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59


“你表哥不是和王家的女儿订亲了吗,这个王家女子的母亲就姓冯,是宋国公的堂侄女,可惜前年去世了。”刘英再次解释道。
刘义早就订婚了,女方姓王,也是出身于淮西,不过王家是文官,女方的父亲在户部任侍郎,家世也算是相当不错,本来两人早就到了完婚的年纪,只可惜因为女方的母亲在前年去世,按照习惯,女方要守孝三年,所以刘义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完婚。
“原来是这样。”李节闻言也点了点头,不过冯胜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竟然和这么多的公侯都有紧密的联系,难怪老朱会那么打压他,甚至后来直接杀了他,毕竟以冯胜的本事,再加上他在朝中的人脉,若是老朱一死,恐怕就再也没有人能制衡他了。
就在李节他们在城门前等候时,远处的长江,不对,古人更喜欢称其为扬子江。
宽阔的江面上,一艘官船缓缓从对岸驶来,两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在甲板上相对而坐,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样河鲜和一壶老酒,只不过两人似乎都是满怀心事,酒倒是喝了一杯又一杯,桌子上的菜却根本没怎么动。
“汤兄,你对陛下最为熟悉,以你看来,这次陛下召我们回京到底所为何事?”只见坐在右边的老者率先开口问道,这个老者身材高瘦,长方脸,五官端正,一双丹凤眼,颌下三缕长须,哪怕是坐在那里,依然有股不怒自威之势。
“陛下的心思我哪敢乱猜,本以为这次从宁波回老家可以好好休息几年,却没想到陛下又忽然召咱们回京,而且还没说回京干什么,我现在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只见汤和喝了杯闷酒一脸无奈的回答道,坐在他对面的自然就是与他一起回京的冯胜了。
说起来汤和也是满腔的郁闷,他在宁波听说公侯还乡的事后,就已经计划向老朱辞官了,本来一切顺利,他在路上把辞呈交上去,也得到老朱的同意,结果他刚回到老家没多久,就接到老朱召他入京的圣旨,而且圣旨上还没说让他回京干什么。
更让汤和没想到的是,连形同软禁的冯胜也接到同样的圣旨,对于冯胜的问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在他看来,老朱没杀冯胜已经是格外开恩了,结果现在自己要和冯胜一起回京,这让汤和也有种不妙的感觉,似乎脖子上都凉飕飕的。
“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吧?”只见冯胜端起酒杯,但好半天却也没喝一口,一张脸就像是苦瓜似的,他这几年走背运,所以他根本不相信老朱召自己进京会是什么好事。
“你也觉得没好事?”汤和闻言更加无语了,自己和谁一起回京都没问题,但偏偏摊上冯胜这个倒霉蛋,说不定自己就是被他牵连着倒霉了。
“我说有好事你信吗?”冯胜这时把酒杯一放,然后做出一副豁达的表情道,人只要走背运,喝凉水都塞牙,不过好在他已经习惯了,反正他没做什么亏心事,老朱要罚就罚吧!
汤和看到冯胜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也彻底无语了,冯胜豁的出去,他可豁不出去,否则这些年也不会忍气吞声的挣扎了这么多年,而且之前他平定倭寇也是一大功劳,按说老朱就算没赏赐,也不应该再为难他才对啊?
