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338

  “朕记得东晋名僧道安也曾经说过,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这些贼秃不依国法,不曾侍奉双亲,不曾为国效力,反倒是违抗朕的旨意,做出如此资敌行径。”
  “所以,朕让人把这些贼秃全扔海里去了。”
  听着赵桓杀气腾腾的话,素全和尚手里的念珠捻得更快了,嘴里也是一个劲的颂着佛号。
  素全的心里很清楚,哪怕这一次官家真的大发雷霆要灭了佛门,天下人也只会拍手称快——
  不守清规戒律,敛财无度,违抗圣命,这些事情随便哪一桩哪一件都足够毁掉佛门了。正像佛陀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沉默了半晌后,赵桓才接着说道:“朕把大相国寺交给你,便是希望你能改一改这些大和尚的毛病。只有等他们的毛病改好了,朕才能放心让他们开始佛法西传的事情。”
  待素全躬身应下后,赵桓又接着说道:“另外,朕会安排一部分人到传法的僧徒里面,一方面是保护众僧的安全,另一方面,朕需要西域、身毒的详细信息。”
  素全心中一颤,沉吟一番之后还是躬身应了下来。
  赵桓有些好奇,问道:“你不问问朕要西域和身毒的详细信息干什么?或许,朕是想着远征西域、身毒,你身上或许也会因此而背负滔天罪业?”
  素全和尚摇了摇头,叹了一声道:“老僧问与不问,拒绝与不拒绝,都拦不住官家想要征伐西域和身毒的决心,既然如此,倒不如从了官家,所有罪业,都由老僧一人背负便是。”
  说完之后,素全和尚又叹了一声,手里捻动着念珠,嘴里无声的念着佛经。
  赵桓却呵呵笑了一声,说道:“有了西域和身毒的详细信息,大军便可少造杀孽,却也是大和尚的功德。纵然如来那个小气的有甚么不满,他也得给朕几分薄面,这罪业算不到你身上。”
  素全和尚继续捻动念珠。心中暗自念了声阿弥陀佛。
  ……
  有了大相国寺这个例子,后面的事情就变得好办了许多。就连有貔貅之称的户部尚书庄成益都难得的大方了一回,表示给诸佛诸菩萨们重塑金身所需的钱财可以由户部拨付给工部。
  毕竟,光是大相国寺里收回来的铜铸金身,就已经足够把天下寺庙里的诸佛诸菩萨金身全部重塑一遍了——把原本的铜铸改用泥塑,再描一层金漆,跟原来的铜铸金身区别不大。
  等于是花更少的钱,办了更多的事儿。而省下来的钱,又能让工部拿去搞修桥铺路搞基建。然后又能从民间收上更多的税。从这一点上来说,庄成益是从心底里感谢诸佛诸菩萨的贡献。
  当然,庄成益更感谢赵桓这个官家,毕竟这次得来的善财是进了国库而没尽内帑。
  赵桓折腾了一溜十八圈,最后这钱又被庄成益那老貔貅用一通哭穷遛老鼠的屁话给截去修路了,以至于连续好几天,赵桓看庄成益那老貔貅都分外不顺眼。
  但是跟庄成益比起来,赵桓还是看女真跟倭奴更不顺眼一些,毕竟……女真的发型跟建奴的发型差不多,就算多了那一撮毛,也照样影响感观。
  至于倭奴,那就更不用说了。
  众所周知,倭奴这个玩意生来就是一副三寸丁谷树皮的矮矬子模样,要个头没个头,要模样没模样,矮、丑、矬这三要素在倭奴身上展示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如果倭奴仅仅只是矮、丑、矬那倒也算了,毕竟赵桓还能选择眼不见心不烦,人家倭国跟大宋也没什么往来。
  但是一想到倭奴的整体素质,赵桓就感觉很闹心——倭奴这个种族的劣根性,简直就像是为了拉低人类的下限而存在的!
  所以赵桓现在更想赶紧弄死倭国,也省得碍眼。
  “朕已经跟太后她老人家说过了,朕要亲征倭国,而太后她老人家也同意了。”
  把李纲和种师道等一众大佬召唤进宫之后,赵桓就抢先开口,打算直接堵住李纲和种师道的嘴。
  “此次亲征,种师不用跟着去了,让泉州水师北上蓬莱,跟蓬莱水师、天津水师合兵一处,以泰山号木兰舟为旗舰。”
  “皇长子留下监国,太后和皇后垂帘听政,李卿和种师留下来辅政。”
  “禁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留守汴京。”
  “驻扎在山东布政使司的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军从征。”
  “……”
  眼看着赵桓已经把从征的军队和舰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就连朝堂上也安排好了,李纲和种师等人的心里就有如被一万头草泥马践踏过的草场一般凌乱。在风中凌乱。
  沉默了半晌后,李纲还是试图再挣扎一下,躬身道:“臣这就去求见太后。太后她老人家不可能同意官家亲征倭国。”
  “不必了。”
  赵桓哈哈笑了一声,说道:“皇后有喜了,宜贵人有喜,太后她老人家现在高兴来还不及呢,又哪里会在乎朕亲征倭国这种小事儿。”
  我特么!
