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38

  如今签军彻底溃散,五万正军尽数压上之后也没能破开宋兵的车阵,就算是正军的疯狂进攻确实给宋军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己方的伤亡已经高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宋军的车阵却一直摇摇欲坠又稳如老狗。
  这仗本身就已经没办法再打下去了,而太原守军的出战,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颜宗瀚也算是彻底体会到了完颜宗望在汴京城下的感觉。
  太原城头上沉闷的战鼓声,还有金兵呜呜响起的退兵号角,让赵桓和种师道都为之精神一振。
  对于赵桓来说,死守太原的王禀固然不错,可要是王禀只敢死守太原,那也仅仅只是不错罢了。
  可是现在,王禀居然敢抓住机会出城野战,那可就不仅仅只是不错了。
  那是相当的不错。
  回头得给他升官,顺便还得让他发财。
  “官家,要不要乘胜追击?”
  种师道考虑问题跟赵桓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赵桓考虑事情完全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去考虑,简单点儿说就是夏姬八想,想到哪儿算哪儿,而种师道则是只考虑战争。
  这是种师道自打跟着赵桓离开汴京之后就发现的一个问题——
  当今官家不喜欢手底下的人考虑太多,既不喜欢文官考虑武将的事儿,也不喜欢武将去考虑文官的事儿。
  所以种师道就不再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转而一门心思的琢磨战争。
  赵桓却摇了摇头,吩咐道:“不追,姚卿领三千骑去接应太原守军,其他的一概按照原定计划行事,保持军阵,往太原城下转移。”
  此刻完颜宗瀚的心里那种哔了狗的感觉就更重了——
  仗都打到了这种地步,金兵也是实打实的开始撤退,而宋国小皇帝居然还能沉得住气,不光一点儿追击的意思都没大有,就连整个军阵也是没有丝毫变化,只是以那辆巨大的御辇为中心,开始缓缓的向太原靠近。
  这还是一个年轻到只有二十来岁的小皇帝?他他娘的是属乌龟的吗?
  稳成这个鸟样儿!
  完颜宗望也彻底看不懂了。
  汴京城头,赵桓割发代首的那一幕犹在眼前,明明应该是年轻气盛,血性十足的皇帝,现在怎么就能稳的如同一个积年老贼一般?
  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宋国小皇帝?
  “要不然,断他们的粮道?”
  完颜宗望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继而却又隐隐开始肯定这个想法——
  十万大军需要的粮草不是个小数目,而太原又仅仅只是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城,估计也没办法支应十万大军所需。
  倘若宋国小皇帝真就在这十万大军里面,那么不用多,只要派几千精兵去断了他的粮道,宋国小皇帝的这十万大军就会陷入缺粮的状态,甚至能不战自溃!
  完颜宗瀚摇了摇头,反问道:“太原离汾州多近?离邢州、德隆府又多近?只要他们有几日的粮草可用,宋军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你又断的哪门子粮道?”
  完颜宗望无言对——
  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自己和东王都是孤军深入,粮草一旦告罄了就是真的告罄了,可是人家宋国小皇帝是在自己国家作战,粮草随时都能从附近的城池获得补给,这样儿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断其粮道了。
  甚至进一步想,太原离着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并不远,自己等人可以在宋国境内流窜,而宋国小皇帝自然也可以挥兵析津府,到时候自己等人一样要被迫撤兵回防。
  就在完颜宗望胡思乱想之际,完颜宗瀚又接着道:“派人去议和吧,好歹先退回析津府。”
  完颜宗望顿时有些傻眼。
  遣使议和?
  遣谁去?谁敢去?
  萧三宝奴和吴孝民他们的人头可还在汴京城下的京观上摆着呢!
第30章
多出来两三万?
  那个谁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生大抵相似,苦逼的人生各自不同。
  老祖宗也说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于完颜宗瀚和完颜宗望两人来说,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使者出使议和,是眼下最不好解决的一个大难题——
  大金国向来就有杀使者的传统,有时候不光杀对方的来使,连自家的也杀,甚至有些时候为了保密,连自家的通讯兵也宰。
  再加上赵桓曾在汴京城诱杀了萧三宝奴等人,后来又在黄河岸边直接把最后一个适合出使的人选吴孝民也给干掉了,以至于现在整个金兵大营里都找不到一个敢出使太原的人。
  所以完颜宗瀚和完颜宗望两兄弟就很头疼。
  刚刚进了太原的赵桓同样也很头疼。
  围着站得如同标枪一般笔直的王禀转了几个圈子,赵桓到底还是没能忍住心底的怒气,一脚踹向了王禀之后骂道:“朕以为你是有多大的本事,居然敢带人出城跟金兵放对,没曾想你就带着三百骑兵出城?”