“汤兄,你和我不一样,说不定陛下召你回京,只是单纯的想和叙叙旧,而我可就说不定了!”这时冯胜反倒是安慰起汤和来了,两人当年在战场上也曾经多次合作,彼此的关系也相当不错,甚至当初冯胜被女婿告状时,汤和也曾经帮他求过情,这个人情他到现在还记着。
听到冯胜安慰的话,汤和也有些不好意思了,特别是看到现在冯胜一脸颓废的模样,更让他暗自叹了口气。
想当初冯胜在勋贵中号称仅在徐达与常遇春之下,特别是在徐达两人去世后,冯胜就接任大将军一职,那时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然而仅仅几年时间,冯胜就已经形同囚犯,整个人也老了许多,要知道冯胜可是比他年轻了十几岁,但现在两人坐到一起,却根本分不出谁更老一些。
“冯兄,我来之前也四处打听了一下消息,并没有发现朝中有什么变故,也没有人上本参奏我们,想来陛下应该不是为了找我们的麻烦!”汤和难得的说出了一些心里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冯胜闻言也再次叹了口气道,虽然他相信汤和没有骗自己,但他却已经不相信会有什么好事落到自己头上了。
“这次回来陛下催的太急,我也没能写信问一下李节这小子,他肯定知道陛下召咱们回京的原因!”汤和这时忽然叹了口气道,有时候他也十分羡慕李节,因为李节年轻又有才华,老朱对他也更加宽容,哪怕做错了事,也不必像他们这些老臣那样提心吊胆。
“李节?就是那个韩国公活下来的孙子?”冯胜这时也有些好奇的问道,他虽然长年呆在凤阳,但也听说过李节的名字。
“就是这小子,他现在是太子的女婿,陛下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如果宫里有什么消息,肯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汤和点头道。
“没想到他们李家还真是人才辈出!”冯胜闻言也颇为感慨的道。
冯胜和李善长都是定远人,而且两家都是当地的富户大族,彼此间早就有交往,他和李善长的交情一般,不过他大哥冯国用,却和李善长是交情莫逆的好友,甚至李善长还是冯国用引荐给朱元璋的,这虽然成全了朱元璋也成全了李善长,但也为李家引来了灭族之祸。
“是啊,李节这小子的确是个人才,而且陛下的态度很明显,已经决定将他留给太子,估计日后他的成就不在李善长之下,而且以他的聪慧,肯定不会重蹈他祖父的老路!”汤和这时也同样感慨的道,当初就是为了换得李节的承诺,他才会把李节的威胁忍了下来,毕竟只要有李节在,至少能保他们汤家两代人无忧。
“汤兄,这样的人才,到时你可得给我引见一下!”冯胜当即向汤和拱手道。
“引见当然没问题,不过这小子滑的很,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见你?”汤和说到最后也有些无奈,冯胜身上的问题实在太大了,以李节的聪明,肯定也能看得出来,说不定一听冯胜的名字就会躲的远远的。
冯胜闻言也有些无语,汤和这话说的,好像自己是个瘟神似的?不过想想好像也没错,自从他失势后,不少人都像是躲瘟神似的躲着他,以前的老兄弟也极少敢再来往,毕竟陛下杀了那么多勋贵,谁也不知道哪天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一个个都缩起头当起乌龟来。
说话之时,汤和他们的船也穿过扬子江,进入秦淮河逆流而上,一路经过定淮门与清凉门、石城门,最后才来到水西门,这也是皇城西侧紧邻着秦淮河的四道城门,其中水西门距离皇城最近,所以这里的码头也最为繁华。
李节与朱标等人也看到了汤和他们的船只进入码头,当即也亲自上前迎接,船头的汤和本来心中忐忑,不过当看到迎来的朱标与李节时,当即也兴奋的一拍旁边的冯胜道:“太子和李节都来了,看来是好事!”
“好事?”冯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不过当看到朱标时,心中也是一震,因为陛下既然派太子来迎接,那应该是没什么恶意。
想到这里,冯胜心中一定,随即他又扭头看向朱标身后的两人,其中一个是义惠侯刘英,他当然认识,而另一个则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只见对方长身玉立,相貌颇为俊美,举手投足之间也颇为不凡,显然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李节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节留下
船上的冯胜在打量着码头上的李节,李节也同样在打量着船上的冯胜,对于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李节也同样十分敬仰,只是冯胜比他想像中的要老一些,面容中也带着几丝苦闷,显然这几年他的生活并不怎么如意。
冯胜与汤和一起下船,朱标也亲自上前迎接行礼,随后刘英与李节也分别上前,汤和更是亲自将李节介绍给冯胜。
“下官李节拜见宋国公!”李节也很客气的向冯胜行礼道。
“李伴读太客气了,我与义惠侯是亲戚,算起来咱们也都是一家人!”冯胜这时也笑呵呵的扶着李节道,其实他很想说他们冯家与李家是世交,真算起来,李节其实是他的孙辈,但是李家现在满门抄斩,只剩下李节等寥寥几人,现在说这些就不太合适了。
客气了几句后,朱标就请冯胜与汤和一起乘车进宫,李节与刘英也一起陪着,不过在上了马车后,汤和却悄悄的凑到李节身边低声道:“小子,陛下召我们回京到底所为何事?”