  看着赵桓这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李纲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一次,朕要彻底解决倭国,也彻底解决我大宋缺劳工的问题。”
第325章
建奴的可怕
  其实要说起来吧,李纲和种师道等人还是挺同情倭奴的——
  就倭奴那三寸丁谷树皮的身高,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算就是不到一米五,放在大宋那是妥妥的三等残废,哪怕是在赵桓正式废除徭役之前,这都是属于免服徭役的特殊受照顾群体。
  等到赵桓彻底废除了徭役,又给大宋弄出来好多种乱七八糟的福利之后,像这种身高的甚至可以领官府给的补贴了。
  当然,无论是免服徭役也好,还是可以领官府的补贴也罢,这些都是针对大宋的百姓来说的。
  也就是说,这些好处的受众群体是人,而连人都算不上的倭奴,自然也没资格享受这些优待。
  所以,当赵桓说要用倭奴来彻底解决掉大宋劳工问题的时候,对于李纲和种师道等人来说大概就是“官家真棒,居然能解决劳工问题”或是“官家真残忍,居然用三等残废来做劳工”,剩下的,估计也就只有呵呵了。
  说白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人对于倭奴的同情也就仅限于表面同情,真要让他们站出来替倭奴说句好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李纲和种师道等一众大佬们更关心赵桓非得拧着头也要亲征倭国这件事情的本身。
  就特么海外一个小国!还都是身高不足五尺的三等残废!
  除了一个石见银山的存在能让庄成益那老匹夫心动之外,剩下的还有什么是值得堂堂大宋官家亲自率兵远征的?
  说出去都特么嫌丢人的好吗!
  想到这里,李纲便躬身道:“启奏官家,倭国区区岛国,官家只要下旨,枢密院选将,数支水军,两支禁军,数月可平,何必远里亲征,徒为天下人笑话!”
  庄成益也躬身道:“臣,附议!虽然国库空……咳,虽然石见银……咳!区区一个倭国,何必官家亲征!”
  种师道也躬身道:“启奏官家,枢密院曾经针对倭国做出过计划,只需三月,”
  竖起三根手指,种师道又接着说道:“最多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便可将倭国平定。”
  赵桓呵的笑了一声,对着李纲和种师道等人道:“朝堂之事有李卿,有六部,有文武百官,你们来告诉朕,非得要朕留在汴京干什么?每天去街上闲逛?还是去大明湖微服私访?或者再干脆点儿,朕下趟江南?”
  李纲扭头瞧了种师道一眼,发现种师道也是一副想要打人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你瞧瞧,这说的是人话吗?朝堂上的大佬们忙的跟死狗一样,地方上那些喜欢唱歌喝酒逛青楼的地方官现在比地主家的驴都忙,您老人家还有心情上街闲逛?还想微服私访下江南?
  合着跟皇帝沾边的事儿,您老人家是一点儿都不干啊!
  再说了,你要真闲的没事儿干,那你多选几个秀女,多去后宫里面造小人不行么?多替大宋生几个皇子,那也是你一个皇帝应尽的义务,哪儿能天天想着带兵出去打仗啊!
  然而任凭李纲和种师道等人怎么劝,赵桓就如同那啥了那啥了一般,铁了心要亲征倭国。
  人家倭奴是三等残废咋了?建奴一开始可是连三等残废都算不上!
  还有,朱老四时期的建奴有多乖巧,后来不还是把大明祸祸个够呛?等到了成化犁庭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建奴不照样用什么狗屁倒灶的七大恨起兵。
  虽说人家倭奴现在比建奴还矮了点儿,矬了点儿,也比不上建奴能祸祸,可是人家倭奴也不简单啊,三十万的金陵城说屠就屠,那可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手软!
  而且人家倭奴不光自己坏,还特么拉着棒子们跟螨虫一起坏,让棒子们额外拥有了二鬼子的称呼,让螨虫们折腾了一个伪螨州国。
  一想到这里,赵桓又莫名的想起了那个“我不管他们杀多少人,反正不让我当皇帝就不行”的瘪犊子溥仪。
  瞧瞧,够操蛋吧?
  而这,也正是建奴比倭奴要高明的地方——
  赵桓一直都很好奇,从损治一直到溥仪那瘪犊子为止,终其一朝都奉行满汉不婚通婚的建奴到底怎么跟那些清吹们融合的?但是你还不能说,一说就是影响民族团结。
  还有,建奴成功的把马褂旗袍变成了整个国家的传统服饰,而且谁敢批判就能给谁扣上一顶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帽子,谁特么敢说建奴不高明?
  建奴成功的创造了一个最可怕的模板,一个异族入侵华夏文明的模板,彻底摧毁了中国人原有的文明观,催生出了各种狗屁倒灶的狼图腾、入关论等奇葩理论!
  包括后世的沈阳城,有盛京医院,有盛京银行,有紫气东来三百年的纪念活动。他们早就忘了,他们原本的名字就叫沈阳,原本隶属于辽东郡望平县,两汉之时的候城,大唐时期的沈州,大明时期的沈阳中卫。
  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当年倭奴进了东三省之后的中日亲善,或许就是来自于建奴带给他们的灵感。
  只可惜,倭奴天生根底不正,建奴勉强装出来的那三分人样没学会,而建奴身上的那七分兽性倒是学了个十足,最终没能像建奴一样成功的入主中原,否则的话,只怕原本的五十六个民族就要变成五十六个V外加一个屁。
  一想到这里,赵桓的脸色又变得难看起来。幸好大宋只有一个V。
  “朕为了亲征倭国,都亲自找佛祖借钱了,尔等还要在这里拦着朕?”
  赵桓阴沉着脸,说道:“朕今天就把话给你们撂在这儿,谁劝也不行!倭国,朕一定要亲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