  “是!官家教训得是!”
  王禀的身子微微一晃,此时又哪儿还有之前让王荀捆了张孝纯时的威风:“末将自作主张,请官家责罚!”
  “官家息怒!”
  眼看着赵桓的脸色不太好看,张孝纯忍不住站出来打起了圆场:“王副总管也是为了奇袭金人大营以接应援兵,只是不曾想是官家亲至。”
  赵桓怒道:“凡为将者,当谋定而后动,就算不能料敌于机先,也不该直接率三百骑兵冲阵!
  你王禀不是赵子龙,完颜宗瀚兄弟也不是曹阿瞒,此番若不是姚卿率三千骑接应,你这带去的三百骑还能回来几个?你王禀又该怎么向那些将士的父母妻儿交待!”
  训斥完了王禀,赵桓又接着说道:“不过,念在你也是为了接应援兵,又一片赤诚为国的份上,朕这次就先饶了你,暂且罚俸半年,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若是再犯,定斩不饶!”
  王禀神色不变,依旧站得如同标枪一般,朗声道:“是!谢官家隆恩!”
  赵桓这才又哼了一声,又从袖子里掏出一枚玉佩抛向了王禀:“赏你了。下次记得不要这么冲动,你的命比姓完的可值钱多了。”
  王禀接过玉佩,一张老脸已经笑得如同九月的菊花一般灿烂,又哪儿还有刚刚挨训时垂头丧气的模样?
  “你就是属狗脸的。”
  趁着赵桓走向坐位的功夫,张孝纯特意将声音压到只能让王禀一人听清的程度,嘲讽道:“得亏遇到的是当今官家。”
  王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低声道:“这个我知道,要是换了上皇,估计我这脑袋就该搬家了。不过,就上皇那点儿胆子,他也不敢来太原。”
  张孝纯刚想点头应是,却见赵桓已经坐在了椅子上,笑眯眯的望着王禀道:“王副总管在说些什么?不妨大声说出来,让大家伙儿都听听?”
  “王副总管说,此番全靠官家龙威,完颜小儿一溃千里,只怕从此后再不敢南望我大宋!”
  张孝纯挺直了身子,高声道:“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
  尽管赵桓不懂什么唇语之术,但是光看王禀刚才的口形就知道肯定是说了一大堆,根本不是张孝纯所说的那短短二三十个字。
  但是赵桓没揭穿张孝纯的屁话——
  这两个负责守卫太原的一文一武能够齐心其实是好事儿,总比两个人为了所谓的文武之争就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要强的多。
  “你们刚才嘀嘀咕咕的说了些什么,朕不在乎,也不想过问。”
  赵桓曲指敲了敲身前的桌子,沉声道:“朕关心的是,除了金兵围城之外,现在太原到底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启奏官家,太原百姓望陛下如婴儿之望父母。”
  见王禀皱疏通,张孝纯赶紧抢在王禀面前躬身道:“此番金兵来犯,太原上下一心,王副总管指挥若定,太原士绅踊跃助战,捐钱者有之,捐粮者有之,遣家人帮助守城者亦有之,太原城固若金汤,便是再守十年,二十年,太原依旧还是大宋的太原!”
  “张卿这番话,也只好拿去糊弄糊弄上皇,休想拿来糊弄朕。”
  尽管马屁很受用,但是赵桓还是呵呵的笑着道:“朕问你,太原城中现在有兵丁几何?有粮多少?有弓弩箭矢多少?滚石擂木可还够用?”
  面对着赵桓这些问题,张孝纯有些傻眼,但是王禀却高声道:“启奏官家:太原城中现在有兵三千,有士绅捐粮二十万石,滚石已尽,擂木靠百姓拆屋,尚足!”
  赵桓的脸色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尚足?如果没有士绅捐粮,那太原城中的存粮还够几日之用?”
  “半日也不够!”
  王禀毫不客气的就掀了老底:“数万胜捷军,童相公只给末将留下三千人;太原府中存粮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彻底告罄,若不是城中士绅捐粮相助,末将原本是打算让人去抢粮的。”
  赵桓脸色更黑——
  完颜宗瀚带着的马仔确实不少,敢打能拼的五万正军在这个时代确实罕有敌手。
  但是童贯手里有数万大军,当时太原周围也有好几路大军,汴京城光是勤王义军就有二十万,还不算其他乱七八糟的部队。
  怎么算都应该是飞龙骑完颜的顺风局,结果硬是被那些沙雕们玩成了神仙局!
  死守八个月之后,太原城中彻底没有了最后一粒粮食,牛羊、战马、树皮、草根、牛皮,几乎所有能吃的都被吃光之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但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