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338

  恰好,赵桓准备的第二道题目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
第141章
不使群臣虞其意
  对于这些应试的举子们来说,靖康元年的殿试,是真的很恶心人——
  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只是让考生陈述一些路上的见闻,可是实际上,这种破题根本就是得罪人的送命题!
  除去寥寥几个家在汴京的考生之外,剩下的那些考生大多都是来自于大宋各个地方,天南海北的哪里都有,进京赶考的路上肯定经过了许多的州县。就算这些考生们再怎么忙着赶路,也总能听到、见到一些地方百姓的生活状况,对于地方官员的情况,肯定也能听到一些风声。
  可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
  地方官员的风评自然有好有坏,现在让自己把这些官员的事迹都给抖落出来,好的还好说,坏的呢?以后还要不要同朝为官了?
  万一哪个倒霉恨因为自己的答卷而丢官去职甚至于丧了命,那自己岂不是招人恨?
  但是不好好作答又不行。
  应试的举子不止自己一个,和自己同路的举子肯定也不止一个两个,倘若自己胡乱写上一些,遮掩倒是替地方上的官员遮掩了,可是其他人会不会替他们遮掩?官家会不会遣人前去核实?到时候自己在皇帝心里又是个什么形象?
  十年寒窗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哪怕明知道这就是一道送命题,也只能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好好答题,哪怕一个不慎,就会卖掉自己未来的队友!
  龙椅上,十二毓冕冠后面的赵恒自然将一众考生的神态都尽收眼底。
  一个个的都好好给朕答题吧,朕既然敢用这种赤裸裸的阳谋,就不怕你们玩什么花样——
  想卖掉队友好当官的人多了去了,三百多个考生里面也肯定会有那么几个正人君子,你不卖,总有其他人会卖。
  只要有人愿意卖,这些考生就相当于不用给钱的御史言官,而且每三年都会有这么一批!
  待到三柱时香燃尽,集英殿中举子们的答卷无论都没有答完都被小太监们收走,这些应试的举子们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出乎这些举子们意料的是,小太监们在收起试卷的同时顺手又放下了一张空白的白纸,而赵桓也笑眯眯的说道:“西夏李氏罔顾天恩,悖逆不臣,以致西夏生灵涂炭,江河倒悬。朕不得已,惟有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勤劳艰难,危苦甚矣。
  今西夏初定,百废待兴,金国又遣使来请开榷场,其中西夏该如何治理,并开放榷场之利弊,诸生可试言之。”
  光让这些考生们陈述一路上路过的那些州府的风闻,也并不能判断这些考生们是否就有才华,只能判断这些考生们对于百姓的生计是否关心。
  现在趁着这些考生们刚刚答完第一题,正该是心神不定的时候让这些考生们针对现在西夏还有榷场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就很容易就能判断这些考生们到底是死读书还是有真本事。
  哪怕最终的结果是一个不留,也总比弄一些滥竽充数之辈混进朝堂要好得多。
  但是被赵桓这波骚操作惊呆的大臣们现在只想骂娘——官家能在龙椅上面做着,那些考生也能在殿中坐着。可是自己这些人呢?只能在集英殿里面干站着!
  同样的,那些考生们也没好受到哪儿去——原先准备好的诗、词、论、赋、策之类的东西全都指望不上,被逼着卖了未来的队友之后又要紧接着面临第二场考试,当真是彼其娘之!
  然而赵桓依旧笑眯眯的坐在龙椅上看好戏,甚至还挑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
  身为皇帝,就是不能让臣子猜到自己在想什么,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而且韩非子他老人家还写过著名的《八奸》,里面基本上已经把臣子之道的反面行为挨个列举了一遍,哪怕是不懂政治的小白,只要知道用这八奸去对比臣下的行为并且加以提防,臣子就很难搞出事情来。
  比如现在,赵桓在殿试上出其不意的搞第二轮答卷,就是《韩非子·八奸》里面所说的,不使群臣虞其意。
  想要揣摩上意?想要自古套路得人心?
  呵呵!
  老老实实的按朕给出的套路去走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面服心不服?得到了你们的身子却得不到心们的心?
  笑话!
  朕要你们的心干什么?要的就是你们的身子!
  ……
  同样是三柱时香,袅袅升腾的烟雾慢慢升起又慢慢化为虚无,随着最后一点时香的燃尽,无心也扯着嗓子喊道:“时辰到!诸生停笔!收卷!”
