得想要归化太难,哪怕是身为三等人也依旧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因为这些一赐乐业人依旧心怀故国,故而才不把自己当成宋人。”
  “无论是那些觉得归化太难以至于已经彻底放弃的也好,还是那些心怀故国所以才抗拒归化的也罢,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由一赐乐业国而来的一赐乐业人。”
  “你们仔细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让这些一赐乐业人背井离乡,不远万里的来到大宋?”
  赵谌躬身道:“儿臣倒是知道这个问题——据说是因为他们的故国已经毁于战火。”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我大宋乃天朝上国,一赐乐业人既然已经定居开封,便是我大宋臣民——臣民故国毁于战火,朕这个皇帝的心里也是极不好受的。”
  对于赵桓忽然间的态度转变,赵谌一时半会儿的倒还没反应过来,但是庄成益却几乎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一般跳了起来,叫道:“国库没钱!官家若是想另开战场,除非等金国、塞尔柱国跟南洋那边都尘埃落定之后,否则只要微臣还是一天的户部堂官,便绝不会批了远征的军费!”
  赵桓一脸无法可说的望着庄成益,问道:“朕什么时候说现在就要另开战场了?朕一直说的是等金国那边的事情都完结了之后再提升那些一赐乐业人的待遇吧?”
  被赵桓这么一说,庄成益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些过于敏感了——
  可是这能怪自己?还不是当今官家太能折腾了!
  他老人家刚刚登基就要跟金国死磕到底,还没等完颜宗瀚的骨头彻底凉透呢就顺手把西夏给弄没了,西夏没了之后,紧接着一边陈兵边境一边跟金国搞什么边市,坑金虏的同时还不忘弄死交趾的李乾德,同时还把棒子跟倭国都弄没了。
  现在好了,登基几年之后,官家他老人家不仅没消停下来反而四线开战。
  西边耶律大石跟塞尔柱帝国死磕,南边有韩世忠领着一大票的“宋协军”摆出要灭掉南洋诸蕃的架势,朝鲜那边有岳飞带兵跟完颜宗弼死磕,官家他老人家还打算亲自领兵从滦州那边东出榆关去干掉金国……
  这可是四线开战——打仗就是打钱!
  庄成益觉得自己原本不是个抠抠搜搜的性子,想当初去青楼的时候也不是没干过千金买笑的风流事儿,可是现在呢?
  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钱来花,走在大街上恨不得把眼珠子都给钉到地上以方便捡钱,随便看个人就想着能从这个人身上收到多少税……
  这么一个比那些屙黄豆涮了吃的土主老财还要过分的人,真就是当初的那个风流才子,现在的大宋户部尚书?
  还不都是拜官家他老人家所赐!
  不满的悄然瞥了赵桓一眼,庄成益道:“微臣还以为官家是想要挑起一赐乐业人那边的战火,好从那边继续外聘劳工呢。”
  赵桓瞪了庄成益一眼,不满的道:“你一个户部尚书天天想着把人变成劳工,这像什么话?”
  庄成益心道这说的是人话吗!我特么一个户部尚书天天想着把人变成劳工不像话,那你丫身为大宋的官家,你天天想着把人变成劳工就像话了?
  我呸!
  赵桓却又接着说道:“不过你说的倒也没错,朕打算提升这些一赐乐业人的待遇,确实是打算帮助他们灭掉外敌,好让他们能够回归故国。”
  庄成益觉得有点儿不对劲。
  帮着一赐乐业人灭掉外敌,让他们回归故国这种屁……这种龙言龙语的听听就好,谁要是当真那谁就是傻子。
  但是庄成益不相信赵桓真就只是为了那边的劳工——
  一赐乐业人的故国肯定在万里之外,但是能养出蛮子的地方,说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不过份吧?
  而且,就算是挑起了那边的战火,他们又能给大宋贡献出来多少劳工?如果劳工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还好说,万一要是没有足够的劳工,那大宋岂不是要亏?
  难道这些蛮子们的故国还能是什么好地方不成?
第455章
大宋肯定血赚
  虽然那些一赐乐业人的故土大部分都是沙漠,虽然那里战火连天,人脑子都能打出狗脑子来,但是赵桓依旧觉得那里是好地方。
  大把的油田摆在那里,能不是好地方么。
  为了让那块好地方彻底成为中原堂口自古以来的领土,赵桓甚至打算把自己的寝陵修在那里。
  庄成益都震惊了——猛火油那玩意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当前的大宋来说似乎也没重要到不可或缺的地步,而官家却打算在那里修寝陵?修寝陵的钱得多少?那些猛火油能不能值回一个寝陵的钱?