“陛下圣旨上没说吗?”李节闻言也是一愣道。
“要是说了我还用得着问你?”汤和也没好气的道,这一路上他也是担惊受怕,虽然现在感觉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但他还是不放心。
“大好事,陛下要让您和宋国公在武学中任职!”李节笑着解释道。
“武学是什么东西?”汤和闻言再次一愣,现在知道武学的人并不多,只限于京城中的一些高层,像汤和他们居住在凤阳,当然没听说过武学。
“武学这件事解释起来很复杂,等进宫后您就明白了!”李节再次低声道,武学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而且等下进宫老朱肯定会告诉他们,自己就不必费口舌了。
汤和听到这里也终于放下心来,虽然不知道武学是什么,但肯定是好事,想到这一路上担惊受怕的,他也不禁为自己感到不值,没想到自己年纪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了。
一行人很快进到宫中,然后来到暖阁参见朱元璋,老朱见到汤和与冯胜也十分高兴,当即给两人赐座,冯胜也从汤和那里知道了进京是好事,所以这时也放松下来。
“陛下,不知召臣等进宫所为何事?”闲聊了几句后,汤和这时主动开口问道,虽然已经知道了武学,但他还要装做完全不知情。
“这次来是有事要交给你们,朝廷最近在筹备武学,缺少精通兵法、德高望众的老将坐镇,所以朕就想到了你们!”老朱笑着解释道。
“何为武学?”汤和终于问出了心中真正的疑问。
“武学其实就是培养武将的地方,这件事是由刘英和李节他们甥舅二人提出来的,也同样是由他们两人筹办,不如就让他们来给你们讲解一下吧!”老朱说着一指刘英与李节道。
李节闻言本想让刘英来讲,毕竟他才是学正,不过刘英却伸手把他推了过去,因为刘英觉得李节更加能言善道,比自己讲的更明白。
李节无奈,只得开口将武学的由来,以及武学的规划详细的讲了一遍。
汤和与冯胜刚开始听到武学只是由铁册军而起,两人都露出失望的神色,特别是冯胜,他儿子就在铁册军,所以他当然知道铁册军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随着李节的讲述,汤和与冯胜却越来越惊讶,不仅仅是惊讶于武学的重要性,更为李节他们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而感到惊讶,明明铁册军只是一些变相的人质,可现在却成为了大明未来将领的摇篮,这可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现在的武学规模还小,也许还成不了什么气候,但两位请想,日后随着武学中毕业的将领越来越多,甚至整个军队中的将领,几乎都是武学一系,这对陛下来说,更容易掌控天下的军队,而对武将来说,也更容易沟通,别的不说,军队与军队之间的配合绝对不成问题!”最后李节再次总结道。
大明的军队看似一体,但其实也是分成多个派系,特别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一套操练方法,所以同样是明军,彼此间的差距可能极大,甚至联合出兵时,可能都无法配合,而武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武学的出现必定会给军中定一个标准。
“这个好是好,可我听说铁册军中有不少勋贵子弟无心操练,这些人家世丰厚,就算不入武学,同样也能在军中谋得一个不错的职位吧?”冯胜这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道,这些都是他从儿子写的书信中得知的。
“这点不必担心,朕已经下旨,日后勋贵子弟想要从军,就必须进入武学,通过最后的考核后才能入职军中!”旁边的老朱这时开口回答道。
“陛下英明!”冯胜闻言也立刻赞同的点头,有老朱这句话,就堵死了军中的一个漏洞,武学的前景也更加明朗了。
“现在刘英任武学学正,李节任少学,只是武学中还差两个总教官,我觉得你们两个不错,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老朱这时再次笑着向汤和与冯胜问道。
“朝廷有需要,臣自当鞠躬尽瘁!”汤和第一个表态道,笑话,老朱都亲自询问他们的意见了,谁敢说不愿意?