  紧接着刚才收卷的那些小太监们又一次鱼贯而入,在收取考生试卷的同时,又重新放下一张空白的白纸。
  李纲确实再也忍不住了,当下便出班躬身拜道:“启奏官家,时辰已近午时,诸生也都疲惫不堪,官家何不……”
  只是还没等李纲把话说完,赵桓便笑着挥了挥手,说道:“这便是今天的最后一题,而且是相当简单的一道题。”
  待李纲无可奈何的退回班中之后,赵桓又笑眯眯地打量了一眼殿中的考生,笑道:“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今朕欲二者兼得,诸生请试言之。”
  说完之后,赵桓又笑眯眯的补了一句:“这道题太过简单,便只有一柱香的时间。”
  赵桓的话音落下,李纲等人忍不住就将目光投向了殿中的考生。而此时殿中的考生,除去寥寥几人之外,剩下的大部分考生已经接近崩溃。
  被逼着出卖了未来可能的队友,凭感觉写出了对西夏对榷场的见解,如今居然还要面临着如此操蛋的第三题!
  龙椅上的赵桓却依旧在笑。
  自古深情留不住,惟有套路得人心!
  鱼与熊掌的套路,姓云的用过,自己上辈子也用过!事实证明,这个套路确实好用,而升级后的套路三连,就更是好用中的好用,好用到家了!
  就比如现在,看看殿中一众考生的模样,大概也就知道这次的殿试结果了。
第142章
用对地方的才是人才
  殿试三连,一测是否关心民间百姓生计,二测考生是否有才,三测考生是否有德。
  顺带着还能折腾折腾这些考生——
  所以,就像列强和螨遗们无不怀念我鞑清一样,朝堂上被赵桓折腾的欲仙欲死的大臣以及应试的考生们也无不怀念上皇赵吉翔——
  无论上皇他老人家多么昏庸无能多么喜欢花石纲多么喜欢修仙,最起码,上皇他不像当今官家这么喜欢折腾人!
  然而在赵桓看来,反正是封建社会,又是做皇帝,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够爽嘛,至于那些大臣和考生们爽不爽,又有谁关心?反正赵桓不太关心。
  眼前这些考生,在平民百姓眼里是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可是在赵桓的眼里,这些举人进士之类的读书人,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的老农又有什么区别?
  一样都是韭菜!
  而且眼前这些考生也只能算是靖康元年收割的第一批韭菜,未来随着大宋一步步的发展,能割的韭菜也只会越来越多,成长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现在的三年一茬到后面就可能会发展为两年一茬甚至一年一茬,到时候还不是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难道堂堂的皇帝还会害怕韭菜们造反?
  别忘了刀子是握在谁手里的!
  同样的,跟赵桓站在同一队列的李纲和李若冰等人也不太在乎这些韭菜们的想法,毕竟赵桓握着刀子,李刚和李若冰等人好歹也能算得上是刀的一部分,再不济也能算得上是个菜板,论级别可是比那些韭菜们要高多了。
  所以殿试刚刚结束,身为当朝太宰的李纲以及御史台扛把子沈颢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赵桓,打算看看这次的殿试里面到底能选多少个可用之材。
  最不济也要从这一些应试的举子里面挑几个比较靠谱的,先弄到御史台再说——
  现在御史台的那些御史言官们,大部分还都是上皇赵吉祥时期的那些老油条,这些人早已经被朝堂给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当初那种敢言敢为的激情,倒不如从现在这些应试的举子里面挑选几个楞头青,也好发配到御史台,让他们去搅一搅御史台的这一潭死水。
  对于李纲和沈颢的这种想法,赵桓自然是无可无不可。
  反正都是韭菜,至于是先扔到御史台还是先扔去六部行走历练,无非就是先包韭菜鸡蛋馅饺子还是先包韭菜虾仁馅饺子的区别而已。
  所以赵桓干脆绕开了礼部,直接拉着李纲和沈颢开始阅卷。
  “先看第三题,凡事答了舍生取义或者交了白卷或者直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把这些人都单独分出来。”
  赵桓道:“凡是答了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无论这些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来达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目的,也都单独的列出来。”
  李纲当即便嗯了一声,躬身附和道:“官家圣明,臣也以为凡是答了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都该黜落。”
  什么玩意儿?都该黜落?
  听得李纲这样说,一脸懵逼的赵桓又忍不住有些失望。
  李纲确实是一个正人君子,但是李纲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宰相。真要是算起来,李纲的职位应该是御史台的扛把子才对。
  但是没办法,李纲毕竟是自己选择的当朝太宰,难道还能因为这一点儿小问题就褫夺了他的官职,赶回乡下去?
  再说了,现在整个朝堂上真正能称得上是宰辅之才的,也就只有一个在奉圣州那里收购劳工修长城的秦桧秦会玩。可是真要让他秦会玩回来当了太宰,那赵桓也真是不太放心。
  赵桓倒不是担心秦会玩会在朝堂上整出什么幺蛾子来,而是担心现在奉圣州那边的一大摊子事情离了秦会玩之后根本就没人能玩的转。
  毕竟像秦会玩这种足够听话而且有手腕有能力又心狠手辣不要脸皮的,可着整个大宋的朝堂上面找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没办法,自己选择的当朝太宰,就算流着眼泪也要把他培养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