  别的不说,光是官家他老人家平西夏,灭交趾,让辽国彻底内附、收复三佛齐等功绩加起来,就已经足以配得上武帝这么个谥号,这寝陵规模就算再小还能小到哪儿去?太小了也丢大宋的脸面不是?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远在万里之外,被人灭国之后只知道逃亡,面对着三等人的待遇也死不悔改的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传统,这样儿的一赐乐业人会乖乖听话?
  赵桓表示猛火油是好东西,就算大宋现在对于猛火油的需求还不是很大,以后也肯定会特别需要这玩意儿,毕竟这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
  君不见,除却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对印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外,世界上那几场有名的战争,大部分都是那只傻贼鹰在油桶地区搞出来的。
  说是那只傻贼鹰为了维持他的鹰元霸权也好,还是为了国际援助(兜售板砖)也罢,反正油桶地区以及当地的石油都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就算不是男一号那也是男三号。
  (通常男一号跟男二号是傻贼鹰VS兔子或者傻贼鹰VS毛子,大家都是为了国际援助,某个不知名的26%也别光一个劲儿的嘲笑人家傻贼鹰。)
  题外话扯的有点儿远,扯回到正题——赵桓一点儿也不担心那些一赐乐业人会不听话。
  后世的东北地区有句老话,叫做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
  这些一赐乐业人在赵吉祥那些沙雕玩意当政的时候就已经来到大宋,而且一直到新天朝成立之后还依旧存在,甚至还有些遗老遗少哭着喊着的要回归以色列,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在建奴当家的螨清时期也依然存在。
  建奴从老野猪皮开始就有剃发令的存在,后来被孙之獬那个瘪犊子发扬光大之后更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些一赐乐业人不也老老实实的剃发留辫了?
  这就像霞飞先生说过的那样儿:和尚摸得,偏我摸不得?
  对于赵桓来说,这些一赐乐业人既然能在建奴的手底下老实的跟三孙子一样,那就没理由在自己的手底下不老实。
  如果敢不老实,那就只能说是惯出来的毛病。
  恰好,自己这个老中医别的病不太会治,倒是对各种不服跟白眼狼的毛病颇有心得。
  就像李承乾说过的那样儿:杀五百,岂不定?
  如果杀五百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杀五千,五千不行就五万。
  再者说了,自己需要的本来也不是这些一赐乐业人多么听话多么忠心,而是需要让他们打出来一个复国的旗号——
  无论这些一赐乐业人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只要他们能打出来这个旗号就行,而且打完这个旗号之后也就没什么用处了。
  卸磨杀驴而已,中原堂口的皇帝们对待那些给他们打江山的功臣都能下得去手,难道赵桓对一群跑来大宋求收留却不想融入大宋,还曾经在蒙元南侵之时当过二等色目大爷的货色们还下不去手?
  到时候是扔给秦会玩还是扔给工部,那就全看赵桓这个大宋官家的心情。
  但是让赵桓没有想到的是,庄成益却忽然开口说道:“启奏官家,臣听闻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上赶着的不是买卖,臣深以为然。”
  赵桓瞧了庄成益一眼,说道:“说下去。”
  庄成益微徽躬身,应下来之后便接着说道:“既然那些一赐乐业人在我大宋只是三等人,只怕他们心中也未必就没有想回到故土,重建一赐乐业国的打算。”
  “既然如此,臣以为不妨先遣人在那些一赐乐业人之中扇风点火,让他们想要回归故土的心情更加迫切。”
  “他们打不过那些灭掉一赐乐业国的敌人没关系,只要我大宋能帮助他们就行了——想来他们一定很愿意承担相应的军费。”
  “他们或许能小赚,但是我大宋肯定能赚到更多。”
  庄成益算过了,猛火油那东西的用处暂且不说,那些一赐乐业人的故土到底有多大,能够迁移多少大宋百姓过去也暂且不提,光是“帮助一赐乐业人复国”,这里面多少也能弄出个几十万的劳工出来吧?如果能弄个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劳工出来那就更完美了。
  反正一赐乐业人或许能先乐呵几天,但是大宋肯定能笑到最后——不花一文钱就能白落下那么大的一片土地以及大量的猛火油,还有大量的劳工,能不乐呵么!
  可能连官家修筑寝陵的预算都能从那些一赐乐业人的身上刮出来。
  赵桓赞许的点了点头,感觉庄成益这个户部尚书真是越来越好用了。
  只是还没等赵桓开口夸奖庄成益几句,赵谌这个太子却忽然开口问道:“敢问父皇,那塞尔柱国又该如何处置?儿臣听闻塞尔柱之主又一次遣使来朝,不仅带足了方物,好像还有请降之意?”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不错,桑贾尔确实又遣使来朝,而且是带着方物和降表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