“臣愿意前往武学任职!”冯胜也很快答应道,他这几年本来就不得志,甚至就像是被囚禁一般,现在有再次出山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更何况武学的前景相当不错,若是真办成了,那他和汤和必定也是大功一件。
另外最重要的是,武学虽然重要,却不直接掌兵,从而避免了老朱对他的猜疑,另外他也能重获自由,这点对冯胜极为重要,所以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很好,既然你们没有意见,那就回去准备一下,过了年就去武学任职!”老朱大手一挥再次道,今天就是除夕了,让他们马上去武学任职也没人情味了。
汤和与冯胜答应一声,刘英与李节也纷纷上前相互见礼,毕竟日后大家都是同僚了,还需要能力合作才行,另外别看李节和刘英的职位好像比两位老将高,但其实武学中的总教官掌管着操练与学习,可以说整个武学他们才是核心。
其实李节和刘英更像是武学中的行政人员,他们只负责给武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而真正管教学的还是汤和与冯胜,当然李节他们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至于是否采纳,那就要看两人的态度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而且汤和与冯胜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来得及休息,再加上今天又是除夕,所以老朱挥手让他们下去了。
李节本想跟着刘英一起离开,因为他早就说好了要去刘英家守岁,却没想到老朱忽然叫住他道:“李节你留下!”
“我?是!”李节先是一愣,随即也停下脚步站到一边,刘英看了看他也只能先离开。
朱标也没走,看到李节被留下也有些惊讶,想了想于是上前道:“父皇,这大过年的,要不要儿臣让人设宴,把允炆和允熥他们都叫过来热闹一下?”
“不用,你那边也是一大家子人,现在就回去准备吧,别让他们久等了!”老朱却是再次一挥手道,摆明了让朱标离开。
朱标闻言也面露无奈,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再也不过年了,甚至都没有和儿孙们吃过一顿年夜饭,这些年他也不止一次劝过,但父亲根本不听。
“那李节……”朱标这时指了指李节,自己都要走了,李节留下来干什么,还不如跟着自己去一起过年,毕竟李节是他的准女婿,也是时候让他见一见自己的家人了。
“他留着,我还有事让他做!”老朱却是再次说道。这下朱标和李节都是一愣,特别是李节,老朱该不会让自己陪他过年吧?
“这个……是!”朱标无奈,只得向李节投了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然后转身出了暖阁。
别人都走了,整个暖阁只剩下李节和老朱,偏偏老朱这时竟然不理他了,反而开始处理书案上的奏本,自从他废掉宰相后,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也幸亏老朱精力过人,否则换做一般人,恐怕早就顶不住了。
老朱专心致志的处理着奏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节却有种坐立难安的感觉,老朱刚才只说有事让他做,可自己都等了这么久了,他却什么都没说,这让李节也心中焦躁起来,甚至还有点忐忑,毕竟老朱的心思实在太难猜了,天知道他要留自己做什么?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朱终于把书案上的一堆奏本给处理完了,随后终于放下手中的朱笔,然后伸了个懒腰,站起来活动了两下后,这才抬头看向李节道:“听太子说你厨艺不错?”
“启禀陛下,臣只是会做几样家常菜,厨艺远无法与宫中的御厨相比!”李节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过心中也满是疑惑,老朱问这个做什么,难道是想让他做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